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个高级教师的教子笔记,优秀不容易,进步有规律,如何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认知世界?                 
内容简介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怎么办:一个高级教师的教子笔记》将一名教师及家长的经验奉献给大家。希望它能成为迷雾中的一点灯火,引领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这条道路上直达目标,少走弯路;希望它是知心的朋友,与父母共同探讨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父母应持有的态度和应提供给孩子的帮助。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铺就了一条通往优异成绩的光明大道,请大家在《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怎么办:一个高级教师的教子笔记》中和我一起携手带领孩子走上这条大道吧!源于爱的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学习,让学习真正变得轻松,我们的身边一定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奋发向上、成绩傲人的好孩子。让我们尽情地体会作为父母应该得到的欣慰和荣耀吧!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孩子反感学习,父母首先应向自身问责
1.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父母是否饰演了恰当的角色
做仆人是过时的
做恩人是功利的
做教官是无情的
做朋友是贴心的
2.孩子的自尊、自信犹如脊梁
做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希望总比失望多得多
不要以大欺小
3.学习不是可怕的,玩耍是必要的
父母把孩子心中学习的形象破坏了
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形容得太可怕
4.家长们,你们今天学习了吗
活到老,学到老
父母也要接受达标测验
第二章 璞玉待琢,父母如何练就天工巧手
1.父母的软硬兼施为什么都不管用
物质激励能带来什么
惩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
2.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振奋剂
孩子也要有精神追求
内驱力给孩子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
3.以智慧和爱引导孩子在学习征途上前行
引导孩子正确地学习,让孩子如虎添翼
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爱
4.耐心等待是充满爱的期望,急功近利是商业化的投资
不责骂,多宽容
孩子,你慢慢来
5.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
为“自由”而“自治”
6.当孩子需要时,请提供指导
训斥永远不受欢迎
……
第三章 雪化了是春天,不是泥水——谈语文的学习
第四章 数学不是练习算数,而是寻找方法,培养思维——谈数学的学习
第五章 找准突破点,启蒙孩子的语感——谈英语的学习
第六章 学习艺术是为了体验生活之美——谈艺术的学习
第七章 学习不光是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请善待孩子的“为什么”
第八章 做明智的父母,孩子不是小超人
第九章 养成好习惯,帮助孩子把学习变成轻松事      
精彩书摘
     做孩子的好榜样
  你可曾记得当孩子蹒跚学步、第一次自己吃饭、穿衣时,您曾给过他多少遍的鼓励?可当孩子慢慢长大,你对孩子的进步却越来越视而不见,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仍然在成长的路途中蹒跚前进,而你是不是有些追不及待了?别只将目光放在终点,要看到孩子的每一小步成长,并给孩子多多鼓励以及公正的评价吧!
  孩子小时候父母总感觉很满足,总是不吝惜表扬孩子,而等孩子上学了,父母却总叹息孩子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是孩子变得愚笨了吗?当然不是,孩子还是那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问题在于家长的心态改变了。
  孩子在学龄前,父母只是盼望着孩子会说、会走、会跑,身体越来越强壮,这些都是父母最基本的愿望。这些愿望是合乎发展规律的,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无关乎父母殷切的期望。父母收获的喜悦和满足正是生命赐予的。
  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似乎越来越累,孩子也似乎越来越不听话,学习成绩总不能更上一层楼,父母开始吝惜表扬,随意批评孩子。其情可解,但其理不容。父母此时的期望和焦虑正是由于对孩子苛求过多引起的。孩子到了学龄,父母的思想开始偏颇了起来,不再以孩子的运动能力、活动能力等学习之外的所有能力为傲,而只将衡量孩子的尺度定位在学习成绩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首先,孩子的智力组成要素并不是单一的,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是孩子智力的组成要素,每个孩子各有所长,而学习成绩只反映孩子在不同阶段某种智力要素的发展状况。父母要知道,统一的教育体制是单一的,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在这种单一的教育体制下对某种智力因素的培养状况,不能据此来整体评价孩子。孩子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定要将他套进一个有限的框内,将会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次,父母总是忍不住去关心孩子的成绩排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成绩有好有坏,可是家长却总是在此时变得不可理喻,除了第一名,似乎其他的名次都不值得得到父母的鼓励。就像一个公司里虽然不都是经理,但每个员工对公司都有贡献,都值得鼓励。孩子只要尽力了,他的学习成绩不论处在什么名次都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以名次来评判孩子是将孩子故意推到明知队员实力有差距的起跑线上。明了过程却不接受结果,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为什么不客观地看待孩子自身实际的进步?他在学校又多认了不少字,多学了不少知识,这不就是孩子的进步吗?记得昨日的孩子还是如何稚嫩,牙牙学语,如今却已经从不会拿笔到能够写几百字的作文,朗朗诵读长篇文字。从不会数数到会演算竖式,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的自然学科中,并能够继承和探索科学规律。从孩子自身的发展来看,孩子在不断进步,他的长进是值得你欣喜的。你也要发自内心地发现,孩子的确一直都不错!
  ……      
前言/序言
       
				 
				
				
					拨开迷雾,点亮求知:家长如何与孩子一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孩子不爱学习”——这句简单的陈述,却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弦,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难题。当看着孩子面对书本时眼神的涣散,听到他们对学习的抵触言语,许多父母会陷入焦虑、困惑甚至沮丧。仿佛一夜之间,那个曾经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探索欲的小生命,变得对知识产生了深深的隔阂。  然而,学习的本质并非枯燥的重复和机械的记忆,它更应是点燃内心火花、拓展视野边界、塑造独立人格的奇妙旅程。孩子之所以表现出“不爱学习”,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懒惰或愚钝,而是学习的路径、方法或是动机出现了偏差。作为父母,我们是否曾深入了解过孩子内心的声音,是否曾尝试着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学习的意义?  这本书,并非直接提供一套“万能药”式的教子秘籍,也不是简单地罗列出一堆枯燥的理论。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者,一位睿智的人生导师,与您一同踏上探索孩子学习奥秘的旅程。我们将以细腻的观察、深刻的洞察,以及人文关怀的温度,拨开笼罩在“学习”二字上的层层迷雾,帮助您找回那个充满求知欲的孩子,并引导他/她点亮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理解“不爱学习”背后的多重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不爱学习”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曲复杂的多重奏。  一、内在的阻力: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与挑战     缺乏内在动机: 学习的动力,最强大的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学习内容脱离了他们的兴趣点,或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无关,孩子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问题,看不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看不到”是导致他们失去动力的重要原因。    挑战与挫败感: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孩子频繁遭遇挫败,却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引导,他们可能会产生“我学不好”的自我否定,继而形成“只要不学,就不会再失败”的心理防御机制。对失败的恐惧,有时比对知识本身的厌恶更让人却步。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孩子渴望被理解、被认可。如果他们的努力没有被看见,或是他们的价值仅仅被定义在分数和成绩上,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付出被忽视,学习的意义变得渺茫。相反,当学习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在某个领域闪光时,学习便会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    注意力与学习方式的不匹配: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孩子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如果学校或家庭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未能适应孩子个体差异化的学习节奏和风格,他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外在的影响:环境与关系的微妙互动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家庭的阅读氛围、亲子沟通的质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庭成员中存在对学习的消极看法,或者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就很难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学校教育的挑战: 考试压力、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当学校的“规训”大于“启迪”,孩子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同伴群体的影响: 孩子渴望融入同伴群体,而同伴的学习风气和价值观,也会对他们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周围的伙伴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也可能受到感染。    电子产品的冲击: 电子产品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和娱乐性,极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的学习感到难以适应。   重新定义“学习”:点燃内驱力的火种  当我们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不爱学习”,我们就能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逼迫”,而在于“引导”和“启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习”的定义,将其从一种负担,转变为一种赋能。     学习是探索世界的工具: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为什么”。学习,正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通过阅读、观察、实践,孩子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运行规律,人类的情感,从而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学习是发现自我的过程: 在学习的海洋里,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尝试,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挖掘自己的潜能。每一次成功的掌握,每一次能力的提升,都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都能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查找资料,如何运用知识去实践,他们就会发现学习的实用价值。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每一份知识的获取,每一次技能的掌握,都如同拾级而上,让孩子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迈向更高的视野。学习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独立、有思想的个体的坚实基础。   家长的角色:从监督者到引路人  在孩子学习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监督者”,而应是孩子学习旅程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庭环境应该是孩子学习的“避风港”和“加油站”。我们可以在家中建立一个舒适的学习角,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鼓励家庭成员一起阅读,分享学习心得。即使是父母自己,也可以通过终身学习的榜样,影响孩子。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天赋、学习节奏都不同。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喜好,尊重他们的选择,避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耐心倾听与有效沟通: 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不要急于指责或批评。试着蹲下来,用平等的姿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理解他们“不爱学习”背后的原因,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有效的沟通,能拉近亲子关系,也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激发内在兴趣,连接生活经验: 尝试将学习内容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例如,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就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恐龙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甚至可以一起去博物馆参观。将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习就会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培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有时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学”。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笔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正视挫折,鼓励坚持: 学习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教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关注过程,而非仅仅结果: 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我们应该学会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这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适度引导,避免过度干预: 父母的引导是必要的,但过度干预可能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有空间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适度的支持和信任,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翁。   拥抱变化,共同成长  育儿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探索。当孩子“不爱学习”成为一个信号,它也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审视和调整我们的教养方式了。这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把钥匙,开启您与孩子之间关于学习的全新对话。它鼓励您以更开放的心态,更深的理解,去接纳孩子,去引导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发现,当孩子重新点燃对知识的渴望,当他们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们作为父母,也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成长和满足。让我们携手,共同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学习探索之旅,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