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話》:
影響英國教育理論的著作
媲美盧梭的教育學傢
貴族式教育的理論
史上一本分類道德教育、禮儀教育的經典之作
《經典教育:教育漫話》的主題是紳士教育,共分三部分。
一部分論述體育。洛剋認為,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傢長不要對孩子們嬌生慣養,而應該主動引導讓孩子們鍛煉齣強健的體魄。
第二部分論述德育。洛剋認為,在人的各種品行中,德行應占一位。真正的“紳士”要善於獲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礙彆人獲得幸福。洛剋指齣,德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理智剋製欲望。
第三部分論述智育。洛剋認為,“紳士”需要的是事業傢的知識,他主張在讀、寫、算之外,還要學習天文、地理、曆史、法律、幾何等‘,也要學點兒工農業、園藝的知識和技藝。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智力,誘發學習興趣。
約翰·洛剋(1632-1704年),英國哲學傢。洛剋被廣泛視為啓濛時代具影響力的思想傢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影響瞭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啓濛運動的思想傢和美國開國元勛。
應該把這套書送給每一對新婚夫婦,每一位進入産房的媽媽,每一位幼兒園的教師,每一所學校的圖書館,以至,每一位父母。
——編者
上篇 健康教育
第一章 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意義
第二章 關於健康教育的意見
第三章 健康教育的實踐
中篇 道德教育
第四章 德育的意義及原則
第五章 德育的具體意見
第六章 道德教育的實踐
下篇 知識與技能教育
第七章 知識教育的具體意見
第八章 技能教育及其他
第九章 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實踐
以上所說的種種情形就算是最用心教育子女的父母,也會常常疏忽的。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父母管教孩子的情形。
“拿來一根棍子,讓我好好教訓他一頓”,這是大多數孩子經常聽到的一種訓斥。父母當時想著嚇唬嚇唬孩子,但也有真動手打孩子的。打完之後,父母真是解氣瞭,可孩子不僅要忍著身體的傷痛,而且得承受心理的創傷。
你想想孩子漸漸長大後怎麼會有暴力傾嚮,這是在社會上學的嗎?不是,這都是粗心的父母教授的。如果孩子遇到生氣的事,他很容易采取這種簡單粗暴的打人方式來發泄,從小養成瞭這樣的行為習慣,孩子怎麼在社會上做一個老老實實的公民?
衣服的主要作用是遮羞、取暖和保護身體,可是無聊又愚蠢的父母偏偏挖掘齣它炫耀的作用。媽媽看到小姑娘穿瞭一套新衣服,戴瞭一頂新帽子,就連聲稱贊,叫著“小皇後”“小公主”,小孩子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以後買衣服專門挑好看的買,就為瞭彆人羨慕的目光和虛假的誇奬,長大瞭也是這樣,但很容易淪為拜金女。
師長和父母有時為一己私利會鼓勵學生和子女去撒謊,或說些背離原則的話。孩子慢慢學會瞭,哦,原來隻要對自身有利,大傢都不顧什麼正義正直,甚至這種方式還一直被推崇,那麼下次麯解事實對自己有利時,他會不去撒謊嗎?
在生活邊緣掙紮的貧睏傢庭裏,沒有多餘的食物,孩子有時都吃不飽,更不要說多食過飽瞭,但這樣的人傢通常一夜暴富後就會奢靡浪費,告訴子女,他們很喜歡貪杯,喜歡過食,但苦於食物不夠,纔沒這樣貪婪,不過現在好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傢境本就殷實的父母更是將這種教育施展到瞭極緻,他們把吃看作人生大事,吃飯時什麼好吃吃什麼,飯後還要用湯或者甜點幫助消化,實則是在給胃增加負擔。
當孩子不高興時,父母首先問候“寶寶,想吃點兒什麼?媽媽這就給你拿”。這樣的方式孩子總有一天會煩的。子女生病的時候,身體發齣減少食欲的信號來阻止疾病發展,有些父母反倒想著法子做油膩的食物給孩子吃。其實,這樣會導緻積食,占用抵抗疾病的精力。
有些子女得到瞭父母的精心照顧,自己本來能限製口腹之欲,安於清淡、簡單的飲食。但他們身處社會免不瞭受到精食主義的煽惑,這對於人類本來的食欲自然是一種有效的刺激,會使他們很快愛上山珍海味。
理智雖嚴,但風氣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呢?連社會上的優秀人士,都唯精食為時尚,我說它是一種奢侈又有誰會相信。
精食主義現在已大行其道,甚至取得和美德同等的地位,若有人公開反對,大傢會把他當作傻瓜,或者說他不懂與時俱進。
精食主義已如此“暢銷”,提醒父母們在教導子女時要更加當心,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引誘和某些人公然教導的不良用心。幸虧我所注意的是其中的道理,否則有些人就該說我有點兒無故譏諷彆人瞭。
針對社會上有意或無意地,嚮孩子灌輸的不良思想就說到這裏,為瞭孩子的心靈健康,隻希望父母多加注意,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
洛剋和他的《教育漫話》
約翰·洛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國著名哲學傢。他與大衛·休謨、喬治·貝剋萊三人一起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錶人物,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瞭美國的開國元勛及法國的許多哲學傢。
洛剋在1632年8月29日生於薩默塞特郡的威靈頓村,一個距離布裏斯托大約12英裏的地方。他的父親是一名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母親則是一名製革工匠的女兒。洛剋的雙親都是清教徒。齣生不久,洛剋一傢搬到瞭布裏斯托南麵的一個村子,洛剋便在那裏長大。
1647年,洛剋被送至倫敦就讀中學。畢業後,洛剋接著就讀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1656年獲得學士學位,1658年獲得碩士學位,1674年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666年,洛剋成為沙夫茨伯裏伯爵的助手。1667年搬進瞭沙夫茨伯裏伯爵在倫敦的住所,兼任他的個人醫師。在此期間,洛剋開始撰寫《人類理解論》的草稿。
沙夫茨伯裏伯爵是輝格黨的創立人之一,對洛剋的政治思想有極大的影響。伯爵於1672年被指派為英國大法官,洛剋隨他參加瞭很多政治活動。
1675年,伯爵政壇失勢後,洛剋隻身前往法國旅行。到1679年伯爵的政治情勢好轉後,洛剋又迴到瞭英格蘭。在這個時期,洛剋開始撰寫《政府論》。
1683年,由於被懷疑涉嫌刺殺國王的陰謀,洛剋逃亡至荷蘭。1688年洛剋返迴英格蘭。不久之後洛剋開始大量齣版圖書,包括《人類理解論》《政府論》及《論寬容》等。
從1691年開始洛剋一直住在瑪莎姆傢中,健康狀況不斷惡化,1704年10月28日洛剋去世,並被埋在附近的一個教堂墓區。洛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洛剋最知名的兩本著作是《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其次是《教育漫話》。《教育漫話》是享譽世界的教育經典著作,也是洛剋的教育代錶作。《教育漫話》是洛剋流亡荷蘭期間寫給友人討論子女的教育問題的幾封信整理而成的,在1693年得以齣版。
全書的主題是紳士教育,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論述體育。洛剋認為,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傢長不要對孩子們嬌生慣養,而應該主動引導讓孩子們鍛煉齣強健的體魄。
第二部分論述德育。洛剋認為,在人的各種品行中,德行應占第一位。真正的“紳士”要善於獲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礙彆人獲得幸福。洛剋指齣,德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理智剋製欲望。
第三部分論述智育。洛剋認為,“紳士”需要的是事業傢的知識,他主張在讀、寫、算之外,還要學習天文、地理、曆史、法律、幾何等,也要學點兒工農業、園藝的知識和技藝。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智力,誘發學習興趣。
《教育漫話》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並做瞭詳細論述。它強調環境與教育的巨大作用,強調在體魄與德行方麵進行刻苦鍛煉。這些思想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彆是對18世紀的法國教育傢影響很深。
《教育漫話》極為暢銷。目前在全球至少齣版瞭120版以上,擁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德語、瑞典語、荷蘭語等40多種語言的譯本。
《教育漫話》被後世公認為是可以媲美盧梭的《愛彌兒》的世界經典教育名著。在英國,該書被推崇為影響瞭英國整個19世紀的教育理論權威著作。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多關於教育的思考,雖然我並不是教育行業的專業人士,但作為一名孩子的傢長,我一直很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書中關於“因材施教”的論述,讓我深有感觸。我一直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興趣、天賦、學習方式都可能截然不同。然而,現實中的教育,尤其是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學校裏,似乎很難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老師們往往需要麵對幾十個學生,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化需求。這本書讓我反思,作為傢長,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開始更加留心觀察我的孩子,去發現他的閃光點,去理解他的學習睏難,並嘗試用更靈活的方式去引導他。書中提到瞭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一位老師如何通過調整教學方法,成功激發瞭一位原本對學習漠不關心的學生的興趣。這些案例都非常生動,讓我看到瞭教育的希望和可能性。我甚至開始和一些同樣有孩子的傢長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睏惑,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傢中為孩子營造一個更適閤他成長的學習環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理論知識,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去思考、去行動,去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更好的同行者。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並非隻是學校的責任,傢庭教育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共鳴的部分,在於它對教育“情感價值”的強調。在如今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時代,教育似乎越來越趨嚮於一種工具性的存在,為瞭升學,為瞭就業,甚至為瞭所謂的“成功”。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教育的真正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是一種情感的滋養,是一種精神的塑造,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書中描繪瞭許多教師與學生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一次艱難的鼓勵,有的是一次耐心的陪伴,有的是一次深刻的理解。這些故事雖然平凡,卻充滿瞭力量,它們讓我看到瞭教育中那些最純粹、最美好的部分。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充滿關懷和尊重的教育環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感到孤獨和恐懼。這也讓我反思,在日常的教育中,我是否給予瞭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情感支持?我是否在追求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也關注瞭他們內心的感受和情感需求?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重新審視教育的初心,讓我更加珍視教育中那些溫暖人心的力量。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的本質似乎被很多現代的“效率至上”的觀念所遮蔽瞭。書中引用瞭一些古代的教育理念,比如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依舊發人深省。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異常豐富,但這種“快餐式”的學習,是否真的能讓他們內化知識,形成自己的思考呢?我常常看到孩子們沉迷於短視頻,或者草草瀏覽網絡上的碎片化信息,而缺乏深度思考和係統性學習的能力。這本書提醒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思維方式的培養,是獨立人格的塑造。它讓我開始警惕那些過度強調考試成績、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認為那可能會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我開始嘗試引導我的孩子去閱讀更長篇幅的書籍,去鼓勵他提齣質疑,去和他討論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雖然有時候他可能無法給齣成熟的答案,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這本書也讓我看到瞭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一個充滿愛心、尊重個體的老師,一個積極嚮上、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其影響可能遠遠超過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
評分這本書的論證方式非常紮實,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文獻和研究案例,層層深入地剖析瞭教育的演變過程及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動因。我一直對教育的“曆史性”和“文化性”很感興趣,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讓我瞭解到,我們如今所推崇的一些教育模式,並非是憑空産生的,而是與特定的曆史時期和社會背景緊密相連的。例如,書中對近代教育改革的分析,讓我認識到,教育製度的改變往往伴隨著社會思潮的轉變和國傢戰略的調整。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教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不再僅僅從一個傢長或者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教育,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舞颱上進行審視。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和構建我們的教育體係。它提齣瞭很多關於教育“麵嚮未來”的建議,雖然有些觀點我還在消化和理解中,但無疑為我打開瞭新的思路。我開始關注一些教育改革的動態,嘗試去理解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與融閤。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與其說是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係列充滿智慧和溫情的對話。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教育理論娓娓道來,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與讀者進行一場關於人生與教育的促膝長談。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教師的角色”的探討。在我的印象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的管理者。但這本書卻將教師描繪成學生心靈的引導者,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書中講到,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懂得傾聽,懂得理解,懂得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這讓我迴憶起我學生時代遇到過的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師,他們並沒有教給我多少具體的知識點,但他們的人格魅力,他們對我的鼓勵和信任,卻對我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終極目標,或許是幫助每一個生命綻放其獨特的光彩,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也讓我更加尊重和感激那些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的老師們,他們所付齣的努力和心血,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看看
評分看看
評分還可以哈
評分好
評分書的質量還行,隻是書的內容一般,沒有什麼收獲。
評分給力
評分給朋友買的,不知道怎麼樣,沒圖啊沒圖啊
評分備用中……………………
評分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