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舍才有得:菜根谭的心理平衡术

有舍才有得:菜根谭的心理平衡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阮芳 著
图书标签:
  • 菜根谭
  • 心理学
  • 平衡
  • 人生智慧
  • 处世哲学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古典智慧
  • 思维模式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34295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4847
品牌:日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读书会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4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有舍才有得:菜根谭的心理平衡术》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它的文字简炼明隽,叫人咀嚼良久,回味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既具有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又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内页插图

目录

患得患失,人生最难舍与得
8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13 为欲所累,如马如牛
18 快意人生,何须计较
22 敢于放下,才能拿起
26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0 万事随缘,用舍行藏
34 舍下贪婪,懂得知足
38 舍弃抱怨,海阔天空
42 舍去消极,心在静中
46 私欲如水,须早提防
迷茫惶恐,最看不开苦与乐
52 迷茫惶恐,昏昏之病
56 平常看我,幸福自来
60 持平常心,做自在人
65 沟壑易填,人心难满
69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73 以心为本,收放自如
77 心平气和,善于赞美
81 执迷不悟,苦之源头
85 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百事交困,只因不明内与外
90 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94 转变思维,换个想法
98 表里如一,内外相应
103 锋芒外露,人之大忌
107 信人示诚,疑人显诈
112 懂得退步,天阔水长
116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120 施人恩惠,不图回报
124 不高不褊,君子重戒
自我矛盾,经常混淆心与事
128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132 伏魔伏心,驭横平气
136 骄矜无功,忏悔减罪
141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14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9 功成身退,实为大智
152 多心为祸,少事为福
155 祛除杂念,心神清明
没黑没白,光阴不分忙与闲
160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163 厚积薄发,思危慎独
166 珍惜光阴,闲时吃紧
169 忙则心亡,心亡则忙
172 懂得休息,更好工作
176 忙处悠闲,动静皆宜
180 少年时贵,切莫蹉跎
忐忑不安,没有永远的福与祸
184 事别做满,话别说死
187 优势归零,平常人生
190 祸兮福兮,相携相伴
193 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196 功高易折,有度始存
200 花要半开,酒要微醉
是非不离,在不分我与人
206 心体光明,暗室青天
209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12 人言可畏,列子守穷
215 留有余地,从容处世
218 平易恬淡,机巧不用
221 杜绝是非,应该防口
225 处世不偏,行事适宜
227 心事宜明,才华须蕴
不善处世,只因不懂方与圆
232 方是根本,圆为妙法
236 酷失善人,滥招恶友
240 好书良友,圆融人生
243 侠心交友,多省自身
246 内心刚正,处世圆融
250 虚圆立业,执拗失机
254 宽严适宜,勿偏一方
258 善用方圆,事半功倍
262 心性圆满,天下平稳
嫌贫爱富,岂知穷富无定数
266 放下富贵,便可脱凡
269 贫而干净,高雅风范
272 乐贵自然,知足而已
275 虚荣炫富,多生怨尤
278 富贵如云,何必贪恋
281 与人分享,无谓轻重
284 无论穷富,宽厚待之
288 控制欲望,快乐生活
不明事理,只因不顾人与事
292 人生佳境,难得糊涂
295 智者善忘,雁过无痕
298 低调谦虚,小满为佳
301 做人做事,安分守己
304 矜高气傲,血气所为
308 理智识人,知人善任
312 百炼成钢,欲速不达
316 明辨是非,大局为主

精彩书摘

  人的一生很短暂,也许我们不经意间已经错过了很多东西,所以对于上天赐予的宝贵时光,我们应该怀着感激之心去珍惜它,尽量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珍惜时间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告诫我们,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失去了都可以通过努力再获得,比如金钱、名利、荣誉,甚至感情等,都是可以重新得到的,但是只有我们宝贵的生命,一旦失去了,就永远都不可能再拥有!
  《菜根谭》上说: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
  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这些话的意思是:天地看起来好像寂静不动,其实充盈在里面的阴阳之气无时不在活动;日月虽然夜以继日地运转,但它们的光明自古不变。所以君子闲散时要有应变救急的准备,繁忙时要有怡然悠闲的情趣。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踏上一列匆匆驶过的火车,不同的是它只卖单程票。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每一段历程都会成为过去,每一个过去都将成为历史。无论你多么后悔,都不可能追回以前的时光,就好像你只能长大不能缩小一样。这列匆匆而过的火车就是时间,每个人都是时间上的乘客。
  翻开历史的篇章,古今中外每一个著名的人士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巴尔扎克认为,时间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资本;歌德把时间比喻成了人生的财富;居里夫人甚至为了不让拜访者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会客室里没有为拜访者安排座椅。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也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就等于谋财害命。”
  时间在他们眼里就是生命的财富,正因为他们对时间如此的珍贵,所以才换来珍贵的人生。他们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从时间的手中挣过来的。
  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从不厚此薄彼。那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为什么有些人被人们怀念,有些人却被人们忘却?这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运用时间这笔人生财富的方式。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很羡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富裕的生活。这些国家的轿车、电器设备等深得这些年轻人的青睐。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美国、日本这些创造了很多世界顶尖科技的国家是如何“炼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珍惜时间,懂得“闲时”也依然“吃紧”。他们从不肆意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会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有一件真实的事情,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一个参观团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一个会议。会议中有团长发言环节,为了不给国家抹黑,这个团长连夜准备了很长的发言稿,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事们也都认真对待,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当参观团的团长拿着自己的发言稿,准备发言时,日本官员看到了团长手中厚厚的一沓发言稿,提醒说:“中方发言时间从9点10分20秒到11分20秒,发言时间为一分钟。”团长一时间不知所措。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是如此珍惜时间,从工人到学者,做任何事情时间一般都精确到秒。如果你在日本的街道遇到了一个熟人,遇见时一般就会打个招呼,不会聊很多,都会说以后在电话上聊。日本的街道上,你只会看到忙碌的人群,却看不到四处溜达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在日本人眼里,时间是最不可浪费的。时间在这些人心中占据着一个“神圣”的地位。
  二百多年前,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及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他自己编撰的一本书《财富之路》中收入了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两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可见,时间在人们眼中究竟有多重要。除此之外,在美国,“赴约迟到”是对主人的一种不尊重。如果给别人说好了时间,许下了诺言,那必须得兑现,否则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时间观念跟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就差了很多。观察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上课迟到、婚礼迟到、开会迟到的事比比皆是。别的国家把时间精确到秒,而我们估计连精确到分钟都做不到。其实,我们的祖先对时间的认识也并不亚于国外,那么,为什么我们没能继承他们的这种时间观念呢?为什么我们口口声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实际上却做不到呢?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安排好时间,更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大多数人经常都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明天的事推到后天,日复一日,我们会为每一个成为历史的昨天而后悔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种心理,就是我们比别人落后的罪魁祸首。若不能克服这种心理,把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时,我们只会后悔莫及。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里,竞争以“快”取胜,时间就是胜利,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光阴,哪怕是“闲时”也应“吃紧”。
  说到珍惜时间,大家应该听说过车胤囊萤的故事。车胤是晋朝人,本是富家子弟,但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仍能自强不息。车胤很懂事,也能吃苦。因为他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上的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亮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这些成就其实都是珍惜时间的功劳。
  曾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人们最不能虚度的就是时间和青春。”其实,青春也不过是时间的一个特定阶段。对于我们来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都是我们的“青春”吗?时间绝不是沙漏中的沙子,流过之后还能再重来,生命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下她的脚步,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惜每一分钟。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这一句话把时间概括得特别形象,时间待人是平等的,但是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有的人能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价值,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是不够用的;相反,同样的二十四小时在一些懒惰的人手里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

前言/序言

  《菜根谭》是明人洪应明晚年所写的一部语录体小品文集,其内容包括修身、正德、处世、为官、居家、求学、励志等,被世人誉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菜根谭》历来被视为处世修身之宝典,其蕴含的德育思想积淀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广泛吸收和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集大成者。
  《菜根谭》一书篇幅虽小,但内容极为丰富,“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重刊《菜根谭》序),盖凡涉及人生根本问题和日常之道者,如生死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官持家、向学之道、品调揽胜等等,无不论及。而从思想意趣上分析,则贯彻始终的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并以阳明心学相统摄。《菜根谭》辞藻华丽,雅俗兼并,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对于人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观《菜根谭》全书,作者在多处强调君子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时,鸟兽就会感到忐忑不安、哀伤忧虑;遇到风和月朗的天气时,草木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由此观之,天地万物不能没有祥和之气,否则就失去了和谐的景象,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时刻保持开朗、喜悦的心态,使整个人神清气爽。其实,在这里作者用了一种“移情”的写作手法,也就是把个人主观感情移之于外界的人和事。境由心生,感因心起,面对人生的大事小事,举重若轻,常有若无事人的平常心,如此,于我们而言每天都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这种乐观平和的心态也将指引我们度过一个个普通却不平庸的日子。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是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基础。所以,一个人要乐观开朗、胸怀坦荡,以保持快乐之心;有了乐观的心态,在他眼里周围的世界也将会变得欢乐而美丽。“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菜根谭》还指出,乐观的人生还要懂得处理苦与乐的关系。“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在欢歌笑语中得到的快乐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才算是拥有了真正的快乐。现实生活中,丰衣足食、踌躇满志自然会让人感到快乐,但如果在贫病交加的环境中还能安然若泰、自得其乐那就很难了。所以,真正的乐是人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悠然自得不为外界所累的“乐”。
  《菜根谭》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一颗真正快乐的心,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追求,达到得失两忘的境界。“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对《菜根谭》的德育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阅读和品味《菜根谭》,首先要抓住主旨,其次要客观分析,这样才不致无端拔高或故意贬损。我们对待中国古代其他的经典,也应抱如此态度。
  本书对《菜根谭》的思想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炼出其中最精华的部分,然后结合古今中外的故事、名人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生硬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让读者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心之所向,无为而治:洞悉人生跌宕的智慧之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被无数的欲望、期待和信息裹挟着,仿佛置身于一场永无止境的追逐。我们渴求更多,害怕失去,在得失之间徘徊,在喧嚣与宁静之间挣扎。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图景背后,是否隐藏着一条通往内心平和与深层满足的道路?一本穿越千年而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古籍,为我们揭示了这探寻已久的答案。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获得”什么的书,恰恰相反,它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放下”的书。它不提供一套僵化的规则,也不灌输激进的口号,而是以一种温润如玉、洞察人心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人生无处不在的矛盾与困境。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端坐在你面前,娓娓道来关于生命最本质的道理,那些关于人情世故、关于修身养性、关于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如甘露般滋养着一颗颗焦躁的心灵。 这部智慧的结晶,并非出自某个时代的名家巨匠,也非某个宗教的教义,它源于一个隐士在山野间的沉思,一份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人心百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以极其凝练的文字,将一个个精辟的格言,如同晶莹剔透的宝石,散落在书中。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初读时或许只觉得字字珠玑,再三品味,则能从中品出无穷的韵味,体会到作者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悲悯。 书中所探讨的核心,在于“舍”与“得”的辩证关系。然而,这里的“舍”并非简单的放弃,而是对过度的执念、不必要的贪求、以及那些会遮蔽心灵的杂念的自我清理。它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放下,是为了腾出空间,让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得以生长。当我们紧紧抓住不放手时,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更广阔的天空,更自由的呼吸。正如一艘船,只有卸下过多的货物,才能在风浪中更平稳地航行。 作者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冲突和两难,进行了精妙的阐释。他谈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如何在纷扰的人事中保持一份清醒,如何做到既不失原则又不显得尖锐?他揭示了功名利禄背后的虚幻:当我们追逐外界的认可和物质的充盈时,我们是否正在悄悄地失去内心的安宁?他指引我们观照内在的风景:当外部世界让我们感到疲惫和失落时,如何回归自己的内心,从中汲取力量? 其中,关于“心”的论述尤为深刻。作者将人的心比作一块土地,可以种植鲜花,也可以滋生杂草。我们的心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体验到的世界。如果我们心中充满抱怨和不满,那么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将是阴霾;反之,如果我们懂得感恩和包容,那么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觉察和掌控。它鼓励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书中大量的篇幅,都在讲述如何应对人生的起伏。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失败,甚至是磨难。作者告诉我们,这些并非末日,而是生命赋予我们成长的契机。他教导我们,在得意时要懂得居安思危,保持谦逊,不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在失意时,则要学会隐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人生哲学,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在理解了事物运行的规律之后,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去应对。 例如,当面对人际关系的摩擦时,作者并没有提倡针锋相对,而是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固执于眼前的得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适时的退让,并非示弱,而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是为了维护长久的和谐。这种“舍”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珍贵。 再比如,当一个人被权力和欲望所诱惑时,作者会提醒我们,“禄尽禄去,位高位危”的道理。权力固然能够带来显赫的地位,但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无尽的烦恼。过于沉迷于权力的漩涡,只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最终可能失去更多。他鼓励我们,将目光从外在的荣耀转移到内在的修养,从追求“位”的稳固,转向追求“心”的自由。 书中对于“自然”的体悟,也与“舍得”的精神息息相关。作者常常借用自然界的现象,来阐释人生的道理。比如,水往低处流,但却滋养万物;花朵盛开后凋零,但却孕育出果实。这些自然的循环,都蕴含着深刻的“舍”与“得”的规律。当我们能够像自然一样,顺应规律,不强求,不妄为,就能在生命的河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这本著作的魅力在于,它并非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以一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深奥的哲理融入到日常的言行之中。它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也没有艰涩的术语,只是用最简洁、最有力的话语,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阅读它,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只是淡淡的清香,但越品越醇厚,越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深邃与甘甜。 更重要的是,它并非提供一个完美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人生是一场持续的旅程,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挑战。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生导航仪”,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目的地,但它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让你在迷雾中不至于迷失,让你在岔路口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它给予的,是一种内化的力量,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一种在繁华落尽后的淡定。 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舍”的意义,当我们学会适时地放下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或者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获得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内心的宁静、真正的自由,以及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有舍才有得”的真谛,一种超越物质得失的、属于灵魂的富足。 这本书,是送给每一个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疲惫,渴望寻求解脱的人的礼物。它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幽暗;它是一泓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尘埃;它是一座港湾,让我们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找到安放灵魂的宁静之地。它邀请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回归内心、发现真我的旅程,去体悟那份“无为而治”的生命智慧,从而活出更加豁达、更加自由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生活哲学工具箱”,但它的工具不是锤子和扳手,而是指南针和望远镜。它没有试图解决我生命中的具体困境,比如房贷压力或者职场晋升的瓶颈,而是从根本上重塑了看待这些困境的“框架”。我发现,很多时候,痛苦并非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件的“过度反应”和“无限放大”。作者通过各种精妙的比喻,帮助读者将自己的视角从“局中人”拉回到一个更客观的“观察者”的位置。这种训练,非常锻炼心智的韧性。例如,书中提到“对待他人的过错,要像对待天气一样”,你无法阻止暴雨,但你可以决定是否要为之淋湿。这个观点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学会了将那些无法控制的人和事,从“我的责任”清单中剥离出来,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心理负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找到了一个更舒适、更持久的相处之道。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打工人,每天都被KPI、人际关系和永无止境的比较所裹挟。坦白说,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我期待的是那种醍醐灌顶、立刻就能让我摆脱焦虑的“速效药”。然而,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疗愈方式——缓慢而深刻的内观。它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你应该做什么”的清单,反而是不断地提出“你不应该再执着于什么”。书中的那些哲理,初读时,会让你觉得有点慢,甚至有点啰嗦,比如反复强调“知足”的重要性。但奇怪的是,当你放下书本,去处理那些让你焦头烂额的小事时,那些被反复强调的理念,会像种子一样在你心底悄悄发芽。比如,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我差点因为一个同事的抢功行为而失态,但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书中关于“不争一时之长短”的论述,我竟然奇迹般地保持了冷静,选择了更长远的回应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那种浮躁的“成功学”书籍要来得实在和持久。它不是教你如何赢,而是教你如何与失败、与不完美和解,并从中汲取平静的力量。

评分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笔触是极其细腻且富有画面感的。作者在引用古籍时,总能巧妙地穿插自己的现代感悟,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鲜活的情境再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舍弃”这个主题的方式,他没有将其描绘成一种牺牲或痛苦的割裂,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筛选”过程。就好像你清理一个堆满了杂物的房间,你不是在扔掉东西,而是在为真正重要的物品腾出空间。书中关于“静心”的段落,写得尤其动人。他描述了如何在喧嚣中为自己构建一个不被打扰的内心“方寸之地”,那种文字的张力,仿佛能隔着纸张,将外界的噪音过滤掉。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铁上阅读,周围人声鼎沸,但我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文字构筑起的宁静结界,是任何降噪耳机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心理学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文字艺术的享受,让人在跟随作者的思绪起伏中,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涤荡。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犹豫。书名挺吸引人,“有舍才有得”,听起来像那种老生常谈的励志口号,我担心内容会过于空泛,缺乏实际操作性。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沉静感,立刻抓住了我。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他没有直接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哲思,而是像一位老友,用非常现代、贴近生活的语言,把那些几百年前的智慧“翻译”过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退一步”的阐述,不是教你懦弱,而是教你如何用空间感去审视眼前的僵局。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盯着眼前的一块小石头,怎么也绕不过去,而作者突然把你拉高到空中,让你看清这块石头只是这条河道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鹅卵石。这种视角上的转换,让我对许多日常的摩擦和不顺,立刻放下了紧绷的神经。全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从为人处世的宽宏大量,到对待得失的超然物外,层层递进,读完后,感觉整个人好像经过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呼吸”,空气都清新了不少。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后立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剂温和的、但持续有效的“心灵调味剂”。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进行坦诚对话的旅程。它没有那种强迫性的、要求你立刻做出改变的压力。相反,它更像是一种温柔的邀请,邀请你去探索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住的、关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的古老命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平衡”的论述,它不是一种中间值,而是一种动态的、需要不断校准的状态。作者描绘的“舍”与“得”,并非简单的数学等式,而更像是一种生命能量的循环与转换。有些东西你必须先放下,才能腾出手去抓住更有分量的东西;而有些看似微小的付出,最终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结出硕果。这种对因果链条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自己的决策更有信心,也更能坦然接受那些暂时看不到回报的努力。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面清晰的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过往的执念和盲点,并提供了一套内建的、自我修复的心理机制。它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领悟浮现。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挺好的

评分

嗯,有空慢慢看,搞活动买的,没事喜欢屯书

评分

还没看,经典,遇到了就收着

评分

挺好的,质量不错应该不是盗版

评分

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

不错,就是书很大,不好拿

评分

囤书中,感觉不错就买了

评分

还没看,经典,遇到了就收着

评分

学习好的知识,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