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政製史(第二捲)

羅馬政製史(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 弗朗切斯科·德·馬爾蒂諾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4220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259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古典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學界曆來重視對古希臘的研究,事實上,羅馬人在古典時代跌宕起伏的政治實踐及其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政治文明,對後世西方在製度和法律建設方麵的影響不容小覷。該著作在中國的齣版可以極大地改善學界對羅馬時代的政製方麵的知識狀況。

內容簡介

  《羅馬政製史》是當今世界上對古典時代的羅馬的政製、公法製度的發展、演變的係統研究,體係完整,思想深刻,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作品一共5捲,第一捲已於2009年在我社燕大元照齣版,社會反響熱烈。
  本書為第二捲,結閤大量的曆史文獻和現代的考古資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全麵論述瞭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政製結構和發展演變的脈絡,及其新挑戰與新危機。

作者簡介

  弗朗切斯科·德·馬爾蒂諾(1907-2002),20世紀歐洲羅馬法學界和曆史學界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作者生前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羅馬法教授,意大利終身參議員。

目錄

第一章 在意大利擴張的時期
第二章 國際關係
第三章 拉丁戰爭之後的意大利體製
第四章 在意大利的管理體製
第五章 改革的傾嚮:民眾會議及其與其他機構的關係
第六章 元老院的組成與權力
第七章 官職製度的變化
第八章 羅馬社會與帝國主義
第九章 被徵服地區的體製
第十章 行省的所有權製度
第十一章 屬民的地位和自治
第十二章 羅馬的行省管理機構
第十三章 羅馬城邦的內部機構
第十四章 共和國危機的早期跡象
第十五章 格拉古改革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是中國第一美食自媒體聯盟,覆蓋全國14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位專業美食傢成員,會長董剋平、副會長二毛、總顧問邊疆。

評分

第3章 [安拉之]言努哈之中的“榮耀”智慧之精華

評分

  或許,這是一次必須經曆的失利,雖然結果殘忍到血淋淋無法直視。中國圍棋“缺乏領軍人物”盡管經常被詬病,但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似乎大傢覺得也沒什麼。今天,終於我們哪邊都沒亮,沒有人挺身而齣,成為抵抗韓流的英雄。我們的樸廷桓、金誌锡在哪裏?難道每一次都要期待柯潔這樣的生力軍創造奇跡?

評分

第17章 [安拉之]言達伍德之中的“存在”智慧之精華

評分

第20章 [安拉之]言葉海亞之中的“尊大”智慧之精華

評分

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

評分

第6章

評分

  一次比賽的結果不宜無限擴大,勝負兵傢常事,中國圍棋絕不會因為這樣一次挫摺就退迴到“守”的位置,失去所有鋒芒。本屆LG杯冠軍將在明年決齣,隻要唐韋星能夠在下個月的三星杯決賽中戰勝金誌锡,我們仍可以讓韓國人體會到“2014全年沒有獲得世界冠軍”的尷尬。但是韓國人從來沒有被我們擊垮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痛定思痛之際,也該對如此頑強的對手錶示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