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品三國(升級版)

煮酒品三國(升級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忱 著
圖書標籤:
  • 三國演義
  • 曆史故事
  • 文化經典
  • 文學
  • 升級版
  • 煮酒論英雄
  • 曆史小說
  • 策略
  • 人物傳記
  • 古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537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02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煮酒品三國(升級版)》的最大特點是觀點新穎鮮明,論述清新平和。作者學識豐富,娓娓道來之中豁然開朗,令人耳目一新。和一些專傢在電視上論講三國曆史,迎閤現代趣味不同,《煮酒品三國(升級版)》旨趣更在於理解曆史、理解古人,不但剖析瞭三國史實,也洞察瞭《三國演義》的主觀文學審美,達到與古人對飲、與曆史言歡的境界,這是讀此書的最大得益之處。

內容簡介

  《煮酒品三國(升級版)》為“品事集”和“品人錄”兩部分,前者主要考證疑事之真僞,探究史誤根源;後者則分析《三國演義》中人物及故事情節,評述功過是非。
  且看:“羅貫中最後來瞭個集大成,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的塑造,更是令曹操的奸臣形象活靈活現,深入人心。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主要是由於民族矛盾引起的。從宋代到元末的幾百年間,漢族屢遭外族的殘酷壓迫和統治,使得漢族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有瞭‘還我河山’的願望。這種社會現象反映在當時的文藝作品之中,就突齣地錶現為一些帶有明顯傾嚮性的作品的齣現。而當時的作傢又以當時流行的三國故事作為題材來體現‘人心思漢’把劉備、諸葛亮的蜀漢政權當作自己民族的英雄來懷念,而把董卓、曹操之流看成是殘暴的統治者而仇恨,加上在曆史上曹操也的確有過類似的劣跡,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瞭一個花臉奸臣瞭。”這樣的論證,毫無疑問是切中肯綮的,也符閤文學史的實際。

作者簡介

  瀋忱(燦爛海灘),江西南昌人,1967年生,文史學者。著有:
  《煮酒品三國》(2006年廣西人民齣版社)
  《三國,不能戲說的曆史·諸侯》(2010年湖南人民齣版社)
  《三國,不能戲說的曆史·英雄》(2010年湖南人民齣版社)
  《告訴你一個真三國》(2010年新華齣版社)
  《智者韆慮諸葛亮》(2011年湖南人民齣版社)
  《那時英雄——正說三國名將》(2012年中國物資齣版社)
  《三國不是演義》(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我是曹操—亂世英雄的傳奇經曆》(2012年新華齣版社)
  《三國謀士今日觀》(2013年中華工商聯閤齣版社)
  《中國曆代戰爭之漢末烽煙》《2015年中國地圖齣版社)

精彩書評

  ★作者齣生在學者世傢,其父瀋傢仁是研究三國、水滸的名傢。自小得益於父親的熏陶,研究三國撰寫筆記已近三十年,不求聞達,不以名利。讀者見到的《煮酒品三國》(升級版),是精選其筆記精華部分,公諸於世。立足於民間,癡心於學問,以古人為友無謂時勢運轉,斯人不多也。

  ——作傢、詩人李師江

  ★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方法有多種,角度也有多重。但是,最常見的角度無非是文獻的、文學的、文化的。瀋忱先生的《煮酒品三國》一書,應該說是這三種角度的綜閤。

  ——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石麟

  ★本書當年便紅極一時,此次再版又增加瞭不少曆史人物及小說人物分析,細緻入微、絲絲入扣,是研究三國曆史及《三國演義》的一部力作。

  ——評論傢羅成

目錄

序言
再版說明
品事集
1.“三顧茅廬“與“毛遂自薦”辨析
2.諸葛亮的“錦囊妙計”
3.是諸葛亮害瞭馬謖
4.東風不是藉來的
5.曹操是如何變成花臉奸臣的
6.倒黴的曹操
7.“孟德獻刀”,子虛烏有
8.劉備之功掛在諸葛賬上
9.三種“韆裏走單騎”,三種結局
10.三種“打督郵”,三種意境
11.呂布誅董的背後
12.呂布殺丁原的另外兩種可能
13.從關公斬華雄說起
14.關公並未戰長沙
15.談談關羽失荊州
16.談談“降漢不降曹”
17.以訛傳訛的關羽之妻
18.關羽的齣身和姓氏
19.“麵如重棗”過不瞭醫學關
20.劉虞與公孫瓚反目成仇的背後
21.街亭之戰改變瞭王平的命運
22.“桃園三結義”的由來
23.甘露寺與吳國太
24.撲朔迷離的孫夫人
25.傷腦筋的貂蟬
26.王朗豈是被罵死
27.蔣乾並非專誤事
28.張飛是有藝術纔華的
29.此劉岱非彼劉岱
30.與關羽相伴的周倉
31.廖化憑何作先鋒
32.馬超本是不孝子(以下均為新增篇章)
33.羅貫中的幾大謎團
品人錄
34.黃忠的“老”
35.張飛的“鬍”
36.張飛的“細”
37.趣人張飛
38.關羽的驕橫
39.趙雲的遠見卓識
40.超一流的武將——趙雲
41.趙雲的矯情
42.龐統的“狂”
43.徐庶的前世今生
44.無恥的張鬆
45.“大老虎”李嚴
46.殺妻的劉安
47.諸葛亮的一傢子
48.高瞻遠矚的司馬徽
49.曹魏第一名將張遼
50.“說客”張遼
51.“古之惡來”典韋
52.“虎癡”許褚
53.是非功過說於禁
54.陳宮與曹操的恩怨
55.“臥底”陳登
56.賈詡的幾個為什麼
57.許攸的悲劇
58.“貪色”的曹操
59.辛憲英的睿智
60.乾政的吳國太
61.暗藏禍心的孫堅
62.少年英雄孫策
63.周瑜與諸葛亮的較量
64.周瑜的“智”
65.清醒與迷糊的魯肅
66.諸葛恪的“智”與“愚”
67.“女丈夫”徐氏
68.漢獻帝的興國夢
69.王允的執著
70.“三姓傢奴”呂布
71.呂布的生存之道
72.袁術的“皇帝癮”

精彩書摘

  《煮酒品三國(升級版)》:
  黃忠的“老”是真的老,年紀大。第五十三迴《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黃忠齣場的時候,諸葛亮就說他年近六旬。這個時間是赤壁之戰後,大緻為獻帝建安十三年至十五年之間。隨著年紀的增長,黃忠的“老”也成瞭他上陣殺敵的一大障礙。第六十二迴《取涪關楊高授首,攻雒城黃魏爭功》中,劉備欲取雒城,劉璋派冷苞、鄧賢離城六十裏下寨。劉備問眾將誰願意去戰敗二將,黃忠主動請纓,卻遭到魏延的反對。魏延的理由就是“老將軍年紀高大,如何去得”。氣得黃忠大怒,“趨步下階,便叫小校將刀來”,要與魏延當麵比試一番。第六十五迴《馬超大戰葭萌關,劉備自領益州牧》中黃忠與李嚴陣前單挑,大戰四五十個迴閤不分勝負,諸葛亮連忙鳴金收兵。這不僅僅是李嚴武藝高強,不可力取,其中也有唯恐黃忠年老不支的成分在內。第七十迴《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劉備與曹操大戰漢中,曹魏名將張郃進攻葭萌關,諸葛亮唯恐手下眾將不敵,提齣要從閬中將張飛調迴迎戰,並說除瞭張飛無人能敵張郃。黃忠挺身而齣,要求齣戰張郃。諸葛亮說:“漢升雖勇,爭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將軍年近七十,如何不老?”不僅同僚們對黃忠的“老”感到擔心,就連對手也為這員老將齣馬覺得可笑。張郃看到黃忠便笑黃忠“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齣戰耶”,韓浩也稱黃忠是“老賊”。可見黃忠的確“老”。
  不過,黃忠的“老”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老”,而是“老”得非常有特點。
  黃忠的“老”是老當益壯,寶刀未老。雖說年齡雖老,但武藝卻非常高強。不僅刀法嫻熟,還“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見第五十三迴)。年近七旬時,“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還有韆斤之力”(見第七十迴)。諸葛亮也說過黃忠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可輕敵”。長沙城下,黃忠大戰關羽,第一次交鋒鬥瞭一百個迴閤不分勝負,第二次較量又戰瞭五六十閤未見輸贏。第三次對陣打瞭三十餘閤後,黃忠詐敗,放箭射中瞭關羽的盔纓,差點要瞭關羽的性命。雒城前綫,魏延貪功冒進,偷襲冷苞大寨,被冷苞察覺,戰事不利,魏延所部抵擋不住,節節敗退,魏延馬失前蹄,被掀下坐騎,性命堪憂。這時候又是黃忠及時趕到,一箭射死敵將鄧賢,大戰冷苞,將敵軍殺退,扭轉戰局。麵對曹魏名將張郃,黃忠毫不畏懼,發齣“竪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見第七十迴)的豪言壯語,拍馬便與張郃決戰,二十多個迴閤不分輸贏,最後在嚴顔的配閤下將張郃殺得大敗。定軍山口,“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為劉備最終奪取漢中立下奇功。這些都是黃忠老當益壯、寶刀不老的具體事例。
  黃忠的“老”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老謀深算。這個特點在第七十迴《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蕩山》中錶現得尤為明顯。
  張郃進攻葭萌關,守將孟達引軍下關與張郃交鋒,大敗而迴。霍峻急申文書到成都,諸葛亮派黃忠與嚴顔兩位老將前去增援。這個部署齣人意料,連趙雲都覺得不可思議。孟達、霍峻見瞭,心中也笑孔明欠調度:“是這般緊要去處,如何隻教兩個老的來!”同僚們的態度,黃忠看在眼裏,記在心頭,立即找來嚴顔商量對策。黃忠說“你可見諸人動靜麼?他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眾心。”黃忠並沒有與將領們做口舌之爭,而是打算用實際行動擊敗敵人,讓同僚們心服口服。
  兩軍交戰之後,黃忠與張郃正麵交鋒。雙方激戰二十多個迴閤,忽聽背後喊殺聲起,原來是黃忠與嚴顔在戰前早已設下計策,從小路包抄敵軍。張郃收尾不能兼顧,麵對夾攻落荒而逃,兵退八九十裏。黃忠取得瞭戰鬥的首勝。
  張郃戰敗後,曹洪派夏侯尚與韓浩增援。嚴顔建議奪取曹軍囤積糧草的天蕩山,黃忠立即采納,並與嚴顔進行瞭一番密謀。嚴顔依計而行,“自領一枝軍去瞭”。
  沒過幾天,兩軍交戰,黃忠獨鬥韓浩,夏侯尚見狀拍馬上前,雙戰黃忠。十幾個迴閤後,黃忠敗走。二將追瞭二十餘裏,奪瞭黃忠的營寨。第二天二將再度齣擊,黃忠又敗,新建的營寨又被占領。過瞭一天,黃忠再戰,又敗退瞭二十餘裏。一連數日,黃忠望風而走,連敗數陣,一直退到瞭葭萌關前。此時,曹營將士歡欣鼓舞,劉備軍中不少將領垂頭喪氣。孟達偷偷報告劉備,劉備大驚,派劉封前來接應黃忠。直到此時,黃忠纔說明瞭自己一路退軍的原因:“此老夫驕兵之計也。”黃忠錶示:“看今夜一陣,可盡復諸營,奪其糧食馬匹。此是藉寨與彼屯輜重耳。今夜留霍峻守關,孟將軍可與我搬糧草奪馬匹,小將軍看我破敵!”對於取得戰鬥的勝利,黃忠早已胸有成竹。
  當晚二更時分,黃忠率領五韆士兵偷襲敵軍。夏侯尚、韓浩疏於防範,正中圈套,被黃忠破寨而入,軍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戰鬥進行至天明,黃忠連奪三寨,曹軍寨中丟下軍器鞍馬無數。張郃軍兵“被自傢敗兵衝動,都屯紮不住,望後而走;盡棄瞭許多寨柵,直奔至漢水傍”。
  取得瞭戰鬥的首勝之後,黃忠一鼓作氣,又嚮天蕩山的曹軍發動進攻。韓浩引兵來戰。黃忠揮刀直取浩,僅一閤便斬韓浩於馬下。蜀兵大喊,殺上山來。這時候,山後喊殺聲響起,火光衝天。原來是“黃忠預先使嚴顔引軍埋伏於山僻去處,隻等黃忠軍到,卻來放火,柴草堆上,一齊點著,烈焰飛騰,照耀山峪。嚴顔既斬夏侯德,從山後殺來”。從戰鬥開始前嚴顔率部離開,直到數日之後纔突然齣現,黃忠可謂老謀深算,成竹在胸。敵將夏侯德提兵來救火時,正遇老將嚴顔,手起刀落,斬夏侯德於馬下。張郃、夏侯尚前後不能相顧,隻得棄天蕩山,望定軍山投奔夏侯淵。黃忠此役沉著冷靜、有張有弛,最終取得瞭戰鬥的勝利。這個事例最能體現齣黃忠老謀深算的特點。
  不過,黃忠畢竟是老瞭。老瞭老瞭,就難免會有年老血衰、老邁昏聵的時候。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劉備起兵七十五萬東徵孫權,黃忠被任命為前部先鋒。就因為劉備口誤說齣瞭一句“老者無用”,黃忠的脾氣就上來瞭。帶著親隨五六人來到前綫殺敵。這就有點老糊塗瞭。
  兩軍陣前,黃忠雖有“吾自長沙跟天子到今,多負勤勞。今雖七旬有餘,尚食肉十斤,臂開二石之弓,能乘韆裏之馬,未足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邁無用,故來此與東吳交鋒,看吾斬將,老也不老”(見第八十三迴)的豪邁,但畢竟年事已高。斬殺東吳將領史跡、擊敗潘璋後,黃忠腦子一熱,率軍猛衝,最終中瞭敵軍的埋伏,被一箭射中肩窩。迴到軍營中箭瘡痛裂,不治而亡。可見無論再怎麼勇猛,最終也難逃歲月這把殺豬刀。
  ……

前言/序言

  橫絕三國水澤的一葉扁舟

  ——代序

  石麟

  本書作者瀋忱(燦爛海灘),江西南昌人,是一位齣生於1967年的中年學者。他自小得益於父親瀋傢仁先生的熏陶,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名著尤有興趣,作研究筆記已近三十年。瀋忱先生不求聞達,不計名利,潛心於研究,終成著名文史專傢。自2006年至今,他齣版的著作有《煮酒品三國》、《三國,不能戲說的曆史·諸侯》、《三國,不能戲說的曆史·英雄》、《告訴你一個真三國》、《智者韆慮諸葛亮》、《那時英雄——正說三國名將》、《三國不是演義》、《我是曹操——亂世英雄的傳奇經曆》、《三國謀士今日觀》等。這次齣版的《煮酒品三國》是瀋忱增訂後再版的一部力作。

  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方法有多種,角度也有多重。但是,最常見的角度無非是文獻的、文學的、文化的。瀋忱先生的《煮酒品三國》一書,應該說是這三種角度的綜閤。

  從文獻的角度去考證《三國演義》的曆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等問題,可以看齣作者的學術功底;從文學的角度去分析《三國演義》人物情節與思想內涵等問題,可以看齣作者的理論素質;從文化的角度去輻射《三國演義》所描寫的社會現象和民風民俗等問題,可以看齣作者的生活視野。

  讀瞭《煮酒品三國》以後,對於以上三方麵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結閤瀋忱的研究經曆,我們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他這種深厚的學術功底、高度的理論素質、廣闊的文化視野的形成並非一曝十寒,也不是一蹴而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的果實,總是為勤奮者準備的。

  由於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高度的理論素質、廣闊的文化視野的綜閤作用,使得這部力作具有瞭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三結閤的特殊效果。

  學術性體現在哪裏?一個“嚴”字可以概括。嚴格的要求、嚴密的考證、嚴謹的結論,如“三顧茅廬與毛遂自薦辨析”、“曹操是如何變成花臉奸臣的”、“呂布誅董的背後”、“談談關羽失荊州”、“少年英雄孫策”等篇足以證明。且看:“羅貫中最後來瞭個集大成,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的塑造,更是令曹操的奸臣形象活靈活現,深入人心。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主要是由於民族矛盾引起的。從宋代到元末的幾百年間,漢族屢遭外族的殘酷壓迫和統治,使得漢族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有瞭‘還我河山’的願望。這種社會現象反映在當時的文藝作品之中,就突齣地錶現為一些帶有明顯傾嚮性的作品的齣現。而當時的作傢又以當時最為流行的三國故事作為題材來體現‘人心思漢’把劉備、諸葛亮的蜀漢政權當作自己民族的英雄來懷念,而把董卓、曹操之流看成是殘暴的統治者而仇恨,加上在曆史上曹操也的確有過類似的劣跡,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瞭一個花臉奸臣瞭。”這樣的論證,毫無疑問是切中肯綮的,也符閤文學史的實際。

  知識性體現在哪裏?一個“博”字可以概括。書本知識、社會知識、自然知識乃至於極其細微的日常生活的知識點,作者都不放過。這些,在“談談‘降漢不降曹’”、“‘麵如重棗’過不瞭醫學關”、“此劉岱非彼劉岱”等篇中均可窺其端倪。例如:

  這“麵如重棗”有什麼問題呢?前些年有一本叫作《三國演義醫學趣談》的書,作者是兩位醫生,他們從醫學的角度分析瞭“麵如重棗”的問題,算是給前人“補”上瞭一課。書中提到:

  臨床看,麵色的變化可以發現的問題還真不少呢!病人麵色大紅一般可見於紅細胞增多癥、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麵部濕疹、麵部脂溢性皮炎、高熱及某些藥物中毒。

  按照該書的分析,這個關羽一齣場就是個病患者,這個笑話可就鬧大瞭。

  關羽長相的故事,其實說明瞭一個問題:盡管《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這也不能說明它就是完美無缺的,也會齣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和缺點。因此,我們在閱讀作品的時候,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隻有這樣,纔能找齣作品的優缺點,從而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一味地棒殺不行,一味地捧殺也不行。客觀、公正,纔是最為科學、閤理的方法。

  具備這樣的知識,讀《三國演義》就更為有趣瞭。

  說到一個“趣”字,我們不得不專門談論一下《煮酒品三國》的“趣味性”。諸如“倒黴的曹操”、“撲朔迷離的孫夫人”、“傷腦筋的貂蟬”、“張飛是有藝術纔華的”、“張飛的‘鬍’”等篇,都是顯得特彆趣味盎然的。你看:“自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之後,貂蟬的形象迅速走紅。到瞭後來,貂蟬竟然赫然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行列,與西施、王昭君、楊玉環等人齊名,並以‘閉月’一詞作為貂蟬的代名詞。數百年來,貂蟬的嫵媚倩影在各種故事、戲麯、電影裏招搖生姿,就連貂蟬的籍貫地,大傢也都爭得不亦樂乎。有人說她是山西的,有人說她是陝西的,還有人也不知是怎麼研究齣來的,證明貂蟬是甘肅的。不過很遺憾,結果是誰也沒爭贏,還是那麼懸著。上麵提到的是《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形象及影響,這裏要談另外的一個問題:羅貫中所描述的這個貂蟬在曆史上的本來麵目究竟是怎樣的呢?查遍史料,結果很是令人遺憾:曆史上根本就沒有貂蟬這個人物。”那麼,貂蟬的“曆史真實性”究竟如何?隨後,作者經過嚴密的考證之後,得齣瞭令人信服的結論:

  根據以上記載可以得齣這樣一個大緻的結論:這個小說中齣現的貂蟬,在曆史上隻能說是個若隱若現的人物,而所謂的美人計的故事則完全是虛構齣來的。董卓被殺,完全是以王允、呂布為代錶的並州勢力與以董卓為代錶的涼州勢力之間的一場政治鬥爭,並不是一場因女人而發生的衝突。

  至於哪一位讀者要想得到作者更為詳盡的史料鈎沉和文學分析,那就請你自己去看瀋先生在本書相應處的“迷你”文字吧!總之,那裏是一片盎然的情趣。

  其實,筆者以上將《煮酒品三國》中的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分開來舉例說明是很不科學的做法,在該書中,這三者之間往往是水乳交融的。筆者這樣做,實在是為瞭說明問題的方便。

  除瞭以上三大特點以外,瀋忱先生的這本專著中還有許多讓我們不得不颳目相看的地方。譬如作者對《三國演義》中的次要人物形象分析非常到位:這方麵可看“徐庶的前世今生”、“漢獻帝的興國夢”、“辛憲英的睿智”、“陳宮與曹操的恩怨”、“呂布的生存之道”、“王允的執著”等篇,作者對這些人物的評價,可謂洞幽燭微、鞭闢入裏。還有,作者聯係兄弟藝術形式來評價《三國演義》,這就牽涉到瞭元雜劇中的“三國戲”、京劇、贛劇、滇劇、徽劇、豫劇、婺劇、川劇、秦腔、廣東漢劇以及《新編全相說唱花關索齣身傳》等民間藝術方式。從這些地方,我們又明白瞭一個文學史上的真理:對於《三國演義》這種通俗小說而言,隻有植根於民間講唱藝術的沃土之中,它纔有旺盛的生命力。進而言之,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隻有當讀者如雲的時候,它纔真正取得瞭成功。

  其實,瀋忱先生也是《三國演義》的一位讀者,隻不過他比一般讀者更細心、更認真、也更挑剔一些而已。

  讀書有兩種最常見的方式,囫圇吞棗的吞咽式和斤斤計較的挑剔式,瀋忱先生毫無疑問屬於後者。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挑剔式的閱讀者在完成他們的過程之後,有感而發的一些文字,往往對更多的吞咽式閱讀者就具有瞭一種“導讀”的意味。

  《三國演義》中的那些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經過瀋忱先生的“煮酒品談”之後,是否更具有醇厚的意味呢?如此看來,《煮酒品三國》,是承載我們橫絕三國水澤的一葉扁舟!

  甲午年大雪節令於湖北黃石青山湖畔

  (本文作者為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副會長、湖北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湖北省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湖北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再版前言

  對於三國的興趣和愛好,源於父親瀋傢仁。父親自幼酷愛古典文學,年輕時經常購買相關書籍進行閱讀和研究,即便在“文革”時期也沒有間斷過。在那個特殊年代裏,父親韆方百計保存瞭大量關於水滸、三國的研究資料,這為我們父子後來對古典小說及曆史方麵的探討提供瞭極大便利。

  上世紀70年代後期,父親調迴南昌任教,開始瞭幾十年的古典小說研究。記得在我讀初二的時候,父親從江西省圖書館藉來瞭《金聖嘆評第五纔子書》,父親如獲至寶,用瞭數月的時間將金聖嘆幾十萬字的點評一字不漏抄瞭下來。雖然此事已經過去瞭三十年瞭,但每當憶起仍宛如昨天,曆曆在目。

  這件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從此我也開始瞭對三國的探討和研究。從1983年4月22日在《南昌晚報》發錶處女作“諸葛亮的三次錦囊妙計”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孤燈之下默默筆耕,個中滋味不言而喻。但每當想起父親當年抄書的情景,所有的委屈、辛苦都會拋之腦後。

  《煮酒品三國》一書的寫作始於2005年,當時完全是奉傢父之命而寫的。雖說在讀書時期曾經鑽研過幾年,但參加工作後慢慢就停止瞭。因此,寫作過程非常緩慢。2006年5月,該書由廣西人民齣版社齣版。適逢三國熱興起,該書齣版後反響熱烈,讓我始料不及。不過每當翻開這部作品,心中不免有很多遺憾,有些該細化的地方沒來得及細化,有些該寫人物和事件又沒寫。就這樣一晃八年的時間過去瞭。

  中州古籍齣版社決定將該書再版,心中非常感激,同時也非常惶恐,擔心無法達到要求。因此對該書的章節和內容做瞭一次全麵梳理,並花瞭幾個月時間進行修訂和增補,希望能讓讀者更加滿意。

  原書分為“品事錄”和“品人錄”兩大類。此次再版做瞭保留,但對兩大類中的文章篇數和內容進行瞭較大調整。“品事錄”中原本的25篇增加至33篇,其中“愛美惹來的殺身之禍”、“忠義兩全的諸葛瞻差點變叛徒”、“《齣師錶》中的‘不毛’指什麼”、“‘滾滾長江東逝水’是誰寫的”、“青龍偃月刀傳奇之旅”、“丈八蛇矛的曆史演變”這6篇被刪除,將原“品人錄”中13篇轉入該類。另外,增加瞭“撲朔迷離的孫夫人”和“馬超本是不孝子”這兩篇。

  “品人錄”調整較大,共增加至39篇。其中“唏噓品劉焉”、“劉虞:勤王反被奸人誤”、“一代投機政客陶謙”、“有勇無謀的孫堅”、“孫吳四英將”、“名嘴董扶與蔣乾”等6篇被刪除。新增加的文章裏,既有三國時期的諸侯、名士,也有武將、謀士,目的是為瞭更加全麵地介紹三國人物。

  總的說來,此次再版的文章都經過瞭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是重寫瞭一次,部分文章的標題也做瞭調整。目的隻有一個,讓本書更加全麵、嚴謹。本書插圖也做瞭重新調整,取自廣百宋齋校印的清代善本《圖像三國誌》。希望該書經過修訂和增補之後,能讓讀者更加滿意。

  瀋忱

  2014.11.18於廣東清遠


好的,以下是一部名為《星火燎原:從春鞦到盛唐的華夏風雲錄》的圖書簡介,完全不涉及《煮酒品三國(升級版)》的內容,力求詳實且具有人文氣息。 --- 星火燎原:從春鞦到盛唐的華夏風雲錄 導言:曆史的脈動,文明的熔爐 華夏文明,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其源頭深邃,流經的每一段河床都記錄著風雲激蕩的史詩。本書《星火燎原:從春鞦到盛唐的華夏風雲錄》,並非聚焦於單一的英雄傳奇或王朝興衰,而是緻力於描摹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 755 年(自東周初年至安史之亂前夕)這近韆年中,華夏大地上所經曆的文化、製度、思想與物質的深刻變革。我們試圖捕捉的,是那些看似微小卻最終匯聚成洪流的“星火”,以及它們如何燎原,最終鑄就瞭一個輝煌且復雜的帝國。 第一捲:禮崩樂壞下的思想覺醒(春鞦戰國:思想的百傢爭鳴)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周王室衰微後,中原大地如何從一個鬆散的邦聯結構,逐步演變為七雄並峙的角鬥場。我們首先深入剖析“禮崩樂壞”的社會根源,探討宗法製度瓦解對個體生命意識的解放作用。 思想的碰撞與塑造: 這一時期的核心魅力在於“百傢爭鳴”。我們細緻梳理瞭儒傢思想的早期形態,從孔子的“仁”與“禮”如何迴應時代對秩序的渴望,到墨傢“非攻兼愛”的社會關懷與技術理性。重點章節將探討法傢思想的崛起,不僅僅將其視為秦統一的工具,更分析其對資源調配和官僚體係構建的理論基礎。同時,道傢思想(老莊哲學)如何提供瞭一種超脫於世俗紛爭的精神避難所,以及陰陽五行學說在自然觀和政治哲學中的滲透。 戰爭與技術的共生: 戰國時期的戰爭不再是貴族間的榮譽比拼,而是全民動員的生存競賽。本書將詳細分析鐵製農具和兵器在生産力提升中的作用,以及井田製瓦解後土地私有化對社會階層固化的衝擊。長城體係的初步形成,並非單純的軍事防禦,更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空間上界限的確認。 第二捲:帝國的初創與思想的統一(秦漢:製度的奠基與文化的融閤) 秦的統一是華夏曆史上的一個斷裂點,其意義遠超武力徵服本身。 中央集權的機器: 我們將係統梳理秦朝郡縣製的精妙設計,以及其在文字、貨幣、度量衡上的統一行動如何為後世兩韆年的國傢形態打下瞭不可逆轉的基調。然而,我們也探討瞭這種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如何因缺乏有效製衡而迅速崩塌。 漢承秦製與儒學的官方化: 漢朝的建立標誌著對秦朝過度嚴苛的修正。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並非簡單的復古,而是一次復雜的政治哲學嫁接——將黃老之術的清靜無為與儒傢的社會倫理相結閤,並融入陰陽五行學說,構建齣一套既服務於皇權又具有道德閤理性的國傢意識形態。這一融閤如何塑造瞭士大夫階層的誕生及其職業路徑,是本捲的重點分析對象。 絲綢之路的開闢: 物質和思想的交流在漢代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廣度。本書將詳細描繪張騫齣使西域的曆史意義,它不僅是軍事和貿易路綫的打通,更是中原文化開始大規模吸收異域元素(如佛教的早期傳入)的標誌。 第三捲:分裂中的重塑與融閤(魏晉南北朝:民族的交匯與佛教的深度滲透) 漢末的動蕩將華夏大地拋入瞭一段漫長的分裂期,然而,這並非衰退,而是另一次深刻的文化熔爐的淬煉。 士族的崛起與玄學的沉浮: 曹魏以來,士族門閥的權力空前膨脹,他們對政治的壟斷和對“玄學”的推崇,反映瞭在亂世中,傳統儒傢入世積極性下降後,知識分子轉而追求個體精神自由的傾嚮。竹林七賢的精神世界,為後世文人提供瞭逃避現實壓力的齣口。 佛教的中國化進程: 佛教在這一時期實現瞭從異域宗教到華夏主導信仰的轉變。從初期對經典的大規模翻譯,到慧遠創立的淨土宗,再到後來的禪宗萌芽,佛教如何以其完備的生死輪迴觀填補瞭本土思想在精神慰藉方麵的空白,並深刻影響瞭藝術、文學乃至民間道德觀念。 民族的交流與融閤: 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帶來瞭遊牧文化的剛健之美和先進的軍事技術。本書特彆關注“鬍漢交融”的復雜性,從拓跋鮮卑的漢化改革,到前秦苻堅的短暫統一嘗試,這些經曆為隋唐的兼容並蓄積纍瞭無可替代的社會資本。 第四捲:盛世的輝煌與製度的頂峰(隋唐:大一統的再塑與國際化的氣象) 隋朝的齣現,標誌著中國在經曆近四百年分裂後,國傢意誌的重新聚閤。 大運河的戰略意義: 隋煬帝的功過評說中,大運河的修建被置於首位。我們分析其超越交通運輸的政治和軍事戰略意圖——如何將南北的資源和權力中心緊密聯係起來,鞏固新生的統一帝國。 唐朝的開放氣象: 初唐的“貞觀之治”並非偶然,而是對前朝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唐朝的文化以“氣度恢宏”著稱,這得益於其對異域文化的極度寬容。長安城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市,其坊市製度、鬍人社群的活躍,以及對外來宗教(景教、摩尼教)的接納,都體現瞭其高度的自信。 科舉製的成熟與文學的巔峰: 隋唐時期,科舉製度的完善,打破瞭士族對官場的壟斷,使得底層知識分子有瞭通過考試進入權力階層的可能,這極大地增強瞭中央政府的穩定性和人員基礎。同時,在盛唐的經濟繁榮和開放心態下,詩歌藝術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李白、杜甫的作品不僅僅是文學成就,更是記錄時代精神的活化石。 結語:朝嚮未知的轉摺點 本書最後將筆觸停留在唐玄宗統治的鼎盛時期,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時代,其內部的矛盾已然悄然積纍。通過對前韆年的梳理,我們得以理解,無論是製度的創新,還是思想的演變,都是對外部環境壓力的持續反饋。正是這些“星火”般的努力與探索,共同點燃瞭華夏文明的磅礴火焰,也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經驗與警示。 《星火燎原》旨在引導讀者超越王朝的更迭,去感受那股塑造瞭我們民族精神底色的、持續不斷的內在驅動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引言部分寫得極其精彩,它並沒有急於跳入事件的敘述,而是先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就像是拉開瞭一幕氣勢磅礴的曆史大戲的序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用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東漢末年風雲變幻的社會圖景,將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迷茫、底層百姓的疾苦以及各路英雄的躊躇滿誌,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開篇方式,一下子就抓住瞭讀者的心神,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在這亂世之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將如何演繹他們的命運。更絕妙的是,作者在引言中埋下瞭一些關於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哲學思考,這些思考並沒有顯得枯燥說教,反而像是一劑激發好奇心的催化劑,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對人物形象的立體化塑造。它沒有簡單地將曆史人物臉譜化為“忠”或“奸”,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行為背後的復雜動機。比如,對於某些在正史中評價褒貶不一的謀士,作者似乎花瞭大篇幅去探究他們做齣抉擇時的權衡與無奈,展示瞭他們在特定曆史環境下,人性中閃光點與陰暗麵並存的真實狀態。這使得每一個重要角色都擁有瞭鮮活的血肉,他們的每一次決策,無論是英明的還是失誤的,都顯得那麼具有說服力,讓人在閤上書後,仍會迴味和反思——如果換做是我,又會如何選擇?這種深層次的代入感和共情,是頂尖曆史寫作的標誌。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有些曆史書讀起來就像是流水賬,平鋪直敘,讓人昏昏欲睡。但這本作品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懂得何時該加速,何時該放緩。在描繪那些關鍵的戰役和密謀時,敘述得緊湊有力,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聲音和計謀交鋒的火花。而在描述人物的內心掙紮和情感糾葛時,筆鋒又變得極其舒緩和深刻,讓人能真切地體會到那個曆史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使得即便是對三國曆史爛熟於心的讀者,也會因為新的視角和精妙的轉摺而感到耳目一新,完全不會感到拖遝或倉促,閱讀體驗堪稱流暢至極。

評分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在史料的運用和考據的嚴謹性上,達到瞭令人信服的程度。雖然它以一種相對輕鬆的筆調進行講述,但字裏行間透露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它顯然不是那種信口開河的“野史”,而是建立在紮實的文獻基礎之上的再創作。在處理那些存在爭議的曆史節點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往往會引用不同的側麵史料進行對比論證,然後提齣自己基於邏輯推演的觀點,讓讀者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時,也能獲得一種知識上的充實感和安全感。這對於追求知識的深度而非僅僅是獵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它讓你覺得,你讀的不僅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更是在接受一次嚴謹的曆史教育。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得很有古韻,光是看著封麵,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閱起來是一種享受。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風格,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安排得也很舒服,即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裝幀非常考究,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精品。很多曆史類的書籍在設計上往往比較刻闆,但這本書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審美需求。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外在美”無疑是加分項。那種希望捧著它,在暖黃的燈光下慢慢品味的衝動,是很多快餐式閱讀讀物無法給予的。總的來說,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手裏握著的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

評分

書籍很有意思,很不錯的書!

評分

我挺喜歡類似這樣的書,能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

評分

不錯不錯啦。

評分

産品很好,配送及時,請繼續努力。

評分

紙張好,活動買的,好評

評分

這本書非常不錯,內容和思路非常獨特

評分

還不錯,挺有趣!!!

評分

沒有包裝,書有些髒 有些舊。

評分

京東自營品控是不錯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