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波 著
图书标签:
  • O2O
  • 移动互联网
  • 商业模式
  • 互联网+
  • 电商
  • 零售
  • 数字化转型
  • 新零售
  • 用户体验
  • 营销创新
  • 商业革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117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306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内一部O2O著作,系统阐述和解读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个人消费和与民生相关的企业如何借助O2O来重构和改善现有的商业模式,顺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创新与转型。
  《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不仅通过大量成功案例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O2O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三大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还经验性地总结了O2O的产品设计、O2O组织的构建与组织文化、O2O的运营。

内容简介

  

  2012年是O2O元年,无论是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电信、银行、娱乐等为代表的与民生相关的企业,都在探索和践行O2O模式,因为O2O中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是国内首部O2O方面的著作,不仅宏观上叙述了O2O的概念、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系统阐述和解读了各行业如何借助O2O来顺利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不仅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O2O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三大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还经验性地总结了O2O的产品设计、O2O组织的构建与组织文化、O2O的运营。理论上,《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饱含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宏观且有高度;实践上,本书呈现和分析了大量成功的O2O案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全书共12章,从逻辑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章),系统地讲解了O2O的概念和作用、O2O与二维码的结合,并总结了O2O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第二部分(3~8章),阐述了O2O与电子商务、O2O与社会化网络营销、O2O对消费体验的提升与改善、O2O时代的支付之战,以及个人如何利用O2O来塑造品牌和影响力;第三部分(9~12章),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如何做O2O的产品设计与架构、如何构建O2O组织并塑造其文化、O2O的运营支撑体系和行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O2O运营。
  

作者简介

  张波,上海翼码公司(电子凭证行业领导者)业务支撑部总监,专注于电子凭证和O2O的研究和实践6年多,是该领域的先驱者之一。“Home O2O”的开创者和实践者,不仅对O2O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等领域的应用和商业模式有系统性的认识,而且对O2O的产品、组织、支撑和运营也有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乐于分享,在《信息与电脑》杂志和雷锋网发表了系列关于O2O的文章,同时还在多贝网举办了系列关于O2O的在线讲座,深受广大网友欢迎。

精彩书评

  ★Internet连接世界,O2O连接Internet与世界。世界因Internet而平等,商业因O2O而灵动丰富。
    ——林军 雷锋网创始人/《沸腾十五年》作者
  
  ★思考着并勇敢地践行,这样的创业者难得,尤其是在泡沫如波涛的电商行业。张波老弟的《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几乎是对翼码这些年的实践总结,这本书的出版,不单单显示了张波的“有才”,还隐现出翼码公司的大度,透出行业领军者的气度。各位走在创业路上的同志们,有福了!
    ——孔华威 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iTalk 沙龙创始人
  
  ★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金矿,如何玩转O2O却是移动互联网的大难题。本书从笔者在上海翼码的成功O2O实践经验出发,深刻地揭示了O2O商业革命的本质和运营规律,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O2O开拓者必读的书。
    ——@万能的大熊 互联网知名评论员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什么是O2O
第1节 你找自己了吗
40万人“找自己”
线上线下无边界互动的新广告宣传方式
线上线下互动真的来了
第2节 一句话定义O2O
线上线下互动的4种O2O依存关系
一句话定义O2O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第3节 O2O和生活
O2O为什么会出现
O2O概念的提出者
Home O2O项目
男友房间里的小书柜

第2章 O2O与二维码
第1节 二维码突然火起来了
二维码火了
什么是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应用兴起
第2节 二维码电子标签:O2O的“入世”之路
线下到线上的“入世”之路
手机二维码安全吗
第3节 二维码电子凭证:O2O的“出世”之路
线上到线下的“出世”之路
凭证的技术手段
第4节 中国移动和苹果的二维码布局
中国移动的二维码布局
iOS 6 对移动互联网的启示
Passbook助力O2O产业

第3章 O2O与电子商务
第1节 团购网站的天堂和地狱
Groupon一夜崛起和一泻千里
中国团购的上下浮沉
团购网站的自救
第2节 O2O生活服务类电商
从携程谈生活服务类电商
生活服务类电商的破局
O2O仅仅是生活服务类电商吗
第3节 电商与O2O
电子商务真的是骗局吗
电商战后的线上线下同价
O2O与电商

第4章 O2O的社会化营销(上)
第1节 点对面的营销渠道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传统点对面的互联网营销
第2节 自媒体下的企业社会化营销渠道
“机霸”和“网霸”之战
方舟子和罗永浩O2O式的论战
自媒体下的企业社会化营销渠道
第3节 O2O的社会化营销
O2O的社会化营销
8个营销模块的O2O社会化营销案例
营销的本质:人性

第5章 O2O的社会化营销(下)
第1节 步入寒冬
传统零售业步入寒冬
电商行业洗牌加速
打败传统零售业的趋势是什么
第2节 O2O社会化营销破局
线下零售商破局“触网找死”战略
O2O社会化营销破局“触网找死”
O2O社会化营销渠道
第3节 传统连锁零售商的O2O应用创新
快餐连锁的O2O应用创新
烘焙连锁的O2O应用创新
商超连锁的O2O应用创新

第6章 O2O的消费体验
第1节 线上“亲”方式的消费体验
电商只会价格战了
“亲”方式的线上消费体验
第2节 线下强大的消费体验
反人性的广告词
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的O2O消费体验
第3节 O2O的消费体验
O2O消费体验的7个角度
人性的美德
第4节 用O2O去旅游
旅游行业的O2O分析
北京请您来过年

第7章 O2O的支付之战
第1节 移动支付袭来
O2O的交易行为
移动支付的多种方式
第2节 O2O的支付之战
移动支付领域的现状
O2O的支付之战的真相
支付前商品方式
支付后商品方式
支付中商品方式
第3节 银行业的O2O
O2O支付之战最大的变数-信用卡业务
银行信用卡业务如何爆发O2O

第8章 “屌丝”的O2O
第1节 精英的O2O困惑
精英的O2O困惑
碎片化的O2O
第2节 属于“屌丝”的O2O
“屌丝”流汗就能赚钱的O2O
属于谁的O2O闭环
第3节 精英降级为“屌丝”
心态降级和影响力变化
最“富”的企业也开始O2O

第9章 O2O的产品设计
第1节 什么是好的产品设计
乔布斯的产品设计
理想的产品设计要求
O2O的产品设计要求
第2节 如何做O2O的产品设计
O2O产品设计2:内容和渠道碎片化的O2O互动
O2O产品设计3:基于CRM消费行为的O2O互动
第3节 O2O产品架构
关于O2O产品架构四层论
翼码公司的O2O产品架构

第10章 全面认识O2O组织
第1节 O2O的组织能力
关于组织能力
O2O的组织需要什么能力
第2节 O2O的组织文化
持续改善的Kaizen组织文化
快速迭代的O2O组织文化
第3节 O2O组织的运作武器
PDCA和SDCA互动
其他武器

第11章 O2O的运营支撑
第1节 支撑体系
关于支撑体系
如何设计O2O运营支撑体系
第2节 O2O的运营支撑行为
SOP标准体系
线上的业务实施与客服运维
线下现场服务
第3节 如何优化O2O运营支撑行为
数据化的运营支撑
拍码找小二

第12章 大数据下的O2O运营
第1节 运营是道的层面
什么是运营
曾子问道
第2节 大数据时代
两个数据化的神奇案例
三位数据大师
大数据时代
第3节 如何进行大数据下的O2O运营
O2O的数据化运营
O2O如何挖掘大数据金矿
未来:从O2O开始反思








精彩书摘

  一天之内,罗永浩连跑3个部门,并在微博中全程直播了自己的举报过程。当天下午,他在微博上总结了自己的举报成果:“这事儿不归民政部门管,税务和公安部门已经受理,后续进展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到网上。”
  3月28日下午,罗永浩在其微博上公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罗永浩在某电视台门口拦截方舟子及律师彭剑,当面质问何时公布打假基金账目。方舟子微博回应“最大的轻蔑是无言,甚至连眼珠都不转过去”,并称“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公布监督人名单。要注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流氓”。
  我不评价这两位的私人恩怨,以上仅仅描述两位论战的过程,这两位都是我曾经喜欢而且现在还算不讨厌的“公知”、“精英”的代表,他们的论战从博客到微博,再到线下某电视台门口,充分把社会化营销在线上线下互动演绎到极致。用网民“无话不说”的话说是“一场口水大战,无遮无掩地暴露了所谓的名人精英其实和市井平民没什么两样”,回顾这场口水大战,方舟子和罗永浩至少践行了各自对粉丝、大众的告诫——不要迷信权威、精英、人生导师!!
  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普通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或者错,不再由“统一的声音”、权威、精英、人生导师等来告诉人们。
  碎片化式信息发布方式和信息互动的自媒体,将带领企业进入新的社会化营销领域,利用线上网络、线下终端,流量和内容在企业自媒体渠道体系快速融合,形成020的社会化营销新模式,那么企业在自媒体体系下的营销渠道是如何定义的呢?
  自媒体下的企业社会化营销渠道
  信息碎片化导致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自媒体的特点在于:
  1)平民化、个性化: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甚至“网络新闻发布局”,“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东西。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他们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自媒体成为了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
  ……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一直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知识是稳定的:其一是基于人性趋利的人本哲学;其二是脱离了人因素只研究物因素的实证科学。你学习它们进而反思它们(学而时习之),其基础体系是不变的。
  人性和科技的结合是目前互联网营销和产品设计的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世界和现实世界互动变得异常简单,于是生活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化开始了。在生活服务领域中,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新型商业模式,这就是目前业内热炒的O2O商务模式。
  2011年8月,AlexRampell提出了O2O概念,并且提出了O2O的商务规模为:美国电子商务每年的平均客单价大概是1000美元,但是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收入大概为40000美元,剩下的39000美元跑去了哪?(这是一个不准确且概念性的数字,主要是用来解释目前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上花的钱还不够多)。答案是扣税之后,钱都花在咖啡馆、健身房、餐厅、加油站、干洗店、理发店等,还要扣除旅游及那些在网络上购买后送到家的生活服务类商品。
  按照AlexRampell这个说法,移动互联网模式下O2O的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的规模预计已经到了1。5万亿的规模,难道未来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推进,O2O商务的规模可以达到20万亿·
  2011年11月,O2O概念引入中国,在团购和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推进下,到了2012年,O2O商务模式逐步受到互联网精英们、创业草根们、专业媒体、风险投资者等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整个2012年业内人士进行了关于O2O的三场大讨论:
  年初的“O2O业务模式”大讨论;
  年中的“O2O与二维码”大讨论;
  年尾的“O2O闭环”大讨论。
  我们翼码公司作为国内“基于二维码电子凭证构建线上线下交易”的业务模型创造者和最坚定的市场实践者,一直基于“二维码电子凭证”为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交易和消费体验提供运营支撑服务。可能是我们英语不够好,而且平时讨论问题时喜欢喝茶,不爱喝咖啡,所以做了6年多的线上线下互动运营支撑服务,居然没首先提出O2O这个词。
  我在从事线上和线下互动运营服务第6个年头时突然碰到业内对线上线下互动的O2O大讨论,于是开始思考:难道我一直从事的就是为O2O业务提供运营服务吗?带着这些疑问,随着业内O2O概念越来越热,反思这6年我们支撑过的十多万个线上和线下互动业务案例,总结出O2O在中国的一些模式和未来趋势。
  自2009年9月,公司把我从华东大区经理的位置安排到业务支撑部总监的位置,生活开始变得简单,除了陪小孩一起做功课和陪太太每年一次的旅游外,基本上就是工作、睡觉和读书了。书承载了知识和力量,读书的目的不只是积累知识,还要学会享受读书的快乐。所谓熟能生巧,读得多了,就会知道真正喜欢什么书,这样就能读起来毫不费力,也有收获的快乐。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可惜目前我国人均年读书量只有0。7本,而韩国是11本,法国是14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是55本,最厉害的是以色列,人均读书64本,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么来实现民族复兴呢!
  对于立志,一般人希望是宏伟的、长期的。记得2011年儿子涛涛生日那天,在他许完愿吹灭蜡烛之后,我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他说,“刚才许愿,希望今晚不弹钢琴”。我和太太都笑了,并告诉他,“这么小的愿望,今晚就能答应你,以后许愿要宏伟一点,长远一点”。涛涛一听,开心了,就马上说,“那行,我现在许愿永远不弹钢琴”。
  我们都笑了,其实宏伟和长期的立志,不是一般人能把握和坚持住的,我也不太可能坚持住。所以,我每年只立志完成一些具体的事情。而2012年我个人立志通过反思这6年以来我们支撑过的十多万个线上和线下互动业务案例,系统性地总结出O2O在中国的模式和未来趋势。
  这就是2012年我为什么连续在网上发表“O2O分享”文章的原因。这就像世上刚出来一匹马,现场有正常人、蜜蜂、有色盲的人。正常人受制可视光,看到马是白色,色盲的人由于色盲,看到的是红色,而蜜蜂因为对紫外线敏感,看到是蓝色的。O2O在2012年的中国就是这样一匹马,无论我的观察最后证实我是站在谁的(正常人?色盲人?甚至蜜蜂?)角度观察,至少我观察了并进行了分享。
  当前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很容易通过如微博、博客、SNS等技术手段发布上去。在我连续发表27篇“O2O分享”(其中在网上发表了15篇)的博客文章过程中,O2O创业者正处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互“关系”的迷茫状态,处于线上和线下互动的O2O闭环困惑阶段,我的“O2O分享”博客文章是给包括我在内的O2O从业者“打鸡血”用的,因为,我个人认为,处于O2O困惑期的“打鸡血”自我催眠方式不失为一种O2O创业者们自我坚持的手段。最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先生发现了这些博客文章,与我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之后经过我的整理达成此书的出版。
  读者对象
  传统零售企业需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从业者。
  传统电商行业需要进入生活服务类领域的从业者。
  移动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研究者。
  面向生活消费民生领域的从业者。
  对O2O概念和模式感兴趣的读者。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章、第2章,从O2O业务模型来推导出O2O的定义,并总结出O2O商务模式将使中国消费者形成“为生活而消费”的消费理念,同时分析了二维码技术为O2O模式发展提供非常方便的技术手段。
  第二部分为第3章~第8章,从当前电子商务现状谈到O2O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并分析了传统电商企业和传统零售企业在O2O商务模式下,如何通过O2O社会化营销、O2O消费体验和O2O支付进行新商业之战,同时分析了O2O是属于为线下商户精耕细作的“屌丝”的。
  第三部分为第9章~第12章,分别介绍了O2O产品设计、O2O的组织文化、O2O的运营支撑体系和大数据时代下的O2O运营,使读者能够简单了解如何进行O2O业务运营。
  勘误和支持
  除封面署名作者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张宏茂、朱亚琴、张跃、孙娜芬、王泳芳、陈文申、王冠群、张帮国、陈对、阮顺梅、朱光辉、朱莉莉、俞曾沥、杨栋、敖翔、张玉玲、杨家奎、方亚惠、王国华、陈文悟、陈文蜀、敖复兴、陆晓莹。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如果读者在阅读此书过程中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随时通过微博和我沟通。
  致谢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特别感谢华章公司的杨福川先生的慧眼和鼓励,因为写博客和写书是两回事,他在和我的数次沟通中,从专业的角度来告诉我如何写书,还要感谢华章公司的白宇和姜影两位女士的辛勤审稿。
  其次,要感谢翼码公司的各位同仁,是他们的6年努力让我能够研究很多线上线下互动的案例,感谢翼码业务支撑部全体团队成员,他们让我的持续改善组织理念在运营支撑中逐渐变成现实,特别感谢翼码的总经理万青女士,是她的信任让我得以有机会来负责翼码公司的运营支撑体系,是她的鼓励使得我可以推进翼码公司的数据化运营,是她的支持让我完成了此书的出版。
  最后,要感谢我亲爱的父母、岳父岳母、妻子和儿子,他们是我永远的后盾与最坚定的支持者。
  当然,还要感谢的就是正在阅读本书的你,无论你是不是O2O领域的从业者,因为你的阅读和关心将会让O2O在中国越来越成熟。
  张波
  2012年12月





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简介 在这个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商业的形态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O2O”,这一简洁而充满力量的缩写,预示着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的深度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逻辑。这本书——《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正是对这场波澜壮阔的商业革命的一次全面梳理、深入剖析和前瞻性展望。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O2O现象的观察报告,更是一份洞察未来商业趋势的行动指南。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迷雾,揭示O2O模式的核心驱动力,解析其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实践,并探讨其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深入挖掘O2O模式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物理空间的界限,连接消费者与商家,实现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匹配,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商业价值。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O2O 商业革命的基石——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移动互联网的赋能: 详细阐述智能手机、高速网络(4G/5G)、移动支付、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关键移动互联网技术如何为O2O模式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分析这些技术如何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并催生了全新的用户行为模式。 用户行为的演变: 深入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的信息获取、决策过程、购买行为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重点分析“碎片化时间”、“即时性需求”、“个性化推荐”等新趋势,以及它们如何驱动O2O模式的创新。 数据驱动的革命: 强调大数据分析在O2O模式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如何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产品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本书将介绍数据驱动决策的关键方法论和工具。 第二部分:O2O 模式的内在逻辑与核心要素 线上线下融合的内涵: 详细解释O2O模式并非简单的线上引流到线下,而是线上线下体验、服务、支付、数据的全方位打通和协同。分析不同程度的融合策略,例如信息展示、在线预约、在线支付、到店核销,以及更深层次的会员体系打通、数据同步等。 价值链的重塑: 探讨O2O模式如何通过优化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重塑传统商业的价值链。分析线上平台在信息传递、流量获取、支付结算中的作用,以及线下实体在场景体验、服务交付、信任建立中的不可替代性。 核心要素分析: 流量入口: 深入剖析各类线上流量入口(如APP、小程序、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的特点和获客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 场景体验: 强调线下场景体验在O2O模式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门店设计、服务流程、人员培训,以及引入互动体验,提升用户在实体空间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支付与结算: 分析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在O2O模式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如何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并为数据收集提供便利。 会员与忠诚度: 探讨如何构建统一的会员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权益互通,激励用户重复消费,并提高用户粘性。 数据闭环: 强调从用户获取、交易、服务到反馈的全流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良性循环,驱动持续的优化和创新。 第三部分:O2O 在不同行业的颠覆与创新 本书将选取多个典型行业,深入剖析O2O模式如何对其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 餐饮行业: 从在线点餐、外卖配送、会员管理、预订服务等多个维度,分析O2O如何彻底改变了传统餐饮的经营模式,提升了运营效率,并拓展了消费场景。讨论“堂食+外卖+零售”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零售行业: 探讨“新零售”概念下的O2O实践,包括线上引流到线下体验、线下门店的商品展示和试穿、线上商城下单到店自提或配送、智慧门店建设等。分析全渠道零售的构建之道。 出行与交通: 以网约车、共享单车、公交出行APP为例,分析O2O如何通过技术整合,优化出行资源配置,提升用户出行便利性和效率。 生活服务: 涵盖家政、美容美发、洗车、维修等各类生活服务领域,分析O2O平台如何通过标准化服务、在线预约、评价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信任度。 教育与健康: 探讨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以及线下培训机构如何通过O2O模式拓展线上资源,提供混合式学习体验。分析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O2O模式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文娱旅游: 从在线购票、演出信息推荐、景点导览、酒店预订、自由行定制等角度,分析O2O如何丰富了用户娱乐体验,并提升了旅游行业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服务水平。 第四部分:O2O 模式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面临的挑战: 获客成本与用户留存: 分析在竞争激烈的O2O市场中,如何有效控制获客成本,并建立用户忠诚度。 线下运营的效率提升: 探讨如何解决O2O模式下线下门店的精细化运营、人员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深入分析在数据驱动的O2O模式中,如何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线上线下利益分配与协同: 探讨如何平衡线上平台与线下商家的利益,实现有效的协同合作。 同质化竞争与模式创新: 分析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模式创新实现差异化优势。 O2O 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度智能化: 探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前沿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O2O,实现更智能化的推荐、服务和运营。 社交化与内容化: 分析社交电商、内容营销等形式如何与O2O深度融合,构建更具互动性和粘性的用户生态。 垂直深耕与生态构建: 探讨O2O模式如何向更多垂直领域渗透,并围绕特定用户群体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 展望AR/VR等技术在O2O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具沉浸感的线上线下联动体验。 绿色O2O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O2O模式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其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 结论 《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将以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为读者呈现一幅O2O商业革命的全景图。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理解O2O模式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更能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这场商业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无论您是企业决策者、市场营销人员,还是对商业趋势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洞悉未来商业脉搏的必备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流动的、充满活力的蓝色调,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翻开书页,我并没有立刻看到我想象中的 O2O 案例分析或者技术讲解,而是被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描绘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浪潮如何像一场悄无声息却又气势磅礴的洪水,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格局。从最初的社交媒体兴起,到如今万物互联的雏形,作者没有直接点出“O2O”这个概念,而是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变化的细致观察,以及企业在应对这些变化时所经历的阵痛与蜕变,逐步构建起一个关于商业模式演进的宏大叙事。我仿佛看到了传统零售商在电商冲击下的迷茫,看到了初创企业如何凭借技术和创新迅速崛起,更看到了消费者如何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商业模式,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移动互联网对商业本质的颠覆性影响。这本书并非一本“how-to”指南,更像是一场思想的启迪,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新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惊喜,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连接”的力量。作者并没有将 O2O 仅仅看作是线上与线下资源的简单对接,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所带来的社会和商业结构的重塑。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如同两条平行线,如今却因为移动互联网而产生了无数的交集和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上,更体现在信息的传播、社群的构建以及个体的价值实现上。书中对“去中心化”和“社群经济”的探讨,让我对未来的商业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看到了,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个体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价值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这种全新的连接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颠覆着传统的商业秩序,催生出无数令人惊叹的创新。

评分

我一直认为,商业革命的本质在于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不断升华。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变革。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 O2O 的具体应用场景,而是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的消弭、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务体验的个性化等角度,深刻地阐释了移动互联网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的运行逻辑。我看到了,曾经难以逾越的信息壁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轻易打破;曾经繁琐冗杂的交易流程,被简化到指尖轻点之间;曾经千篇一律的服务模式,被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体验所取代。这种对效率和体验的深度挖掘,让我对商业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O2O 绝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简单融合,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赋能下,一场关于效率、体验和价值重塑的深刻变革。它让我更加坚信,那些能够真正洞察用户需求,并以创新方式满足这些需求的商业模式,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位资深的商业战略家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使用冰冷的行业术语或复杂的图表,而是用一种平实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革命的核心逻辑。我看到了企业如何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转变为连接用户、平台和服务的生态构建者;看到了数据如何从企业内部的孤岛,变成驱动决策和创新的关键引擎;看到了竞争如何从同质化产品之间的较量,升级为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书中对“平台化”和“生态化”的论述,尤其让我耳目一新。它让我理解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打独斗的模式正在被瓦解,取而<bos> 的是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共赢的商业生态。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升级,更是思维模式上的革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商业发展的方向,并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启示。

评分

当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 O2O 的具体实践时,这本书却将我的注意力引向了更加基础的层面——消费者心理的变迁。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做好 O2O”的秘诀,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决策过程以及社交互动模式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改变。我看到了从线下门店的“货比三家”到线上平台的“千人千面”的巨大转变,从依赖口碑推荐到拥抱社交分享的信任重塑。书中的一些段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消费者在碎片化时间里,如何通过手机屏幕接收海量信息,如何在社群中寻求共鸣和认可,以及如何通过便捷的支付和物流享受“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这种对消费者端变化的深入洞察,让我深刻意识到,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最终都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和对需求的精准把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O2O 绝不仅仅是线上线下业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对消费者行为深刻理解之上的,一种全新的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它提醒我,在追求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了那个最核心的驱动力——人。

评分

好好学习一下。不然就被淘汰啦

评分

书挺好的,正在阅读中&hellip;&hellip;

评分

相当不错的好书

评分

是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东西不错,店家生意兴隆

评分

合不合适自己说了算,订单批量好评,老有活动,支持京东!合不合适自己说了算,订单批量好评,老有活动,支持京东!合不合适自己说了算,订单批量好评,老有活动,支持京东!

评分

与时俱进的一本书籍 案例点评都不错

评分

一般

评分

非常高兴希望下次再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