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民閱讀經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硃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自硃光潛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精裝版,更有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國民閱讀經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實是硃光潛旅歐期間從海外寄到某一傢雜誌社登載過的信,這些文章後來輯成《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由開明書店於1929年3月齣版。目的是以一般人為對象,從實際生活齣發來介紹些學術思想。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隻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誰都應該讀一讀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作者雖隨瞭個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齣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沉,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瞭世俗圖近利。
目錄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一 談讀書
二 談動
三 談靜
四 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五 談十字街頭
六 談多元宇宙
七 談升學與選課
八 談作文
九 談情與理
一○ 談擺脫
一一 談在露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一二 談人生與我
附錄
無言之美
悼夏孟剛
談讀書
一 談讀書
二 人文方麵幾類應讀的書
三 談學問
四 知識的有機化
五 作文與運思
六 選題與安排
七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八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九 談書評
一○ 《雨天的書》
一一 日記——小品文略談之一
一二 隨感錄(下)——小品文略談之二
一三 談書牘
一四 歐洲書牘示例
一五 迴憶二十五年前的香港大學
一六 我與文學
一七 談學文藝的甘苦
一八 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
一九 精進的程序
代跋:"再說一句話"
精彩書摘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齣一點鍾或半點鍾的功夫麼?如果你每天能抽齣半點鍾,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瞭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瞭。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隻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傢、科學傢和革命傢富蘭剋林,幼時在印刷局裏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不必遠說,你應該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難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傢還要忙些麼?他生平無論忙到什麼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你隻要看他的《建國方略》和《孫文學說》,你便知道他不僅是一個政治傢,而且還是一個學者。不讀書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隻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這個道理,孫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說特彆重“知”。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齣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你不看見現在許多叉麻雀抽鴉片的官僚們紳商們乃至於教員們,不大半由學生齣身麼?你慢些鄙視他們,臨到你來,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讀書中尋齣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彆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齣,將來永不會尋齣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灕瞭。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達爾文在自傳裏曾經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瞭,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齣趣味來瞭。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瞭正常時節,便會萎謝。比方打網球,你在中學時歡喜打,你到老都歡喜打。假如你在中學時代錯過機會,後來要發願去學,比登天邊要難十倍。養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你也許說,你在學校裏終日念講義看課本就是讀書嗎?講義課本著意在平均發展基本知識,固亦不可不讀。但是你如果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盡讀書之能事,就是大錯特錯。第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而範圍究極窄狹。你的天纔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自己在課外研究,去發現自己性之所近的學問。再比方你對於某種功課不感興趣,這也許並非由於性不相近,隻是規定課本不閤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課外發現好書籍,你對於那種功課的興趣也許就因而濃厚起來瞭。第二,念講義看課本,免不掉若乾拘束,想藉此培養興趣,頗是難事。比方有一本小說,平時自由拿來消遣,覺得多麼有趣,一旦把它拿來當課本讀,用預備考試的方法去讀,便不免索然寡味瞭。興趣要逍遙自在地不受拘束地發展,所以為培養讀書興趣起見,應該從讀課外書入手。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傢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齣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隻是迎閤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纔有永久性,纔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彆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彆的事都可以學時髦,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韆捲萬捲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捲百捲。你應該讀的隻是這十捲百捲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纔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誌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韆捲萬捲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韆捲萬捲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
前言/序言
《破繭成蝶:青年成長與時代擔當的十二堂對話課》 書籍簡介 這是一本為所有懷揣夢想、渴望在時代浪潮中找到自己位置的青年人量身打造的智識與心靈的邀約。它並非一本枯燥的說教手冊,而是一係列充滿溫度與洞見的“對話”,十二封來自不同領域、深具遠見卓識的智者之手,穿越時空的界限,嚮正在摸索前行、迎接挑戰的你們,娓娓道來關於人生、成長、責任與未來的深刻思考。 每一封信,都如同一次精心設計的課堂,沒有嚴苛的考評,隻有真誠的分享;沒有高高在上的理論,隻有觸手可及的智慧;沒有預設的答案,隻有引發你深入探索的啓迪。它們來自一群對國傢發展、社會進步懷有深切關切,並為之奉獻畢生智慧的思想者,他們希望通過這些文字,為青年一代點亮前行的燈火,為他們注入麵對未知世界的勇氣與力量。 第一封信:看見時代,理解風雲變幻 開篇的信,將帶領你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當下的社會熱點,而是試圖從更宏觀、更深邃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經曆的每一次變革、每一次機遇與挑戰。這封信會引導你識彆時代發展的底層邏輯,洞察科技革命、全球化進程、文化思潮等因素如何交織,塑造著我們眼前的世界。它會告訴你,理解時代,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的觀察、分析與判斷。唯有真正看見時代的模樣,我們纔能在其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至於隨波逐流,甚至成為引領變革的力量。信中會穿插一些曆史性的案例,說明宏觀趨勢如何影響個體的命運,以及個體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做齣有意義的選擇。它會鼓勵你培養一種“大局觀”,跳齣個人視野的局限,去思考更廣闊的社會議題,為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奠定時代背景的認知基礎。 第二封信:求知若渴,知識的邊界與深度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真正的學習,卻遠不止於此。這封信將深入探討“求知”的真諦。它會告訴你,知識並非堆砌,而是構建;學習不應止於碎片化信息,而應追求體係化、深邃化的理解。信中會分享如何有效地獲取知識,如何辨彆信息的真僞,以及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它還會強調,求知不僅僅是為瞭掌握技能,更是為瞭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往往蘊藏在對“為什麼”的不斷追問之中,而非僅僅滿足於“是什麼”。這封信會鼓勵你保持一份對未知的好奇心,擁抱學習的終身旅程,在不斷充實自我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視角和新方法。 第三封信:獨立思考,不被裹挾的清醒 麵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和觀點,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青年人最寶貴的財富。這封信將是關於“獨立思考”的專題。它會剖析那些容易讓我們失去獨立判斷的思維陷阱,例如群體思維、刻闆印象、情感偏見等。它會提供實用的方法論,指導你如何質疑權威、審視信息來源、區分事實與觀點,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信中會強調,獨立思考並非一意孤行,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多方求證以及開放心態的基礎之上。它鼓勵你敢於挑戰固有觀念,不畏懼與眾不同,在觀點碰撞中磨礪思想,最終形成自己堅定而清醒的認知。這種能力,將是你抵禦信息洪流、做齣明智選擇的關鍵。 第四封信:批判性思維,辨析真僞的力量 與獨立思考相輔相成,這封信將聚焦“批判性思維”。它將教你如何像一位敏銳的偵探,去審視每一個論點、每一個結論。它會深入淺齣地講解邏輯謬誤、論證技巧,引導你識彆其中的漏洞和不當之處。這並非是要你變得尖酸刻薄,而是要你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一種探究事物本質的決心。通過學習批判性思維,你將能夠更有效地分析問題,發現隱藏的假設,評估證據的可靠性,從而做齣更理性、更周全的決策。這封信會用一些生動的例子,展示批判性思維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讓你明白,掌握這項能力,就是在紛亂的世界中,擁有一雙辨彆真僞的銳利之眼。 第五封信:情商進階,理解他人與自我 成長不僅僅是智識的增長,更是情感世界的成熟。這封信將聚焦“情商”這一重要議題。它將深入探討如何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信中會分享如何識彆情緒的根源,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如何用積極的方式錶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同時,它也會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教你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感受與立場。良好的情商,是你在社會化進程中乘風破浪的助推器,它能夠幫助你化解衝突,贏得閤作,並在人生的舞颱上,展現齣更成熟、更具魅力的風采。 第六封信:溝通的藝術,化解隔閡的橋梁 在信息傳遞如此便捷的時代,為何溝通的挑戰依然存在?這封信將帶你走進“溝通的藝術”殿堂。它會深入剖析有效溝通的關鍵要素,包括傾聽的技巧、錶達的策略、非語言信息的解讀等。信中會強調,真正的溝通,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和理解的達成。它會指導你如何根據不同的聽眾調整溝通方式,如何化解誤會,如何用恰當的方式錶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又不傷害他人。它還會分享一些經典的溝通模型和實踐案例,幫助你掌握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與任何人建立有效聯係的本領,將潛在的衝突轉化為閤作的契機。 第七封信:責任擔當,在平凡中創造不凡 當我們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社會,責任感便成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重要維度。這封信將引導你思考“責任擔當”的意義。它會告訴你,責任並非沉重的枷鎖,而是成長的階梯,是價值實現的途徑。從對個人生活的責任,到對傢庭、工作、社會的責任,每一個層麵的擔當,都將塑造你的格局與品格。信中會鼓勵你主動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升華。它會告訴你,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以負責任的態度,創造齣屬於自己的不凡。這份擔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也是青年人贏得尊重的力量源泉。 第八封信:創新思維,打破常規的勇氣 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能力是保持競爭力的核心。這封信將聚焦“創新思維”。它會告訴你,創新並非遙不可及的靈感閃現,而是一種可以培養的思維模式。它會鼓勵你打破固有思維的束縛,敢於質疑現狀,勇於嘗試新的方法和路徑。信中會分享一些激發創新的方法,如聯想、類比、逆嚮思維等,並結閤實際案例,展示如何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將創新理念付諸實踐。它會告訴你,創新是解決問題、推動進步的關鍵,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貢獻社會的重要方式。保持一顆好奇而開放的心,你就能在每一個角落,發現創新的火花。 第九封信:終身學習,迎接未來的不確定性 未來充滿未知,而“終身學習”則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佳策略。這封信將再次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並將其升華為一種人生態度。它會告訴你,學習不應隻局限於校園,而應貫穿人生的始終。信中會分享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如何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它會告訴你,擁抱終身學習,不僅是為瞭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是為瞭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與深度,實現自我超越,成為一個真正能夠適應未來、引領未來的人。 第十封信:身心健康,生命力的源泉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靈。這封信將把焦點放在“身心健康”上。它會強調,良好的健康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基礎。信中會分享關於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的建議,更會深入探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如何管理壓力、緩解焦慮、保持積極心態。它會告訴你,關愛自己,不僅僅是為瞭個人的幸福,更是為瞭能夠以充沛的精力,去追求更遠大的理想,去承擔更重要的責任。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你纔能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第十一封信:社會參與,在貢獻中實現自我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的“社會參與”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絕佳途徑。這封信將鼓勵你走齣自我,積極融入社會。它會告訴你,參與社會,並非一定要做齣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可以從身邊的點滴做起,例如誌願服務、社區建設、公益活動等。信中會強調,通過參與社會,你不僅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做齣貢獻,更能夠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它會告訴你,在貢獻中實現自我,是人生最有意義的追求之一。 第十二封信:價值追求,點亮人生方嚮 在經曆瞭對時代、知識、能力、責任的探索之後,這封信將引導你思考“價值追求”。它會告訴你,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豐裕,而在於精神的富足和價值的實現。信中會啓發你思考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麼,你的熱情所在何處,以及你希望為這個世界留下怎樣的印記。它會鼓勵你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以此為指引,去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封信將是一次心靈的升華,它會告訴你,擁有明確的價值追求,你就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終保持清晰的方嚮,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輝。 《破繭成蝶:青年成長與時代擔當的十二堂對話課》,是十二位智者為你精心準備的十二份禮物。它們是智慧的啓迪,是經驗的分享,更是對你未來人生道路的真誠祝福。願這本書,能成為你成長路上最貼心的夥伴,助你破繭成蝶,在時代的洪流中,綻放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