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995-2014):冶金工程測量規範 [Code for Survey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995-2014):冶金工程測量規範 [Code for Survey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編
圖書標籤:
  • 冶金工程
  • 工程測量
  • 國傢標準
  • GB50995-2014
  • 規範
  • 測量規範
  • 行業標準
  • 工程建設
  • 技術標準
  • 冶金行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242365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598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de for Survey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3
字數:2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995-2014):冶金工程測量規範》共分13章和6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平麵控製測量,高程控製測量,地形圖測量,地下管綫測量,施工測量,露天礦測量,建井測量,礦井聯係測量和井下控製測量,井下采掘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等。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基本規定
4 平麵控製測量
4.1 一般規定
4.2 GNSS平麵控製測量
4.3 RTK平麵控製測量
4.4 導綫測量

5 高程控製測量
5.1 一般規定
5.2 水準測量
5.3 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
5.4 GNSS高程測量

6 地形圖測量
6.1 一般規定
6.2 圖根控製測量
6.3 測圖方法及要求
6.4 一般地區地形圖測量
6.5 廠礦現狀圖測量
6.6 水下地形測量
6.7 帶狀地形圖和縱橫斷麵測量
6.8 地形圖修測
6.9 地形圖編繪

7 地下管綫測量
7.1 一般規定
7.2 管綫探查
7.3 管綫施測
7.4 管綫圖編繪
7.5 質量檢驗

8 施工測量
8.1 一般規定
8.2 廠區施工控製測量
8.3 廠房控製測量
8.4 設備安裝控製測量
8.5 控製恢復測量
8.6 場地平整測量
8.7 基礎施工測量
8.8 結構安裝測量
8.9 爐塔槽罐安裝測量
8.10 管綫安裝測量
8.11 機械設備安裝測量
8.12 築爐工程測量

9 露天礦測量
9.1 一般規定
9.2 工作控製平麵測量
9.3 工作控製高程測量
9.4 露天礦生産測量

10 建井測量
10.1 一般規定
10.2 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綫的標定
10.3 竪井施工測量
……
11 礦井聯係測量和井下控製測量
12 井下采掘工程測量
13 變形監測

前言/序言


冶金工程測量規範(GB 50995-2014):技術標準與應用深度解析 本書旨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 GB 50995-2014 冶金工程測量規範》進行係統性的梳理、解讀與深入應用指導。 本書並非標準文本的簡單重述,而是聚焦於標準背後的技術邏輯、實施細節、質量控製要點,以及在復雜冶金工程項目中如何高效、準確地應用這些規範要求。 冶金工程,作為重工業的基礎,其建設與運營對測量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從礦山開采、原料準備、燒結、煉鐵、煉鋼到軋鋼、連鑄等各個環節,每一個設備的安裝、構築物的沉降監測、生産綫的對中對位,無不依賴於高精度的工程測量數據。GB 50995-2014 正是構建這一精度體係的基石。 本書結構圍繞標準的脈絡展開,力求為冶金工程領域的測量工程師、設計人員、施工管理者以及質量檢驗人員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書。 第一部分:標準的製定背景與總體框架解析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冶金工程測量技術在我國標準體係中的演進曆程,特彆是分析瞭 2014 年版標準相對於以往要求的提升與修訂的必要性。重點闡述瞭該標準在國傢標準體係中的定位,以及它與其他相關標準(如基礎測繪標準、結構工程驗收標準等)之間的銜接關係。 標準的技術體係結構: 詳細剖析瞭標準中關於總則、術語和符號、測量基本要求、控製測量、設備安裝測量、生産綫測量、形位誤差檢測與監測等核心章節的邏輯關係。 精度等級的量化解讀: 冶金工程項目跨越的尺度大、精度要求差異化顯著。本書將細緻解讀標準中針對不同工程階段(如基礎工程、大型設備安裝、高精度産綫校準)所規定的精度指標(中誤差限值、相對精度要求),並結閤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在項目初期確定閤適的精度等級。 第二部分:基礎控製網的建立與維護 冶金工程的精確測量始於可靠的工程控製網。本部分將控製測量的技術要點提升至核心地位進行探討。 現代測量技術在冶金工程中的應用: 深入分析瞭 GNSS(全球導航衛星係統)、高精度電子(或數字)水準儀、以及地麵激光掃描技術在建立和復測冶金工程永久性控製點中的適用性、精度控製方法和數據處理流程。 多重基準的協調與轉換: 冶金廠區往往涉及多個參考坐標係(如國傢大地坐標係、地方獨立坐標係、廠區內部特定坐標係)。本書提供瞭將不同坐標係之間進行精確轉換和統一管理的實用方法論,確保所有測量數據在統一的框架下進行分析。 沉降與位移監測的特殊要求: 針對大型高爐、轉爐等重型設備基座的長期沉降監測,本書詳細闡述瞭監測方案的設計原則、數據采集頻率、誤差來源分析以及數據與結構安全評估的關聯。 第三部分:核心生産設備安裝與調試測量 這是冶金工程測量技術要求最高的環節,直接決定瞭生産綫的運行效率和産品質量。 大型構築物與設備軸綫定位: 針對燒結機、轉爐爐體、軋機機座等具有復雜空間幾何形狀的構築物,本書剖析瞭如何應用三維坐標測量技術(如全站儀、三維掃描)進行精確的安裝放樣和安裝精度復核。重點講解瞭在受限空間內實現設備中心綫、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嚴格控製方法。 高精度綫性和平行度控製: 軋鋼生産綫對導軌、工作輥的直綫度、平行度要求極高。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利用激光準直儀、高精度激光追蹤儀等設備,結閤標準規定的容差範圍,進行分階段的調試和驗收測量。 設備運行中的形位誤差檢測: 探討瞭在設備投産後,如何利用動態測量技術對設備的磨損、振動、熱膨脹導緻的形位變化進行周期性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反饋至設備維護流程中,以滿足規範對“運行中精度”的要求。 第四部分:質量控製、數據管理與信息化集成 閤格的工程測量不僅是數據的采集,更是對數據的可信度管理和有效利用。 測量誤差的係統分析與補償: 基於標準對誤差的要求,本書提供瞭誤差來源識彆(儀器誤差、環境誤差、人為誤差)的係統方法,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誤差分析結果,優化測量方案,或在數據處理中進行必要的係統誤差補償。 質量保證與驗收: 詳細解讀瞭標準中關於測量成果的質量評定流程,包括對中誤差的統計學檢驗方法,以及如何編製符閤 GB 50995-2014 要求的測量驗收報告。 BIM 與工程測量數據的集成: 展望瞭測量數據如何與冶金工程的 BIM(建築信息模型)平颱進行有效對接。闡述瞭三維掃描數據如何轉化為工程模型,以及測量控製點信息如何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發揮作用。 本書麵嚮實踐,通過大量的工程實例和技術細節的深入剖析,旨在幫助讀者全麵、準確地掌握 GB 50995-2014 冶金工程測量規範的精髓,確保冶金工程項目從建設到投産的每一個環節都建立在堅實的測量精度基礎之上。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說這本書有“缺點”,那可能就是它過於“專業化”瞭,這使得普通讀者在閱讀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纔能領會其真正含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解碼”的文獻,而不是可以輕鬆閱讀的書籍。然而,正是這份“難以親近”,維護瞭其作為國傢標準的嚴肅性。這本書提供瞭一個衡量冶金工程測量質量的標尺,無論未來技術如何發展,這個基礎的框架和對精度的核心要求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它構建瞭一個技術層麵的信任機製,讓投資者和管理者可以放心地依賴於規範指導下完成的測量成果。它不僅指導瞭“怎麼做”,更定義瞭“做到什麼程度纔算閤格”,這纔是標準的核心價值所在,體現瞭國傢層麵對於冶金工業穩定運行的宏觀把控力。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剋製、精準,沒有一絲多餘的形容詞,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似乎經過瞭深思熟慮,隻為傳遞最明確的技術指令。這讓我聯想到在實驗室或施工現場,任何模糊的錶達都可能導緻災難性的後果。例如,在談到對沉降觀測的要求時,那種對時間序列、數據采集頻率的細緻規定,展現瞭一種對“絕對準確”的執著。這種規範化的語言體係,本身就是對工程質量的一種無形約束。它迫使從業者必須用最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放綫、每一次校準。我能感受到,這份規範的背後,凝結瞭無數資深測量工程師和冶金專傢的集體智慧和經驗教訓,它絕不是閉門造車的産品,而是經過長期行業實踐檢驗和反復打磨的結晶。對於新入行的技術人員而言,掌握這本書的精髓,遠比掌握任何單一的測量軟件操作都來得重要。

評分

作為一名關注工業標準演變的人,我對這本書中蘊含的曆史變遷和技術迭代很感興趣。翻閱其中涉及的測量技術規範,我仿佛能看到幾十年冶金行業測量技術從傳統到現代化的演進軌跡。這本書的發布年份(2014年)也很有意思,它正處於我國重工業技術升級的關鍵時期,可以推斷其中必然融入瞭最新的地籍管理要求和三維建模技術的初步理念。雖然我無法直接從文字中看到具體的技術細節,但可以想象,它對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測量儀器(比如全站儀或GPS/北鬥係統)來獲取高精度的空間數據,並將其集成到BIM流程中的指導思想是相當前瞻的。這本書的實用性在於它為行業提供瞭一個統一的“語言”,確保瞭不同設計院、不同施工單位之間的測量成果可以無縫對接,大大減少瞭因標準不一而産生的扯皮和返工現象,這是對工程效率的巨大提升。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有力,黑白分明,那種厚重的質感立刻讓人感受到它作為國傢標準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我翻開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連串嚴謹的術語和復雜的圖錶,這讓我對冶金工程測量這一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初步的認識。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從排版和章節劃分上,就能看齣編寫者在確保信息全麵性和邏輯性上所下的苦功。特彆是那些關於控製點布設、高精度測量的章節,文字描述雖然晦澀,但字裏行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規範性,讓人聯想到在鋼鐵廠、有色金屬冶煉廠那種高溫高濕、環境復雜的工地上,精確的測量是如何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關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冶金工程建設的“憲法”,規定瞭行業內所有測量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體現瞭國傢對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的決心。我期待能從中理解到,在龐大的冶金設備安裝和地基處理中,那些毫米級的偏差是如何通過這些規範被嚴格控製的。

評分

坦率地說,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感到瞭一種知識的“壓迫感”。那些關於平麵控製網的精度評定標準,關於三維坐標係的轉換算法,對於沒有經過專業測繪訓練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天書。然而,正是這種看似高不可攀的專業性,纔彰顯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麵嚮大眾的科普讀物,而是直指行業核心的實踐指南。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等級工程的精度要求有詳盡的劃分,這說明編寫者考慮到瞭實際工程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是搞“一刀切”的理論空談,而是將工程經濟性和技術可行性進行瞭平衡。例如,在描述礦區測量時,它似乎暗示瞭對原始地形數據獲取的特殊要求,這與城市建築測量的側重點顯然不同,突顯瞭冶金工程場地環境的獨特性。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注重流程化,從前期準備到數據處理,每一步驟都有明確的指引,體現瞭嚴謹的工程管理思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