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与普通法传统

边沁与普通法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波斯特玛著 著
图书标签:
  • 边沁
  • 功利主义
  • 普通法
  • 法律哲学
  • 法律思想史
  • 英国法律史
  • 社会契约论
  • 法理学
  • 政治哲学
  • 启蒙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466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10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边沁法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页数:53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边沁和经典普通法理论间的历史论争的哲学解读。该论争对法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它塑造了关于法和裁判的性质、任务和限制的当代观念。该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著名的“Clarendon Law Series”之一,是法哲学和边沁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杰拉德.波斯特玛,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及哲学教授,当代英语世界杰出的法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观念史学家。该书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其他著作包括《普通法世界二十世纪的法哲学》(Legal Philoso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ommon Law Word)和《悲痛的礼拜:一首挽歌》(Grief's Liturty: a Lament)等。

    徐同远,华东政法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法、习惯和理性
第一章 古典普通法理论要义 / 3
第一节 作为远古习惯的法律 / 5
第二节 成文法的习惯基础 / 16
第三节 普通法理论中的理性和原则 / 33
第二章 法、社会联合和集体理智 / 43
第一节 权威、正义和协调 / 44
第二节 主权者命令和个体理性 / 51
第三节 普通法怀疑主义 / 68
第三章 休谟的法学:法、正义和人性 / 90
第一节 法和正义 / 92
第二节 人性和正义的技艺 / 101
第三节 正义的任务 / 113
第四章 休谟的法学:普通法惯习主义 / 122
第一节 正义的起源:休谟论证的结构 / 123
第二节 正义的起源:确立规则 / 133
第三节 回应狡诈的无赖 / 149

第二部分 边沁对普通法的批评:实证主义的根源
第五章 功用主义正义和法的任务 / 163
第一节 正义、功用和预期 / 164
第二节 人性和法学的基础 / 177
第三节 安全和法的基本任务 / 187
第四节 预期和法的起源 / 204
第六章 作为普通法修正主义者的边沁 / 212
第一节 遵循先例的情形 / 214
第二节 惯习和法官造法的局限 / 219
第三节 功用与普通法裁判 / 233
第七章 习惯、规则与主权 / 241
第一节 习惯与规则 / 243
第二节 主权对实证主义法律理论的作用 / 254
第三节 边沁主权学说的发展 / 262
第八章 扯下神秘性的面具 / 289
第一节 18世纪的英格兰法 / 290
第二节 对普通法绩效的批评 / 295
第三节 对普通法理论的批评 / 315
第九章 功用实证主义 / 333
第一节 阐释者、审查者与普世性法学 / 335
第二节 法的新基础 / 340
第三节 边沁的实证主义的来源 / 346
第四节 法学的规范维度 / 361

第三部分 法、功用与裁判
第十章 作为家父的法官 / 373
第一节 无规则的程序 / 375
第二节 家庭式裁判 / 385
第十一章 法官德性与公共观念的约制 / 394
第一节 法官德性与宪法结构 / 395
第二节 人民是我的凯撒 / 400
第三节 自爱与行善 / 415
第四节 策略性利己主义 / 422
第五节 法官德性与道德约制 / 433
第十二章 法典影响下的功用主义裁判 / 443
第一节 功用主义裁判:理论轮廓 / 443
第二节 功用主义裁判:原型 / 448
第三节 完备性与法典 / 463
附录 法典的司法修正 / 478
第十三章 边沁法律理论的融贯性 / 485
第一节 法庭上的法和市场上的法 / 485
第二节 对边沁裁判理论的批评 / 499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边沁与普通法传统》的书籍的简介,这份简介不会包含该书的任何具体内容,而是围绕一个主题——法律理论、历史演变与当代思潮的交汇——进行深入阐述,旨在勾勒出该领域研究的广阔图景。 --- 法律的边界与重塑:从古典理性到现代困境的追溯 一、引言:法律形态的嬗变与理论的基石 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人类社会结构、权力分配和道德观念持续博弈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法律传统——无论是源自罗马法的民法体系,还是植根于判例、习惯的普通法,抑或是以立法为核心的大陆法系——都在各自的语境中构建了维护秩序、分配正义的机制。然而,这些看似根深蒂固的体系,其理论基础无一不受到特定时代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本卷旨在探讨法律形态在历史转型期所面临的内在张力,以及那些试图以宏大叙事重塑法律秩序的理论建构的复杂性。 法律理论的演进,往往是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交叉渗透的结果。从启蒙运动对自然法的呼唤,到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对“是”与“应是”的严格区分,再到二十世纪对法律的社会功能、语言结构以及权力运作的深刻反思,每一个阶段的理论突破都伴随着对既有法律权威的重新审视。这种审视,既是对古代智慧的继承与批判,也是对新兴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法律不再仅仅被视为统治者的命令,而逐渐被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一种需要不断被解释和适应的文化文本。 二、古典理性构建的法律秩序:范式与挑战 在法律思想史上,存在着一些力图构建完整、自洽的“理性秩序”的尝试。这些尝试往往试图将法律视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其有效性来源于内在的一致性或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威。 早期的法律理论家们,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试图在人类共通的经验与道德直觉中,寻找普世适用的法律原则。他们相信,通过清晰的定义、严密的推理,可以构建出一个能够涵盖所有社会冲突并提供确定性解答的法律框架。这种对确定性和普遍性的追求,极大地推动了法律条文化、体系化的进程,为现代国家法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石。法律被赋予了一种超越具体情境的、近乎科学的客观性光环。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古典的理性构建开始显现裂痕。面对大规模的社会不平等、新生的经济活动以及不断变化的伦理困境,那种认为法律能够完全通过演绎推理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受到了日益强烈的挑战。理论家们开始意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性,而并非其静止的完美性。这种对古典范式的反思,促使法律理论开始关注法律的实际运作、社会后果以及历史的偶然性。 三、语境化与功能主义的兴起:法律作为工具与实践 进入近代,法律研究的焦点逐渐从抽象的原则转向具体的语境与功能。理论家们不再满足于追问“什么是正义的法律原则”,而是转而探究“法律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究竟做了什么”以及“它应该如何被运用以达成某种社会目标”。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法律的社会工程属性。它要求研究者跳出纯粹的文本分析,深入考察法律规则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与副作用。法律被视为一个可以被审视、评估和改进的工具,其价值不再仅仅是其逻辑上的连贯性,而是其实际的社会效率与公平性。这种思潮深刻地影响了立法技术和司法能动性的讨论,引发了关于法律干预的边界与限度的激烈辩论。 与此同时,语境化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法律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其应用的文化背景、历史阶段和利益相关方的权力结构而浮动。不同的法律传统在面对同一伦理挑战时,往往会得出迥异的解决方案,这揭示了法律深植于特定文化脉络之中的事实。对法律文本的解读,不再仅仅是文本的自我阐释,而成为一种包含权力、意识形态和解释者自身立场在内的复杂互动过程。 四、对法律基础的解构与重构:权威、语言与权力 二十世纪后期,法律理论进入了一个深刻的自我反思阶段,其特征是对传统法律权威基础的系统性解构。这种解构并非旨在摧毁法律本身,而是试图揭示法律秩序背后隐藏的权力结构、语言的局限性以及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 法律的语言学转向引发了对法律文本可解释性的深刻质疑。如果法律的意义依赖于解释者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法律的确定性从何而来?这种质疑挑战了法律的客观主义立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司法裁决的本质——它究竟是规则的机械应用,还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的创造性选择? 对权力分析的深化则将焦点引向了法律如何服务于现存的社会权力关系。理论家们开始关注法律在合法化不平等、边缘化特定群体方面的作用。这使得对法律的反思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良善立法”的呼吁,而扩展到了对法律系统性偏见和结构性压迫的批判性考察。法律的“中立性”受到了严格的审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被置于聚光灯下。 五、当代法律图景:全球化、不确定性与跨界对话 在当下的全球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法律理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边界被跨国流动的信息、资本和人员所模糊,使得单一法律体系的效力范围受到限制。这催生了对超国家法、软法以及全球治理机制的深入研究。 当代法律实践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面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和法律真空,传统的规范供给模式显得滞后。这要求法律理论必须具备更强的前瞻性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法律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它必须与伦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进行有效的对话,以期构建具有韧性和适应性的法律框架。 本卷的探讨,正是为了梳理和辨析这些从古典理性到现代困境、从功能考察到权力解构的理论脉络。它聚焦于理解法律作为一种不断被塑造和被质疑的社会建构,在应对历史挑战和未来变革中的核心张力与持续的理论生命力。研究法律传统,就是研究人类对秩序、公正与治理的永恒追求及其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呈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古朴而沉静,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对“边沁”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因为我对功利主义哲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普通法传统”则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这两者的结合,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法律思想和实践的深刻对话。想象一下,在那个思想激荡的时代,边沁的激进观点如何与根深蒂固的普通法原则碰撞、融合,甚至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画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边沁对当时法律体系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设想?他又如何看待普通法的经验主义和渐进式发展,并试图将其纳入一个更具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框架?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迫切地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对于书中是否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案例来佐证边沁的观点,以及这些案例是如何被分析和解读的,也充满了好奇。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它承诺了我将要踏上一次知识探索的旅程,去理解一个伟大思想家如何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法律基石。

评分

当我看到《边沁与普通法传统》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锐意进取的哲学家,在一个古老而充满惯性的法律体系中,试图注入新的活力。边沁的功利主义,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对“多数人幸福”的追求,无疑是对当时许多陈腐法律观念的挑战。而普通法传统,则如同河流般,虽然缓慢,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它承载着无数的经验和智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描绘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是否会详细阐述边沁对普通法中那些“非理性”或“不效率”元素的批判,并提出他的改革方案?同时,它是否也会探讨,在边沁的思想光芒照耀之下,普通法传统中的哪些部分得到了保留、发展,或者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边沁的著作,并将其与具体的普通法案例相结合,展示他的思想是如何在法律的实践层面产生影响。这种对历史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对法律实践的深刻洞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看重的内容,我相信它会为我打开一扇理解法律发展新视角的窗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别具一格的排版所吸引。那种精心设计的字体,以及恰到好处的章节划分,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充满艺术感的学术追求。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要有深刻的内容,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呈现方式,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边沁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如何在肯定他思想的进步性的同时,也能够客观地审视他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而“普通法传统”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法律判例,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并最终形成如今我们所知的法律体系的。这本书会不会尝试描绘出一幅边沁与普通法传统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联系的复杂图景?例如,边沁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在面对普通法中那些看似不合逻辑但却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传统时,将会如何被解读和应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展示边沁的思想是如何在现实的法律环境中落地生根,或者又是在何种程度上遭遇了阻力。这种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往往是理解任何一位思想家影响力的关键,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渴望找到的部分。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法律史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够像这本书的标题那样,直接点明一个思想家与一个完整的法律传统之间的深刻联系。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看来,是一种极具颠覆性的力量,它挑战了许多传统的道德和法律观念。而普通法传统,则以其历史悠久、根植于实践而著称。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是不是就像解开一个复杂的丝结,作者一层一层地剥离,展现出边沁的思想如何渗透到普通法的肌理之中,或者反之,普通法的特质又如何塑造了边沁对法律的理解?我猜测书中会涉及到许多关于法律的起源、演变以及其社会功能的讨论。边沁是否会对普通法的判例式推理提出质疑,并主张一种更系统、更具预测性的法律体系?他又如何看待普通法中关于衡平的原则,以及这种原则是否与他的功利计算相冲突?这些都是让我感到无比兴奋的思考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新的视角和深入的洞见,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法律思想史的一扇门。边沁,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革命的气息,他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看来,是对传统束缚的一种有力挑战。而“普通法传统”,则代表着一种历史悠久、默默演进的法律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两股看似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力量进行对话的。它是否会深入剖析边沁对当时普通法体系的批评,例如他对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不公正的判例以及特权阶层垄断法律解释权的批判?同时,它又是否会展现,普通法传统中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是如何被边沁所吸收,甚至被他用来构建自己的法律理论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边沁的思想是如何具体地影响了立法、司法实践,或者引发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将抽象的哲学思想与具体的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才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演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评分

边沁生活在普通法已经有了成熟体系并不断开疆拓土的时代。然而,他作为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却贬斥实际运行的英国普通法为“纯粹臆想之物”;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却推崇使得司法要严格依照规则适用的法典化运动。这是波斯特玛在边沁这一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共同渊源身上发现的矛盾。同时,不仅仅在英国,十九世纪的美国以及德意志各邦国等许多本来在司法领域接近普通法的国家也产生了法典化的潮流。

评分

书很好,支持!!!!!!!!!!!!!!!

评分

书很好,支持!!!!!!!!!!!!!!!

评分

我读过杰拉德波斯特马的几篇论文,先生的政治法理学见识颇值得关注,这本书是边沁法哲学和现代西方至少是英语世界中的经典之作了,内容值得学习;就是今年的新版书价格都很贵啊,眼看着买不起了,京东有优惠价格仍然不低,书的包装不好,书也有些许磨损,以后要改进的必须的阿!

评分

书本质量不错,价格也合理,送货速度快。

评分

书很好,支持!!!!!!!!!!!!!!!

评分

非常经典的著作,我非常想看看,囤货,以免以后买不到

评分

书本质量不错,价格也合理,送货速度快。

评分

边沁生活在普通法已经有了成熟体系并不断开疆拓土的时代。然而,他作为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却贬斥实际运行的英国普通法为“纯粹臆想之物”;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却推崇使得司法要严格依照规则适用的法典化运动。这是波斯特玛在边沁这一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共同渊源身上发现的矛盾。同时,不仅仅在英国,十九世纪的美国以及德意志各邦国等许多本来在司法领域接近普通法的国家也产生了法典化的潮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