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郁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智慧
  • 人生
  • 命运
  • 预测
  • 玄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82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04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2
字数:9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主编、题写书名。
  

内容简介

  百年之书,千载经典;常读常新,修身养心!
  《易经老黄历》是一部跟《易经新学》、《易林新学》等配套的实用、普及型著作,基本内容由《易经》、《老子》、《文子》、《列子》等经典为基本读物的“易理”与以“三个基本元素(道历、公历和星期)”、“四个核心元素(建神、值宿、甲子、八卦)”和“一个文化元素(古今中外节日)”为经纬的“老黄历”有机组合而成。

作者简介

  杨郁,字凡用,贵州金沙人,研究生学历,训诂学硕士,历任中学、中专、大学教师,教研室主任,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等职。主要著作有《刘邦与项羽》、《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老子新学》、《易经新学》等,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深独立学者。

目录

上篇有关《易经》的文本解读(上)

第一章坤地系列

第一卦000·000地地坤卦(02):柔顺利贞,厚德载物

道历4646年(己丑·剥卦·火牛·1949—1950)

道历4647年(庚寅·比卦·木虎·1950—1951)

第二卦000·001山地剥卦(23):消息盈虚,厚下安宅

道历4648年(辛卯·观卦·木兔·1951—1952)

道历4649年(壬辰·豫卦·水龙·1952—1953)

第三卦000·010水地比卦(08):建万国,亲诸侯

第四卦000·011风地观卦(20):下观而化,四时不忒

道历4650年(癸已·晋卦·水蛇·1953—1954)

第五卦000·100雷地豫卦(16):豫顺以动,作乐崇德

道历4651年(甲午·萃卦·金马·1954—1955)

第六卦000·101火地晋卦(35):丽乎大明,自昭明德

道历4652年(乙未·否卦·金羊·1955—1956)

第七卦000·110泽地萃卦(45):除戎器,戒不虞

第八卦000·111天地否卦(12):俭德辟难,不以荣禄

道历4653年(丙申·谦卦·火猴·1956—1957)

第二章艮山系列

第九卦001·000地山谦卦(15):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道历4654年(丁酉·艮卦·火鸡·1957—1958)

第十卦001·001山山艮卦(52):行不失其时,思不出其位

道历4655年(戊戌·蹇卦·木狗·1958—1959)

第十一卦001·010水山蹇卦(39):当位贞吉,反身修德

道历4656年(己亥·渐卦·木猪·1959—1960)

第十二卦001·011风山渐卦(53):居贤德,善风俗

道历4657年(庚子·小过·土鼠·1960—1961)

第十三卦001·100·雷山小过(62):上逆下顺,行过乎恭

道历4658年(辛丑·旅卦·土牛·1961—1962)

第十四卦001·101火山旅卦(56):柔得中,顺乎刚

道历4659年(壬寅·咸卦·金虎·1962—1963)

第十五卦001·110泽山咸卦(31):柔上而刚下,以虚受人

道历4660年(癸卯·遁卦·金兔·1963—1964)

第十六卦001·111天山遁卦(33):远小人,不恶而严

道历4661年(甲辰‘师卦·火龙·1964—1965)

第三章坎水系列

第十七卦010·000地水·师卦(07):容民畜众

道历4662年(乙巳·蒙卦·火蛇·1965—1966)

第十八卦010·001山水·蒙卦(04):果行而育德

道历4663年(丙午·坎卦·水马·1966—1967)

第十九卦010·010水水·坎卦(29):常德行,习教事

道历4664年(丁未·涣卦·水羊·1967—1968)

第二十卦010·011风水·涣卦(59):阴阳接,风行水

道历4665年(戊申·解卦·土猴·1968—1969)

第二十一卦010·100雷水·解卦(40):赦过而宥罪

道历4666年(己酉·未济·土鸡·1969—1970)

第二十二卦010·101火水·未济(64):慎辨物而居方

道历4667年(庚戌·困卦·金狗·1970—1971)

第二十三卦010·110泽水·困卦(47):困而不失其所

道历4668年(辛亥·讼卦·金猪·1971—1972)

第二十四卦010·111天水·讼卦(06):天水违行,作事谋始

道历4669年(壬子·升卦·木鼠·1972—1973)

第四章巽风系列

第二十五卦011·000地风升卦(46):地中生木,顺德积小

道历4670年(癸丑·蛊卦·木牛·1973—1974)

第二十六卦011·001山风蛊卦(18):山下有风,振民育德

道历4671年(甲寅·井卦·水虎·1974—1975)

第二十七卦011·010水风井卦(48):木上有水,劳民劝相

道历4772年(乙卯·巽卦·水免·1975—1976)

再二十八卦011·011风风巽卦(57):随风而巽,申命行事

道历4673年(丙辰·恒卦·土龙·1976—1977)

第二十九卦011·100·泽雷恒卦(32):圣人久于其道,君子立不易方

道历4674年(丁巳·鼎卦·土蛇·1977—1978)

第三十卦011·101火泽鼎卦(50):正位凝命,是以元亨

道历4675年(戊午·大过·火马·1978—1979)

第三十一卦011·110泽风大过(28):巽而说行,独立不惧

道历4676年(己未·始卦·火羊·1979—1980)

第三十二卦011·111天风姤卦(44):天地相遇,命诰四方

道历4677年(庚申·复卦·木猴·1980—1981)

上篇有关《易经》的文本解读(下)

第五章震雷系列

第三十三卦100·000地雷·复卦(24):朋来无咎,反复其道

道历4678年(颐卦·辛酉·木鸡·1981—1982)

道历4679年(壬戌·屯卦·水狗·1982—1983)

第三十四卦100·001山雷颐卦(27):天地养万物,圣人养万民

第三十五卦100·010水雷·屯zhun卦(03):天造草昧,君子经纶

道历4680年(癸亥·益卦·水猪·1983—1984)

第三十六卦100.011风雷·益卦(42):天施地生,与时偕行

道历4681年(甲子·震卦·金鼠·1984—1985)

第三十七卦100.100叠雷·震卦(51):震惊百里,恐惧修省

道历4682年(乙丑·噬嗑·金牛·1985—1986)

道历4683年(丙寅·随卦·火虎·1986—1987)

第三十八卦100.101火雷·噬嗑(21):中而上行,明罚敕法

第三十九卦100·110泽雷·随卦(17):大亨贞无咎,向晦入宴息

道历4684年(丁卯·无妄·火兔·1987—1988)

第四十卦100.111天雷·无妄(25):刚中而应,天命不佑

道历4685年(戊辰·明夷·木龙·1988—1989)

第六章离火系列

第四十一卦101·000地火明夷(36):莅众用,晦而明

道历4686年(己巳·贲卦·木蛇·1989—1990)

第四十二卦101·001山火贲卦(22):察时变,化天下

道历4687年(庚午·既济·土马·1990—1991)

第四十三卦101·010水火既济(63):初吉柔得中,终乱其道穷

道历4688年(辛未·家人·土羊·1991—1992)

第四十四卦101·011风火家人(37):青有物,行有恒

道历4689年(壬申·丰卦·金猴·1992—1993)

道历4690年(癸酉·离·金鸡·1993—1994)

第四十五卦101·100·雷火丰卦(55):天地盈虚,折狱致刑

第四十六卦101·101火火离卦(30):柔丽乎中正,明照于四方

道历4691年(甲戌·革卦·火狗·1994—1995)

第四十七卦101·110泽火革卦(49):水火相息,治历明时

道历4692年(乙亥·同人·火猪·1995—1996)

第四十八卦101·111天火同人(13):以类辨物,利涉大川

道历4693年(丙子·临卦·水鼠·1996—1997)

第七章兑泽系列

第四十九卦110·000地泽临卦(19):教思无穷,保民无疆

道历4694年(丁丑·损卦·水牛·1997—1998)

第五十卦110·001山泽卦(41):损刚益柔,惩忿窒欲

道历4695年(戊寅·节卦·土虎·1998—1999)

第五十一卦110·010水泽·节卦(60):制数度,议德行

道历4696年(已卯·中□·土兔·1999—2000)

第五十二卦110·011·风泽中孚(61):信及豚鱼,议狱缓死

道历4697年(庚辰·归姝·金龙·2000—2001)

第五十三卦110·100雷则归妹(54):人之终始,永终知敝

道历4698年(辛巳·睽卦·金蛇·2001—2002)

第五十四卦110·101火泽睽卦(38):天地睽,其事同

道历4699年(壬午·兑卦·木马·2003—2004)

第五十五卦110·110泽泽兑卦(58):悦以先民,民忘其劳

道历4700年(癸未·履卦·木羊·2003—2004)

第五十六卦110·111天泽·履卦(10):辨上下,定民志

道历4701年(甲申·泰卦·水猴·2004—2005)

第八章乾天系列

第五十七卦111·000地天泰卦(11):财成天地,小往大来

道历4702年(乙酉·大畜·鸡猴·2005—2006)

第五十八卦111·001山天大畜(26):刚而尚贤,日新其德

道历4703年(丙戌。需卦·土狗·2006—2007)

第五十九卦111·010水田需卦(05):往为有功,饮食宴乐

道历4704年(丁亥土·小畜·土猪·2007—2008)

第六十卦111·011泽天小畜(09):刚中志行,以懿文德

道历4705年(戊子·大壮·火鼠·2008—2009)

第六十一卦111·100雷天大壮(34):刚动而正,非礼弗履

道历4706年(己丑·大有·火牛·2009—2010)

第六十二卦111·101火天大有(14):刚健而文明,应天而时行

道历4707年(庚寅·央卦·木虎·2010—2011)

第六十三卦111·110泽天央卦(43):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道历4708年(辛卯·乾卦·木兔·2011—2012)

第六十四卦111·1111天天乾坤(01):保合大和,自强不息

道历4709年(壬辰·坤卦·水龙·2012—2013)

……

下篇 《易经的智慧》的基础和经典

前言/序言


《乾坤定数:宇宙演化的未解之谜》 序言 宇宙,一片浩渺无垠的星海,自诞生之初,便以其深邃的奥秘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科学探索,我们从未停止过追问:这宏伟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它遵循着怎样的规律?又将走向何方?《乾坤定数:宇宙演化的未解之谜》并非一本直接解答所有疑问的百科全书,而是以一种审视的姿态,聚焦于宇宙演化过程中那些最令人着迷,却又最难以捉摸的几个关键节点。本书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是试图从物理学、天文学、哲学乃至一些边缘科学的视角,去勾勒出人类目前对宇宙起源、演化和终极命运的认识图景,并特别强调那些我们仍然感到困惑的“未解之谜”。 第一章:宇宙的黎明——奇点之前与大爆炸的创世之响 一切的起点,总是最引人入胜的谜团。本书将首先审视“奇点”的概念,这个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似乎是物理规律失效的终极点。我们并非要声称我们能完全理解奇点,而是探讨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各种理论模型,例如量子引力理论的早期猜想,来尝试“绕过”或“解释”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大爆炸理论,作为目前描述宇宙早期膨胀最成功的模型,其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元素丰度的观测以及星系红移的证据——将被详细阐述。然而,本书的重点在于提出疑问:大爆炸本身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触发了这场宇宙的创世?是否存在一个“前宇宙”?宇宙膨胀的初始条件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理解宇宙起源的第一层迷雾。 第二章: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中的隐形巨头 当我们观察宇宙的宏观结构时,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我们可见的物质——恒星、星系、气体——仅仅占据了宇宙总质能的不到5%。绝大多数的宇宙,是由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直接探测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的。本书将深入探讨暗物质的存在证据,例如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我们会介绍科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暗物质候选粒子,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探测实验。 更令人费解的是暗能量,它被认为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本书将回顾暗能量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宇宙学常数到更广泛的动力学暗能量模型。我们将讨论暗能量的本质是否是真空能?它是否会随着时间改变?其斥力作用对宇宙的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不仅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组成的认知,也揭示了我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多么初级的阶段。它们是宇宙中真正的隐形巨头,主导着宇宙的命运,却又如此神秘莫测。 第三章:宇宙的结构——从原子核到巨型结构的演化与秩序 宇宙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结构,从微观的原子核到宏观的宇宙网。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探讨这种结构是如何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早期宇宙,温度极高,粒子处于混沌状态。随着宇宙的冷却,基本粒子结合形成原子核,进而形成原子。这一过程,即“核合成”,如何决定了宇宙中轻元素的丰度,又为何无法解释更重元素的起源,都将是探讨的内容。 随后,宇宙进入了“黑暗时代”。本书将聚焦于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引力如何作用于宇宙中微小的密度涨落,将物质聚集起来,点燃第一颗恒星,又如何驱动这些恒星聚集形成第一批星系?恒星的演化,从诞生到死亡,如何通过超新星爆炸等过程,将重元素散播到宇宙空间,为后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本书将着重探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例如星系团、超星系团以及宇宙网。这些巨大的结构是如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些结构是否暗示着某种超越引力的规律? 第四章:黑洞的奥秘——时空的终极扭曲与信息悖论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最极端的天体之一,其引力强大到连光都无法逃逸。本书将深入剖析黑洞的形成机制,例如大质量恒星的坍缩。我们将详细介绍黑洞的几个关键特征:事件视界,黑洞的“不归点”;奇点,黑洞中心被认为的密度无限大的点。 然而,黑洞的研究远不止于此。本书将重点关注“信息悖论”,这是黑洞研究中最棘手的理论难题之一。根据量子力学,信息不应丢失,但根据经典广义相对论,落入黑洞的信息似乎就此消失。霍金辐射的发现,虽然为黑洞的蒸发提供了可能,但信息悖论依然悬而未决。本书将介绍科学家们对这一悖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例如全息原理,以及其对我们理解量子引力和时空本质的深刻启示。黑洞,不仅仅是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奇观,更是连接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挑战我们现有物理学框架的终极前沿。 第五章:宇宙的终结——多种可能的命运与永恒的疑问 宇宙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既令人遐想联翩,又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问题。本书将回顾目前关于宇宙终结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它们都与暗能量的性质以及宇宙的几何形状息息相关。 大撕裂(Big Rip): 如果暗能量的密度随时间增加,其斥力将越来越强,最终可能撕裂星系、恒星,甚至原子本身。 大挤压(Big Crunch): 如果宇宙的总能量密度足够高,引力将最终战胜膨胀,导致宇宙坍缩回一个类似大爆炸的奇点。 大冻结(Big Freeze)/热寂(Heat Death): 如果宇宙持续膨胀,并且暗能量的密度相对恒定,宇宙将变得越来越稀薄、寒冷,所有恒星将燃尽,最终达到一个熵最大的稳态,万物归于寂静。 本书将分析这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观测证据,并强调它们之间的不确定性。暗能量的未来行为,是决定宇宙命运的关键因素,而我们对暗能量的了解仍然有限。本书将提出,即使我们能够预测宇宙的宏观命运,微观层面的诸多谜团,例如量子真空的稳定性,宇宙常数的精细调节问题,以及生命是否存在于其他宇宙的可能性,依然是深邃的未知。 结论:求索不止,智慧永存 《乾坤定数:宇宙演化的未解之谜》并非一本提供终极答案的书籍,而是关于人类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面对未知时的谦卑的赞歌。本书所呈现的,是当前科学前沿的诸多挑战,是宇宙留给我们的深刻命题。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存在”本身的理解。那些未解之谜,正是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它们提醒我们,宇宙的广阔远超我们的想象,而我们对它的认知,仍处于孩童探索世界的初始阶段。求索不止,智慧永存,这或许是我们应对宇宙深邃奥秘的唯一方式。 本书的写作,旨在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科学前沿的难题,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思考。它不是对任何特定学说的推崇,而是对人类在理解宇宙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与挑战的客观呈现。每一个未解之谜,都是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等待着我们去叩响,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听闻过一些关于此领域晦涩难懂的评价,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作者在这本书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架起一座通往古老智慧的桥梁,而且这座桥梁的基石是坚实的逻辑和丰富的例证。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大量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和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支撑,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特别是作者对于“中道”的诠释,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于“折中主义”的平庸理解。书中揭示的“中”并非平庸的中间点,而是一种动态的、随时需要根据环境校准的平衡点,它要求极高的觉知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我尝试将这种“动态平衡”的理念应用于我的工作流程优化上,发现它极大地提高了团队应对突发变动时的韧性。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现成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一套提问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剖析每一个复杂情境。它需要的不仅是阅读,更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咀嚼和实践。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划分,初看之下略显疏离,它没有那种讨好读者的清晰路线图。它更像是一部未经修饰的原始文献,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其中的脉络。但正是在这种“不加引导”中,我找到了阅读的真正乐趣。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自己的结论灌输给你,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举个例子,书中对于“刚柔相济”的探讨,远比我以往接触到的任何武术或管理学理论都要深刻。它不只是平衡两个对立面,而是探讨了两者在特定情境下如何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甚至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我曾试着用书中的某一个分析框架去套用我最近面临的一个家庭纠纷,结果发现,以往只看到“争执不下”的僵局,现在却能清晰地看到双方力量的聚散点,以及如何通过微调自己的姿态,引导整体局势向更柔和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超越了言语层面的智慧,更像是一种底层逻辑的重构。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缓慢而深沉的沉浸。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速提供“成功秘籍”的指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潜藏的、未被正视的矛盾与冲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时位”的精辟论述。书中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碎片——可能是一场天气骤变,也可能是一次不期而遇的相遇——来构建一种关于“时机”的复杂图景。这种写作手法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信息的关联性并非线性展开,而是网络状的交织。起初阅读时,我有些跟不上节奏,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但坚持读下去后,那些零散的片段开始在我脑海中重组成一幅宏大的历史与个人命运的画卷。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抓住机会,而是如何辨识当下所处的“位置”是否恰当,以及在不恰当的位置上该采取何种策略——是蓄势待发,还是韬光养晦。这种对内在节奏的强调,对我这个时常急于求成的现代人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当头棒喝。

评分

这部关于古代哲学的著作,简直是一剂清醒剂,它不谈那些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术语,而是将深邃的思辨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我记得书中对“变”这个核心概念的阐述,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人不禁反思自己过去几十年里对“变化”的肤浅理解。比如,书中分析了一次失败的商业决策,不是简单地归咎于运气不佳或外部环境的突变,而是层层剥开决策者在信息不对称、心态失衡时的内心活动,最后落脚到如何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而不是强行扭转。这种将宏大理论与具体情境结合的能力,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毫无晦涩感,反而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充满启发性的对话。作者的文笔极其克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精准有力,仿佛是在雕刻一座复杂的思想雕塑,每一个切面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拓宽了不少,对于那些看似僵局的困境,似乎也能找到一线转圜的余地。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境界。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名词术语,作者的语言风格古朴而不失鲜活,像是在老旧的羊皮纸上用墨水写就的箴言,却又充满了当代人的共鸣。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在充斥着大数据和确定性预测的时代,这本书坦然承认了生命中不可控的、随机的成分,并提供了一种与之和谐共存的哲学框架。书中有一段描述,关于“物极必反”的论证,它不是简单地预言衰落,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事物在鼎盛时期就已经孕育出的衰败的因子,那种带着宿命感的精确描述,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感到一种被理解的平静。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视为“成功”的标志,并思考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真正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人生地图的注释本,它告诉你地图上那些看似平坦的区域,底下可能隐藏着多么复杂的暗流。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纸张太差,字号太小,老年人着太费劲。

评分

书质量很好,记得也很详细

评分

★第一次以“黄历”为线索来系统学习《易经》六十四重卦和八经卦等

评分

书本保护的还可以哦………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物流快,书还行,在看中。。。。。

评分

不错,送货速度极快。

评分

好书可以知道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