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力:高效的係統思維+係統思考(白金版) 2本
YL855 9787121301971 9787111470243
係統思考是縱觀全局,看清事件背後的結構及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主動地“建構”和“解構”的思維能力。對相同的現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有人熟視無睹,有人卻看到瞭其中隱藏的商機和變化的規律。在波譎雲詭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唯有煉就一雙洞察商潮、洞悉商情的慧眼,纔能把若隱若現的暗礁、不期而遇的風浪看得清清楚楚,從而把握變幻無窮的市場風雲。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事件背後抽絲剝繭齣簡單的結構,從而引導我們做正確的決定,係統思考正是幫助我們走嚮成功的睿智的“慧眼”。
丹尼斯·捨伍德,曾就讀於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及倫敦商學院。邱昭良,管理學博士,學習型組織研修中心·中國學習型組織網創始人。
什麼是係統思考
0.1 係統思考是個重要概念
0.2 什麼是係統思考
0.3 連接
0.4 為什麼必須從整體上研究係統
0.5 係統思考工具箱
0.6 係統思考的益處
0.7 本書的結構
,部分 處理復雜性
第1章
係統視角
1.1 係統
1.2 湧現與自組織
1.3 反饋
1.4 係統思考
1.5 繼續我們的學習之旅
第2章
撬起內勤之石
2.1 故事
2.2 環境
2.3 問題
2.4 圖錶錶示
2.5 讓圖錶充實起來
2.6 錯誤帶來的惡果
2.7 惡性循環
2.8 還有哪些處理能力的驅動力
2.9 成本如何
2.10 仍然遺漏瞭一個東西
2.11 重歸睿智
第3章
質量、創造力和削減成本
3.1 故事
3.2 環境
3.3 圖片
3.4 另一個惡性循環
3.5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3.6 誰是正確的
3.7 製定政策
第二部分 工具和技術
第4章
反饋迴路
4.1 反饋迴路的重要角色
4.2 增強迴路
4.3 調節迴路
4.4 懸擺、邊界和真實係統
4.5 隻存在兩種連接:S型連接和O型連接
4.6 分辨調節迴路和增強迴路
4.7 兩種基本構造塊
4.8 語言的重要性
4.9 是否所有的連接都是非S即O
4.10 模糊變量
4.11 單方嚮起作用的S/O型連接
4.12 後一點思考
第5章
增長引擎,也是衰退引擎
5.1 惡性循環和良性循環
5.2 它們具有相同的結構
5.3 增長引擎
5.4 增長的模式
5.5 指數增長非常快
5.6 明確的懸擺和隱含的懸擺
5.7 繁榮和衰退
5.8 增強迴路可以相互連接
第6章
製定目標,尋找目標
6.1 關於調節迴路的更多內容
6.2 商業中的調節迴路
6.3 調節迴路通常相互關聯
6.4 調節迴路和時滯
6.5 差異的定義
6.6 用武之地馬上到瞭
第7章
如何繪製係統循環圖
法則1:瞭解問題的邊界
法則2:從有趣的地方開始
法則3:詢問“它將驅動什麼”以及“它的驅動力是什麼”
法則4:不要陷入混亂
法則5:不要使用動詞,請使用名詞
法則6:不要使用類似於“在……方麵增長/降低”這樣的詞
法則7:不要害怕從未齣現過的項目
法則8:隨著進展及時確定連接類型
法則9:堅持就是勝利,持續前進吧
法則10:好圖錶必須反映實況
法則11:不要愛上你的圖錶
法則12:沒有“已經完成”的圖錶
第三部分 應用
第8章
刺激增長
8.1 現實生活中,指數增長無法永續
8.2 突破限製
8.3 城市人口增長
8.4 不用猛踩油門,鬆開刹車就夠瞭
第9章
決策、團隊工作和領導力
9.1 人纔問題
9.2 太明顯瞭
9.3 心智模式
9.4 團隊工作
9.5 外包、閤夥以及跨邊界衝突
第10章
控製杆、成果和戰略
10.1 控製杆
10.2 成果
10.3 控製杆和成果是如何連接的
10.4 控製杆、成果和係統思考
10.5 控製杆、成果和迴路
10.6 將兩個迴路連接起來
10.7 後一個連接
10.8 其他控製杆作用如何
10.9 通用商業模型
10.10 完整的圖像
10.11 激發雄心、遠見和想象力
10.12 如何具有創造性
10.13 迴到控製杆和成果
第11章
公共政策
11.1 係統思考同樣適用於公共政策事務
11.2 重提人口
11.3 經濟活動的後果
11.4 係統的結構和行為
11.5 蓋亞
11.6 全球變暖
11.7 將迴路連接到一起
11.8 暴風雨的影響
11.9 “天啓四騎士”再次降臨
11.10 越全球變暖
11.11 我們能做些什麼
第四部分 創建“未來實驗室”
第12章
加速係統思考
12.1 係統動力學
12.2 係統動力學和電子數據錶
12.3 存量和流量
12.4 商業中的存量和流量
12.5 另外兩個概念
12.6 係統循環圖和水管圖
12.7 用ithink建模
第13章
業務增長建模
13.1 一個業務例子
13.2 模糊變量
13.3 為答案而建模,為學習而建模
13.4 管理營銷組閤
13.5 尋找優化業務的對策
13.6 80∶20的分配比例是否佳
結束語
這套《思維力》給我最深刻的觸動,是它教會我如何“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在閱讀過程中,我越來越能體會到“隱藏的結構”對事物發展的影響。比如,我們常常會抱怨某個團隊的溝通效率低下,但這本書會引導我們去思考,是否存在著一些不明確的層級關係、信息傳遞的瓶頸,或者甚至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這種“隱性”的係統性問題。它不僅僅是提供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養成一種“追根溯源”的習慣,去挖掘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因果鏈”的講解,它鼓勵我們把事情的發生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孤立的事件。通過繪製因果圖,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各種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形成最終的結果。這種能力在處理人際關係、工作項目,甚至是理解宏觀經濟現象時都顯得尤為寶貴。它讓我從一個“問題解決者”逐漸轉變為一個“係統洞察者”,能夠更早地發現潛在的風險,並采取更具前瞻性的策略。
評分坦白講,一開始拿到《思維力:高效的係統思維+係統思考(白金版)》時,我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閱讀起來會很枯燥。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套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夾雜著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常會心一笑。作者在闡述一些復雜的概念時,總是能找到非常貼切的比喻,比如將“強化迴路”比作“滾雪球”,將“平衡迴路”比作“恒溫器”,這些都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我欣喜的是,書中不僅教會我“思考是什麼”,更教會我“如何思考”。它提供瞭一係列實操性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問題樹”、“動態反饋圖”等,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甚至開始在工作會議中,嘗試用書中的模型來分析項目中的問題,結果發現比以往更加清晰和有條理。它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分析、去構建、去理解。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和深刻。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思維力》的“白金版”確實名副其實,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營。第二本書,也就是《係統思考》的部分,它在第一本書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瞭對係統工具的應用。我特彆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意圖”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分析。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齣發點是好的,但采取的行為卻事與願違,這本書就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通過理解係統中的“杠杆點”來做齣更有成效的改變。它提供瞭一係列可視化的工具,比如“存量-流量圖”,讓我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在時間推移中的積纍和變化,從而更好地預測趨勢。還有一個章節是關於“模型的心智”,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腦海中都構建瞭自己的“係統模型”,而這些模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決策。書中引導我去審視和修正自己大腦中的“係統地圖”,嘗試構建更準確、更全麵的模型。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學到的方法去分析一些睏擾我很久的個人問題,比如時間管理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竟然真的發現瞭一些之前從未意識到的關鍵因素。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套“思考的說明書”,讓我能更有效地理解和駕馭復雜的世界。
評分拿到這套《思維力:高效的係統思維+係統思考(白金版)》時,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我一直對“係統”這個概念著迷,但又覺得它抽象難以捉摸。翻開第一本,開篇就給我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它並沒有直接拋齣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入手,比如排隊、交通擁堵,甚至是傢庭關係中的矛盾,來層層剖析背後的係統性成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案例,將原本可能枯燥的“反饋迴路”、“因果關係圖”等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係統邊界”時,舉的那個關於“沼澤生態係統”的例子,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我們對一個問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如何界定它的邊界的。書中反復強調的“非綫性思維”和“意想不到的後果”,更是讓我醍醐灌頂,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看似有效的“局部優化”措施,反而可能在整體上引發更大的麻煩。它鼓勵我去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用一種更宏觀、更動態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尋找那些隱藏在錶麵現象之下的深層動力。讀完一部分,我感覺自己看待周圍事物的方式都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以前覺得難以理解或解決的事情,似乎有瞭新的解讀方嚮。
評分這套《思維力》的“白金版”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一種“整體觀”的養成。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沒,習慣於從單一的角度看待問題。但這本書卻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事物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它強調“沒有孤立的事件”,每一個現象背後都存在著一個更廣闊的係統。作者在分析“時間滯後”時,舉瞭一個關於“管理層決策”的例子,讓我深刻理解到,很多決策的效果需要時間來顯現,而我們往往因為缺乏耐心而過早地否定或修改,從而錯失瞭最佳時機。書中還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係統陷阱”,比如“升級的競爭”、“政策性衰退”等,這些都讓我對很多社會現象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而是讓你成為一個“理解者”,能夠看到復雜係統中的挑戰,並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副“係統透視眼鏡”,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質,並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評分還可以
評分很好很好!!!!
評分快遞好快 非常不錯
評分還好,不過不建議兩本一起買…
評分還好,不過不建議兩本一起買…
評分書籍不錯,包裝也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快遞好快 非常不錯
評分還好,不過不建議兩本一起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