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系统思考(白金版) 2本
YL855 9787121301971 9787111470243
系统思考是纵观全局,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的思维能力。对相同的现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有人熟视无睹,有人却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和变化的规律。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唯有炼就一双洞察商潮、洞悉商情的慧眼,才能把若隐若现的暗礁、不期而遇的风浪看得清清楚楚,从而把握变幻无穷的市场风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抽丝剥茧出简单的结构,从而引导我们做正确的决定,系统思考正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睿智的“慧眼”。
丹尼斯·舍伍德,曾就读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及伦敦商学院。邱昭良,管理学博士,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
什么是系统思考
0.1 系统思考是个重要概念
0.2 什么是系统思考
0.3 连接
0.4 为什么必须从整体上研究系统
0.5 系统思考工具箱
0.6 系统思考的益处
0.7 本书的结构
,部分 处理复杂性
第1章
系统视角
1.1 系统
1.2 涌现与自组织
1.3 反馈
1.4 系统思考
1.5 继续我们的学习之旅
第2章
撬起内勤之石
2.1 故事
2.2 环境
2.3 问题
2.4 图表表示
2.5 让图表充实起来
2.6 错误带来的恶果
2.7 恶性循环
2.8 还有哪些处理能力的驱动力
2.9 成本如何
2.10 仍然遗漏了一个东西
2.11 重归睿智
第3章
质量、创造力和削减成本
3.1 故事
3.2 环境
3.3 图片
3.4 另一个恶性循环
3.5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6 谁是正确的
3.7 制定政策
第二部分 工具和技术
第4章
反馈回路
4.1 反馈回路的重要角色
4.2 增强回路
4.3 调节回路
4.4 悬摆、边界和真实系统
4.5 只存在两种连接:S型连接和O型连接
4.6 分辨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
4.7 两种基本构造块
4.8 语言的重要性
4.9 是否所有的连接都是非S即O
4.10 模糊变量
4.11 单方向起作用的S/O型连接
4.12 后一点思考
第5章
增长引擎,也是衰退引擎
5.1 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
5.2 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
5.3 增长引擎
5.4 增长的模式
5.5 指数增长非常快
5.6 明确的悬摆和隐含的悬摆
5.7 繁荣和衰退
5.8 增强回路可以相互连接
第6章
制定目标,寻找目标
6.1 关于调节回路的更多内容
6.2 商业中的调节回路
6.3 调节回路通常相互关联
6.4 调节回路和时滞
6.5 差异的定义
6.6 用武之地马上到了
第7章
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
法则1:了解问题的边界
法则2:从有趣的地方开始
法则3:询问“它将驱动什么”以及“它的驱动力是什么”
法则4:不要陷入混乱
法则5:不要使用动词,请使用名词
法则6:不要使用类似于“在……方面增长/降低”这样的词
法则7:不要害怕从未出现过的项目
法则8:随着进展及时确定连接类型
法则9:坚持就是胜利,持续前进吧
法则10:好图表必须反映实况
法则11:不要爱上你的图表
法则12:没有“已经完成”的图表
第三部分 应用
第8章
刺激增长
8.1 现实生活中,指数增长无法永续
8.2 突破限制
8.3 城市人口增长
8.4 不用猛踩油门,松开刹车就够了
第9章
决策、团队工作和领导力
9.1 人才问题
9.2 太明显了
9.3 心智模式
9.4 团队工作
9.5 外包、合伙以及跨边界冲突
第10章
控制杆、成果和战略
10.1 控制杆
10.2 成果
10.3 控制杆和成果是如何连接的
10.4 控制杆、成果和系统思考
10.5 控制杆、成果和回路
10.6 将两个回路连接起来
10.7 后一个连接
10.8 其他控制杆作用如何
10.9 通用商业模型
10.10 完整的图像
10.11 激发雄心、远见和想象力
10.12 如何具有创造性
10.13 回到控制杆和成果
第11章
公共政策
11.1 系统思考同样适用于公共政策事务
11.2 重提人口
11.3 经济活动的后果
11.4 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11.5 盖亚
11.6 全球变暖
11.7 将回路连接到一起
11.8 暴风雨的影响
11.9 “天启四骑士”再次降临
11.10 越全球变暖
11.11 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四部分 创建“未来实验室”
第12章
加速系统思考
12.1 系统动力学
12.2 系统动力学和电子数据表
12.3 存量和流量
12.4 商业中的存量和流量
12.5 另外两个概念
12.6 系统循环图和水管图
12.7 用ithink建模
第13章
业务增长建模
13.1 一个业务例子
13.2 模糊变量
13.3 为答案而建模,为学习而建模
13.4 管理营销组合
13.5 寻找优化业务的对策
13.6 80∶20的分配比例是否佳
结束语
这套《思维力》给我最深刻的触动,是它教会我如何“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隐藏的结构”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常会抱怨某个团队的沟通效率低下,但这本书会引导我们去思考,是否存在着一些不明确的层级关系、信息传递的瓶颈,或者甚至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这种“隐性”的系统性问题。它不仅仅是提供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养成一种“追根溯源”的习惯,去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因果链”的讲解,它鼓励我们把事情的发生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事件。通过绘制因果图,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最终的结果。这种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项目,甚至是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时都显得尤为宝贵。它让我从一个“问题解决者”逐渐转变为一个“系统洞察者”,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更具前瞻性的策略。
评分拿到这套《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系统思考(白金版)》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一直对“系统”这个概念着迷,但又觉得它抽象难以捉摸。翻开第一本,开篇就给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入手,比如排队、交通拥堵,甚至是家庭关系中的矛盾,来层层剖析背后的系统性成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反馈回路”、“因果关系图”等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系统边界”时,举的那个关于“沼泽生态系统”的例子,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界定它的边界的。书中反复强调的“非线性思维”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有效的“局部优化”措施,反而可能在整体上引发更大的麻烦。它鼓励我去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更宏观、更动态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寻找那些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层动力。读完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事物的方式都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前觉得难以理解或解决的事情,似乎有了新的解读方向。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拿到《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系统思考(白金版)》时,我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阅读起来会很枯燥。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套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夹杂着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心一笑。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的概念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比如将“强化回路”比作“滚雪球”,将“平衡回路”比作“恒温器”,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我欣喜的是,书中不仅教会我“思考是什么”,更教会我“如何思考”。它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的工具和方法,比如“问题树”、“动态反馈图”等,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甚至开始在工作会议中,尝试用书中的模型来分析项目中的问题,结果发现比以往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分析、去构建、去理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深刻。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思维力》的“白金版”确实名副其实,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营。第二本书,也就是《系统思考》的部分,它在第一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系统工具的应用。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意图”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采取的行为却事与愿违,这本书就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通过理解系统中的“杠杆点”来做出更有成效的改变。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视化的工具,比如“存量-流量图”,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在时间推移中的积累和变化,从而更好地预测趋势。还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模型的心智”,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构建了自己的“系统模型”,而这些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决策。书中引导我去审视和修正自己大脑中的“系统地图”,尝试构建更准确、更全面的模型。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分析一些困扰我很久的个人问题,比如时间管理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竟然真的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意识到的关键因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套“思考的说明书”,让我能更有效地理解和驾驭复杂的世界。
评分这套《思维力》的“白金版”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一种“整体观”的养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没,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看待问题。但这本书却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强调“没有孤立的事件”,每一个现象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更广阔的系统。作者在分析“时间滞后”时,举了一个关于“管理层决策”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到,很多决策的效果需要时间来显现,而我们往往因为缺乏耐心而过早地否定或修改,从而错失了最佳时机。书中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系统陷阱”,比如“升级的竞争”、“政策性衰退”等,这些都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让你成为一个“理解者”,能够看到复杂系统中的挑战,并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副“系统透视眼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这是一本可以提升思维的书。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快递好快 非常不错
评分还可以
评分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