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

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畢長城,賈延飛 編
圖書標籤:
  • 民歌
  • 鋼琴麯
  • 中國民歌
  • 漢族民歌
  • 鋼琴譜
  • 藝術歌麯
  • 民族音樂
  • 古典音樂
  • 音樂教材
  • 獨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2789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444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2
字數:1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的音樂語言不拘一格,風格多樣。這些青年作麯傢是中國音樂的新生力量,他們在編配鋼琴麯時,在保證民歌原有風味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懷著對弘揚民族音樂的崇高使命感,創作中,在呼應西方各流派鋼琴音樂的同時,著力探索中國音樂元素的內涵,解構其基因,筆觸力圖形象生動,著力突齣鏇律性,對眾多開拓者研究齣的中國和聲語言予以繼承,並著重以傳統與現階段內更具先鋒性和聲語言的開發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1.賣扁食
2.茉莉花
3.打花巴掌
4.逮老翮
5.畫扇麵
6.五指山上英雄多
7.數蛤蟆
8.王大娘釘缸
9.歌唱寜夏川
10.擁軍花鼓
11.摘葡萄
12.小放牛
13.八月桂花遍地開
14.打濟南
15.五一勞動節
16.掛紅燈
17.康定情歌
18.盤查通行證
19.請朋友
20.十裏亭
21.采花
22.颱灣島
23.小白菜
24.太陽齣來喜洋洋
25.青年參軍

第二部分
26.東方紅
27.天黑黑
28.搖籃麯
29.日頭齣來曬山崗
30.八路軍拉大栓
31.看社火
32.石榴青
33.買菜
34.打鞦韆
35.沂濛山小調
36.趕牲靈
37.單槌打鼓鼓不響
38.摘石榴
39.東北風調
40.綉荷包
41.風吹竹葉響叮當
42.走西口
43.彩雲追月
44.搖囡仔歌
45.綉金匾
46.鄉裏妹子進城來
47.放風箏
48.新塘花船簇簇新
49.沙田柚子滿船頭
50.落水天

第三部分
51.一對鴿子虛空裏飛
52.挖泥鰍
53.毛風細雨
……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好的,以下是一份為您構思的、與《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內容完全無關的圖書簡介,力求內容詳實、風格自然: --- 《敦煌壁畫中的絲路文化密碼:曆史、藝術與宗教的交匯》 內容簡介 主題範圍: 藝術史、文化人類學、宗教史、中外交流史 目標讀者: 曆史愛好者、藝術史研究者、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對中亞和絲綢之路曆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字數: 約1500字 --- 導言:穿越韆年的飛天迴響 敦煌,這座莫高窟畔的古老綠洲,不僅是地理坐標上的交匯點,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東西方思想、藝術與信仰熔爐的象徵。然而,當我們凝視那些曆經韆年風沙侵蝕、色彩依舊絢爛的壁畫時,我們看到的絕不僅僅是精美的宗教畫像,而是一部以石窟為載體的、關於絲綢之路繁榮與變遷的宏大史詩。《敦煌壁畫中的絲綢路文化密碼》旨在剝開藝術的錶象,深入挖掘這些壁畫所蘊含的深層文化信息,揭示它們如何成為記錄、融閤並傳承多元文明的“活化石”。 本書摒棄瞭傳統藝術史著作中側重於朝代更迭和風格演變的綫性敘事,轉而采取“密碼學”的視角,將敦煌壁畫視為一套復雜的符號係統,係統梳理其在宗教傳播、世俗生活、技術交流和審美變遷中的文化密碼。我們相信,理解敦煌,即是理解絲綢之路這條偉大動脈上,不同文化如何相互滲透、碰撞並最終孕育齣獨步世界的中華藝術高峰。 第一部分:宗教的“絲路語境”——信仰的傳播與本土化 敦煌壁畫的核心主題無疑是佛教藝術,但其呈現方式絕非單一的印度或中原模式。本部分著重分析佛教藝術在河西走廊的“絲路語境”下的獨特演變。 第一章:犍陀羅、笈多與中原藝術的初次交鋒 本章細緻考察瞭壁畫早期(十六國至隋代早期)中,來自古印度、中亞的犍陀羅藝術風格和笈多王朝的健碩、寫實的造像手法如何影響瞭敦煌的佛本生故事和佛陀形象的塑造。我們將對比分析反彈琵琶、供養人形象的早期麵貌,指齣這種藉鑒並非簡單的復製,而是在中原傳統綫條勾勒技法和佛教敘事需求下的第一次成功“翻譯”。重點討論瞭中原“吳帶當風”的飄逸氣質是如何與異域的厚重感相結閤,形成獨特的早期敦煌風格。 第二章:密宗、薩滿與本土神祇的融閤圖景 隨著唐代中後期和吐蕃統治時期,佛教教義體係的復雜化,壁畫麵臨著如何嚮更廣泛的、包含本土信仰的民眾傳達教義的挑戰。本章深入探究瞭密宗(金剛乘)壁畫中復雜曼荼羅的構建邏輯,並分析瞭在壁畫中偶爾齣現的、與道教神祇或西域本土神靈相似的形象。探討瞭“佛道融閤”在敦煌的特殊錶現形式——壁畫中如何巧妙地處理“護法”與“地祇”的關係,以及這些處理方式如何反映瞭河西走廊多元民族的宗教包容性。 第三章:經變故事的“劇場化”敘事策略 敦煌壁畫的偉大之處在於其高超的敘事能力。本部分聚焦於《法華經變》、《維摩詰經變》等大型經變畫。我們將闡述敦煌畫師如何將宏大的佛教經典轉化為易於理解、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壁畫劇場”。分析其空間布局、人物層級和動勢設計,揭示這些敘事布局如何服務於弘法目的,以及它們如何藉鑒瞭當時流行的世俗宴飲和宮廷場景的元素,實現瞭宗教主題的“大眾化傳播”。 第二部分:世俗的鏡像——絲路生活的百科全書 如果說佛經是壁畫的骨架,那麼描繪世俗生活的場景則是支撐起這座藝術殿堂的血肉。敦煌壁畫是研究中晚唐至宋元時期河西走廊社會風貌最為生動、細節最為豐富的史料。 第四章:衣冠之變:紡織技術與時尚風嚮標 通過對供養人畫像以及伎樂、飛天服飾的微觀分析,本章全麵梳理瞭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從唐代流行的窄袖、高腰襦裙,到西域風格的翻領、長袍,再到宋代以後的漢化趨勢,壁畫清晰地記錄瞭中國古代服飾史的重大變革。特彆關注瞭紡織品紋樣(如聯珠紋、寶相花紋)的來源和傳播路徑,揭示瞭絲綢之路對中原時尚審美的直接影響。 第五章:鬍食、樂舞與器具:飲食與娛樂的跨文化交流 壁畫中的宴飲場景和樂舞場麵是研究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窗口。本章詳細辨析瞭壁畫中齣現的樂器組閤(如箜篌、篳篥、琵琶的早期形製),以及飲食器具和食物種類。通過對比唐代長安的宴樂壁畫,突齣敦煌在吸收外來音樂元素並進行本土化再創造方麵的特殊貢獻。研究顯示,許多被後世視為“傳統”的器樂和飲食習慣,其根源可追溯至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移植。 第六章:技術與勞作:農耕、商業與交通圖景 壁畫中不僅有神佛,也有著腳踏實地的普通勞動者。本章聚焦於那些描繪農業生産、水利工程(如莫高窟的灌溉係統暗示)以及商業往來的壁畫片段。分析瞭畫作中對駱駝商隊、棧道運輸的描繪,這些細節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陪襯,更是研究古代河西走廊經濟生態和交通組織方式的珍貴圖像文獻。 第三部分:藝術的技法與材料的“地理學” 敦煌壁畫的材料和技法本身就是絲綢之路物質文化交流的直接體現。本部分轉嚮藝術本體,探討其技術密碼。 第七章:色彩的秘密:礦物顔料的全球采購網絡 敦煌壁畫的鮮艷色彩依賴於顔料的獲取。本章運用科學分析的成果,係統追溯瞭壁畫中主要顔料(如石青、石綠、硃砂、鉛丹)的地理來源。揭示瞭敦煌畫師如何利用來自中亞、西域甚至更遠地區的礦物資源,構建起一個跨越數韆公裏的顔料供應鏈。討論瞭不同時期、不同畫派對特定顔料的偏好如何影響瞭壁畫的整體色調和審美取嚮。 第八章:筆法流變:從“蘭葉描”到“鐵綫描”的融閤路徑 敦煌的綫條藝術是其藝術成就的基石。本章詳細對比瞭早期石窟(如榆林窟、榆林窟)和晚期(如西夏、元代)的綫條運用差異。重點分析瞭“凹凸法”的運用,並探討瞭印度-波斯畫派對陰影和立體感塑造的影響,如何逐漸與傳統中原的平麵勾勒技法相融閤,最終形成瞭敦煌獨有的、富於錶現力的繪畫語言。 結語:活著的遺産與未來的對話 《敦煌壁畫中的絲綢路文化密碼》試圖證明,敦煌壁畫並非靜止的藝術古董,而是一個持續對話、不斷被重新解讀的文化場域。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以更具曆史縱深感和跨文化視野的方式,去閱讀和欣賞這些不朽的藝術傑作,理解它們如何記錄瞭人類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文明交匯時刻,並為當今的文化遺産保護與交流提供深刻的啓示。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年愛好者,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唱歌,也喜歡聽歌,對中國民歌有著深厚的情感。現在年紀大瞭,想找點事情做,就重新拾起瞭年輕時擱置的鋼琴。拿到這本《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的時候,心裏彆提多高興瞭!裏麵好多歌我都會唱,聽著就覺得親切。這本書的優點實在太多瞭,首先,它的選麯都是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能讓我一下子就找到共鳴。其次,它的編麯很用心,既保留瞭歌麯的原汁原味,又改編得適閤鋼琴彈奏,不會太難,也不會太簡單,恰到好處。我試著彈瞭幾首,發現彈起來得心應手,感覺就像是在重新唱那些熟悉的歌一樣,隻不過是通過鋼琴來錶達。而且,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很好,印刷也清晰,看譜子的時候眼睛不纍,這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真的很貼心。最重要的是,通過彈奏這些民歌,我感覺自己和我的祖國,和我的文化又近瞭一步,心裏特彆溫暖,也很有成就感。這本書讓我找迴瞭年輕時的快樂,也充實瞭我的晚年生活。

評分

我是一名音樂學院的學生,平時接觸的主要是西方古典樂,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瞭解相對有限。這次偶然間接觸到這本《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著實是打開瞭我認識中國音樂的一扇新窗口。這本書的選麯非常經典,都是流傳甚廣的漢族民歌,這使得我即便初次接觸,也能對鏇律産生親切感。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鋼琴改編非常具有學術性和藝術性。作者在保留民歌原有鏇律和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瞭許多西方音樂的理論和技法,比如復雜的和聲進行、多樣的節奏型,以及豐富的對位手法。這些改編作品既有民歌的質樸悠揚,又不失古典音樂的嚴謹與深度。我嘗試彈奏瞭幾首,發現其中一些作品的改編甚至達到瞭奏鳴麯的結構和精神,這讓我對中國民歌的藝術潛力有瞭全新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練習麯集,更是一本研究中國民族音樂在現代語境下如何傳承與創新的教材。裏麵的和聲處理和織體安排,都值得我深入研究和學習,對於我未來的音樂創作和理論學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啓發意義。

評分

作為一名熱愛古典音樂的聽眾,偶然間翻到這本《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初衷隻是想瞭解一下中國民歌在器樂改編方麵的可能性,沒想到卻被深深地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改編水平之高,著實令人贊嘆。作者在處理這些耳熟能詳的民歌時,並沒有簡單地將鏇律移植到鋼琴上,而是注入瞭深刻的音樂理解和精湛的編麯技巧。他巧妙地運用瞭各種鋼琴的錶現手法,如琶音、連奏、斷奏,以及不同力度的變化,將民歌的鏇律綫條勾勒得更加清晰動人。尤其是一些較為抒情的麯目,例如《梁祝》的片段改編,通過鋼琴的織體和和聲的營造,將那種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錶現得淋灕盡緻,讓我感同身受。而一些節奏感強的民歌,在經過改編後,更是充滿瞭活力和感染力,讓人聽瞭忍不住想要跟著節奏舞動。這種將民族音樂的根基與古典音樂的技法完美融閤的嘗試,無疑為中國音樂的發展開闢瞭新的道路。我尤其欣賞書中一些作品在配器上的巧思,有時候是簡單的分解和弦,有時候是厚重的賦格,每一次改編都充滿瞭創意,將民歌原本的情感內核放大,甚至賦予瞭更深的哲學意味。

評分

這本《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實在是一場驚喜的音樂之旅!我一直對民歌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蘊含著最質樸、最動人的民族情感。收到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個寶藏,裏麵收錄瞭那麼多熟悉的鏇律,從《茉莉花》的婉轉悠揚,到《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深情款款,再到《康定情歌》的歡快跳躍,每一首都勾勒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麵。更讓我驚喜的是,這些耳熟能詳的民歌被改編成瞭鋼琴麯,這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欣賞它們。原以為民歌改編鋼琴麯會失去原有的韻味,但事實恰恰相反,鋼琴的細膩與多變的音色,將民歌的鏇律襯托得更加豐富飽滿,也賦予瞭它們更強的錶現力。一些麯目在保留瞭民歌原有的質樸感的同時,又融入瞭現代音樂的元素,聽起來既熟悉又新鮮,仿佛是古老的故事用現代的語言講述,彆有一番風味。我迫不及待地想拿齣我的鋼琴,去嘗試彈奏這些改編麯,相信這不僅僅是技巧的練習,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體驗,是對祖國音樂寶庫的一次深情迴望。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用心,難度適中,既適閤有一定鋼琴基礎的愛好者,也能讓初學者逐步嘗試,逐步深入。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中國民歌鋼琴麯集(漢族捲)》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深有感觸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鋼琴譜,更是一部流動的中國文化畫捲。我一直對中國的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充滿好奇,而這本書中的每一首民歌,都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不同地區的獨特魅力。聽著《新疆舞麯》,我仿佛看到瞭那裏的熱情奔放;聽著《康定情歌》,我仿佛置身於雪山草地之間;聽著《漁光麯》,我仿佛感受到瞭江河湖海的寜靜與遼闊。這些鏇律本身就充滿瞭畫麵感,而鋼琴的演繹,更是將這種畫麵感具象化,甚至將那些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情感,通過音符傳遞齣來。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改編,既保留瞭民歌的淳樸,又增添瞭現代鋼琴的細膩和色彩,使得這些古老的鏇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它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更加熱愛中國的音樂文化,也更加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齣現,讓更多人能夠通過音樂瞭解中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