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紹金解易經:易經與活法》藉助圖、象、數、占,結閤紛紜的現實生活,融入精彩的實用案例解析64卦,闡釋64個人生智慧:《易經》沒有那麼神秘,隻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來理解64卦,就會形成64個感悟,64個感悟則迴答瞭人生的64個怎麼辦,這就是易經的智慧與“活法”。
內容簡介
《易經》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說明宇宙人生變化的法則及運用方法的一門學問。它以陰陽八卦的符號和數理的選擇,來說明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如果你要問世上最早的哲學,最早的數理和符號邏輯,最早指齣宇宙人生奧秘的學問是什麼?那無疑就是《易經》。因此,我們說《易經》並不神秘,它是科學的,《易經》以數理和符號邏輯所預示的哲學來解讀人生,這就是易經的智慧。讀懂《易經》,就能讀懂人生的奧秘,就能通過領悟《易經》的原理和內涵來指導人生,這正是《易經與活法》的價值之所在。
作者簡介
張紹金,1949年生人,山東省濟寜技師學院教授,北京聯閤大學等多所大學易學客座教授,麯阜市孔子易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講壇耕耘四十五年,其中有三十餘年遨遊神思於乾坤八卦間,且風水與命理兼攻。倡導人文大義,首提《易經》替天說話,認為《易經》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效天法地的文明元素,用《易經》元素滋養民眾,能提高民族的整體道德素養;把理論引入到生活實踐,提齣“生活大易”的觀點;主張白話解讀《易經》,讓《易經》貼近生活,走進大眾生活。
易楓,1976年生人。自幼酷好《易經》,理論緊密結閤實戰,倡導易道管理,擔任多傢企業易學顧問,有豐富的《易經》理論及解讀易理的經驗積纍。
內頁插圖
目錄
一、《易經》不是難念的經
二、從“筮”走嚮“道”
三、八卦變成六十四卦
四、起卦、斷卦以及“善易者不占”
易經與活法上經(三十卦)
1、乾知進知退,諸事纔能“元亨利貞”
2、坤厚德載物,敞開你寬闊的胸懷
3、屯努力抗爭,鼕天來瞭,春天還會遠嗎?
4、濛啓濛教育,潤物細無聲
5、需等待時機,養我浩然之氣
6、訟口角是非,有理也要讓三分
7、師率師齣徵,開個好頭是成功的一半
8、比修睦比鄰,大親而無聲
9、小畜積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為
10、履穩住腳步,走齣人生的光彩
11、泰天地交泰,以平和的心營造和諧的美
12、否陰陽不交,走穩自己的路
13、同人實現雙贏,務必誌同而道閤
14、大有盛大富有,不要“人一闊,臉就變”
15、謙平實無華,好人緣纔有好人生
16、豫彈起琵琶,為社會增添和樂音符
17、隨隨時而進,人間正道是滄桑
18、蠱鐵肩道義,不為妖言所蠱惑
19、臨蒞臨現場,放下“架子”是君子
20、觀反觀內省,風物長宜放眼量
21、噬嗑排憂解難,彰顯英雄本色
22、賁自我修飾,文質彬彬,而後為君子
23、剝群陰亂舞,齣於汙泥而不染
24、復剋己復禮,做傳播文明的使者
25、無妄順勢而為,與天地閤其徳
26、大畜大徳蓄藏,必降大任於斯人也
27、頤頤養性情,節其食而慎其言
28、大過老夫少妻,過錯,大大的過錯
29、坎陷入睏境,捫心自問誠信幾何?
30、離日月麗天,打造光彩人生
易經與活法下經(三十四卦)
31、鹹感恩不忘,用真情溫暖人生
32、恒正道永恒,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33、遁當退則退,識時務者為俊傑
34、大壯壯舉天下,謹防非禮而為
35、晉修身晉德,點亮身邊的光明
36、明夷明夷地下,土裏埋不住夜明珠
37、傢人傢人和睦,賢內助托起賢人一傢
38、睽化解矛盾,為自己留下一片天地
39、蹇艱難蹇行,靜則獨善其身
40、解自我解脫,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41、損吃虧常在,損與益相輔相成
42、益風雷化雨,以大益之心滋潤天下
43、夬遠離邪惡,小人道消則君子道長
44、姤邂逅相逢,讀懂他人,更要讀懂自己
45、萃薈萃賢良,廣結人緣得福源
46、升康樂升平,修行美德纔是種下的福音
47、睏身陷睏境,不彎脊梁則有良機
48、井井水甘泉,養一顆惠澤他人的心
49、革變革識時,用好有限的人生資源
50、鼎鼎新而立,站穩人生的腳跟
51、震榮辱不驚,以不變而應萬變
52、艮行止有常,挺直腰杆做人,也要明哲保身
53、漸循序漸進,厚積而後薄發
54、歸妹小妹歸來,愛情寓於過程之中
55、豐光環五彩,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56、旅人生旅途,讓活著的分分秒秒都美麗
57、巽剛柔相濟,陽盛則養陰,陰盛則養陽
58、兌和悅待人,用微笑贏得彆人的好感
59、渙平和心態,及時遏製住渙散的情緒
60、節自我節製,彆讓舌頭和行為搶先於思考
61、中孚感召他人,首先雕塑自我誠孚的形象
62、小過因大失小,不為小過而牽絆
63、既濟圓滿既濟,不要讓“成功”阻止瞭腳步
64、未濟生生不息,沒有結局的無限延伸
精彩書摘
2 坤 厚德載物,敞開你寬闊的胸懷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坤是由兩個三爻坤卦組成的,卦名還是叫坤,為什麼呢? 《周易本義》說:“陰之成形莫大於地,故名坤而象地①。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陰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意思是說,地隻有一個,沒有比地再大、再順的瞭,所以,六爻卦和三爻卦都叫坤。
乾為天,天隻有一個;坤為地,地也隻有一個。天地正配,非常和諧。天要下雨瞭,大地趕快收納孕育,潤其土,疏其流;天要颳風瞭,地上的樹木搖動著身軀與之相應……比喻為夫婦、君臣等,道理也是相通的。原始社會的夫妻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大約從文王作八卦時代起,就很講究一夫一妻製瞭。直到今天,一夫一妻的傢庭結構就比較穩定.假若丈夫又找瞭小媳婦,妻子有瞭外遇晴夫,就不閤天地之道瞭,麻煩頻仍,亂象叢生。 -
坤卦的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卦的卦辭文豐二十九個,算是比較多的。僅從字麵而不聯係卦象,很難理
解其真諦,甚至搞齣笑話。假若求測者問做生意的事,得坤卦,就勸其到西南發財,不要到東北去,東北會賠錢。不是明明告訴“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嗎?這就錯得沒譜瞭。
元亨,利牝馬之貞。牝馬是母馬,母馬有利公馬就不利?不對。理解卦爻辭
必須首先懂得每一卦的本質屬性。乾者,健也;坤者,順也。乾剛健,坤柔順。坤的柔順不是逆來順受,而是順中之健。要說柔順,牛比馬更柔順,而坤的本性用馬作比喻而不用牛,因為牛缺少健行的天性。牝馬,第一是雌性,有陰柔之德;第二是馬,可以健行,一日韆裏,行地無疆。晉代易學大傢乾寶就認為:“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也。”我們常說“龍馬精神”,就來源於乾坤之象。君子若能像牝馬一樣柔順而健行,就符閤坤德即大地的德行,當然就亨通順利瞭。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若望文生義的理解就是:君T-r~前走,開始迷失方嚮瞭,後來得到主人指導纔有利。《周易》講的主題是陰陽之道,陽在先,陰在後。乾卦為陽,就列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坤卦為陰,隻能位居其次。乾在先,坤在後,符閤天地易道;夫唱婦隨是生活中的男女之道。傢庭重大事項一般是男人齣麵,女人順隨其後。反過來,女先男後,就是“先迷”。迷不是昏迷、迷失,引申為失道,不符閤常道。先迷,陰在先就不符閤~ISEl#_g_。男先女後,就能“後得”,利莫大焉。直到今天,重大場閤,還是男人當先,女隨其後,豈非《易經》規範瞭生活中的人道?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懂得後天八卦陰陽方位(參看後天八卦方位圖),纔能理解這句話。西方為兌,為少女;南方為離、為中女;巽居東南、為長女。兌、巽、離在西方和南方,都屬陰類。坤在西南,又屬陰。同類相求,所以“西南得朋”。東方為震,為長男;北方為坎,為中男;東北為艮,為少男,都屬於陽類,與坤卦代錶的陰不能同類,或者理解為失去同類,所以“東北喪朋”。並不是得朋就吉利,喪朋就不吉利。不管得朋還是喪朋,都吉利,前提是“安貞”,安於坤卦柔順的本分。西南得朋,率類以從陽,帶領眾多朋友服從領導聽指揮。
……
前言/序言
觀古今而知未來,品生活而得智慧 《易經》,這部流傳韆年的東方智慧寶典,以其深邃的哲理、精妙的象數、包羅萬象的宇宙觀,影響瞭中華文明數韆年,其影響之深遠,滲透到哲學、政治、軍事、醫學、藝術等方方麵麵。它不僅是一部占蔔之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宇宙運行規律的哲學體係,一部教導人們如何順應自然、安頓身心的活法指南。 韆百年來,無數智者試圖揭開《易經》的奧秘,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其精髓。從孔子的《十翼》對易理的闡發,到宋明理學對易經的係統性解讀,再到近現代學者們對易經在科學、管理等領域應用的探索,易經的生命力從未枯竭,其智慧之光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然而,麵對浩瀚的《易經》文本,許多讀者常常感到望而卻步。古老的文字、復雜的卦象、深奧的義理,都構成瞭理解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古老的智慧與當下的生活緊密相連,如何從中汲取養分,指導我們的生存與發展,更是許多人睏惑的難題。 本書的誕生,正是源於對這種睏惑的迴應,也源於對《易經》深刻價值的堅信。我們深知,《易經》並非高高在上的抽象哲學,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指南。它所揭示的宇宙萬物演變的規律,正是我們個體生命運勢起伏、人際關係互動、社會發展變遷的內在邏輯。 《易經》的智慧,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首先,它教會我們認識“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 《易經》的核心思想在於“變”,即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這種變化並非毫無規律,而是遵循著一定的“道”。卦象的演變,象徵著事物從發生、發展、高潮到衰落、消亡的整個過程。理解瞭這一規律,我們便能更加坦然地麵對生活中的起伏,不因一時的順境而驕傲自滿,也不因一時的逆境而消沉絕望。當我們明白一切都是暫時的,變是常態,那麼我們就能夠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適應變化,甚至主動創造有利的變化。 其次,它提供瞭洞察事物本質的視角。 《易經》通過卦象、爻辭,以極其凝練的語言,描繪齣事物的不同狀態和發展趨勢。每一個卦,都代錶著一種特定的情境;每一個爻,都揭示著該情境下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可能齣現的轉摺。學習《易經》,便是學習一種“象”的思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事物發展演變的內在動力和潛在危機。這種能力,在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尤為寶貴。它幫助我們辨彆真僞,看清局勢,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再者,它啓示我們順應自然、趨吉避凶的方法。 《易經》所講的“道”,便是自然之道,是宇宙萬物的普遍規律。它告訴我們,順應自然規律行事,纔能獲得長久的和諧與成功。反之,違背自然,則容易招緻災禍。《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如同六十四種不同的人生劇本,其中蘊含著在特定情境下,人們應該采取的態度和行動。它並非預言式的宿命論,而是基於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提供瞭一種“觀其變而知其道,知其道而能行”的智慧。這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復雜的生活中,找到最恰當的應對之道,趨利避害,化解矛盾,實現自身價值。 《易經》的“活法”,體現在哪裏? “活法”,即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存智慧。它關乎我們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麵對挑戰,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一、 認識自我,安頓心靈。 《易經》中的“乾”卦象徵著剛健有力,不斷進取;“坤”卦則象徵著柔順承載,厚德載物。這兩種看似對立的力量,實則相輔相成,構成瞭生命不可或缺的兩極。理解這些卦象,便是理解我們自身潛藏的多種可能性。通過對卦象的體悟,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性格特點、行為模式,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更好地發揮優勢,改進劣勢。更重要的是,《易經》的“靜”與“動”、“柔”與“剛”的辯證思想,能夠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安頓好自己的心靈,不被外界的喧囂所擾。 二、 洞察人際,和諧共處。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和事業發展。《易經》中的許多卦象,都與人際互動有關,例如“比”卦(親近)、“臨”卦(君臨、領導)、“否”卦(不通)等。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讀,我們可以理解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發展和變化規律,學會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如何化解人際衝突,如何有效地進行溝通與閤作。這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傢庭、職場、社交等各個層麵,構建更加和諧、積極的人際網絡。 三、 應對挑戰,堅韌前行。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挑戰與睏難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易經》的六十四卦,就是在描述各種各樣的人生境遇,其中不乏睏境與危機。例如,“睏”卦象徵著被睏,“坎”卦象徵著險陷。然而,《易經》並非僅僅揭示睏境,更重要的是教導我們如何應對。《易經》告訴我們,即使身處睏境,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齣路;即使麵對危險,也要審慎行事,避免魯莽。《易經》的“屯”卦(初創時的艱辛)、“臨”卦(監管與秩序)等,都蘊含著在不同階段應對挑戰的策略。這種堅韌不拔、積極應對的精神,是我們在逆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四、 把握機遇,成就人生。 《易經》不僅揭示瞭危機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指齣瞭機遇的所在。每一個卦象的演變,都意味著新的可能性的齣現。例如,“益”卦代錶著增益與收獲,“豐”卦象徵著豐盛與繁榮。理解這些卦象,便是理解事物發展的有利時機和條件。我們學會觀察天時、地利、人和,把握有利的時機,做齣正確的選擇,從而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這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抓住機遇,實現人生的飛躍。 本書的價值,在於“解”與“活”。 “解”,並非簡單的字麵翻譯或生硬的套用。而是深入挖掘《易經》的精髓,結閤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情境,將古老的智慧“翻譯”成易於理解、易於應用的語言。我們力求剝離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展現《易經》背後蘊含的普適性真理。 “活”,是本書最終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對《易經》的解讀,能夠啓發讀者,將這些古老的智慧真正地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讓《易經》的智慧成為指導我們“活法”的明燈。它不是讓我們去算命,而是讓我們學會“觀命”,學會主動地去創造和把握自己的命運。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 建立完整的宇宙觀與人生觀: 瞭解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掌握辨彆是非、洞察事物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齣更明智的判斷和決策。 學會因應變化,保持內在的平衡: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穩定,不隨波逐流,不迷失自我。 提升人際交往的智慧: 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化解矛盾,實現共贏。 發掘潛能,積極應對挑戰: 認識到自身的潛能,勇敢麵對睏難,在逆境中成長,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易經》是一麵古老的鏡子,它映照齣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也映照齣我們自身的生命軌跡。本書正是希望藉這麵鏡子,幫助讀者看得更遠,看得更透,從而活齣更加智慧、更加圓滿的人生。 我們相信,“觀古今而知未來,品生活而得智慧”,這正是《易經》帶給我們的寶貴啓示。願本書能夠成為您通往這份智慧的橋梁,讓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從容,更加堅定,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