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第18辑)

藏书家(第18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宫晓卫 著
图书标签:
  • 藏书家
  • 古籍
  • 善本
  • 版本
  • 书史
  • 收藏
  • 民国
  • 珍本
  • 文献
  • 目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14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51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私家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缓慢兴起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雕版印刷普及后,始进入兴旺阶段,继而发展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又经历民国至而今,算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藏书家累计成千上万,藏书楼遍布全国城乡。《藏书家(第18辑)》共收各类有关藏书故事文章28篇,按类编排,四色印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可读性。《藏书家(第18辑)》是服务于所有藏书文化实践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开放式平台。

目录

开卷新谈
范凤书:私家藏书楼名号的文化意义
谢其章:旧书收藏的若干问题
藏家点将
李炳德:章式之先生的藏书——读《章氏四当斋藏书
目》札记之一
沈乃文:藏书家刘履芬
王晓娟:藏书家于昌遂及其《羼提精舍诗存》
天禄寻踪
杨光吴:光岳藏书楼浅窥
书海披沙
郑伟章:津门读书记(下)
薛冰:旧家燕子(一)
簿录萃英
吕浩:善本书目经眼录(一)
曲振明:中国烟草著述考(二)
习斌:我的晚清“现形记”小说收藏
馆藏故事
李勇慧:王献唐保护山东珍贵文献
李致忠:陶陶室藏“两陶集”流传始末(中)
缥缃闲话
沈津:再说古书残本残页
李传新:十七年文学版本史话二则
文津茶座
鲍国强:《百宋一廛校书图》伪作考
杜泽逊班龙门:《经籍访古志》浅说
故纸遗闻
雷梦辰:津门书肆二记(二)
尚朝阳:低调上拍的乔冠华章士钊藏书
故老追怀
张宪光:王欣夫先生的藏书与吴中交游
尹树鹏:我所接触的雷梦辰先生
蠹鱼杂忆
时永乐:购书琐忆
刘运峰:买《饮冰室合集》记
琅嬛琐录
徐雁:由三篇《焚书记》看“文革”初自行毁书痛史
阿福:藏书楼联话(一)
阿滢:书衣文与微书话
万宝志:签名书四题
郭明芳:百城堂观书记
编后记
稿约
藏书家(第18辑) 一本探寻文字与灵魂深处奥秘的珍贵宝藏 《藏书家(第18辑)》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书籍,它是一扇通往人类思想、情感与历史深邃之境的窗口,是一次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思想漫游,更是一场与无数灵魂对话的静谧仪式。本辑内容精选自世界各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籍,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的书海中熠熠生辉,等待着有缘人的探索与领悟。 文字的温度:重拾纸质阅读的温情与力量 在这个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藏书家(第18辑)》以其独特的纸质质感,唤醒我们对阅读本身最纯粹的感知。翻开书页,墨香扑鼻而来,指尖划过纸张的细微纹理,仿佛触碰到了作者倾注其间的灵魂。每一页的排版、字体选择,都经过精心考量,力求在视觉上提供最舒适、最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久违的温情,一种沉浸式的、不被干扰的专注,让我们可以放下浮躁,静心品味文字的力量。 在《藏书家(第18辑)》中,您将与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不期而遇。那些被誉为“值得一生阅读”的文学巨著,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哲学思辨,那些记录着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科学发现,都在本辑中以最真挚的面貌呈现。我们相信,文字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们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启发我们,慰藉我们,甚至改变我们。 灵魂的深度:在阅读中遇见真实的自己 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是一种向内探索的过程。《藏书家(第18辑)》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每一段论述,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迷茫、喜悦与悲伤。 当我们沉浸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命运中时,我们会在他们的挣扎与抉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跟随哲学家进行思想的冒险时,我们会在他们的逻辑与推理中找到理解世界的钥匙;当我们阅读历史的记载时,我们会在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宝贵的教训。 《藏书家(第18辑)》中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与灵魂的触动。它们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我们可能从未认真审视过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爱是什么?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通过与书中的思想碰撞,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以更成熟、更宽广的视角去审视生活。 历史的回响:连接过去,启迪未来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段历史的回响。《藏书家(第18辑)》致力于将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作品带到您的面前。您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不同文明的起源与演变,感受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的重大事件与思想潮流。 这些历史的碎片,并非仅仅是枯燥的陈述,它们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展现了人类在追求进步、反思错误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往今来的人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对话,让我们更加珍视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也更加警醒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知识的广度:拓展视野,激发无限可能 《藏书家(第18辑)》的内容涵盖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深入了解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探寻隐藏在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理解那些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政治与经济理论。 我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打破思维的藩篱,拓展认知的边界,激发我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将帮助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 收藏的价值:一份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藏书家(第18辑)》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内容汇编,它更是一份值得细心收藏的精神财富。每一辑的出版,都经过严谨的策划与精心的编排,力求呈现出最高的品质。精美的装帧设计,考究的纸张选择,以及严谨的内容校对,都彰显了我们对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尊重与珍视。 收藏《藏书家(第18辑)》,意味着收藏一份智慧,一份感悟,一份与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这些书籍将陪伴您度过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您的思想花园中播撒下探索的种子,在您的精神世界中点亮持久的光芒。它们是送给自己、送给亲友的绝佳礼物,是一份能够历久弥新、价值永存的赠予。 谁是藏书家? “藏书家”并非仅仅指那些拥有大量藏书的个人,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求,对文字怀有敬畏,并愿意通过阅读来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们。如果您热爱思考,渴望探索,希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那么《藏书家(第18辑)》便是为您量身打造的。 第18辑的独特魅力 《藏书家(第18辑)》在前几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思考、带来全新视角的作品。我们精选了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叙事,力图展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同时,本辑也更加侧重于那些在当下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议题,引导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无论您是文学的爱好者,哲学的探索者,历史的研究者,还是科学的求知者,亦或是艺术的欣赏者,《藏书家(第18辑)》都将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它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一场思想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 结语 《藏书家(第18辑)》是一本等待被发现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翻开它,走进它,让文字的力量,点亮您内心的智慧之光,丰富您的人生阅历,并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和不朽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刻而美妙的相遇。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您或许会找到久违的宁静,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启示,又或许,会遇见那个更深刻、更完整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的辑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海外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的考据,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由于地理限制,我们很难亲身前往那些遥远的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但《藏书家》的编辑团队却仿佛拥有一支隐形的考察队,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专业的解读。他们不仅展示了那些珍稀文献的高清扫描图,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外流古籍的流失路径和历史背景做了细致的梳理。我发现,有些书在清末民初的流散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其中充满了戏剧性的偶然和必然。特别是对某几本带有重要历史人物批注的孤本的解读,不仅复原了书籍本身的价值,更揭示了批注者当时的心态和所处的政治环境。这部分内容读起来,心头总是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为国宝流失而扼腕,又为这些残卷在异国他乡得到妥善保护而感到一丝慰藉。这种兼具历史反思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内容,使得本书的厚度远远超出了普通藏书目录的范畴。

评分

如果说学术的深度是《藏书家》的骨架,那么这次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安排就是它的血肉,二者结合得近乎完美。我个人对书籍的排版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很多专业书籍往往为了塞入过多的文字和图表而显得拥挤不堪,阅读体验极差。然而,第十八辑在留白的处理上极为考究,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引文的格式清晰规范,即便是复杂的目录对照表,也能在不牺牲美感的前提下做到一目了然。特别是那些需要大篇幅展示的图版,它们被巧妙地穿插在文字叙述中,使得读者在理解文义的同时,视觉上也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享受。这体现了编辑团队对“阅读体验”的深度理解——他们明白,对于藏书家和研究者而言,舒适的阅读环境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翻动书页时,那种纸张的适度厚重感和油墨的稳重感,让人感到自己正在接触的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而不是快消品。

评分

这本《藏书家(第18辑)》简直是为我这种骨灰级书虫量身打造的。光是捧在手里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就足够让人沉醉了。我特别留意了这次辑录的书目,很多都是我过去寻觅不得的珍本孤本的详细考证和图录。比如,其中一篇关于清代某个私家藏书楼的兴衰史,写得极为细腻,不仅仅是罗列书目,更是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藏书家的癖好乃至家族的命运都编织在了一起,读起来像是在看一部微缩的历史剧。尤其是作者对于某些版本特性的描述,比如某种特殊的装帧工艺、钤印的位置和内容,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版本鉴定教科书。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了某本宋刻本的雕版是如何精妙,连纸张纤维的纹理都能通过放大镜下的照片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这个老书虫感到由衷的敬佩。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本书的灵魂深处去挖掘价值,那种满足感,是单纯在电子设备上浏览目录远远比不上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前辈进行深度对话,总能被他新颖的视角和扎实的功底所折服。

评分

坦白说,我抱着一种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这第十八辑的,毕竟前几辑的质量已经设立了一个非常高的标杆,很容易出现“江郎才尽”的落差感。然而,这次的选材和编排方式,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书志学范畴,而是巧妙地引入了跨学科的视角。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书籍的社会史意义”的探讨,它没有停留在讨论“哪些书是好书”,而是深入剖析了书籍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流转和功能异化。比如,作者对比了文人藏书与官僚机构藏书在功能上的差异,前者重在鉴赏与研究,后者则带有明显的政治权力象征的意味。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献整理工作,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张力。阅读的过程,仿佛我不是在看一本藏书图录,而是在参与一场关于知识权力分配的精彩辩论。行文风格上,它也体现出一种成熟的沉稳,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趣,偶尔出现的典故引用也恰到好处,让人会心一笑。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次辑录中对一些非主流文献的研究关注。以往的藏书研究往往聚焦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手稿或传世名著,但这次编辑部却花了不少笔墨去梳理一些“边缘”的、被学界长期忽视的实用性文献,比如地方志中的某些残卷、某个行业内部的抄本,甚至是古代医家的私人诊疗记录集。作者们以惊人的耐心,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文本碎片重新组织起来,挖掘出了其中蕴含的社会风俗、技术变迁等宝贵信息。这不仅仅是保存了文献本身,更是为历史研究打开了新的侧门。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藏书家”精神,不应只局限于对“经典”的崇拜,更在于对所有承载人类知识与记忆的载体的尊重与记录。这种开拓性的研究方向,使得《藏书家(第18辑)》不再仅仅是一本面向资深藏书爱好者的专业刊物,它开始向更广阔的文化史研究领域伸出触角,极大地提升了其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评分

古代的藏书家多为贵族、官员、学者等具有社会地位之人,他们对典籍有一定的修养和鉴赏。通过不懈的收藏,努力搜求版本质量高、流传年代久的精善之本,或稀世罕见的孤本,并且对藏书精于校勘、考证、辨伪,以至于诸多藏书家精通目录、版本、校雠之学,且对某些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评分

《藏书家》不定期出版,每一期都令人期待。

评分

4.您可以针对180天内购买过的商品(某些商品除外)进行商品评价,90天内的订单进行满意度评价。

评分

很好,很强大,优惠活动卖入,看看了解下那些历史。

评分

京东活动时买的东西都特么的搞什么意思啊!便宜是真便宜,就是看不完。

评分

习斌:我的晚清“现形记”小说收藏

评分

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藏书家(第19辑)

评分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评分

这个商品不错,是一本很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