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專業標準匯編:標點符號、數字、拼音用法標準

GB專業標準匯編:標點符號、數字、拼音用法標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標點符號
  • 數字用法
  • 拼音用法
  • 專業標準
  • 語言文字
  • 規範化
  • GB標準
  • 編輯齣版
  • 參考工具
  • 學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75680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67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3
字數:1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GB專業標準匯編:標點符號、數字、拼音用法標準》收集的國傢標準的屬性已在本目錄上標明(GB或GB/T),年號用四位數錶示。鑒於部分國傢標準是在國傢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國傢標準時,其屬性以本目錄上、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核對)。

內頁插圖

目錄

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5—2011齣版物上數字用法GB/T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錶示和判定GB/T16159—2012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3259—1992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GB/T28039—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GB/T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精彩書摘

  4.4.3基本用法  4.4.3.1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瞭有時用分號(見4.6.3.1),一般都用逗號。  示例1: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示例2:學曆史使人更明智,學文學使人更聰慧,學數學使人更精細,學考古使人更深沉。  示例3:要是不相信我們的理論能反映現實,要是不相信我們的世界有內在和諧,那就不可能有科學。  4.4.3.2用於下列各種語法位置:  a)較長的主語之後。  示例1:蘇州園林建築各種門窗的精美設計和雕鏤功夫,都令人嘆為觀止。  b)句首的狀語之後。  示例2: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著烏雲。  c)較長的賓語之前。  示例3:有的考古工作者認為,南方古猿生存於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帶句內語氣詞的主語(或其他成分)之後,或帶句內語氣詞的並列成分之間。  示例4:他呢,倒是很樂意地、全神貫注地乾起來瞭。  示例5:(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白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  e)較長的主語中間、謂語中間或賓語中間。  示例6:母親沉痛的訴說,以及親眼見到的事實,都啓發瞭我幼年時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示例7:那姑娘頭戴一頂草帽,身穿一條綠色的裙子,腰間還係著一根橙色的腰帶。  示例8:必須懂得,對於文化傳統,既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統統拋棄,也不能不管精華糟粕全盤繼承。  f)前置的謂語之後或後置的狀語、定語之前。  示例9:真美啊,這條蜿蜒的林間小路。  示例10:她吃力地站瞭起來,慢慢地。  示例11:我隻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  4.4.3.3用於下列各種停頓處:  a)復指成分或插說成分前後。  示例1:老張,就是原來的辦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經調走瞭。  示例2:車,不用說,當然是頭等。  b)語氣緩和的感嘆語、稱謂語或呼喚語之後。  示例3:哎喲,這兒,快給我揉揉。  示例4:大娘,您到哪兒去啊?  示例5:喂,你是哪個單位的?  c)某些序次語(“第”字頭、“其”字頭及“首先”類序次語)之後。  示例6:為什麼許多人都有長不大的感覺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總認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總要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第三,父母齣於愛心而總不想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走彎路。  示例7:《玄秘塔碑》所以成為書法的範本,不外乎以下幾方麵的因素:其一,具有楷書點畫、構體的典範性;其二,承上啓下,成為唐楷的極緻;其三,字如其人,愛人及字,柳公權高尚的書品、人品為後人所崇仰。  示例8:下麵從三個方麵講講語言的汙染問題:首先,是特殊語言環境中的語言汙染問題;其次,是濫用縮略語引起的語言汙染問題;再次,是空話和廢話引起的語言汙染問題。  ……

前言/序言


《中華文脈:漢字演變與文化溯源》 內容簡介 《中華文脈:漢字演變與文化溯源》是一部係統梳理漢字發展脈絡、深入探究漢字背後文化意蘊的學術專著。本書跳脫齣純粹的語言學分析,將漢字置於中華文明的宏大敘事之中,以史為鑒,以文證史,力圖揭示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獨特價值和深遠影響。全書結構嚴謹,論證詳實,視角新穎,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漢字認知的新維度,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漢字文明圖景。 第一章 混沌初開:早期文字的曙光 本章追溯漢字起源的漫長曆史,從史前時代的刻畫符號、陶器符號開始,層層剝繭,逐步引導讀者進入對早期文字形態的認知。我們考察瞭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齣土的符號,分析其與甲骨文的潛在聯係,探討早期先民如何通過抽象的符號來記錄世界、傳遞信息。重點將放在對甲骨文的解讀,不僅呈現甲骨文的形體特徵、書寫工具,更深入分析其內容所反映的商代社會生活、宗教信仰、政治軍事等方方麵麵。通過對甲骨文的細緻解讀,揭示其作為成熟文字體係的早期麵貌,以及它在研究商代曆史、社會結構、思想文化方麵的無可替代的價值。本章還將簡要介紹金文(鍾鼎文)的産生與發展,分析其與甲骨文在書體、內容上的異同,以及它在記錄周代曆史、宗法製度、禮樂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 典籍流傳:漢字形體與功能的演變 進入本章,我們將聚焦於漢字形體和功能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軌跡。從秦始皇統一文字所帶來的“書同文”曆史性變革齣發,詳細闡述小篆的規範化過程及其在漢字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意義。繼而,深入探究隸書的齣現,分析其如何擺脫篆書的象形特徵,以更簡便、更快捷的書寫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並闡述隸變對漢字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 筆鋒的齣現,是漢字演變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本書將著重分析隸書嚮楷書的過渡,探討筆畫的結構化、風格化的形成,以及楷書如何成為後世印刷和手寫的主要字體。同時,還將考察草書、行書等行書字體的發展,分析其書寫速度與藝術性的結閤,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下的應用。 本章不僅關注漢字的外在形態變化,更深入探討漢字功能的多樣化。從早期記事、記言的單一功能,到承載思想、傳播知識、記錄曆史、抒發情感等日益豐富的應用,我們將通過大量的文獻和實例,展現漢字如何逐漸成為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的關鍵載體。我們將分析漢字在古代法律、醫藥、天文、哲學等領域的應用,展示其作為知識體係基礎的強大生命力。 第三章 意蘊無窮:漢字中的哲學與美學 漢字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美學追求。本章將從哲學的角度,深入剖析漢字構形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所體現的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思想和辯證法觀念。例如,我們將解析“日”、“月”等象形字如何直觀地描繪自然萬物,探討“上”、“下”等指事字如何抽象地錶達方位和關係,並通過對“休”(人倚樹而息)等會意字的分析,展現古人對事物之間聯係的敏銳洞察。 形聲字的分析將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我們將探討形旁和聲旁如何有機結閤,不僅錶達瞭字義,還可能蘊含著古人對事物分類、歸屬的認識。例如,從“木”旁可以看齣與樹木相關的字,而“氵”旁則暗示與水相關的概念。我們將分析形聲字在漢字數量上的優勢,以及它如何極大地提高瞭漢字的錶達效率和係統性。 在美學層麵,本章將深入探討漢字的視覺藝術。從甲骨文的古樸神秘,到金文的莊重雄渾,再到隸書的灑脫飄逸,最後到楷書的方正嚴謹,以及草書的龍飛鳳舞,我們將分析不同字體所蘊含的獨特審美風格。我們將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解讀漢字的點、綫、麵、結構、章法等要素如何構成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還將探討漢字在繪畫、雕塑、建築等其他藝術形式中的視覺元素和象徵意義,展現漢字作為中華藝術的母體,其深遠的影響力。 第四章 根脈相連:漢字與中華文化 本章將視角進一步拓展,深入探討漢字作為中華文化核心基因的地位。我們將從“文”的概念齣發,闡釋漢字“以形錶意”、“以形傳神”的特性,揭示其與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內在聯係。我們將分析漢字如何承載和傳播儒傢、道傢、法傢等諸子百傢的思想精髓,成為中華哲學體係得以傳承和發展的基礎。 漢字的典籍,如《詩經》、《尚書》、《禮記》等,不僅是文學瑰寶,更是中華民族曆史、倫理、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本章將精選部分經典篇章,通過對漢字及其組閤的解讀,展現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內涵。例如,我們將分析“仁”、“禮”、“義”、“智”、“信”等核心概念在漢字構形和語義上的體現,揭示其作為中華倫理道德基石的重要性。 同時,本章還將探討漢字在中華民俗、節日、民間藝術等方麵的滲透。從春節貼春聯的吉祥寓意,到端午節賽龍舟的文化傳承,再到中鞦節賞月的詩意棲居,漢字無處不在,構成瞭中華文化獨特的符號體係。我們將分析剪紙、年畫、戲麯臉譜等藝術形式中對漢字元素的運用,展現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第五章 走嚮世界:漢字傳播與未來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漢字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字體係,正日益引起世界的關注。本章將迴顧漢字在東亞地區,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的傳播與影響,分析其在這些國傢語言、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將探討漢字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梁,如何促進瞭東亞文明的交流與融閤。 另一方麵,本章也將審視漢字在當代的傳播與發展。我們將討論漢字輸入法的革新如何極大地便利瞭漢字在信息時代的傳播,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等如何影響著漢字的輸入、處理和應用。我們將探討漢字作為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字,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習者,以及它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最後,本章將展望漢字未來的發展趨勢,探討在科技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雙重驅動下,漢字將如何繼續保持其生命力,並在中華文明走嚮世界的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將思考如何在傳承漢字優秀傳統的同時,使其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展現中華文字的獨特魅力和強大生命力。 《中華文脈:漢字演變與文化溯源》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文字基因的深度挖掘,是對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再認識。本書不僅適閤語言學、曆史學、文化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閱讀,更期待能引起廣大讀者對中華文字的興趣,激發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共同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拼音用法標準”部分,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災難現場。我本以為至少能看到國傢標準的規範,比如聲調符號的使用、隔音符號的界定,或者多音字的不同讀法標注。然而,裏麵充斥著大量過時、甚至已經不被主流學術界認可的注音習慣。更誇張的是,有些詞語的拼音標注似乎是隨意編造的,完全違背瞭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的基本規則。比如,某個常見地名的拼音居然齣現瞭漏寫聲調的情況,這對於需要進行國際交流或進行標準文本錄入的人來說,是緻命的錯誤。我甚至懷疑,編寫者是否真正理解“標準”二字的嚴肅性,還是僅僅將網絡上隨便能搜到的資料原封不動地復製粘貼進來,連最基本的交叉核對工作都沒有做。如果有人拿著這本書去指導外籍人士學習中文,那後果不堪設想。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掛羊頭賣狗肉”。它披著“GB專業標準匯編”的宏大外衣,卻在內容深度、準確性、邏輯結構以及實用性上全麵潰敗。它沒有提供任何比查閱官方網站或權威齣版物更便捷、更可靠的價值。如果說它唯一的優點,或許就是它能清晰地展示齣“什麼是不應該齣版的工具書”。我花費瞭不少金錢和時間購入它,本意是想建立一套可靠的語言規範參考體係,結果卻收獲瞭一堆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糾錯和質疑的“標準”。我對任何希望提高中文書寫規範性的專業人士或學生,都持強烈的保留意見,甚至建議他們避開此書,以免被其中大量不規範或過時的信息所誤導。這真是一次令人失望的閱讀體驗。

評分

我試圖翻閱其中的某個章節,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中文數字書寫規範的明確指導,結果卻發現內容的組織邏輯完全是天馬行空,毫無章法可循。它似乎是把從不同時期、不同齣版機構那裏收集來的零散規則,不加整理地堆砌在一起,有些規定甚至相互矛盾,讓人無所適從。例如,在提到日期錶示法時,一會兒說要用“年/月/日”,一會兒又跳到“YYYY年MM月DD日”,中間缺乏任何過渡性的解釋或適用場景的區分。我花瞭足足半個小時,試圖梳理齣一套能夠應用於日常工作的統一標準,但最終隻感到一頭霧水,甚至比我未查閱此書之前更加睏惑。一本標準的匯編,其核心價值在於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引,但這本書恰恰在這點上徹底失敗瞭。它更像是一份充滿爭議的草稿集閤,而不是經過嚴格審校的終極參考資料。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災難,色彩搭配混亂得讓人頭暈目眩,簡直像是不同年代的印刷品被粗暴地拼湊在一起。我本來還對“專業標準匯編”這幾個字抱有一絲幻想,以為至少在排版上能體現齣點專業性,結果呢?字體選擇五花八門,粗細不一,很多地方的行距簡直像是排版失誤,看著眼睛非常纍。更彆提那紙張質量,摸起來粗糙得像砂紙,油墨似乎都沒乾透,剛拿到手就沾瞭一身黑。我原以為,既然是匯編,內容應該會是嚴謹、係統、權威的,但光是從外觀上,我就已經開始嚴重懷疑它的“專業”程度瞭。如果連最基本的裝幀和設計都如此敷衍瞭事,那麼裏麵收錄的標準內容,其準確性和時效性又該如何保證呢?這完全不是一本讓人願意拿齣來閱讀或者查閱的工具書,更像是什麼三無小作坊印刷齣來的産品,讓人對其內容質量産生瞭巨大的不信任感。

評分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檢索功能幾乎為零。它沒有提供詳盡的索引,也沒有主題分類的目錄,如果你想查找某個特定符號(比如問號、頓號)的精確用法,你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頭到尾一頁一頁地翻閱,試圖從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段落中捕捉到你想要的信息點。這種設計,完全違背瞭“工具書”的基本設計理念——提高效率、快速定位。一本匯編如果不能讓人快速找到所需內容,那麼它的存在意義就大打摺扣瞭。我對比瞭我手頭另一本關於標點符號的專業書籍,人傢清晰地將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誤區、以及在不同文體中的變體做瞭列錶化處理,一目瞭然。相比之下,這本《GB專業標準匯編》更像是一本散文集,而不是一個高效的知識庫,讀起來充滿瞭挫敗感和時間浪費感。

評分

GB專業標準匯編:標點符號、數字、拼音用法標準 寫文章必備

評分

國標,必須看,知識不能似是而非。

評分

貴 薄薄一本 雖然開本很大 但完全沒必要

評分

無意中看到的工具書 一直想要的

評分

東西不錯,活動購入,值得購買。

評分

京東買書最便捷!!!!!

評分

很好,解決瞭很多不清楚的問題

評分

活到老學到老!

評分

非常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