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能源計量與節能檢測國傢標準匯編》收集瞭截止2014年12月底發布的能源計量與節能檢測領域常用的國傢標準共計65項,分為計量檢測基礎、計量器具配備、監測方法、計算方法等四個方麵。本匯編可作為各地國傢城市能源計量中心、計量技術機構、節能檢測機構、節能服務企業、重點用能單位以及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製造企業從事能源計量和節能檢測標準(規範)製定、科研開發、生産製造等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內頁插圖
目錄
一、計量檢測基礎
GB/T 2587-2009 用能設備能量平衡通則
GB/T 2588-2000 設備熱效率計算通則
GB/T 2589-2008 綜閤能耗計算通則
GB/T 3484-2009 企業能量平衡通則
GB/T 3485-1998 評價企業閤理用電技術導則
GB/T 3486-1993 評價企業閤理用熱技術導則
GB/T 4272-2008 設備及管道絕熱技術通則
GB/T 6422-2009 用能設備能量測試導則
GB/T 7119-2006 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
GB/T 8222-2008 用電設備電能平衡通則
GB/T 12452-2008 企業水平衡測試通則
GB/T 13608-2009 閤理潤滑技術通則
GB/T 14909-2005 能量係統l朋分析技術導則
GB/T 15316-2009 節能監測技術通則
GB/T 15320-2001 節能産品評價導則
GB/T 15587-2008 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
GB/T 17166-1997 企業能源審計技術通則
GB/T 173767-199 8取水許可技術考核與管理通則
GB/T 17781-1999 技術能量係統基本概念
GB/z 18718-2002 熱處理節能技術導則
GB/T 18870-2011 節水型産品通用技術條件
二、計量器具配備
GB 17167-2006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GB/T 17471-1998 鍋爐熱網係統能源監測與計量儀錶配備原則
GB/T 20901-2007 石油石化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0902-2007 有色金屬冶煉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1367-2008 化工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1368-2008 鋼鐵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1369-2008 火力發電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 24789-2009 用水單位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GB/T 24851-2010 建築材料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9149-2012 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9452-2012 紡織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9453-2012 煤炭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GB/T 29454-2012 製漿造紙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三、監測方法
GB/T 15317-2009 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監測
GB/T 15318-2010 熱處理電爐節能監測
GB/T 15319-1994 火焰加熱爐節能監測方法
GB/T 15910一2009 熱力輸送係統節能監測
GB/T 15911-1995 工業電熱設備節能監測方法
GB/T 15912.1-2009 製冷機組及供製冷係統節能測試 第1部分:冷庫
GB/T 15913-2009 風機機組與管網係統節能監測
GB/T 15914-1995 蒸汽加熱設備節能監測方法
GB/T 16664-1996 企業供配電係統節能監測方法
GB/T 16665-1996 空氣壓縮機組及供氣係統節能監測方法
GB/T 16666-2012 泵類液體輸送係統節能監測
GB/T 16667-1996 電焊設備節能監測方法
GB/T 16811-2005 工業鍋爐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與監測
GB/T 24560-2009 電解、電鍍設備節能監測
GB/T 24561-2009 乾燥窯與烘烤爐節能監測
GB/T 24562-2009 燃料熱處理爐節能監測
GB/T 24563-2009 煤氣發生爐節能監測
GB/T 24564-2009 高爐熱風爐節能監測
GB/T 24565-2009 隧道窯節能監測
GB/T 24566-2009 整流設備節能監測
GB/T 25328-2010 玻璃窯爐節能監測
GB/T 29871-2013 能源計量儀錶通用數據接口技術協議
GB/T 29872-2013 工業企業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終端通角技術條件
GB/T 29873-2013 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颱數據傳輸協彤
四、計算方法
GB/T 1028-2000 工業餘熱術語、分類、等級及餘熱資源量計算方法
GB/T 13234-2009 企業節能量計算方法
GB/T 13338-1991 工業燃料爐熱平衡測定與計算基本規則
GB/T 13467-2013 通風機係統電能平衡測試與計算方法
GB/T 13468-2013 泵類液體輸送係統電能平衡測試與計算方法
GB/T 13471-2008 節電技術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方法
GB/T 17719-2009 工業鍋爐及火焰加熱爐煙氣餘熱資源量計算方法與利用導則
前言/序言
現代建築的綠色脈動:建築能效管理與智能優化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建築領域對能源效率的迫切需求與前沿技術應用,深入剖析瞭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管理、性能評估及智能化優化策略。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建築業正經曆一場深刻的綠色轉型,本書旨在為建築師、工程師、物業管理者及相關政策製定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可操作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建築能效理論基礎與政策環境 本部分首先奠定瞭理解建築能源消耗的理論基礎。詳細闡述瞭建築熱工性能的關鍵參數,包括傳熱係數(U值)、遮陽係數(SC)、得熱係數(SHGC)等,並解析瞭不同氣候區(如寒冷、炎熱、濕熱等)下建築圍護結構設計的差異化要求。深入探討瞭建築能耗的構成,從采暖、通風、空調(HVAC)係統到照明、設備用能,構建全麵的能耗模型。 在政策層麵,本書梳理瞭全球及國內在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認證方麵的主要標準和法規演變,重點解析瞭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等核心文件的最新修訂內容及其對工程實踐的影響。分析瞭現行能效標識製度的實施現狀,強調瞭閤規性設計與運行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綠色設計與超低能耗建築 本章是全書的核心之一,聚焦於如何通過優化初始設計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建築的能源需求。 1. 被動式設計策略: 強調“先被動,後主動”的設計理念。係統講解瞭場地規劃中的氣候適應性原則,如建築朝嚮、自然通風廊道的布置。詳細介紹瞭高性能圍護結構的設計細節,包括新型保溫材料的選擇與節點處理(如冷橋效應的消除)。重點剖析瞭先進的自然采光技術(Daylighting)和智能遮陽係統(如動態百葉、自適應幕牆)在減少照明和空調負荷中的作用。 2. 高效係統集成: 探討瞭在超低能耗建築(如被動房標準)中,如何選擇和集成高效的暖通空調係統。內容涵蓋熱迴收通風係統(HRV/ERV)的選型、優化熱泵技術(如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的性能參數,以及基於輻射供暖製冷的末端設備選擇。同時,對高效照明係統(如全LED集成控製)的能耗指標進行瞭量化分析。 3. 建築物理模擬與性能預測: 介紹瞭使用國際主流的建築性能模擬軟件(如EnergyPlus、DesignBuilder等)進行能耗預測和優化迭代的方法論。指導讀者如何構建精確的能耗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從而在施工前鎖定最佳設計方案。 第三部分:建築運營能效管理與診斷 建築在投入使用後的能耗管理是實現長期節能目標的關鍵。本部分側重於運營階段的量化、監測與調優。 1. 建築能源管理係統(BEMS/BAS): 全麵介紹現代樓宇自動化係統(BAS)的架構、通訊協議(如BACnet, Modbus)及核心功能模塊。重點闡述瞭如何利用BEMS實現對暖通、照明、給排水等係統的中央監控、數據采集與優化控製。深入探討瞭基於模型的預測控製(MPC)技術在大型綜閤體項目中的應用潛力。 2. 能源計量與數據分析: 強調瞭精細化計量的必要性。詳細介紹瞭各類計量裝置(電、水、熱、冷量)的安裝要求、校驗標準和數據接口規範。著重講解瞭如何運用“能源流水賬”方法,通過分項計量數據,識彆高能耗區域和設備。引入瞭能耗基準綫(Baseline)的建立與能效績效指標(EPI)的計算方法,為節能評估提供客觀依據。 3. 運行優化與調試(Cx): 論述瞭持續性調試(Continuous Commissioning, CCx)在保持建築設計性能中的作用。內容包括定期的設備性能核查、控製邏輯的審查與調優,以及應對負荷波動時的控製策略優化。重點分析瞭常見的“調試陷阱”,如傳感器漂移、閥門泄漏、控製死區設置不當等問題及其解決技術。 第四部分:集成可再生能源與智能化前沿 麵嚮未來的建築必須是能源生産與消耗的積極參與者。本部分探討瞭可再生能源的集成與數字化賦能。 1. 光伏(BIPV)與熱能集成: 探討瞭建築一體化光伏(BIPV)在幕牆、屋頂的應用技術,包括電性能與建築美學的平衡。介紹瞭太陽能熱水係統與建築供暖/製冷的耦閤技術,強調瞭儲能係統(如電池儲能)在平抑峰榖負荷和提高係統穩定性的作用。 2. 智能傳感器網絡與物聯網(IoT): 介紹瞭新一代環境傳感器(如CO2、VOC、照度、人體存在傳感器)在實現“按需服務”中的關鍵作用。探討瞭基於無綫傳感網絡的低成本、高密度的監測方案,以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 3. 人工智能在能耗優化中的應用: 深入剖析瞭機器學習算法(如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如何從海量曆史運行數據中學習建築熱慣性、人員活動規律,從而實現對空調設定點的自適應調整,達到在保證室內舒適度前提下的最優能耗控製。 總結與展望 本書結構嚴謹,理論與實踐並重,旨在幫助讀者掌握從宏觀設計理念到微觀控製策略的全方位知識體係,為推動我國建築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專業支撐。 適用對象: 建築設計院的規劃師、建築師、設備工程師 房地産開發商的項目管理人員 建築運營、物業管理及設施維護的技術人員 綠色建築谘詢機構的專業顧問 建築能源管理、暖通空調、建築環境與設備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