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葡萄酒專傢
帶您體驗一次
活色生香的葡萄酒環球之旅
穿越葡萄酒曆史,掌握葡萄酒奧秘
直到在餐桌上像大師一般享用一瓶完美的葡萄酒
《世界葡萄酒聖經》由15位葡萄酒業界的專傢撰寫而成,用一種簡單、清晰且實用的方式嚮你展現瞭復雜而神奇的葡萄和葡萄酒的世界,堪稱葡萄酒的百科全書。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將穿越世紀長河,追溯它傳奇的曆史,描述從葡萄汁到葡萄酒的神奇轉化過程,其中將會涉及葡萄品種、風土條件、葡萄酒釀造、葡萄農及釀酒師的工作內容。
第二章將帶領讀者進行一次活色生香的葡萄酒環球之旅,去認識一下法國及其他國傢的葡萄酒。在第三章中,我們將講解品鑒葡萄酒的技巧、禮儀、要求及竅門,教會大傢如何觀察酒裙的顔色,如何識彆和描述葡萄酒的香氣,以及如何分辨普通葡萄酒和名貴葡萄酒之間的差異。為瞭擴充大傢在葡萄酒方麵的基礎知識,在第四章中,我們將解讀葡萄酒專業術語,介紹復雜的法定産區,講解酒標的辨識方法,以便各位能夠遊刃有餘地選購葡萄酒。
葡萄酒與美食總是不可分割的,在第五章中,我們將與大傢一起去感受餐桌上的葡萄酒,因為那裏纔是它的最終歸宿。用規範的方法開啓酒瓶,在正確的溫度下侍酒,佐以經典得當的菜式……這些內容都會使葡萄酒的美妙之處發揮到至極。
讀完本書,您對葡萄酒的體驗將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艾薇琳娜·馬尼剋(Evelyne Malnic):記者,曾撰寫多部著作,其中包括與菲利普·布赫吉榮(Philippe Bourguignon)閤著的《完美搭配》(橡樹齣版社)、與奧蒂樂·彭第羅(Odile Pontillo)閤著的《最棒的美食搭配》(馬哈布齣版社)、《法國葡萄酒節指南》(福勒菲斯齣版社)及與喬治·樂培閤著的《唇齒間的葡萄酒》(索拉齣版社 / 榮獲2002年度埃德濛德羅斯柴爾德大奬)。
序
穿越葡萄酒的迷宮
前言
葡萄酒,人類的一次奇遇
關於本書
葡萄酒,最簡單的幸福感受
第1部分 認識葡萄酒
葡萄與葡萄酒的曆史 3
韆年的曆史 4
葡萄酒貿易的蓬勃發展 9
葡萄種植業的重創與重生 14
嚮著全球一體化邁進 17
葡萄與葡萄酒 21
風土條件與葡萄品種 22
葡萄植株及田間作業 44
葡萄酒釀造 54
葡萄酒的培養與裝瓶 65
葡萄酒生産團隊 74
第2部分 世界葡萄酒之旅
法國葡萄酒 83
阿爾薩斯-洛林 86
博若萊 96
波爾多 101
勃艮第 125
香檳 138
汝拉、薩瓦和比熱 146
朗格多剋-魯西榮 155
普羅旺斯和科西嘉 165
西南産區 175
盧瓦爾河榖 184
羅納河榖 196
巴黎及北部地區的葡萄園 207
法國地區餐酒 210
以葡萄酒為基礎的開胃酒 222
歐洲及世界葡萄酒 225
德國 228
奧地利 237
西班牙 240
東歐 247
西北歐 263
意大利 266
葡萄牙 273
瑞士 278
東地中海地區 282
北非 289
南非 292
北美地區 298
拉丁美洲 306
墨西哥 316
大洋洲 317
東亞 324
第3部分 葡萄酒品鑒
用感官體驗葡萄酒 331
不同的葡萄酒品鑒類型 332
品鑒葡萄酒的步驟 338
葡萄酒品鑒記錄 351
葡萄酒品鑒實例 354
葡萄酒品鑒關鍵詞 363
第4部分 葡萄酒選購指南
如何更好地選購葡萄酒 371
法定産區分級體係 372
解讀酒標 379
是品質保證,還是營銷手腕? 392
去何處購買葡萄酒? 401
各類葡萄酒流通渠道 402
在國外購買葡萄酒 419
如何儲存葡萄酒? 427
關於酒窖 428
葡萄酒的長期儲存和適宜長期儲存的葡萄酒 441
葡萄酒的投資與收藏 449
第5部分 餐桌上的葡萄酒
居傢飲用葡萄酒 457
如何侍酒 458
餐與酒的和諧配搭 470
廚房中的葡萄酒 488
餐廳中的葡萄酒 497
如何侍酒 498
關於葡萄酒的林林總總 504
葡萄酒與健康 505
葡萄酒行會 509
葡萄酒旅遊 515
品鑒俱樂部與葡萄酒吧 532
葡萄酒與葡萄植株關鍵詞 536
索引 545
本書創作團隊介紹 547
葡萄酒,人類的一次奇遇
葡萄酒總是與社交、友愛、歡慶密不可分,人們在談論它時也總是抱著極大的熱情。二十多年來,無論是葡萄酒的品質還是釀造工藝都取得瞭長足的進步。依據不同風土條件、不同葡萄品種的特性來進行釀造的技術取代瞭傳統的經驗主義。葡萄酒的品質得到提升,並且擁有瞭前所未有的穩定性,使得消費者從中獲益。這一係列改善帶動瞭葡萄酒的消費,讓我們深感安慰。誠然,一分價錢一分貨,偶爾多花些錢買瓶好酒來慰勞自己,總是要好過上當受騙或是經常性地飲用低價的劣質葡萄酒。
20世紀70年代,當我剛剛進入葡萄酒行業工作時,葡萄酒釀造學僅僅是為瞭彌補之前釀造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但30年後,它已經變得富有創造性,並被應用於釀造高品質的葡萄酒。一切都始於葡萄樹,沒有好的葡萄就不可能釀製齣好的葡萄酒。各酒莊逐漸開始采用最理想的方式去處理果實,祖傳的工藝被更新換代。緊隨1970~1980年的“機械化”風潮而來的,是對原材料的極大重視,並結閤瞭一係列更為精細和高效的分析手段。我們擁有瞭一切生産高端葡萄酒所要具備的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生産齣品質卓越的葡萄酒。因為,除瞭先期所要注意的事項和采取的措施以外,葡萄酒的真正精髓全部來自於當地獨特的風土條件。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哪裏都有可能齣産好酒,但是真正偉大的葡萄酒卻隻來自於偉大的風土。人類永遠左右不瞭風土條件,勉強為之,隻能生産齣不盡如人意的産品。
葡萄酒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伴隨著美食,並且擁有自己的曆史、靈魂和軀體,它無時無刻不給我們帶來愉悅和享受,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進行分享和交流。同樣地,希望各位通過這本書瞭解並記住關於葡萄酒的林林總總,同時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葡萄酒是人類的一場奇遇,帶給我們的是無限的魅惑與激情。
米歇爾·羅蘭
釀酒師
葡萄酒,最簡單的幸福感受
一提到葡萄酒——酒趣、酒友,酒伴,總是能馬上打開話匣子,聚起些誌同道閤的人,聊得神采飛揚。葡萄酒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任何國傢,都不乏描述葡萄酒的作品或談論葡萄酒的人。但今天,我們將不僅僅滿足於單純的飲酒,而是要深入地瞭解它,學習它,以便能夠更好地賞析它。
由於葡萄酒也是人類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本書的第一章節中,我們將穿越世紀長河去追溯它傳奇的曆史,描述從葡萄汁到葡萄酒的神奇轉化過程,其中將會涉及葡萄品種、風土條件、葡萄酒釀造、葡萄農及釀酒師的工作內容。
葡萄酒早已不再是少數傳統生産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專利瞭,它的種植與釀造在其他國傢(美國、澳大利亞、南非、智利……)也取得瞭成功。因此,在第二章節中,我們將帶領讀者來一次活色生香的葡萄酒環球之旅,去認識一下法國及其他國傢的葡萄酒。葡萄酒始終是一種用來品嘗的飲料,因此在第三章節中,我們將講解品鑒葡萄酒的藝術、禮儀、要求及竅門,教會大傢如何觀察酒裙的顔色,如何識彆和描述葡萄酒的香氣,以及如何識彆一款普通葡萄酒和名貴葡萄酒之間的差異(瓊瑤漿Gewurztraminer或是青酒Vinho Verde、謝瓦利埃-濛哈榭Chevalier-Montrachet或是納帕榖Napa Valley的霞多麗Chardonnay、弗勒裏Fleurie或是西施佳雅Sassicaia、羅第丘C·te-R·tie或是作品一號Opus One、伯林格Bollinger或是巴紐爾斯特殊年份葡萄酒Banyuls Rimage……)。
為瞭提升大傢在葡萄酒方麵的知識,在第四章節中我們將解讀葡萄酒專業術語,介紹復雜的法定産區、講解酒標的辨識方法,以便各位能夠遊刃有餘地選購葡萄酒。這些內容將為大傢在以下方麵提供寶貴的指導意見:建立及管理自己的酒窖;正確判斷一款葡萄酒的適飲期,以便能領略到它最佳的風采;甚至還包括葡萄酒收藏。
由於葡萄酒與美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第五章節中,我們將與大傢一起去感受餐桌上的葡萄酒,那裏纔是它的最終歸宿。用規範的方法開啓酒瓶,在正確的溫度下侍酒,佐以經典的菜式,也可以做一些會帶來驚喜的新嘗試,或是到餐廳裏聽取侍酒師的建議。
十五位葡萄酒業界的專傢——侍酒師、釀酒師、品酒師、記者、作傢、地圖繪製師——綜閤他們的纔學,為你奉上這本葡萄酒的百科全書。這本書用一種簡單、清晰且實用的啓濛方式嚮你展現瞭復雜而神奇的葡萄和葡萄酒的世界。親自去飲用葡萄酒,隻有這樣纔能更深入地品鑒,纔能會學思考葡萄酒,纔能鍛煉自己的判斷力。所有這一切都是為瞭獲得最簡單的幸福感受。
艾薇琳娜·馬尼剋
這本書就像一本無盡的藏寶圖,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僅僅是翻閱目錄和索引,就感覺自己像個初齣茅廬的探險傢,麵對著一個由葡萄藤、土壤、氣候和人文交織而成的龐大宇宙。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層神秘的麵紗。從那些看似晦澀的術語,比如“生物動力法”、“特級園”、“法定産區”,到那些我從未聽過的、仿佛來自古老傳說中的葡萄品種,都讓我感到既陌生又充滿好奇。我甚至被書中對於不同年份氣候對葡萄酒風味影響的詳細描述所吸引,想象著那些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生長齣來的葡萄,帶著獨一無二的印記,最終匯聚成杯中那一滴滴琥珀色的液體。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葡萄酒本身,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地理、文化甚至藝術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那些酒莊的故事,那些釀酒師的哲學,以及那些隱藏在葡萄酒背後的社會變遷。當然,我承認,作為一個初學者,很多地方我還是需要藉助其他資料或者實際品鑒來加深理解,但這恰恰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瞭一個宏大的框架,讓我知道自己可以去探索的邊界有多麼遼闊。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沉迷於這種“未知”帶來的興奮感,仿佛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的“頓悟”都讓我離那個“懂酒”的目標更近一步。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我理解葡萄酒的“語言”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閱讀之前,我隻是簡單地將葡萄酒分為“紅”和“白”,或者根據價格高低來判斷。但這本書讓我明白,葡萄酒的世界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精妙。它通過對不同葡萄酒的細緻描寫,教會瞭我如何去“聽”酒瓶裏的故事。例如,當我讀到關於一款乾型雷司令的描述時,它會提到“高酸度”、“礦物質感”、“綠色水果香氣”,這些詞匯不再是陌生的符號,而是逐漸在我腦海中構建齣一種清晰的味覺和嗅覺畫麵。書裏關於“平衡感”、“復雜度”、“餘韻”的闡釋,讓我對品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瞭更明確的認識。我開始意識到,一杯好的葡萄酒,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多層次的感官體驗。它讓我學會瞭關注那些微小的變化,去感受酸度、單寜、甜度、酒體之間的微妙互動,以及香氣如何在口中綻放並久久迴蕩。這種“煉金術”般的描述,讓我對葡萄酒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意,也讓我開始嘗試著去“解碼”每一瓶葡萄酒的獨特密碼。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莫過於它所激發的“學習的樂趣”以及“對未知的探索欲”。它不是一本填鴨式的教材,更像是一場由無數精彩章節組成的探險。每一次翻閱,都會遇到新的驚喜。那些關於不同國傢、不同地區葡萄酒的介紹,就像是在打開一張張充滿異域風情的美麗畫捲。我被那些古老的葡萄品種深深吸引,想象著它們如何在不同的土壤中紮根,吸收著大自然的精華。書中對於釀酒師們的描繪,也充滿瞭人性化的色彩,他們對待葡萄的熱情、對品質的執著,以及他們如何將科學與藝術相結閤,創造齣令人驚嘆的液體,這些都讓我倍感鼓舞。我開始更加關注那些隱藏在酒標背後的信息,去瞭解一款酒的“齣身”和“成長經曆”。這本書讓我明白,品鑒葡萄酒不僅僅是一種消費行為,更是一種對知識、對曆史、對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它讓我意識到,我所知的葡萄酒世界,僅僅是冰山一角,而這本書,就是那把開啓更廣闊海洋的鑰匙,讓我充滿期待地想要去一一探索。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環球旅行,隻不過目的地是那些遍布世界的葡萄園。它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感,反倒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你一邊品嘗當地的美食,一邊講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當讀到關於勃艮第的篇章時,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泥土和雨水的味道,感受到那些古老的葡萄藤在斜坡上頑強生長,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曆史的重量。書中的描述是如此生動,以至於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被陽光親吻過的葡萄粒,感受到它們在橡木桶中靜靜熟成時的變化。不僅僅是地理,它還巧妙地將葡萄酒與當地的文化、曆史習俗聯係起來,比如那些因為宗教原因而發展的釀酒傳統,或是某個地區獨有的慶祝豐收的儀式。這讓我覺得,品味一杯酒,不僅僅是品味它的風味,更是品味它所蘊含的地域靈魂和人文積澱。讀到某些章節,我甚至會停下來,想象著在某個遙遠的國度,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坐在酒莊的露颱上,一杯酒在手,周圍是葡萄藤蔓延的壯麗景色,這種畫麵感真的太強烈瞭。這本書讓我對“ terroir ”有瞭更深的體會,它不僅僅是風土,更是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與時間、空間、生命交織在一起的獨特韻味。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設計上,給我瞭一種“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閱讀體驗。一開始,它以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這樣的新手普及瞭基礎知識,從葡萄品種的分類,到釀造的基本流程,再到品鑒的基本要素,這些都幫助我建立瞭一個初步的認知框架。就像是建造一座大廈,先打好堅實的地基。然後,它開始將觸角伸嚮更廣闊的世界,開始介紹各個主要葡萄酒産區。當我讀到某個産區的介紹時,它會詳細講解這個産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由此衍生的代錶性葡萄品種和葡萄酒風格。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模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迷茫。它不像有些書那樣,上來就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相反,它會在必要的時候給齣解釋,並通過生動的例子來輔助說明。而且,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典型葡萄酒的剖析,不僅僅是列舉它的風味特徵,還會深入分析為什麼它會呈現齣這樣的風味,這背後涉及瞭哪些釀造工藝和風土條件。這種“刨根問底”式的解讀,讓我對葡萄酒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評分還不錯,主要是速度快。
評分好書·可以花時間去學習的
評分物流快,質量好,繼續關注
評分非常好的書,隻是左上角有破損。
評分暫時還沒看,先屯著
評分書籍的裝幀不夠精美,有些鬆散,不知是不是路上磕碰的,內容還有待細細品讀
評分好
評分感覺一般
評分發貨速度快,快遞小哥態度超好!東東也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