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简媜,
以温柔感人的笔触描绘,
华文世界经典儿童形象“顽童小番茄”。
20幅唯美动人故事插画
50段搞笑温馨的成长故事
一本写给父母却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的亲子图书。
7月,温馨上市。
小番茄出生不久后父母离异,她成为了一个由爸爸抚养的“单亲小孩”;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多亲小孩”,成长于几代人一起生活的大家庭。
在旧社会大家族与新时代小家庭之间,两套宛若天渊之别的教养方法汲汲然要在她身上落实。大人们不断把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伦理观、语言、生活习性、文化认同丢给一个以纯洁眼光观看世界的小孩,历经各种野战丛林似的训练,使像她这样长于大都市的小女孩“身怀绝技”,一方面提早学会运作人际、掌握自我的发言权;另则,在信息、文化的吸纳上十足是个贪婪的“混血儿”,鬼鬼祟祟地趁大人不留神之时学会各门各派武功及价值观。
小番茄是幸运的,被大家庭里的每一个大人“溺爱”。在这个幸福吵闹的大家庭内部,有一个自愿扮演妈妈角色的年轻女孩,她无私地陪伴这粒调皮捣蛋的单亲番茄成长,这份关爱,在功利社会里已属奇闻。
小番茄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经常淘气得让人哭笑不得。
面对复杂的生活情状,她总有办法面对各种难题,也不时给大人们出各种难题。
成长是一件混乱的事,因为有一卡车的人旁边给出意见,并且摇旗呐喊。
成长,是一条坎坷的路,依然值得含笑期待。
大人永远没有准备好要与孩子共同走人生之路,但不管如何仓惶,爱,将使所有的故事变得美好,如在众神砌筑的花园。
简媜,1961年生于台湾宜兰县冬山河畔,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着有散文集《红婴仔》《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顽童小番茄》等十余种。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我一直不能够知晓,怎样的人堪配?简媜的文字,不似三毛的大漠情怀,也不像席慕容的蓬勃向上,更不似张爱玲傲视人生的匪气。喜欢简媜的文章,喜欢那种行文的叙述方式,娱人娱己的感受。
——网友评论
再读简媜的文字,仍是沉重的美感,灵动,散发出如水般的敏锐与自然,可见美与智慧来自于性灵深处,与学识、年龄无关,修辞技巧与聪明悟性自是另当别论的。
——网友评论
第一章:番茄是天生无忧的
年龄有问题 002
新瓶与旧酒 007
算命的说 011
在孩子床前下跪告解 015
单亲小婴儿 018
娘娘变身 023
小番茄的旅行团与进香团 028
跟小人算账 031
圆圈圈问答题 035
什么人讲什么话 040
第二章:调皮是番茄的本能
“养乐多日金”发放记 046
带动唱时间 051
阳台上班生涯 054
剪刀觅食记 057
有舌头的电话 059
移民路线 064
鱼与忏悔会 069
一张照片 074
大象鼻子长 077
不良大人的动物志 082
自己去找 086
口吻与筷子的关系 089
第三章:你永远不知道番茄有多少籽
姓名权争霸战 094
伞“偷”了 098
淋雨的铜像 103
家庭关系食物链 106
妈妈候选人 110
破功了 113
流寇式幼稚园 117
牙齿有没有编号 121
贴纸秀 126
龙床上的轮胎 130
漏水的家庭船 135
第四章:酷是番茄的宿命
老小一起管 140
红包竞技夜 144
醋小孩 148
有点混乱的“分享” 151
台风警报 155
拍马术与数学题 160
连哭都不专心 164
“小巢”分公司 168
第五章:这世界又多了一个顽童
爱情启蒙 176
小金赛性学报告 180
小人经济雏形 185
穆尼穆尼丹 190
漂流之路 197
晃来晃去的户籍 205
“教育”砂石车 210
菜市场典礼 213
送一个希望给未来 217
小人经济雏形
在古早年代,如果你家种菜,隔壁是个卖水果的,除非两户是世仇,否则铁定出现这种情况:你大箩筐蔬菜往他家送,他也是大箩筐青果往你家搬。刚开始彼此还会互相道谢,客气得不得了,年深月久也就习惯,说谢谢反而浑身不舒服。
虽然现代社会常被诟病为人情浇薄,其实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仍吹着习习古风。人生嘛,有阴暗面也有熠熠闪亮之处。视野放大,也不难看到三两灯火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金主义”的确是大部分现代人的竞逐焦点,也成为评断贫、富的量尺。假使有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一个拥有五百万现金,另一个只有十五万存款,你的心里立刻知道该把“富”标签贴在谁身上。当然,如果被你认为较贫的那一个吞吞吐吐说,其实他在国父纪念馆旁拥有一栋八十平房子,我想你会火速赏给他一枚“超级大富”标签,因为你知道那栋房子可以换成多少现金。
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货币掌控了价值观,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但那张纸所代表的权力,让你驯服地依照它的指示行事,你愈来愈了解金钱的暴力可以邪恶到窜改一个人的性灵、漂白秽事甚至取得发言权重新定义“英雄”。
所以,你再怎么精神错乱也会拿一张钞票进餐馆,而不是带一首诗的原稿。
大部分家庭都有个默契,不会把钱给未上小学的孩子,免得他从小养成消费欲,陷入物质魔窟。上了学,零用钱额度也掐得死紧,大人们的警世箴言是:“控制小孩的金钱,就能控制他的行为。”(当然,大人们有时也会自打嘴巴,以发放大额零用金来弥补疏于照料小孩的缺憾。)不管怎么说,大人与小孩之间的金钱关系真是愈来愈面临挑战,给少了,会被小孩取笑:“老妈,你有点概念好不好,什么时代了嘛!”要是给多,又怕他出入不当场所。难怪有些妈妈们不时通电话打听零用钱行情,还热烈讨论要不要“调薪”。
小番茄的家族对钱都很迷糊,没什么大志也就不会精打细算。他们家的人有个坏习惯,钱到处乱放,扫地也能扫出几百块的。其中几个大人更离谱,下班回家进了门,第一个动作是掏出皮夹放神案上,好像神明是超市的储物柜人员,帮他们看管东西的;也因此常闹笑话,拿错钱包装错钱,或放错皮夹丢了钱。好在大家也懒得追究,反正这个家像公社,肥水还不是在自家人身上。有时候,做兄姊的还会偷偷看一下弟妹的皮夹,要是发现山穷水尽,塞几张大钞进去也是稀松平常的。
在这样的家成长,小番茄很早就会辨认钱币,也从中学会简单的加减算法。小时候,像大部分的小孩一样,她喜欢硬币不爱纸钞,除了铿锵的声音吸引她之外,硬币也类似积木可以变换玩法,她虽然已知道买东西要用钱,但尚未把金钱的数量、价值、使用与她自己连贯起来思考。她还是一张白纸。
有一天,一个多事的大人见她又捧着硬币盒坐在地上玩“下雨游戏”,铿铿锵锵吵死了。这个大人也坐下来,迭了十个一元、十个五元、十个十元,问她那一迭最多?她答一样多。大人干脆充当老师,把一枚十元放在十个一元旁说:“十个一元等于一个十元。”
小番茄瞪大眼睛,问:“什么是‘等于’?”
这位大人不免天花乱坠一番,哼不拢通说了几个例子试图跟三岁小孩说明他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忽然,小番茄拍一下自己的额头说:“啊!我懂了!”
这句话真吓人,娘娘知道后,喊了声:“糟了!”这句话也很吓人;这对娘儿仿佛进入她们自己才知道的新斗法阶段。
娘娘下令众大人戒掉乱放钱的习惯,又耳提面命小番茄不可以拿钱到外面买东西,否则……,那种恐吓的话不提也罢。
当小人开窍了,洞悉大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后,你再怎么防堵,也无法让他们恢复成一张白纸。这就是吊诡之处,大人该以赞赏的眼神称许小人的聪明,还是采取坚壁清野,延迟小人“知”的时间。
“姑婆,你带我去买贴纸好不好?我好想要有眼珠珠的动物贴纸哦!”
小番茄知道只要带大人出场,就可以“买”到她想要的东西。她不会叫一个大人买下她要的全部对象,她分散开来,只要带五个大人出场,没五样也有四样吧!当然,这一招没维持多久即被大人们识破,此后,凡小番茄想要的东西,都必须经过娘娘的同意才能购买,大人们也乐得清闲,只要回答:“去问你娘娘吧!”即能免除纠缠。
上幼儿园后的小番茄,显然发展出另外一套求生本领了。
由于老师希望家长别让小朋友带零食上学,娘娘自然依照规定,不让小番茄带饼干、糖果去,免得坏了点心时间的食欲。
有一天,帮小番茄整理可爱小书包的娘娘觉得有点怪怪的:“不对呀,怎么每天用掉一包随身包面纸?”
她问小番茄到底怎么回事,上半天班的小人儿得用掉一包面纸。
“我跟小朋友换糖果吃!”小番茄答,这粒顽童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
娘娘吓坏了,她不知道现代小人也有智谋、韬略,连面纸都能换,亏她想得出来。娘娘心想,小番茄一定是看别的小朋友吃,忍俊不住才做出这种事。娘娘打破规则,每天给小番茄一、两颗糖果,馋的时候含在嘴里比较不招摇。
有一天,娘娘发现书包里有半块未吃完的仙贝,她问小番茄:“我没给你带仙贝呀,你那儿来的?”
“嘻!我用糖果跟小朋友换的呀!”
那天晚上,回“老巢”,娘娘把这件事抖出来,大人们听了,个个愁眉苦脸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个大人说:“照这样下去,她上小学时就会批发东西到学校卖!”
另一个不识相的大人说:“那也不错嘛,一面念书一面做生意,说不定小学毕业时就是年收入一百万的小富婆呢!”
大家想到以后可以跟小番茄“周转”,心情变得好一点。
……
新版小记
——简 媜
二○○五年刚跨过门坎而来,距离本书初版已八年的今天,我望着冷锋笼罩下的远处树林,惊觉时光悠悠而去,往事果然如烟。
书中主角小番茄已是一个置身于教育产业大道随“补习砂石车”呼啸来去的高一女生了。十六岁,正是小大人也是大小孩,她的优点与缺点同样鲜明,叛逆期准时报到,把她的家人(尤其是娘娘,小番茄上高中即搬至娘娘家)推入时常火冒三丈、血压飙升的青春错乱期。
十六岁的小番茄堪称标准的“E世代青少年”。对个人权益、民生、自由、隐私权朗朗上口,却对纪律、责任、道德感觉薄弱;对青少年文化如数家珍,甘冒寒流排队数小时抢购演唱会门票,却懒得把杯子收到厨房。煲电话、炖手机、熬网络不知疲倦,却对账单上的数字一无所惧,好像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都是收蛤蜊壳、树叶的。十六岁,节节逼近成年门坎离拥有投票权不远,却对投票之后的这个社会一知半解。
所以,当年她还是“小”西红柿时,唠唠叨叨念她、骂她的那群大人,现在也还在念她、骂她。或许,这就是世代之间的扦格,上一代看下一代不顺眼,下一代嫌上一代落伍吧!
写作这本书时,我尚未踏入婚姻;结集出版时,初为人母;如今改版重印,孩子也进入小学了。三段时程三种心情,深深觉得我们的社会风气与教育“作对”,而教育工程时而赶工时而瘫痪,不该变的地方变了,该变的却一点也没变。
成长,依然是一条坎坷的路,在我们这个文明与野蛮并存的社会。
唯觉得欣慰的是,对每天清晨六点半出门、晚上八点以后进家门的高一生小番茄而言,生活仍有许多值得好奇、追求、享受的地方,因此仍保持高度玩兴,不知不觉忘记课业重担(有时,也未免忘得太多了吧),不至于变成失去欢颜的少女。想想也是,一个要求“加薪”(提高零用钱额度)被拒,竟想出馊主意,多带几份早餐卖给同学的西红柿少女,求生本领高强,比她的上一代更具有开创新局的潜力,成长之路,也就值得含笑期待了。
或许,八年后,再来验收西红柿模样吧!
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开始只是随手翻了翻,但越看越觉得有味道。书的封面设计很温馨,画风也很讨喜,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轻松愉快。我最喜欢的是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却能深深地触动人心。作者仿佛在用一种最温柔的声音,讲述着成长过程中那些细微而又珍贵的瞬间。我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描绘,比如孩子在玩耍时的一些小动作,或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的一些微妙情绪,都被捕捉得非常到位。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显得格外真实,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置身其中,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那些点点滴滴。这本书不像是那种教条式的育儿指南,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与你分享着关于陪伴和成长的智慧。读完之后,我感觉内心被一种温暖所包围,也对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和爱的日积月累。
评分我真的非常惊喜,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速成”育儿法和“鸡娃”焦虑的当下,这本《顽童小番茄》就像一股甘泉,滋润了我的心田。它没有给你任何压迫感,也没有让你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么厉害。相反,它用一种极其平和、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孩子成长的真实模样。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慢慢长大”这个概念的解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急于看到成果,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忽略了孩子本身也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步调。这本书恰恰提醒了我们,要放下焦虑,静下心来,去感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去欣赏他们独特的闪光点。里面的很多小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孩子的影子。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陪伴”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给予物质,而是更多地倾听、理解和支持。这本书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我觉得,如果将来孩子长大一些,我也会把这本书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也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如何一起经历,一起成长的。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可能也就是一本普通的亲子读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诚。作者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个完美的家庭氛围,也没有塑造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形象。相反,它展现了生活中那些真实、甚至有些笨拙的片段,那些孩子偶尔的调皮捣蛋,那些家长偶尔的无奈和沮丧,都被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来。正是这种真实,让这本书显得格外有力量。它让我们知道,育儿并非一路坦途,有挑战,有困惑,但正是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犯错”的讨论,它鼓励我们用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并从中学习。这与很多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我更加放松,更加愿意去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不再因为孩子的一些“小毛病”而焦虑,而是学会去理解,去引导。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是爱与理解的结合,是耐心与等待的艺术。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那种一本正经的教育书籍,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样。每当我翻开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者常常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教育理念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对“童年”的理解,它没有将童年看作是为将来做准备的阶段,而是将它本身视为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书里有很多关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描绘,那些纯真、好奇、甚至是小小的叛逆,都被作者捕捉得栩栩如生。这让我更加理解我的孩子,也更加懂得如何去与他们沟通。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多花点时间去观察孩子,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童年的那种纯粹的喜爱,也让我对如何陪伴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更是渗透到了我日常的育儿生活中。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让我看到了“陪伴”的真正含义。以前,我总以为陪伴就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带他们去各种兴趣班,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陪伴,是发自内心的关注,是全身心的投入,是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理解,去支持。它让我学会了放下自己的期待,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节奏。书里有一些关于孩子成长中的小故事,都非常真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书中提到的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这些都对我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有耐心了。我不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需要被“塑造”的对象,而是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与我共同成长的人生伙伴。这本书让我对“慢慢长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我们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评分买书都在京东买,实惠送货又快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买,速度很快。
评分七月
评分著有《记忆圣经》(TheMemoryBible)、《读心设备》(iBrain)
评分第一次看简媜,是水果妹推荐的,我要发现新世界了,哈哈哈
评分写的很棒,值得拥有,收藏了,慢慢看!
评分一致推崇的诗人 谷川俊太郎 诗歌精选
评分鸟羽1
评分第1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