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物證技術基礎/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電子物證技術基礎/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文華,湯艷君 編
圖書標籤:
  • 電子取證
  • 數字取證
  • 物證技術
  • 信息安全
  • 計算機犯罪
  • 取證分析
  • 數據恢復
  • 法律鑒定
  • 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488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6600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係列教材 ,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4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電子物證技術基礎》,本書共分7章,分彆介紹存儲技術、常用的FAT、NTFS、Ext文件係統、文件相關的取證知識、內存管理基、係統安全、字符編碼、可執行文件格式等相關知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存儲技術基礎
1.1 數據存儲技術
1.1.1 電存儲技術
1.1.2 磁存儲技術
1.1.3 光存儲技術
1.2 數據存儲介質種類
1.2.1 硬盤
1.2.2 光盤
1.2.3 U盤
1.2.4 存儲卡
1.2.5 磁盤陣列
1.3 硬盤接口類型
1.3.1 IDE/ATA接口
1.3.2 SCSI接口
1.3.3 SATA接口
1.3.4 光縴通道
1.3.5 SAS接口
1.3.6 USB接口
1.3.7 1394接口
1.3.8 eSATA接口
習題1

第2章 文件係統基礎
2.1 FAT文件係統
2.1.1 主引導記錄
2.1.2 DOS引導記錄
2.1.3 文件分配錶
2.1.4 文件目錄錶
2.1.5 數據
2.1.6 應用實例
2.1.7 文件的刪除與恢復
2.2 NTFS文件係統
2.2.1 NTFS文件係統特性
2.2.2 NTFS文件係統的高級特性
2.2.3 NTFS文件係統結構
2.2.4 應用實例
2.2.5 文件的刪除與恢復
2.2.6 FAT與NTFS的格式轉換
2.3 Ext2/Ext3文件係統
2.3.1 超級塊
2.3.2 組描述符
2.3.3 位圖
2.3.4 索引節點
2.3.5 Ext3文件係統
2.3.6 Ext2/Ext3文件係統的應用
2.4 其他文件係統
2.4.1 手機文件係統
2.4.2 MAC文件係統
習題2

第3章 文件基礎
3.1 文件類型
3.1.1 Windows環境下的主要文件類型
3.1.2 UNIX/Linux環境下的主要文件類型
3.2 文件擴展名
3.2.1 Windows環境下的文件擴展名
3.2.2 UNIX/Linux環境下的文件擴展名
3.3 文件訪問控製
3.3.1 Windows操作係統的文件訪問控製機製
3.3.2 Linux操作係統的文件訪問控製機製
3.4 文件時間屬性
3.4.1 Windows環境下的文件時間屬性
3.4.2 Linux環境下的文件時間屬性
3.5 係統文件夾功能
3.5.1 Windows係統文件夾功能
3.5.2 Linux係統文件夾功能
習題3
……
第4章 內存管理基礎
第5章 係統安全基礎
第6章 字符編碼基礎
第7章 可執行文件格式基礎
計算機網絡與安全協議深度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計算機網絡與安全協議知識體係。它不僅僅是對現有網絡架構和加密機製的理論復述,更側重於解析其底層設計思想、實現細節、性能考量以及在現代復雜網絡環境中麵臨的挑戰與對策。全書結構清晰,從基礎概念的嚴謹奠基,逐步深入到前沿技術和實際攻防場景的剖析,力求使讀者能夠真正掌握構建、維護和保護現代信息係統的核心技術。 第一部分:網絡基礎架構與協議棧的精細解構 本部分從 OSI 七層模型和 TCP/IP 四層模型的基石齣發,對每一層的功能、協議及其交互機製進行細緻入微的探究。我們摒棄瞭淺嘗輒止的介紹方式,轉而深入到協議頭部的位級分析,理解每個字段的含義及其對數據傳輸的影響。 1. 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高效傳輸: 詳細討論瞭從信號編碼、傳輸介質特性(光縴、雙絞綫、無綫電波)到 MAC 地址衝突域劃分的底層機製。重點分析瞭以太網(Ethernet)的幀結構、CSMA/CD 和 CSMA/CA 機製的優劣與適用場景。對於現代局域網,本書深入探討瞭 VLAN 技術的配置原理、802.1Q 封裝過程,以及生成樹協議(STP/RSTP/MSTP)在網絡冗餘與拓撲收斂中的關鍵作用和算法細節。 2. 網絡層:路由選擇的藝術與實踐: IP 協議(IPv4/IPv6)的地址結構、分片與重組是核心內容。在路由協議方麵,本書不僅介紹 RIP、OSPF、EIGRP 等內部網關協議(IGP)的工作原理,更側重於 BGP(邊界網關協議)的復雜性。我們詳細解析瞭 BGP 的路徑屬性(AS Path, Next Hop, Local Preference 等)如何影響全球互聯網的流量工程,並輔以實際的路由策略配置案例。此外,對 IPv6 的過渡機製(如 6to4, Teredo)和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在運營商網絡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分析。 3. 傳輸層:連接的可靠性與性能優化: TCP 協議作為互聯網的基石,其握手、揮手過程、滑動窗口機製、擁塞控製算法(Tahoe, Reno, CUBIC)被分解為可執行的邏輯步驟進行講解。我們探討瞭 Nagle 算法、延遲確認等機製如何平衡延遲與效率。對於 UDP,本書則關注其在 DNS、VoIP 等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中的使用場景及無連接的特性帶來的設計挑戰。 4. 應用層:從 DNS 解析到 HTTP 事務: 應用層的解析將聚焦於現代互聯網服務的基礎。DNS 的遞歸查詢、迭代查詢流程、區域傳輸(Zone Transfer)的安全風險將被全麵覆蓋。HTTP 協議部分,我們將深入分析 HTTP/1.1 的持久連接、管綫化(Pipelining)的局限性,以及 HTTP/2 和 HTTP/3(基於 QUIC)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特彆是頭部壓縮(HPACK/QPACK)和多路復用技術如何解決隊頭阻塞問題。 第二部分:現代網絡安全協議的深入剖析 本部分是全書的重點,專注於保障數據機密性、完整性和認證性的關鍵安全協議。我們不僅描述瞭它們如何工作,更強調瞭它們在實際部署中可能齣現的配置錯誤和潛在漏洞。 1. 身份認證與密鑰交換:Kerberos 與數字證書體係: Kerberos 協議(AS Exchange, TGT/TGS Exchange, Service Granting)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票據的刷新機製將被詳細圖解。在公鑰基礎設施(PKI)方麵,本書深入解析瞭 X.509 證書的結構、證書頒發機構(CA)的信任鏈建立過程,以及 CRL(證書吊銷列錶)和 OCSP(在綫證書狀態協議)在實時撤銷驗證中的實現差異與效率考量。 2. 傳輸層安全協議(TLS/SSL):從握手到記錄層: TLS 協議是保障 Web 通信安全的核心。本書將詳細拆解 TLS 1.2 和 TLS 1.3 的握手過程。重點對比瞭基於 RSA 密鑰交換和基於 DHE/ECDHE 的前嚮保密(Forward Secrecy)機製的差異。記錄層(Record Layer)中的分片、壓縮、MAC 計算和加密流程,特彆是 AES-GCM 等認證加密模式的運作方式,將以數學模型和代碼邏輯相結閤的方式呈現。對於 TLS 1.3 廢棄的握手特性和引入的 0-RTT 機製的潛在安全風險,也有專門章節進行討論。 3. 站間加密與隧道技術:IPsec 詳解: IPsec 框架(AH/ESP 協議、IKE 密鑰管理協議)的復雜性在於其靈活的模式(傳輸模式與隧道模式)。本書清晰梳理瞭 IKEv1 和 IKEv2 的 SA 建立流程(Phase 1 與 Phase 2),並側重分析瞭 NAT 穿透(NAT Traversal)在 IPsec VPN 部署中的挑戰。 4. 無綫網絡安全:WPA3 的進步: 除瞭迴顧 WEP/WPA/WPA2 的曆史性缺陷,本書重點剖析瞭 WPA3 引入的 SAE(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of Equals)握手機製,以及其在防止離綫字典攻擊方麵的關鍵改進。同時,對 OWE(Opportunistic Wireless Encryption)在開放網絡中提供單嚮保密性的應用場景進行瞭探討。 第三部分:網絡安全攻防實踐與性能調優 理論必須結閤實踐。本部分將視角轉嚮攻擊者和防禦者的思維模式,並探討如何根據實際網絡負載對協議進行性能優化。 1. 常見網絡協議攻擊剖析: 針對 ARP 欺騙、DNS 劫持、TCP SYN Flood 攻擊的原理和利用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在應用層,重點解析瞭針對 HTTP/TLS 的中間人攻擊(MITM),以及如何利用協議實現缺陷(如 Heartbleed 對 OpenSSL 的利用)來竊取敏感信息。 2. 網絡監控與流量分析: 講解如何利用 Wireshark 等工具進行深度包檢測(DPI)。如何通過分析 TCP 序列號、窗口大小、TLS 擴展字段來識彆異常流量和潛在的入侵行為,是實踐操作的關鍵。 3. 性能優化與未來趨勢: 討論如何通過調整操作係統內核參數(如 TCP 緩衝區大小、TIME_WAIT 過期時間)來優化高並發服務。最後,前瞻性地介紹瞭 SDN/NFV(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對傳統網絡管理和安全策略部署帶來的範式轉變,以及在量子計算威脅下後量子密碼學(PQC)在網絡協議棧中的集成研究進展。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以及緻力於深入理解網絡底層機製和安全協議實現的網絡工程師和安全從業人員。通過係統學習,讀者將具備構建健壯、安全且高性能網絡係統的核心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開始接觸這本書,感覺它打開瞭我對信息安全領域一個全新的視角。之前以為信息安全就是代碼、加密、防禦,這本書卻把重點放在瞭“事後諸葛亮”的技術上,也就是電子物證。它講述的不僅僅是如何進行數據分析,更重要的是如何閤法、有效地獲取和固定這些數據,以確保它們能夠在法庭上作為有效的證據。 書中對於電子物證的定義、分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都做瞭詳細的說明。比如,在網絡犯罪調查中,電子物證是如何扮演關鍵角色的;在企業內部安全事件調查中,又需要關注哪些特殊的電子物證。這些內容讓我對電子物證的實際應用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模糊的概念。 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講解具體的取證技術時,並沒有迴避那些比較枯燥的技術細節。例如,在討論內存取證的時候,會詳細講解內存的結構,不同類型數據的存放位置,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工具來提取這些信息。雖然一開始覺得有些難度,但隨著內容的深入,逐漸體會到這些技術細節的重要性,它們是構成整個物證分析的基礎。 而且,作者在書中頻繁提到一些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這讓我意識到,電子物證技術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規範化的科學。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可能涉及到法律層麵的考量,如何保證證據的完整性、真實性,避免被惡意篡改,這些都是這本書重點強調的內容。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也比較接地氣,雖然內容專業,但語言錶達清晰易懂,沒有過多的晦澀術語。對於初學者來說,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我感覺這本書為我將來在信息安全領域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明白,解決問題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嚴謹的態度和規範的操作。

評分

這本書我最近剛接觸,一開始隻是抱著瞭解一下電子物證技術大概是個什麼樣子去的,畢竟信息安全領域涉及的東西太多瞭,很多都是我之前完全沒接觸過的。翻開第一頁,就覺得這套教材的定位很明確,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麵嚮專業學習者的。我尤其注意到它屬於“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這個係列,這頓時讓我感覺這本書的權威性和係統性會比較有保障。 拿到書後,我首先關注的是它的結構和編排。感覺作者在內容組織上花瞭心思,章節之間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電子物證,它在整個信息安全體係中扮演什麼角色,為什麼電子物證技術如此重要等等,這些基礎的鋪墊做得很紮實。然後,逐步深入到一些具體的領域,比如數據的獲取、保存、分析等關鍵環節。我感覺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能夠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且,教材似乎並沒有迴避一些比較技術性的內容,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挺吸引我的。雖然是教材,但並沒有寫得枯燥乏味。作者在闡述一些概念的時候,會結閤一些實際的案例或者場景,這樣理解起來就更加直觀瞭。比如說,在講到數據恢復的時候,可能會提到某個網絡安全事件中,如何通過恢復被刪除的文件來追溯犯罪證據。這種“理論聯係實際”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不是死的,而是有生命力的,能夠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所傳達的“嚴謹”和“規範”的理念。電子物證的取證過程,對證據的完整性和閤法性有著極高的要求,一旦齣現紕漏,可能會導緻整個案件功虧一簣。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詳細闡述瞭每一個步驟的操作規範,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這對於培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的職業素養非常有幫助,讓他們明白,技術手段固然重要,但背後的規則和倫理同樣不可忽視。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它不僅覆蓋瞭電子物證技術的基本框架,還在一些核心技術點上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對於我們這些即將踏入信息安全領域的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教材。它為我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也指明瞭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方嚮。我期待著在後續的學習中,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寶貴的知識和啓示。

評分

我最近拿到的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電子物證”這個概念有瞭顛覆性的認識。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書,而是真正深入到瞭技術的核心。書中對各種電子設備的內部構造、文件係統的運作原理、以及數據是如何在設備上産生和存儲的,都有非常詳細的解釋。這些基礎知識對於理解後續的取證技術至關重要。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證據鏈”的論述。它詳細講解瞭從現場勘查、數據采集、固定、傳輸、存儲到最終分析報告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保證證據的閤法性、完整性和真實性。書中會舉齣一些現實案例,說明一旦哪個環節齣現問題,可能導緻整個案件的證據都無法被采納,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嚴謹操作的重要性。 這本書在技術講解上也非常細緻。比如,在講到網絡日誌分析時,會深入分析不同類型日誌的格式、字段含義,以及如何通過日誌來追蹤用戶的行為路徑。同時,也介紹瞭各種常用的電子物證取證工具,並對它們的優缺點進行瞭對比分析。這對於我這種想要動手實踐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我注意到,作者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除瞭技術原理的講解,還穿插瞭不少案例分析,涵蓋瞭計算機取證、移動設備取證、網絡取證等多個領域。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到位,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技術概念,並學會如何將其應用於實際問題。 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和全麵的電子物證技術學習框架。它不僅僅傳授瞭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嚴謹細緻的科學思維和工作態度,這對於我在信息安全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專業性和係統性。作為一本麵嚮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學生的教材,它顯然不是為瞭滿足一般讀者的好奇心,而是為瞭培養具備紮實專業基礎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書中對電子物證的定義、分類、重要性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且將電子物證技術在整個信息安全體係中的位置和作用進行瞭清晰的界定。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數據采集和固定過程的詳細描述。這一點對於電子物證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任何不當的操作都可能導緻證據的汙染或失效。書中不僅講解瞭各種介質(如硬盤、內存、手機等)的采集方法,還強調瞭取證工具的選擇、使用規範以及現場保護的重要性。這些內容為我建立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操作流程。 在數據分析方麵,這本書也展現瞭其深度。它不僅僅介紹瞭常用的分析技術,如文件恢復、日誌分析、痕跡追蹤等,還深入探討瞭這些技術背後的原理。例如,在講解文件恢復時,會詳細介紹文件係統的刪除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分析文件係統的元數據來重建被刪除的文件。這種深入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技術的本質。 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一些技術上的難點和挑戰。例如,對於加密數據、反取證技術等問題,書中都進行瞭專門的章節來討論,並且提齣瞭相應的解決思路。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編寫者對電子物證技術的研究非常深入,並且能夠預見到未來的發展方嚮。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電子物證技術基礎。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指導我如何進行科學、嚴謹的電子物證工作的“聖經”。我從中獲得的知識和啓發,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産生深遠的影響。

評分

最近在看這本書,感覺它對於理解網絡世界裏的“痕跡”和“證據”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以前總覺得信息安全隻是關於防火牆、殺毒軟件這些,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旦發生安全事件,追溯源頭、還原真相纔是更關鍵的一步,而這背後就需要一套嚴謹的電子物證技術。作者在講解時,特彆強調瞭電子證據的“證據鏈”概念,也就是從獲取、固定、分析到呈現的全過程都必須符閤法律和技術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緻證據失效。 這本書在描述一些專業概念時,用瞭不少圖錶和示意圖,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非常友好。很多抽象的流程和原理,通過圖示都能一目瞭然。比如,在講到取證工具的使用時,書中會配上詳細的操作界麵截圖,並且配以文字說明,感覺就像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在做實驗一樣。這大大降低瞭學習門檻,也讓我在實踐操作時更有信心。 而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介紹現有的技術和工具,而是深入分析瞭電子物證技術的底層原理。比如,在討論文件係統的時候,會講解不同文件係統的結構、刪除文件的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原理來恢復被刪除的數據。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靈活地運用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 這本書的論述方式也比較有條理,每講到一個主題,都會先介紹其背景、重要性,然後是具體的技術方法,最後可能會探討一些相關的挑戰和發展趨勢。這種結構化的講解,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清晰地把握住每一部分的重點,並且能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介紹,更是在傳遞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信息安全領域,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而電子物證技術正是確保我們能夠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中,找到真相、維護公正的重要手段。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引導作用非常明顯。

評分

內容有些過時,不過用來當入門教材還可以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認真學習!

評分

比較基礎和理論性,操作實踐有待提高。

評分

大學教材增長知識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認真學習!

評分

不錯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比較基礎和理論性,操作實踐有待提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