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 109:201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 109:201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计划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给水
  • 减压阀
  • 技术规程
  • CECS 109
  • 2013
  • 工程建设
  • 建筑工程
  • 给水排水
  • 阀门应用
  • 行业标准
  • 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170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1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外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开本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 109:2013)》共分6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选用,安装、调试和检验,验收,维护管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 109:2013)》根据原国家计委(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使用单位采用。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设计选用
3.1 一般规定
3.2 给水减压闭及其配置
3.3 生活给水系统减压阀的选型和设置
3.4 消防给水系统减压阀的选型和设置
3.5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减压阀的选型和设置

4 安装、调试和检验
4.1 一般规定
4.2 安装
4.3 调试和检验
5 验收
6 维护管理
附录A 部分给水减压阀主要技术参数和外形尺寸
本规程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规范》内容概述 本书系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结合我国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最新发展、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制而成。本书旨在为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技术依据,确保消防给水系统能够可靠、有效地发挥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书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书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工作,涵盖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泡沫灭火系统等主要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本书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方针,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易于维护”的设计原则。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火灾危险性、建筑结构特点、使用性质以及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足量、稳定地供水。 核心内容与技术要求 第一章 消防给水系统总体设计 本章对消防给水系统的基本要求、设计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详细阐述。 水源选择与水量确定: 详细规定了市政管网、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泊)作为消防水源的选择原则。重点对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和不同用途的场所所需消防流量进行计算,明确了火灾延续时间和用水量标准。 水压要求: 规定了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设计最小工作压力和最大服务压力,并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需的水头损失计算提出了具体方法。 系统分类与布局: 明确了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不同消防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布局要求。 第二章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本章重点关注建筑外部的消防水源接入、管网布置及设备选型。 室外消火栓系统: 规定了室外消火栓的间距、设置高度、防冻措施以及水压测试要求。详细阐述了室外环状管网的布置原则,确保供水无死角且具有可靠的互联互通性。 消防水池与取水口: 对消防水池的容积计算、防护措施(如防污染、防冻)以及消防泵房的选址、防爆要求进行了规范。特别强调了取水口必须能满足在最低水位时的有效吸水。 第三章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系统是保障初期灭火能力的关键,本章内容最为详尽。 室内消火栓系统: 规范了室内消火栓箱的设置位置、开启方式、水带和水枪的规格配置。详细列出了不同保护区域的用水量和系统管径计算方法,确保最不利点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流量和压力。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涵盖了湿式、干式、预作用、雨淋等各类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 喷头选型与布置: 依据保护对象的火灾危险等级(轻危、中危、危)和吊顶高度,明确了喷头类型、流量系数和最大保护面积,并对特殊场所(如设备机房、高位货架)的喷头布置提供了详尽图表。 管道布置与水力计算: 详细说明了配水管、供水主管的敷设方式,以及基于等阻力法或分支法进行的水力计算步骤,确保管网在最不利点出水的可靠性。 气体灭火系统(作为辅助给水系统): 概述了七氟丙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系统在特定场所的应用条件、灭火剂用量计算及联动控制要求。 第四章 消防水泵与加压设备 本章是系统动力的核心支撑。 消防水泵选型: 规定了消防主泵、稳压泵、气压罐的选型标准,包括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强调了消防水泵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对性能的要求,并要求具有可靠的备用能力。 启动与控制: 详细规定了消防水泵的启动方式(自动、手动、电动、柴油机驱动)和控制柜的电气要求,特别是火灾报警系统与水泵的联动逻辑,确保反应速度。 变频调速供水: 对采用变频调速设备实现恒压供水的系统,提出了可靠性冗余设计要求,确保在变频器故障时能迅速切换至工频运行。 第五章 消防水灭火剂的储存与输送 本章关注水箱、水箱间的设置和水质保护。 消防水箱: 规定了消防水箱的设置要求,包括最小容积、最高和最低水位控制、防冻措施以及作为初始水源的可靠性保证。 水质要求: 对系统用水的水质提出了明确要求,防止管道和喷头被腐蚀或堵塞。 管网防腐与水力平衡: 强调了系统管道的防腐处理、管材选择以及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调试的必要性。 第六章 运行、维护与测试 本书末章强调了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调试: 提供了系统投入使用前的全面测试规程,包括气密性试验、水力平衡试验、消防泵联动试验等。 维护周期: 制定了日常巡检、月度检查和年度检测的具体项目和标准,确保系统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 本书特点 本书内容全面,技术指标依据最新标准,图文并茂,便于设计人员对照查阅和实际操作。它不仅是设计师必备的工具书,也是消防验收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本书对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优化设计、节能降耗及可靠性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技术规程,我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对行业技术制高点的把握。减压阀的应用,看似简单,实则折射出建筑给水系统对压力能量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2013年发布的规程,在当时对未来技术趋势的预判和引导。它有没有讨论到智能控制减压阀的引入?比如,那些能够根据实时用水量自动调节的电子控制减压阀,它们在系统中的接入点、参数设定逻辑和通讯接口标准应该如何遵循?如果这本书能够在既有成熟技术(如传统的机械式减压阀)和新兴的数字化、智能化给水技术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明确指出从旧有规范向未来标准过渡的技术路径,那就体现了它作为行业“规程”的引领作用。我希望它能让我们看到,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更可靠、更经济的给水压力控制。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 109:2013)》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它对于“应用技术”的阐述深度上。很多标准规范往往过于注重条文的规定性,而缺乏实际操作层面的“为什么”和“怎么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针对不同材质、不同口径的减压阀,在实际管网布局中,如何精确计算其所需的初始设置压力和允许的最小流量,这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效率。如果能详细对比不同品牌和技术路线的减压阀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衰减曲线和维护周期,那就太棒了。毕竟,减压阀一旦失效或者性能下降,轻则影响局部用水压力,重则可能引发管网的连锁反应。我更看重它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如何指导我们优化减压方案,实现“少用一个阀门,但管用得更好”的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堆砌设备。

评分

这本关于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的技术规程,听名字就觉得很专业、很硬核。我一直觉得,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水是怎么顺畅、安全地送到每一个水龙头里的,背后藏着一套复杂的工程学问。光是“减压阀”这个东西,就感觉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神经中枢”。这本书如果能把减压阀在不同建筑类型,比如超高层、商业综合体和普通住宅中,如何选型、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讲得透彻明白,那对我们这些常年跟建筑设计和施工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不同工况下的压力波动控制,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的水锤问题,毕竟,安全和舒适度是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如果能配上大量的工程案例和图示,哪怕是失败案例的教训,那学习价值就更大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能体现出国家层面对这一核心部件的前瞻性技术要求。

评分

我对这类标准性文件的实用性评估,往往集中在它对“常见问题”的覆盖面上。在实际的工程验收和后期使用中,总会出现一些标准条文没有明确提及的灰色地带。比如,关于减压阀的旁通管设计规范、水质对阀芯寿命的影响、以及在低温环境下设备的防冻保护措施。我希望这本规程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更要告诉我们“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麻烦”。如果它能收录一些由资深专家编写的“经验之谈”,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平稳过渡到使用减压设备而避免对现有管网造成冲击,或者如何挑选那些更耐腐蚀、更易于现场维护的阀门,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行业规范本身,而更像是一部浓缩了行业几十年心血的“武林秘籍”。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给排水设计师,面对浩如烟海的规范,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将标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计图纸。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清晰的流程图和决策树,指导我从建筑的用水性质、水头损失计算,一步步推导出减压阀的最佳安装位置(例如,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哪个楼层设置区域分压),那就太给力了。我期待它能用一种非常工程化的语言,将复杂的流体力学原理,转化为我们可以直接套用的设计模块。例如,在处理超高层建筑的分区系统时,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衔接点,减压阀的选择和调试直接决定了系统是否会产生噪音或震动。如果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软件模拟(比如Epanet或类似工具)来验证减压阀的动态响应,并提供标准化的校核表格,那就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过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