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黄坤尧教授
徐君是享誉诗坛的高手,深晓创作之道;进而以过来人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创作的经验,理论与写作紧相结合,自然更是切于时用。徐君的著述体大思精,每能说明诗词写作的意义和方法。总论一章畅论诗人与诗心、器识与胸襟、体性与门径等,都是诗词入门的大方向,内行人可以交流经验,初入门者不妨视为指路明灯,同参正觉,同登正道。其它各章分别讲解诗词的体制和作法,辨析平仄,讲求规范,要言不繁,亦得要领。
著名诗人 刘梦芙教授
是书第一编论“诗人与诗心”、“器识与胸襟”、“体性与门径”,既汲取古今名家谈艺要旨,更融化中西人文思想之英华,以超卓之立论,遒炼之文笔,阐明诗词创作的本质性也是主要的问题:即何谓诗人与诗,如何使作品臻于真善美合一之极境。第二、三编分说诗与词的格律、声韵、体式、作法,并结合历代名篇,辨析诗词各体的渊源流变,皆能抉发精微,胜义络绎。学诗词者一编在手,识理真而入门正,别裁伪体,继武风骚,厚植根基,循序渐进,必臻大成。该教程独具慧心,自成体系,融理论与实用技法于一炉,兼顾普及与提高,其总体水准远越同类诸书之上,虽王力先生《诗词格律》、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不以过也。作者不但学识渊宏,对诗词义理有深湛之研究,更兼在创作方面体验丰富,才华横溢,早成海内名家,故是书立论,皆自甘苦中来,实为导航诗海之明灯,功莫大焉。
江西师范大学 刘世南教授
八十五岁的我,从《六一诗话》到民国时期种种同类的书,大概都翻阅过;今人“诗法”之类,也大抵涉猎过。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俞陛云的《诗境浅说》,一新耳目的要数少年时读的《饮冰室诗话》,而常置座右、经常过眼的,则是《石遗室诗话》和《兼于阁诗话》。现在忽得徐晋如博士此书,捧读一过,竟如梁启超说晚清一般维新志士初读龚自珍文,“若受电然”。这才是中国现代化新时期的说诗论词之作,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王子猷此语正可移赠此书。
“总论”中惊世骇俗的见解,一扫“五四”前后“贵族文学”、“平民文学”的说法,而提出了naturalaristocracy(自然贵族)的“雅文学”。这不是回复到“贵族文学”去,而是继承“士大夫”传统,形成“现代知识分子”的雅文学。第二编诗说,第三编词说,其可贵之处,是皆为自得之言:鸳鸯绣出从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例如:老杜的“字眼”;五律求丰神情韵,七律求筋骨思理;南社诸人学龚自珍无成之故;渔洋七绝之法;善为诗者多,善为古文者少。凡此种种,都是作者深造自得之言,对学诗词者极有益。第四编结语,谈到诗词的当代命运,批评诗词的“改革派”,也深有见地。
著名词人 王蛰堪先生
佳胜处在简明清新,不弄玄虚,直指津要,不袭陈言。且夫议论发明,多有前人所未道者,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诗人、持社社长 杨启宇先生
晋如以风华激越之诗坛健儿兼积学深思之学界精英双重身份作此书,不仅于创作甘苦,能现身说法,度人金针;于诗词理论,亦能戛然独造,发人深省。尤可贵者,是能明确揭示忧患意识、悲悯情怀乃诗人之灵魂,中华诗词是以士大夫为传承体之精英文化,于此即与为什么服务之类的老干少干体伪诗彻底划清界线。
著名词人 魏新河先生
博征精选诗词、理论,参以己见,深入浅出,着意发隐探微,不乏真知灼见,出以举重若轻,源自创作实践,令人击节叹赏者再四。窃以为凡今学者,宜人手一册,可奉为圭臬,于吟咏之道,必大有益。
著名诗人 王翼奇先生
晋如诗似龚定庵,已有定评。文亦似定庵,则知者甚鲜。此著殆如定庵乙丙书,令读者若受电然。此书以沉博之思力、渊深之学养,启民以新智,为吾诗国文化存亡继绝,洵千秋之业也。
著名诗人 何永沂先生
徐子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具深厚之学养。其所作诗词,剑气箫心,幽光狂慧,为余所爱读。由他这样一位兼学者诗人于一身的中文系博士编著的教人作诗填词的书,可谓一而不易有二。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钟振振教授
诗人体悟证道之作,固已荦确不群,重传承守家法,尤见博览玄思之功。
大概很少有一部教材能像本书一样激情澎湃。著名作家张远山评论道:“能把教材写得这么好看,实在太难得了。”这是因为作者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其次才是一名大学教师,他讲诗词作法,都有自己的创作体悟在。就像诗词学大师叶嘉莹教授说的那样:“作者诗作才华横溢,论诗论词,也十分恰当、得体,是切中肯綮之言。”然而本书又非完全从技巧上来论诗词写作,而是结合自身多年诗歌创作经验,强调诗歌的整体内容,同时强调要培养诗人的士大夫气息。正如国学大师龚鹏程教授所云:“是书四编十七章,元元本本,看起来是讲具体作法,其实是教人如何做个真正的诗人。详述诗法,而探本诗心,为坊间一切谈诗词写作之书所未有。且讲得明白精要,实在难得。因诗法繁密,谈起来容易琐碎;诗心深窈,说来又涉玄眇。能讲得如此深著明切,足见功力。
徐晋如,著名诗人、词人、古文家。现执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著有《忏慧堂集》、《缀石轩论诗杂著》、《高贵的宿命——一个文化遗民的怕和爱》、《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等。与陈永正教授共同主编《百年文言》。腾讯儒学“明德讲堂”主讲,其系列儒学讲座《晋如说儒》已有数百万人观看。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诗人与诗心
《诗经》并非三代之民歌,而是贵族创制——诗国的辉煌是士大夫创造出来的——学习诗词就是要继承中国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高贵灵魂的三个基本特征——什么是真正的诗
第二章 器识与胸襟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器识胸襟是文艺创作的根基——胸襟就是诗人的主体意识、历史感与使命感——民粹主义、专制主义:两种伪胸襟——自由与权力的分野
第三章 体性与门径
诗词体性的三个特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穷理析义,须资象喻——竞体空灵,馀意不尽——学诗的门径:先学五律,次学七律,次学七绝——学诗词不可只盯唐宋,必须学习晚清
第二编 诗说
第四章 声韵与格律
什么是近体诗——平上去入四声分辨方法——教你十分钟掌握近体诗格律——规则以外的特例:近体诗的拗体
第五章 近体诗对仗的理论与技巧
为什么要训练对对子——陈寅恪论对对子——《文心雕龙》论骈偶——近体诗对仗的要求——对仗的三种技巧——工对——对仗的基本原则: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宽对——借对——无情对与聂绀弩的例子
第六章 五律作法一:炼句与字眼一
诗不同于散文的句法特征——语序错综、成分省略——十字格与流水对——最出彩的字:五言诗句字眼的安排
第七章 五律作法二:谋篇布局
五律的起承转合——中间二联不是起传统所认为的承转作用——首联起承之法——尾联转合之法——中间二联的经营——五言排律及虚字的运用
第八章 七律作法举隅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在体性上的差别——七言律诗不同于五言律诗的句法特点——以几首唐宋名作为例,谈谈七律的章法——作诗的两大秘诀
第九章 绝句的作法:以渔洋七绝为例
绝句的起源——古绝与近体绝——五言绝句的作法——从王渔洋七言绝句归纳出十二种作法
第十章 五言古诗的作法
古体诗并非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产生后古体诗的平仄安排——古体诗的用韵——五古短制与长篇的体性——五古短制的作法——五古长篇的作法
第十一章 七言古诗的作法
七言古诗与七言歌行的区别——七言歌行的作法——长庆体、梅村体——《秦妇吟》作法分析——七言古诗的作法——韩愈、李商隐七言古诗作法分析
第三编 词说
第十二章 填词概说
词的起源——词与音乐的关系——词调与词谱——词的艺术风格不止于豪放婉约——词不同于诗的四个特征——词用代字设色浓丽
第十三章 摹拟与变翻
摹拟名作,达成变化——变翻与唱和——全新词境的创造:王国维、李子、军持——生新与缘情的中道
第十四章 常见词调作法举隅
如何选择词调——八声甘州的作法——满庭芳的作法——蓦山溪的作法——浣溪沙的作法——临江仙的作法——蝶恋花的作法——菩萨蛮的作法——减字木兰花的作法
第十五章 词的修辞与作风
柳永词的风格与作法——张炎词的风格与作法——吴文英词的风格与作法——晏几道词的风格与作法
第十六章 檃栝与寄托
檃栝:化用诗语入词——苏轼和周邦彦的例子——寄托:用比兴的手法使词境更深——苏轼《水调歌头》、《蝶恋花》——辛弃疾《摸鱼儿》、《汉宫春》——王沂孙《齐天乐》——张炎《高阳台》、《解连环》——蒋春霖《踏莎行》
第四编 结语
第十七章 诗词的当代命运
诗词应名之日“国诗”——国诗的定义——国诗能否用白话——国诗能否用今声今韵——国诗可以不用典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时代气息——陈独秀、陈寅恪、丁宁的例子——新诗与国诗:汉语诗歌的两条路径
附录一 近体诗十六式
附录二 词范
附录三 佩文诗韵辑要
附录四 诗词今古异音字举隅
附录五 诗词写作工具书提要
附录六 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第十七章 诗词的当代命运
近代中国经“秦汉以来未有”之大变局,纲纪废弛,礼乐云亡。西风东渐,与中国固有之文明相磨荡,一时竺旧之士,斥西学为异端;趋新之徒,攻儒孔若仇雠。中行之人,冀为综融中西,富民强国之努力;偏执之辈,则自暴自弃,以为中国无一事如人,若要中国富强,非将吾国一切历史文化芟夷干净,不能有真正进步。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尊美国诗人惠特曼自由体诗歌为鼻祖,以“新”自居,诬称诗词为“旧体”,诗人词人为“骸骨迷恋”,即是此种扭曲心理之反映。实则彼辈所谓“新诗”,不过是仰西人鼻息的殖民文体,被诬为“旧体诗词”的诗和词,才是真正具有民族气概,能反映民族品格的诗体。毛泽东说“旧体诗词”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它“既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其深层来源,正是新文化运动。
称诗词为“旧体诗词”,是新文化派的阴谋。中国古代,从未发生过一种文体产生,就要全面否定、彻底打倒从前文体的状况。今体诗产生,人们把从前的诸种诗体统称作“古体诗”,词之初兴,是名“诗馀”,曲之滥觞,乃曰“词馀”,父传子递,血脉相连。古人深深知道:没有“古”,便没有“今”,“古”中蕴“今”,“今”中存“古”,“古”与“今”,是不可割裂的一个完整的传统。只有以殖民主义为底色的新文化运动,才狂妄地以“新”自命,而把历史传承的诗体称作“旧体”,非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不能一骋其快。
说详徐晋如:《国诗刍议》,《缀石轩论诗杂著》,页九三至一一九,海南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八月。
因此,诗词不该再被冠以“旧体”这样一个侮辱性的名称,她的最恰当的名字应该是“国诗”。所谓国诗,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
国诗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日常口语总是在时时变化的,但文言文却是相对稳定的。今天我们读先秦的文言文,都不会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读后世一些用白话记载的书籍,反而要艰深得多。说的话和写的文章采用不一样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能够传承至今,一直不曾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白话入诗,从古以来,就绝无成功者。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不少是用旧体诗的形式,但采用白话词汇的作品,那些诗作未尝不小有诗味,但终病于浅薄伧俗,就是因为,国诗那精练的句式,只适于精练的文言。唐代的杜甫是一位很有革新精神的诗人,他的诗中,用了不少当时的俗语,但他用俗语,只是在某些地方稍加点缀,绝不会妨碍到整首诗高古雄浑的气质。即使是一百年前“诗界革命”的主将黄遵宪,其诗中用了一些新名词、写了些新事物,也还是点缀,全首诗仍都是文言。不像今人,写国诗通篇用白话,那样写出来的绝不是国诗,而是莲花落。比如下面这两首:
我举头张望,窗前结着冰。夜幽深恍惚,远近点宫灯。
这时谁想到,鸟贴着星空。四处蓝光溅,天沉醉酒中。
从平仄上讲,这两首作品完全符合五言近体绝句的要求,然而,这种用白话文写成的文体,除了给人以诞怪之感,不能有别的价值。再来看下面这首:
有块石头潮湿了,滋生某种霉斑。火炉烧烤水循环。死灰沉淀处,分裂那张船。光影参差流幻影,一双彩蝶翩翩。鲜花烂漫是春天。偶然来个我,弥散在炊烟。
作者标明是一首词,词牌名是临江仙。的确,从平仄押韵来说,完全符合临江仙的词律,但是,其中的语汇、情感都不是属于国诗的,它是徒有词之名,却没有词之实的一种文体。学者作诗填词时,万不可堕入此种恶趣,一旦走上这条路,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出好诗。
国诗又须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反对平水韵的论者认为,今天的语音与唐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平水韵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语音,所以必须打倒。这是对音韵学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犯的常识性的错误。平水韵自隋代《切韵》发展而来,《切韵》从来就不是任何一种现实语音体系的模拟,而是根据“古今方国”之音——比隋代更古的时代的读音和隋代当时各地的方音,参酌异同,折衷一是的虚拟语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地区的现实语音与《切韵》音系完全一致。中国人作诗,不但言文分离,在语音上,也是分离的。这就好像京剧所用的韵白,它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但它是一切京剧演员在念白中所遵循的典范。一千多年来,国诗都是以平水韵声韵系统作为基础语音,今日作诗不依平水韵,填词不依词林正韵,就是自绝于此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京剧演员,为了能够演出京剧,要通过反覆的训练,去掌握韵白的声韵系统,学习国诗者,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反覆的训练,去掌握平水韵呢?不肯去掌握平水韵,反而要打倒平水韵,其实是在潜意识里对学习、对知识存在着排斥情绪,是一种懒汉加无赖的思想。
从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概念,一百多年来,对国诗持“改革”、“发展”态度的人士逐渐把持了舆论,而对国诗持维护、存粹态度的人却被斥为“保守”、“落后”。但是,保守并不就是落后,激进也并不等于代表正确的方向,任何时候,彻底否定传统的变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被中外历史所反覆证明了的真理。
改革派的第一个主张是认为国诗必须反映当代生活,要有“时代气息”。这种论调的提出者,不但不懂国诗,更加不懂文学。文学的任务是表现心灵,绝不是表现社会生活。即使文学中大量地描写了社会生活,也还是为表现心灵服务。“时代气息”,体现在人的内心,而不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变动。古人歌颂殉节的烈女,今人则对她们寄以人本主义的同情,古人鼓吹忠君,今人则强调独立自由,这就是“时代气息”。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第一版序言
李汝伦
(李汝伦先生,字怀仙,吉林扶馀人。生于一九三〇年,卒于二〇一〇年。著名诗人,杂文家。著有诗集《紫玉箫集》、《紫玉箫二集》,诗论集《犁破荒原》等。原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当代诗词》创刊主编。本文是李汝伦先生生前所作的最后一篇序文。)
如果此书于五十多年前后出版,我虽然是个穷大学生,我是会设法购置一册的,只要不卖裤子就行。
我自少年始,便产生了恋诗情结。我读的是家中原有的普通读物以及《学诗百法》之类,实则还是靠自学自悟。在大学的整个过程,从未见有什么写作教程。那时高教部的教学大纲、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早已视教授学生吟诗作对如教唆学生寻花问柳一样,为左氏祠堂家法所不容。课堂上只听见什么人民性、进步性的教条锣鼓。那时整个文学和艺术,已定位为妻妾一流,只须学会“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回答。诗词小道则已逐出文苑,想作奴隶而不得。像吴梅、汪辟疆、陈匪石、王力这些诗学大家、教授,皆已奉命闭嘴。这之前,爱好诗词已曾被讥为“骸骨迷恋”,此时,爱好者本人就形同了“骸骨”。只在宫廷之内、殿陛之下,才有些高贵的“骸骨”,啾啾然唱著「天阴雨湿”。
上世纪晚期,诗词镣铐解除,我曾多次在各种会上呼吁大学文学系恢复诗词写作教学,人微则言轻,话音落在死水水面。老教授们已从闭嘴到闭目,灵魂游荡于山阴道上。他们的弟子也大都鬓发飞霜,而且本身也曾是“不宜提倡”的对像。这些教授中除自学自悟者外,很多连旧时幼学读本也没见过,弄不清哪个汉字姓平,哪个汉字姓仄。堂堂大学,堂堂教授,真是煞透了风景,咄咄怪事。我的呼吁证明我无知,我不会审时度势。
呜呼,文化革命岂仅在1966哉,那些王杨卢骆们,仙圣豪佛们,一个个陈尸于摇篮。
如今诗词市场繁荣,刊物不但千帆竞发,诗集也万舸争流,接近氾滥。讲究格律的书,不断推出,当然其中也有较好的,但总脱不掉旧衣衫鞋帽。徐晋如此书别开生面,另树一帜,它告诉你诗之为物何如,什么才算好诗,好在何处?是在眉如黛间还是唇如丹上?诗的语言与散文语言是男女之别、阴阳之差,还是妍媸之分、肥瘦之异?它告诉你诗的通天河,诗美的轨迹,诗神缪斯的诞生,更谆嘱你如何作人。诗人需要感情,也需要器识,此书不仅说了作诗之法,更说了作人之度。过去的工具书交给你一应工具,最好能给你个木匠,而不过还是斧头、刨子、锯……此书给你的是位墨子。墨子能造野战攻城之具,还能达天人之理、熟事物之情。此书旁及史论、美学、哲学,此正诸多同类书之所轻乃至所无。
作者正读博士,口袋里还有学生证,但已登上大学讲台,布道说法,设帐授徒。这可是诗词界的一个新风景点?我想是的。
大学生的男女娃娃们,你们当然可以不写诗,甚至不爱诗,却不可不懂诗。诗能提高你的精神档次,美化你的生命,丰富你的智府,减小些气质上的俗,增几分风神上的雅。
当然,书中某些观点,提法,你有保留自己理念的自由,但你如能知道世上有这种观点,那也就是你的知识,因为那也是一种学问。
本书对医治诗界的流行病、多发病――平庸,对于挽救“站惯了”的贾桂之徒和假伪劣的制造商以及小贩子,也许会起到援嫂之溺的作用。
读竟此书,不忍掩卷。老夫老矣,蓦然想起夫子之言,曰“后生可畏!”
全书共分****
评分精美之作,委心喜欢,希望有帮助!
评分书写的很好,对于喜欢诗词而又找寻不到门径的人,是一本很不错的工具书,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成功。
评分书写的很好,对于喜欢诗词而又找寻不到门径的人,是一本很不错的工具书,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成功。
评分不错,速度快。
评分耳目一新之感,不论认同与否,增广见闻也是不错的。
评分囤的书,京东发货超级快,物美价廉
评分是书第一编论“诗人与诗心”、“器识与胸襟”、“体性与门径”,既汲取古今名家谈艺要旨,更融化中西人文思想之英华,以超卓之立论,遒炼之文笔,阐明诗词创作的本质性也是主要的问题:即何谓诗人与诗,如何使作品臻于真善美合一之极境。第二、三编分说诗与词的格律、声韵、体式、作法,并结合历代名篇,辨析诗词各体的渊源流变,皆能抉发精微,胜义络绎。学诗词者一编在手,识理真而入门正,别裁伪体,继武风骚,厚植根基,循序渐进,必臻大成。该教程独具慧心,自成体系,融理论与实用技法于一炉,兼顾普及与提高,其总体水准远越同类诸书之上,虽王力先生《诗词格律》、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不以过也。作者不但学识渊宏,对诗词义理有深湛之研究,更兼在创作方面体验丰富,才华横溢,早成海内名家,故是书立论,皆自甘苦中来,实为导航诗海之明灯,功莫大焉。
评分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