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人的生活正在从重视生活的水平转向重视生活的质量;从着眼物质的生活转向着眼心理的生活;从强调物质的丰富转向强调心理的丰满;从推进社会的发展转向推进心理的成长;从提升物质生活的质量转向提升心理生活的质量。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拥有和体验的。
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认知的扭曲和感受的痛苦,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成长、境界的提升和幸福的体验。
作者简介
葛鲁嘉,1956年生。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分别在中国和英国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任吉林大学心理学教师,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大学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系、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学系、哲学社会学院的创建者,首任副院长和心理学系主任。国内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评审专家。
在本土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者。建构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新心性心理学的创立,包括“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心理学资源的考察,包括“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资源形态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探索,包括“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科学观”、“心理学新思潮”、“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方法沦”、“心理学价值论”;c9心理学学科的探新,包括“科学心理学”、“东方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文明心理学”、“体证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挖掘,包括“心性心理学”、“儒家心理学”、“道家心理学”、“佛家心理学”、“智慧心理学”。
在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引领了全新研究走向,确立了重要学术地位,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心理生活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问题的症结
第三节 拓扑的思路
第四节 本土的传统
第五节 文化的考察
第六节 创新的道路
第二章 心理生活界定
第一节 引言:研究对象的转换
第二节 资源:本土心性的阐释
第三节 觉解:心理生活的性质
第四节 体悟:心理生活的方式
第五节 体证:心理生活的探索
第六节 核心:心理生活的质量
第三章 人的心理生活
第一节 心理生活的真实本性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心理生活的现实地位
第四节 心理生活与心理创造
第五节 心理生活与生态视角
第四章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生活
第二节 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
第三节 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
第四节 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
第五节 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
第五章 本土传统的心性心理学
第一节 西方的科学
第二节 本土的资源
第三节 心性的学说
第四节 体证的方式
第六章 新心性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节 科学观的新设定
第三节 关于对象的立场
第四节 关于理论的建构
第五节 关于方法的认识
第六节 关于技术的思考
第七章 心理生活的根据
第一节 人性的根据
第二节 内省的根据
第三节 意识的根据
第四节 意义的根据
第五节 文化的根据
第八章 心理生活的内涵
第一节 人所拥有的生活
第二节 自身与心理生活
第三节 体认与心理生活
第四节 心念与心理生活
第五节 觉解与心理生活
第六节 意向与心理生活
第七节 体验与心理生活
第八节 超越与心理生活
第九章 心理生活的拓展
第一节 基本的前提假设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拓展
第三节 心理成长与拓展
第四节 遗传心理与拓展
第五节 生理心理与拓展
第六节 社会心理与拓展
第七节 文化心理与拓展
第八节 心理质量与拓展
第十章 心理生活的质量
第一节 科学揭示心理生活
第二节 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第三节 提高心理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 精神境界的提升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修养方式
第二节 精神境界的纵向提升
第三节 心理生活幸福的探索
第十二章 心理生活的创生
第一节 心道一体的性质
第二节 无中生有的建构
第三节 共生主义的原则
第四节 心理生活的生成
第五节 心理生活的共生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起源于西方文化的科学心理学或实证心理学,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预设或理论前提,那就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割裂或分离。那么,心理学原有的应用研究也是以干预者与被干预者的分离为前提的,或者说干预者与被干预者是有间隔的。研究者或者应用者是主动的一方,而被研究者或被改变者则是被动的一方。这种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分离,使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是有间隔的,是彼此相互隔离的。那么,研究者作为研究主体是价值无涉的,是冷漠无关的,是客观描述的,是外在干预的。所谓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客观的描述,就是客观的解说,就是客观的干预。因此,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确定为是心理现象时,就是建立在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心理学的研究主体彼此分离的基础之上。心理学的研究者是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无关的存在,其只能通过感官的客观观察来旁观把握心理现象,来客观描述心理现象。那么,心理学的应用也就不过是研究者通过技术手段的实际干预。
但是,如果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确立为是心理现象转变成确立为是心理生活,那心理学的应用就会有根本性的转变。心理生活的概念最为重要的是消除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干预者与被干预者之间的分离或间隔。因此,觉知者与被觉知者、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干预者与被干预者,都是一体化的存在,都是实际的生活者,都在现实的生活进程之中。
对于心理生活的体验者来说,重要的是觉知、觉解、觉悟。通过觉知、觉解、觉悟,生活者了解了自己的生活,建构了自己的生活,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这是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从把人的心理的物化转向为把人的心理人化。所以,消除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间隔性,是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实践的最为根本性的改变。
当然,所谓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可以分离开的。但是,原有的或传统的分离是绝对的分离。那么,消除间隔性的努力也并不是否认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区分,而是试图将原有绝对的分离改变成是相对的分离。所谓相对的分离仅仅在于研究的目的与生活的目的有所不同。
……
前言/序言
学人文库·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生活质量的新心性心理学探索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人文库·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生活质量的新心性心理学探索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