書名: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 作者:李靜 著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定價:36.00元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年11月
頁碼:213頁 包裝:平裝 ISBN:978-7-5699-1167-1
1.理解年齡特點,幫助孩子成長。
說謊、撒潑、厭學、對抗、賴床、發脾氣、不吃飯、拖拉、不洗澡、看電視不節製、不收拾房間……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辦?科學指導,有效引導,不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纔會開始聽你的話。
2孩子叛逆情緒爆發,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孩子總是對著乾,父母應該怎樣做?孩子的習慣有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做?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應該怎樣做?孩子不愛寫作業,父母應該怎樣做?孩子人際關係差,父母應該怎樣做?孩子叛逆情緒爆發,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Part1 不打不罵不動氣,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不較勁,用溝通來促成閤作 …002
和孩子一起定規矩 …004
信任孩子,孩子纔會更自信 …006
叛逆期的教育是關鍵,父母很重要 …008
Part2 孩子總是對著乾,父母應該怎樣做
孩子無理取鬧,采用“積極暫停法” …012
孩子沒主見,善用一些小時機 …016
孩子不愛整理,采用“閤作法”來引導 …021
孩子睡眠不規律,巧用一點小花招 …025
孩子迷戀電視,轉移其注意力 …029
孩子喜歡欺負人,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032
孩子愛撒謊,要幫助孩子找齣原因 …036
孩子總挑食,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040
孩子愛頂嘴,耐心傾聽做好溝通 …044
Part3 孩子的習慣有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做
孩子不愛乾淨,製定洗漱規矩 …048
孩子愛撒潑,采用“契約法” …052
孩子髒話不離口,啓用請客製度 …056
孩子愛搗亂,四步可以“治愈”他 …060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采用“自然後果法” …064
孩子粗心馬虎,培養其條理性是關鍵 …067
孩子沉迷遊戲,采用“自編遊戲法” …071
孩子缺少責任心,不妨讓他做迴“小管傢” …075
孩子總是“買買買”,趁機培養其理財意識 …079
Part4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應該怎樣做
孩子考砸瞭,父母要學會安慰 …084
孩子沒有上進心,父母要做好榜樣 …088
孩子有厭學情緒,用愛心和耐心解開其心結 …091
孩子缺乏學習熱情,利用夢想來點燃 …095
孩子不愛學英語,不妨試試“搖滾法” …099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去圖書館、博物館 …103
孩子有瞭小進步,用具體的贊美鼓勵他 …107
孩子聽講不專心,用“遊戲法”提升他的專注力 …111
孩子上課總打瞌睡,實用小處方來幫忙 …115
孩子輸不起,灌輸給他“不競爭”的意識 …119
Part5 孩子不愛寫作業,父母應該怎樣做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父母應注意溝通的方式 …124
孩子總抽空偷懶,不做孩子的監工更有效 …128
孩子記不住作業,隻需三招就解決 …132
孩子總馬虎,妙用錯題本來幫忙 …136
孩子愛走神,不妨讓他當迴“小老師” …140
孩子逢考必掛,及時教孩子一些應試小技巧 …144
孩子抄襲作業,父母要理性對待 …148
孩子的作業丟三落四,利用“外部動機法” …152
孩子寫作業不用腦,教他“思維導圖作業法” …156
孩子寫作業拖拉,切忌催促不停 …159
Part6 孩子人際關係差,父母應該怎樣做
孩子有心事,藉吃好吃的來打探 …164
孩子無法融入夥伴圈,不妨教他一些聊天技巧 …167
孩子對老師有看法,父母要多說老師的好話 …171
孩子嫉妒心強,積極引導更有效 …174
孩子遇到“小霸王”,教給他保護自己的本領 …178
孩子被欺負,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181
孩子與夥伴發生衝突,采用高明方法來解決 …185
手足之間難和睦,父母隻需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上 …188
轉校瞭,父母這樣做能讓孩子很快適應新環境 …192
Part7 做高情商的父母,孩子既獨立成長又不叛逆
孩子身體素質差,要常帶他去擁抱大自然 …196
孩子怕吃苦,多帶他去野外“冒險” …199
孩子沒有同理心,讓他去當小小誌願者 …202
孩子依賴性強,不妨給他創造一些獨立的機會 …206
孩子不夠勇敢,參加競選是鍛煉他的好機會 …210
本書為父母們提供針對7~9歲孩子們的教養方式,為父母們提供瞭一些實用且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諸如:對於無理取鬧的孩子來點兒積極的暫停;利用積分閤作法來激發孩子自覺收拾房間和書包的動機;用裝睡法對付睡前吵鬧的孩子;設一份“失敗奬”來鼓勵沒考好的孩子;利用“遊戲法”提升專注力;讓孩子當小老師,利用“外部動機”法喚起孩子做作業的興趣;讓孩子一起參與一些大事情,來強大孩子的身心;等等。
想知道更多的實用且接地氣的教養招數嗎?請翻開本書,耐心尋找……
李靜:傢庭教育研究員,兒童小說作者。曾創作齣版多部傢庭教育類書籍以及兒童小說,代錶作有《上班族媽媽必備的育兒秘籍》《男孩冒險書:培養男孩野性與智慧的魔法書》《女孩纔藝書——培養女孩纔情與優雅的魔法書》等,也曾在一些兒童雜誌上發錶童話小說,代錶作為《兔拉姆,快跑》。
孩子喜歡欺負人,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曾聽聞一則這樣的報道,大意如下:
在一所市區學校,班裏20 多名孩子的父母聯名為孩子請假。班主任收到這聯名請假條後,急得滿頭是汗。她給每位父母打電話,可是父母們似乎早就商量好瞭,拒絕將孩子送往學校。而他們的理由也是非常一緻的,即班裏的小霸王經常欺負這些孩子。惹不起自然躲得起,於是父母與孩子們便開始瞭這種抗議。結局如果猜得沒錯,這個小霸王應該會被學校勸轉校。
這樣的小霸王也許算是特例。如今幾乎每個學校都會有一些喜歡惹是生非、欺負同學的孩子。他們雖然比不上那則新聞裏的小霸王,但是這種喜歡欺負人的行為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曾接觸過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他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是“愛打人的孩子”。那時候,他的媽媽沒少跟人傢賠禮道歉,他的爸爸為瞭糾正他的“性格”,經常打他。結果這“性格”並沒變平和,上瞭小學,這個小男孩照樣喜歡惹是生非,他的媽媽更是成瞭老師辦公室的常客。當她嚮我谘詢如何糾正孩子“壞性格”的時候,我先糾正她一點,喜歡在學校裏惹是生非、欺負同學不是性格問題,而是行為問題。我問她:“孩子的爸爸是不是有點暴力傾嚮,比如脾氣大的時候會摔東西?你們是不是經常吵架?在教育孩子時是不是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她有點詫異:“你怎麼知道?”
其實每個行為不良的孩子的背後,幾乎都有著脾氣暴躁、崇尚“棍棒”教育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甚至自身也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並非天生就有壞的行為,他之所以喜歡欺負人,是因為他看到傢裏有人用暴力的手段來解決衝突,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一種充斥著批評的環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將這種原生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帶到瞭自己的學校生活中。他自然而然地認為,如果想讓彆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訴諸武力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父母的思維要改變:用積極的暫停來代替用爭吵和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
父母想讓孩子改變惹是生非,欺負同學的不良行為,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一要改變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二要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具體來說,父母可在平時有意地糾正自己用吵架或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每當想吵架或發火的時候,就去一個能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地方待一會兒,等心情平靜下來後,大傢再好好商量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就拿某一件傢庭瑣事來說。某天孩子的爸爸醉酒迴傢,孩子的媽媽看到他的這種樣子就來脾氣,早就提醒過要少喝酒,但每次都不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倆人互不相讓,很容易就吵起來,甚至動用暴力。但是如果各自去屬於自己的冷靜空間裏冷靜一會兒再齣來後,彼此就會想到新的解決方法:下次喝酒前可以機智推脫掉。
父母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是采取暴力措施還是采取一種積極的溫和的解決方式,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思維習慣。當孩子看到父母麵對一些問題時, 采取的是一種溫和的解決方式時,他也會將這種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帶入自己的學習生活中,不良行為自然就減少瞭。
改變棍棒式的教養方式,這樣的話不要和孩子說
父母批評孩子或者打孩子,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改變不良行為,變得更好。可是這種棍棒式教育方式會使孩子更加自卑,對自身形成一種負麵的認知,甚至也學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如果父母不想培養一個惹是生非的小霸王,就必須將棍棒式教養方式轉變為一種積極的溫和的教養方式。
父母要盡量減少批評孩子的次數。在想批評孩子的時候,請思考這樣三個問題:為什麼要批評?自己將要進行的批評是不是無意義的?有沒有更好的代替批評的方法?父母在脫口說齣批評孩子的話語之前,請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積極的話語來代替它。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挺吸引我的,柔和的色彩搭配上充滿溫馨感的插畫,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傳達的“愛與理解”。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時,傢長的心態調整非常重要。我身邊也有朋友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孩子如何難以溝通,如何不聽話,弄得大人心力交瘁。我自己也即將麵臨這個挑戰,所以非常渴望能找到一些科學、有效又不傷害親子關係的方法。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具體的案例,能讓我感同身受,並且能從中提煉齣一些實用的技巧,來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在7-9歲這個階段的心理變化。我尤其關注的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堅持原則,又能不讓孩子感到被否定或被拋棄。畢竟,叛逆期不應該是親子關係的“雷區”,而更應該是增進瞭解、建立信任的“契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手中的一張“攻略圖”,讓我能從容應對,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而不是那個讓他們感到畏懼的“權威”。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提供那種“包治百病”的速成方法,而是從根本上引導傢長去調整自己的認知和心態。我之前讀過一些育兒書,很多都充斥著各種“技巧”和“話術”,用起來總感覺有些生硬,甚至有點“套路化”,孩子也很容易感受到。而這本書不一樣,它更多的是在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如何去建立一個真正健康的親子溝通模式。它讓我認識到,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錶現齣的“叛逆”,很多時候是對自主權的需求,是對邊界的試探,更是他們自我意識覺醒的錶現。書裏提齣的“不打不罵不動氣”原則,不是讓你忍氣吞聲,而是教你在壓力下如何保持冷靜,如何用更成熟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規則的建立”的論述,它強調的是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共同協商,而不是一味的強製。這讓我明白,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上。
評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瞭如何“看見”孩子。我一直以為我瞭解我的孩子,但我可能隻是看到瞭他們錶麵的行為,而忽略瞭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過去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一些盲點。它非常細膩地描述瞭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可能齣現的各種情緒波動和行為錶現,並一一給齣瞭閤理的解釋。我之前總是習慣性地用“為什麼”來質問孩子,而這本書教我用“你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句式來錶達好奇和理解,這個小小的轉變,卻能極大地改變溝通的效果。我也開始嘗試在孩子錶現齣“叛逆”行為時,先給自己幾秒鍾的時間,深呼吸,然後嘗試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這種“慢半拍”的處理方式,不僅讓我自己不至於那麼焦慮,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從而更容易接受我的引導。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絕招”,而在於它讓我從一個更深層次去理解孩子,並找到瞭與他們和諧相處的方法。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開朗”。我之前常常陷入一種誤區,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不乖”,然後就忍不住發脾氣,或者試圖用各種方式去“管教”他們。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叛逆”這個詞重新定義,不再是負麵的標簽,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一個探索自我的重要階段。作者用非常生動的語言,結閤瞭大量的真實育兒場景,讓我看到瞭很多似曾相識的畫麵,但從書中的解讀來看,我之前很多時候的處理方式都欠妥。它強調瞭“同理心”的重要性,教我們如何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即使他們的錶達方式可能很衝動或不成熟。我特彆喜歡書裏提到的“情緒的安撫比規則的強調更有效”,這讓我開始反思,當孩子情緒激動時,我更應該做的不是立刻糾正他們的行為,而是先幫助他們平靜下來。這本書就像一本“育兒秘籍”,為我打開瞭新的視角,讓我明白,原來教育孩子,也可以如此平和而富有智慧,不再是場“戰爭”,而是充滿理解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讓我深切體會到,傢庭教育是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短跑衝刺。它沒有那種“讀完立刻見效”的神奇承諾,但它提供瞭一種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管理者和監督者。這本書恰恰印證瞭我的這一想法,並且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南。它讓我明白,在孩子進入叛逆期時,我們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智慧,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和懲罰。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界限感”的探討,它教我們如何設定清晰的界限,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同時又不會讓孩子感到被壓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和,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分享她的育兒心得。我感到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讓我可以更輕鬆、更自信地陪伴孩子走過這個充滿挑戰卻又意義非凡的成長階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