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星夜》、《嚮日葵》、《有烏鴉的麥田》這幾幅作品大傢都看過,沒錯,這都是齣自荷蘭後現代畫傢凡·高之手!凡·高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他的作品深深地影響瞭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錶現主義。
短短10年藝術生涯中,凡·高創作瞭2000多幅畫作,其中有很多關於花園和公園的:90多幅油畫和近60幅繪畫,以及他在給彆人的書信上繪製的無數素描。埃弗特·範·尤特(Evert van Uitert)是研究凡·高作品的一位知名的人士,他曾說:“當凡·高居住在一個城市裏的時候,他的美術作品中反復齣現著關於花園和公園的題材。”
毫無疑問,盡管他的很多花園油畫作品都具有一種裝飾性品質,而且代錶瞭凡·高的一些平靜的創作,但是他卻避免讓它們變成僅僅是迷人風光的美麗圖景。這點也反映在他所有優秀的畫作中。這是由他的獨特思維和詩人般感性的原創性和敏銳性決定的。
凡·高,一個在世37年的匆匆過客,曾將耳輪割掉送給妓女的“瘋子”,卻在藝術史上留下瞭長久的豐碑。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承上啓下的藝術成就使他與塞尚、高更等一道被譽為現代藝術的開拓者。《凡·高的花園》收錄其完整的代錶作75幅,以及創作背景的介紹。
《凡·高的花園》每個章節分彆介紹凡·高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階段,包括:早期在荷蘭的繪畫技法發展(1881—1885);沉浸於巴黎的國際化生活方式(1886—1888);對普羅旺斯鄉間的探索(1888—1890);以及後來迴歸法國北部,在歐韋度過自己短暫生命的最後兩個月(1890 年)。
精選凡·高具代錶性的75幅以花園為主體的作品,其中58張全彩圖
分章節介紹凡·高藝術生涯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以花園為主體的經典畫作
書信摘選揭露你所不知的名作背後的故事及創作過程,更進一步瞭解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是一位油畫傢和素描大師。他創作瞭無數令人難忘的素描畫和油畫。這些畫作多以鄉村和城鎮為背景,包括鄉村的馬路、樹林、果園;城市的街道;小鎮的公園以及城郊的花園。《凡·高的花園》為讀者介紹瞭凡·高的作品中以花園為主體的佳作。
在凡·高藝術生涯的各個階段,我們都可以找到關於花園題材的作品,有的是在鄉村環境中,有的是在城市環境中。無論生活在鄉村、小鎮,抑或城市裏,凡·高對他周圍的環境異常敏感。對於他來說,每個地方都會發齣獨特的環境之聲:“似乎每樣東西都在說話,每樣東西都充滿瞭特性。”
凡·高關於花園題材的繪畫作品遠沒有他的風景畫、肖像畫、靜物寫生作品知名度大。但是,通過研究他的花園畫作,我們也能夠對這位傢喻戶曉的畫傢的輝煌成就有全新的見解。
《凡·高的花園》每個章節分彆介紹凡·高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階段:
早期在荷蘭的繪畫技法發展(1881—1885);
沉浸於巴黎的國際化生活方式(1886—1888);
對普羅旺斯鄉間的探索(1888—1890);
以及後來迴歸法國北部,在歐韋度過自己短暫生命的最後兩個月(1890 年)。
在他生活過的每個地方,凡·高因各種原因而深深迷戀當地的花園,創作瞭大量具有獨創性的繪畫和油畫作品。
相信閱覽這本《凡·高的花園》,您會從畫作以及背景介紹更加的瞭解這位偉大畫傢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創作時的非凡心境。
拉爾夫·斯基(Ralph Skea),是一位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在英國鄧迪大學的歐洲城市保護學院擔任高級講師多年。1973年以來,他的個人油畫作品多次在蘇格蘭各地展齣。
簡介:“生命之美在花園……”
第一章 凡·高的花園之愛
第二章 荷蘭的花園(1881-1885)
第三章 巴黎的花園(1886-1888)
第四章 普羅旺斯的花園(1888-1890)
第五章 歐韋的花園(1890)
引語來源
延伸閱讀
圖片貢獻者
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低估,但又在後來被人們重新發現的藝術傢懷有特殊的興趣,而《凡·高的花園》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好奇心。本書在梳理梵高生平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瞭當時歐洲藝術界的一些側麵。作者並沒有花費太多筆墨去描繪那些成名的大師,而是將焦點放在瞭那些與梵高一樣,在默默耕耘,試圖突破傳統,探索新藝術語言的創作者們。通過對梵高與其他藝術傢交流、碰撞的細緻描寫,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變革的時代。書中對於梵高作品在當時並未得到廣泛認可的描述,也讓我對藝術的接受過程有瞭更深的理解。很多時候,偉大的藝術都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理解和傳承。這本書讓我感嘆,藝術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即使在不被理解的年代,依然有人在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錶達,去創造。
評分我得承認,《凡·高的花園》這本書在很多方麵都齣乎我的意料。起初,我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感傷和悲劇色彩的作品,畢竟梵高的命運擺在那裏。但這本書的視角卻異常明亮,它著重描繪瞭梵高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光輝瞬間,那些與自然、與土地、與普通人建立的深切連接。書中有一段關於他描繪普羅旺斯農婦的描寫,作者沒有去渲染農婦的貧睏或艱辛,而是著重於她們臉上飽經風霜的痕跡中所透露齣的堅韌和生命力,以及梵高如何用他獨特的筆觸,捕捉到這種樸實而偉大的美。這讓我意識到,梵高並非隻活在他自己的痛苦世界裏,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書中對他與弟弟提奧的書信往來也有著詳盡的梳理,那些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們之間關於藝術、關於生活、關於夢想的討論,讓我感受到瞭深刻的手足情誼,也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在堅持夢想過程中所需要的支持和鼓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有人情味的梵高,一個在睏境中依然懷揣希望,並用畫筆嚮世界傳遞溫暖的靈魂。
評分《凡·高的花園》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它對“堅持”這一主題的深刻詮釋。我們都知道梵高一生貧睏潦倒,飽受精神疾病的摺磨,但這本書卻讓我們看到瞭,在這一切的背後,是他對藝術近乎偏執的執著。作者並沒有迴避他生活中的睏境,但卻將重點放在瞭梵高身上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上。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他依然會拿起畫筆,在畫布上傾注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書中有一個章節描繪瞭他在阿爾勒時期創作的景象,那些明亮的色彩,那些充滿生命力的筆觸,仿佛是在嚮命運的黑暗發齣最響亮的呐喊。這種即便身處黑暗,也要努力尋找光明,並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刻的啓示。它讓我重新思考瞭“堅持”的意義,不僅僅是埋頭苦乾,更是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火焰不滅。
評分我對《凡·高的花園》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沉浸式體驗”來概括。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將讀者拉入到梵高的世界裏。他沒有使用那些華麗空洞的辭藻,而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齣梵高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比如,書中對梵高畫作中光影變化的描繪,簡直是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對梵高對光的敏感度有瞭更深的認識。同時,作者在描寫梵高與人交往時,也著重於那些真摯而樸素的情感,而不是那些錶麵的社交辭令。這種貼近生活的描寫,讓我覺得他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藝術傢的故事,更是在講述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一本叫做《凡·高的花園》的書,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它隻是又一本跟風炒作的藝術傳記,講述梵高那些人盡皆知的痛苦和瘋狂。然而,讀完之後,我簡直驚嘆於作者是如何在平鋪直敘的敘述中,挖掘齣如此深沉且觸動人心的力量。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而是將一個藝術傢最真實、最樸素的生活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他畫作中色彩的運用,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梵高喜歡黃色”這種膚淺的論斷,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對色彩選擇的細微變化,以及這些色彩背後所承載的情感和象徵意義。例如,他筆下那些熾熱的嚮日葵,不僅僅是陽光的具象化,更是他對生命不屈不撓的熱情和對美好的極度渴望的體現。再比如,那些深邃的藍色,在夜空和麥田之間流轉,似乎在訴說著藝術傢內心的孤獨和對平靜的追尋。作者運用大量的細節描寫,讓我們仿佛置身於梵高的畫室,親眼看著顔料在畫布上碰撞、融閤,感受到他創作時的呼吸和心跳。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梵高的藝術,不再僅僅是震撼於他的技法,而是更深刻地理解瞭他的靈魂。
評分《凡·高的花園》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痛苦”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將梵高的藝術與他的苦難畫上等號,認為他的痛苦成就瞭他的偉大。然而,這本書卻在探討這種關係時,顯得更為 nuanced。作者並沒有迴避梵高精神上的掙紮,但更強調的是,他在這些掙紮中如何找到一種超越痛苦的力量。書中有一段關於他創作《星夜》的描寫,作者分析瞭當時梵高身處的環境,以及他內心復雜的情緒,但他並沒有將這幅作品僅僅歸結為精神疾病的産物,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對宇宙的敬畏,對未知的好奇,以及一種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這種將痛苦轉化為升華力量的解讀,讓我對藝術傢的創作動機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真正的偉大,往往源於對生命最深層的體驗。
評分《凡·高的花園》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對“熱愛”的重新定義。我們都知道梵高熱愛藝術,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他的熱愛不僅僅是對繪畫技巧的追求,更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赤誠。作者在書中描繪瞭梵高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如何從最平凡的泥土、最普通的工人身上發現美的存在。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藝術傢,而是願意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去錶達。書中有一段關於他描繪農民勞作的場景,那種力量感和生命力,讓我看到瞭他對普通人的尊重和對辛勤付齣的贊美。這種將熱愛融入生活,並將生活視為藝術創作源泉的態度,讓我深受啓發。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熱愛,是能夠滋養生命,並將其轉化為一種積極的力量。
評分我必須說,《凡·高的花園》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一個細節而鼻頭一酸,或者因為某個句子而會心一笑。作者在描繪梵高與自然的關係時,用瞭大量細膩的筆觸,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麥田的聲音,能聞到花園裏花朵的芬芳。書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描寫梵高對植物、對土地的觀察和熱愛,他不僅僅是將它們作為創作的對象,更是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從中汲取力量和慰藉。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如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讀完這本書,我仿佛也走進瞭一片靜謐的花園,感受到瞭生命的頑強和美好,也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評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它不像傳統的傳記那樣,按部就班地講述人生軌跡,而是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匯入一些支流,時而又重新迴到主乾道,充滿瞭驚喜和意料之外的轉摺。作者在描繪梵高的生活時,並沒有刻意去烘托某種情緒,而是用一種平和、客觀的筆調,將那些日常的片段串聯起來。比如,書中有一段對梵高在荷蘭時期生活的迴憶,作者詳細地描寫瞭他如何觀察鼕日的天空,如何感受泥土的氣息,以及他如何從這些最樸素的自然現象中汲取創作的靈感。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是如何與他所處的環境融為一體,如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美。這本書的結構就像一幅寫意畫,留白之處讓讀者有想象的空間,讀起來不覺壓抑,反而有一種自由和舒展的感覺。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凡·高的花園》沒有大段大段地介紹藝術史背景,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分析,而是將復雜的藝術觀念,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充滿畫麵感的描寫,巧妙地融入到敘事之中。作者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將那些抽象的藝術理論,轉化為讀者能夠切實感受到的東西。比如,在描述梵高對光綫的捕捉時,作者用瞭“陽光如同醇厚的麥芽糖,在畫布上流淌”這樣的句子,一下子就將那種溫暖、粘稠的光感具象化瞭,讓我仿佛能聞到普羅旺斯夏日午後空氣中彌漫的香甜氣息。再比如,對於梵高對顔料的厚塗技法,作者並非簡單地說“他把顔料塗得很厚”,而是細緻地描述瞭顔料在畫布上留下的每一道痕跡,如同大地深處的脈絡,充滿力量和生命力。這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和精準的語言錶達,使得書中對藝術的探討,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我常常因為某個詞語、某個句子而停下來反復品味,那種文字帶來的閱讀快感,在當今快節奏的閱讀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書買瞭一大堆,京東快遞就是好。
評分失望,短小,不精悍 不全,內容少,印刷不是很好,勉強吧,開本小,不推薦,買外文版的吧
評分梵高,很喜歡的畫傢,他的畫冊,也很喜歡
評分對孩子的美的感受是非常好的幫助喲!畢竟梵高是印象派大師,他的作品喲不懂都知道是非常棒的。雖然我不懂,但我認為孩子一定要有藝術的熏陶。一定要購買經典的。
評分物流給力 外包裹很好 贊一個!
評分確實做工不錯,之間好?
評分給媳婦買的,她喜歡的書
評分速度快
評分一直喜歡畫 有機會修煉成藝術傢 哇 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