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科学

骨内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忠厚 编
图书标签:
  • 骨科
  • 骨内科学
  • 骨折
  • 关节
  • 运动医学
  • 创伤
  • 康复
  • 外科
  • 临床医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80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873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79
字数:21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骨科医生及相关医学工作者
  《骨内科学》由刘忠厚教授主编,国内高年资骨矿研究领域专家联合编撰,是骨科学的系统论著,素材丰富、技术前沿,对一线骨科医生和相关医学工作者有很大的参考和学术研究价值。

内容简介

  《骨内科学》由刘忠厚教授主编,国内高年资骨科研究领域专家联合编撰。共分三篇:基础、诊断与各论。基础篇涉及骨形态、骨结构、骨细胞、各类人群的骨发育、骨髓干细胞培养和移植等;诊断篇阐述骨量测定、X线吸收测量、核磁共振成像、分子生物学诊断、基因诊断等各种技术;各论依次描述骨质疏松症、骨科相关骨内科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与骨代谢病、其他各系统疾病与骨代谢、肿瘤相关骨内科疾病、硬化性与发育不良骨病、内外环境因素与骨病、祖国传统医学对各种骨病的辨证论治。作为骨内科学的系统论著,本书素材丰富、技术前沿,可以作为国内骨内科医学工作者的工具书,对其日常诊疗及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刘忠厚,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998年退休),研究员。1995年创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并任一至六届编委会主编,杂志现已进入国内核心期刊,月刊,每期8个印张;1995年获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题目是“骨质疏松诊断与防治”;2007年获美国骨矿研究学会形象大使的荣誉;作为大会主席主持过14届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和12届国际骨矿研究会议;作为大会主席主持过18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

目录

上篇基础(1)
第1章骨形态及发育(2)
第2章骨结构与骨组成(10)
第3章成骨细胞与骨形成(19)
第4章破骨细胞与骨吸收(23)
第5章骨细胞(30)
第6章骨基质(37)
第7章骨矿常量物质和微量元素(41)
第8章骨重建与骨质量(52)
第9章骨修复与骨折愈合机制(60)
第10章骨的细胞因子在骨代谢中的调节作用(68)
第11章神经调控及骨重建(110)
第12章成骨及破骨信号传递的调控机制(115)
第13章胎儿和新生儿骨发育(117)
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骨骼发育(125)
第15章妊娠期和哺乳期骨矿代谢(131)
第16章骨生长中机械负荷对于骨骼的重要性(137)
第17章儿童骨矿代谢失调(141)
第18章脂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145)
第19章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154)
第20章 钙敏感受体(161)
第21章维生素D的合成、代谢、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169)
第22章骨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与骨代谢(177)
第23章血管钙化与骨质疏松相关性(182)
第24章免疫与骨质疏松(187)
第25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干细胞体外培养与移植技术(193)
第26章骨骼细胞体外培养模型(198)
第27章动物模型研究及基因调控(204)
中篇诊断(210)
第28章骨量测定方法(概论)(211)
第29章双光子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在成人和儿童中应用)(218)
第30章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检测技术(220)
第31章骨的核磁共振成像(225)
第32章骨定量超声测量及标准化(231)
第33章小儿骨与关节临床影像学诊断(236)
第34章脊椎骨折影像学诊断(244)
第35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50)
第36章骨生物力学理论和诊断方法(259)
第37章各种DEXA骨密度仪的标准化(268)
第38章骨转换生化标志物(273)
第39章骨矿代谢紊乱的分子生物学诊断(281)
第40章基因诊断技术(286)
第41章FRAX骨折风险评估(291)
第42章瘦、肥胖与骨量、骨折的关系(297)
第43章年龄相关骨流失(300)
第44章不同人种、种族的骨密度(305)
第45章种族与骨(310)
第46章老年髋部骨折与骨密度、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315)
下篇各论(318)
第1部分骨质疏松症(319)
第47章骨质疏松症概论(319)
第48章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327)
第49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333)
第50章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341)
第51章性激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349)
第52章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355)
第53章促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药物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361)
第54章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364)
第55章骨质疏松症的营养疗法(397)
第56章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402)
第57章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408)
第58章骨质疏松症干细胞生物治疗(413)
第59章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416)
第60章振动与骨质疏松症(420)
第61章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及跌倒预防(425)
第62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430)
第63章男性骨质疏松症(433)
第64章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439)
第65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445)
第66章 酒精与骨质疏松症(450)
第67章 吸烟与骨质疏松症(455)
第2部分骨科相关骨内科疾病(459)
第68章肩周炎(459)
第69章颈椎病(463)
第70章腰椎间盘突出症(471)
第71章骨关节炎(477)
第72章骨折危险评估(483)
第73章关节脱位(489)
第74章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494)
第75章运动系统慢性病损(497)
第76章 骨与关节非特异性感染(499)
第77章骨坏死的诊治(504)
第78章运动系统畸形(508)
第3部分内分泌代谢疾病与骨代谢病(510)
第79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510)
第80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16)
第81章高钙血症和低钙血症(524)
第82章高镁血症与低镁血症(529)
第83章磷酸盐调节失衡(534)
第84章维生素D相关性疾病(541)
第85章甲状腺疾病引起的骨病(546)
第86章性腺疾病引起的骨病(552)
第87章生长激素不敏感引起的骨病(557)
第88章下丘脑垂体疾病引起的骨病(563)
第89章1型糖尿病性骨病(576)
第90章2型糖尿病性骨病(581)
第91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586)
第4部分其他各系统疾病与骨代谢(592)
第92章泌尿系统疾病(592)
第93章结缔组织疼痛(605)
第94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骨代谢(624)
第95章口腔科相关骨内科疾病(631)
第96章神经精神疾病与骨代谢(660)
第97章骨骼肌对骨骼的影响(667)
第5部分肿瘤相关骨内科疾病(673)
第98章恶性肿瘤骨转移机制概述(673)
第99章肿瘤骨转移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研究进展(678)
第100章实体肿瘤骨转移(683)
第101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骨病变(687)
第102章成骨性骨肉瘤(691)
第103章骨转移癌与疼痛(696)
第104章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致骨骼并发症治疗(700)
第105章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708)
第106章儿童癌症的骨骼并发症(715)
第107章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疗法(721)
第6部分硬化性与发育不良骨病(730)
第108章遗传性骨病分类(730)
第109章骨硬化症与增生性骨病(752)
第110章骨软骨发育异常疾病(763)
第111章佝偻病与骨质软化症(769)
第112章骨纤维异样增殖症(774)
第113章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780)
第114章皮肌炎(783)
第115章成骨不全(789)
第116章埃莱尔?当洛综合征(800)
第117章马凡氏综合征(808)
第118章酶缺陷与骨骼(814)
第7部分内外环境因素与骨病(821)
第119章微量元素缺乏与骨病(821)
第120章维生素代谢与骨病(825)
第121章脂类代谢与骨病(828)
第122章体重、运动与骨病(832)
第123章空间骨丢失(842)
第124章地方性氟骨症(849)
第8部分祖国传统医学对各种骨病的辨证论治(856)
第125章肾主骨理论与骨病的辨证论治(856)
第126章肾性骨病的辨证论治(861)
第127章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865)
第128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869)
第129章骨及软骨代谢异常的辨证论治(873)
第130章中医体质性疾病与骨病(876)

前言/序言

  《骨内科学》是人类医学领域随着近代骨与骨骼疾病诊断治疗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是人类追求健康生活和医学实践发展的需求,伴随各种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新学科。骨科疾病治疗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9世纪希腊,到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技术进步,骨科医学兴起。18世纪初英国首例“死骨刮除”治疗骨髓炎标志骨科学初见成就。但是,与中国东汉末期华佗“刮骨疗毒”治疗骨与骨骼疾病相比,晚了十几个世纪,说明中华骨科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进入21世纪,中国骨科学发展进入新阶段。《骨内科学》专著问世,再次突显中国骨科各级医生、专家、学者、教授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医学传统取得的创新与进步,是总结数病例实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的可贵经验与成果,代表着当代中国骨内科学水平与进步。《骨内科学》是一本详细描述骨与骨骼疾病发生、发展、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巨著,涉及了细如骨细胞因子调控、粗到骨肿瘤治疗的“前世今生”集合体,既包含西医从基因水平到大体病理级别的自然科学论著,也包含辩证施治的中医中药诊疗理论和经验。
  《骨内科学》的出版,并不否认骨外科在临床工作中给予患者显而易见的疗效,同时也应注意到对骨与骨骼疾病的各种内科治疗,依然是骨外科诊治的基础与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要求与日俱增,而在防治亚健康和预防疾病中,骨骼健康是需要初始关注、最重要的部分,这使“骨内科学”应运而生。骨骼健康不但能加强人体运动能力,还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内分泌与消化系统等各个器官系统疾病的前提。骨与骨骼疾病的防治先于其他内科疾病的防治,是因为骨骼是提供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础之一,也是给各个器官提供支撑、保护和新陈代新的基础,运动能力下降会直接诱发其他器官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有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数超过了乳腺癌、中风和发作性心脏病患者的总和,仅在中国大陆地区4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数已达到1。12亿左右,所以,加强对骨与骨骼疾病的深入研究,准确诊治,势在必行。《骨内科学》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专业工具书,应用的读者群体涵盖高等中西医院校教师及学生,医学科研院所、中西医院各个学科医生和相关人员。对于学术上的观点,在古今中外都不会千篇一律,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源动力。在对本书各个章节的撰写与统稿过程中,主编和全体作者本着这样的态度完成各自的写作任务,每位作者都肩负着对自己所阐述的学术观点上的担当与责任。年逾八旬,历时四年完成本书编写,甚耗精力,本书小成与我的家人多年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同时感谢《骨内科学》各位参编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安排写作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书稿,为骨内科学书稿的完成和学科的发展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地工作。有些章节题目与段落亦经过邀请许多专家共同开会、研讨,多次修改成文。在初步编辑过程及出版发行当中,得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的各位责编和办公室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等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内外在骨内科学领域中的信息,参考文献中都予以体现,在此一并致谢。本书尽管集众人的心血而成,但作者们各自阅读的文献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挂一漏万,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两年后再版时及时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刘忠厚主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主编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原研究员2015年8月5日于北京

《骨内科学》 《骨内科学》是一部旨在全面、深入地解读人体骨骼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著作。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骨科知识体系。无论您是医学院学生、年轻的骨科医生,还是对骨骼健康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本书内容涵盖: 第一部分:骨骼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骨骼的宏观与微观结构:从宏观上,本书详细描述了全身主要骨骼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颅骨、脊柱、四肢骨骼等。每个骨骼单元都进行了精细的解析,如长骨的骨干、骨骺、骨骺线、骨膜、骨髓腔等。微观层面,本书则深入探讨了骨组织的构成,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基质(有机质和无机质)、骨微观结构(骨小梁、骨密质、骨松质)以及骨髓的组成和功能。图文并茂地展示骨组织的三维结构和细胞活动,帮助读者直观理解骨骼的坚固与生命的活力。 骨骼的生长与发育:本书将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分阶段的阐述,从胚胎时期的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到儿童时期的生长板活动,再到青春期的骨骺闭合。重点介绍了影响骨骼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遗传、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营养(钙、磷、维生素D等)以及机械力。清晰地勾勒出骨骼从幼年到成年的发育轨迹,为理解儿童骨骼疾病和老年骨质疏松打下坚实基础。 骨骼的代谢与重塑:骨骼并非静止不变的静态结构,而是一个动态更新的组织。本书详细阐释了骨骼的代谢过程,包括钙磷代谢的调控机制,维生素D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重点介绍了骨骼的重塑过程,即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协同作用,不断地清除旧骨、形成新骨,以适应力学环境的变化和维持骨量的稳定。这一过程对于骨骼的修复、适应性生长至关重要。 骨骼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清晰的血液供应是骨骼维持生命和执行功能的前提。本书详细描绘了各部位骨骼的血管解剖,包括动脉、静脉及其分支,并探讨了骨膜血管、骨髓血管、骺血管和干骺端血管的特点。同时,也介绍了支配骨骼的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理解这些神经的分布对于疼痛的传导和肌肉对骨骼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骨骼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骨折的诊断与分类:骨折是骨骼最常见的损伤。本书从致伤原因、骨折形态(横行、斜行、螺旋、粉碎性等)、骨折位置、骨折移位程度等多个维度,对骨折进行系统分类。详细介绍了骨折的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和体格检查要点。在诊断方面,本书将重点介绍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骨折诊断中的作用,以及骨密度测定等辅助检查。 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本书系统阐述了骨折治疗的总体原则,即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在复位方面,详细介绍了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的手法和适应症。在固定方面,则重点介绍了保守治疗(石膏、支具等)和手术治疗(内固定、外固定等)的种类、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对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本书将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建议,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骨关节炎:本书将骨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骼疾病进行深入探讨。详细介绍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包括软骨磨损、骨赘形成、滑膜炎症等。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方面,指导读者如何准确诊断骨关节炎。治疗方面,本书将涵盖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等)和手术治疗(关节镜、截骨术、关节置换术等)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本书将骨质疏松症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详细解释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年龄、激素水平、营养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检测(DXA)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面,本书将详细阐述药物治疗(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PTH等)和非药物治疗(运动、营养、预防跌倒等)的方案,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骨肿瘤: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挑战。本书将骨肿瘤分为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并对两者进行详细的分类。重点介绍各种常见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方法(包括活检)。在治疗方面,本书将重点阐述手术治疗(肿瘤切除、保肢手术、截肢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及预后评估。 骨感染:骨感染,如骨髓炎和关节感染,是严重的骨科并发症。本书将详细介绍骨感染的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病机制。重点突出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ESR等)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核素扫描等)。治疗方面,本书将强调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以及必要时的骨移植和关节置换。 脊柱退行性疾病:本书将重点关注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详细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压迫机制以及影像学诊断。治疗方面,本书将区分保守治疗(药物、理疗、姿势矫正)和手术治疗(椎板切除、椎间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等)的适应症和技术要点。 骨科创伤:除了骨折,本书还将涵盖其他类型的骨科创伤,如脱位、韧带损伤、肌腱断裂等。详细介绍各种创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第三部分:骨科康复与预防 骨科康复学:本书将康复过程视为骨科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详细介绍术后康复、骨折愈合后康复、退行性疾病康复等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和方法。重点阐述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以及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骨骼健康与预防:本书最后一部分将回归骨骼健康的日常维护和疾病预防。从儿童的骨骼发育、青少年的运动损伤预防、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筛查与干预,到老年人的跌倒预防,都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定期体检对于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全面性:本书覆盖了骨内科学的绝大部分重要内容,力求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 临床导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用性。 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解剖图、病理图、X线片、CT/MRI图像以及手术示意图,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前沿性:引入了骨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使读者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易读性: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 《骨内科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您探索人体骨骼奥秘、掌握骨科诊疗技术、提升骨骼健康水平的忠实伙伴。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对骨骼系统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让你“大开眼界”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骨骼的科学,更是在揭示生命运作的奥秘。作者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他能够从看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并用清晰的逻辑加以阐述。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关于“为什么”的解答,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慨,感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的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宏观的骨骼结构到微观的细胞活动,都涉及到了,而且都写得非常透彻。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个世界更加深层的美丽。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考古发掘,每一页都充满了等待我去发现的宝藏。我本来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翻阅,结果却被它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细节彻底征服了。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为精彩,它们真实而又具体,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每一次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作者在讲解那些复杂的解剖结构时,非常有耐心,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在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名词时,不再感到力不从心。我发现我一直在反复阅读某些章节,因为每次重读,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发现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细微之处。这种不断深入、不断领悟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能够陪伴我成长的伙伴。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知识冒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互动性的设计,比如穿插其中的小测试和思考题,它们有效地将我从被动的阅读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让我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激情,他对待研究的热情溢于言表,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语句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知识,更是在塑造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学会如何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何更全面地看待事物。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书本本身,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骨内科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我担心自己会看不懂。但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擅长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让我感觉非常轻松。而且,书中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都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方便我快速抓住核心信息。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提到某些研究成果时,都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研究方向,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印着错落有致、仿佛是解剖图谱一般的白色线条,瞬间就勾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感也让人觉得内容肯定很扎实。我刚翻开几页,就被那清晰细腻的插图深深吸引了,它们不仅仅是图,更像是艺术品,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严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部分,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感觉好像真的能看到骨骼在体内悄悄成长的过程。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生动,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让我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习,更是在享受一次智识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去感受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热情和专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