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學今讀”係列書特色: 1.種類豐富,經典選粹:精選受讀者歡迎的16部原典,兼顧儒道經典、兵法經典、曆史地理、修身處世、濛學經典幾大方麵。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2.插圖精美,緊貼內容:適應“讀圖時代”的讀者期待,國學經典與名傢繪畫相配, 如明清、民國時期名傢國畫,綫描古畫(如 孔子聖跡圖、二十四孝圖等)、明清時期《山海經》古本繪圖,圖文並茂,相得益彰。
3.注解適度,接地氣:原文譯文對照,無古文基礎亦可入門。注釋盡量簡短, 不做學術探討,以大眾讀懂為宜。
4.貼近當下,生動講述:結閤當下生活,加入與當代生活有關的故事和案例,以活潑親切的方式講述經典智慧。讓經典更加平易近人。
《三字經》曆來備受推崇,曆代百傢稱之為“袖裏通鑒綱目”、“韆古第1奇書”、“若能句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兒童識字課本。
《百傢姓》是舊時教育兒童識字的一篇通俗性韻文,在民間影響極大。
《韆字文》流行瞭一韆四百多年,是世界上現存的齣書早期、影響大的識字課本。《韆字文》內容豐富廣泛,包括天地、曆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社會文化活動。
《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濛讀物。
典藏本書四大理由 啓濛必備:從誕生之日起便成為國人啓濛教育的必讀書目。
傢喻戶曉:作為世代必讀的濛學經典,已經婦孺皆知。
深入淺齣:貌似淺近的文字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蘊。
文通古今:簡潔生動,筆力不凡,流傳韆古,盛傳不衰。
內容簡介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濛學經典、古代兒童語文教育的教材。幾部書的內容或側重知識,或偏重道德,編排巧妙,便於識字,朗朗上口,在古代社會流傳極廣、備受推崇。如今,不僅可以作為國學入門讀物,還可以從其思想價值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作者簡介
於江山,華夏文化促進會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學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在國學、哲學、醫學養生、文學藝術諸領域皆有較深造詣,學貫中西,融匯古今,著述豐厚。其近年著作有《國學啓濛教材》(全6冊)、《孝行天下》、《大道養生》、《國學的大地》、《國學階梯教材》(幼兒版、少兒版、青春版全20冊)、《中國化管理》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其啓人知識,過之《急就章》與《凡將篇》之比矣……今之教科書,固勿如《三字經》遠甚也。
——章太炎 ★初入禮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傢姓》以便日用。
——(明)呂坤 ★(韆字文)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
——(清)褚人獲 目錄
三字經
百傢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瀋韓楊
硃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薑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範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
伍餘元蔔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顔郭
梅盛林刁 鍾徐丘駱
高夏蔡田 樊鬍淩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乾解應宗
丁宣賁鄧 鬱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麴傢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鬆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榖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鞦仲伊宮
寜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鹹籍賴 卓藺屠濛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彆莊晏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嚮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庫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遊竺權逯 蓋益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颱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韆字文
弟子規
總 敘
入則孝 齣則弟
謹而信
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三字經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隻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瞭好與壞的差彆。
【評析】
人的本性在本質上並不存在多大差彆,然而在長大之後,性情、行為、品德、成就上卻韆人韆麵、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教育。中國傳統的儒傢思想十分注重對人性的教育,無論是堅持“性善論”的孟子還是推崇“性惡論”的荀子,他們都主張用教育的方式來教化世人。孟子希望通過教育來保持人們的純良本性不受混濁世情的汙染,而荀子主張以禮儀的教化驅除人們品行當中的劣根性。因為“性相近,習相遠”,所以纔要通過後天的修養去完善它,因此本段也是《三字經》立論的基礎,是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教育的準則。
無論善惡,人的天性本身並無什麼不同,而等到慢慢長大之後,每個人的學習環境和所學習的內容不同,習慣和性情就有所差彆瞭。努力學習的人,生活會越來越好;不努力學習的人,就會日漸墮落。所以,人從小就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好好學習、區分善惡,隻有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學識和修養,纔能驅除先天的劣根性、保持純良的本性,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纔。
【原文】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瞭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緻地去教育孩子。
【評析】
正像開頭時所說的,後天的教育是一個人能否成纔的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人光有善良的本性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啓發和教導,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外在不良環境事物的影響而逐漸變壞。教育是人一輩子的事業,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是不能停止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苟不教,性乃遷”,所以教育一天也鬆懈不得。
“教之道,貴以專”則是教育的原則。它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對於教育者而言,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有絲毫的怠慢,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需要的是恒心和責任心,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纔,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緻,時時不能放鬆;同時,對於課業的選擇,要以專精為主,不要希求廣博,而現代的教育往往不是“貴以專”而是“貴以雜”,方法雜、內容雜,孩子們除瞭要接受學校的課程以外,還要去上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輔導班,最後搞得精疲力竭,然而卻收效甚微。其次,對於受教者而言,學習隻有專注纔能獲得真知,所謂“一心不可二用”,人的身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若不能做到“身心閤一”,又豈能學有所成?因此,學者應以“專”字為主導,隻有專注、專心、專一,纔能修得精深的造詣,也隻有在做到“專”的基礎上纔能獲得“博”的可能。
【原文】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譯文】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傢,是為瞭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以割斷織機上的布來教育他。
【評析】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因此父母為孩子提供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方法對其人生的發展方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曆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傢,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昔孟母,擇鄰處”講述的就是環境對孩子身心成長的巨大作用。孟子的母親,為瞭尋找一個對孟子有益的教育環境,不辭辛勞搬瞭三次傢。孟子傢原來住在一片墳地附近,那裏時常會有送葬齣殯的人傢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孟子看瞭以後就學人齣殯打幡、哭喪祭拜。孟母非常擔憂,孩子從小就學這些事,將來又怎麼能成大器呢?於是就將傢搬到瞭城鎮居住,母親的原意是讓孟子多長一些見識,開闊眼界。但這裏十天趕兩個集場,喧鬧異常。孟子迴傢後不是叮叮當當學打鐵,就是比比劃劃學殺豬。所謂“近硃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並不希望兒子成為鐵匠或屠夫,於是決定再次搬傢。這一次孟傢搬到瞭學堂隔壁,周圍都是讀書人,具有濃厚的學習氣氛。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學的人舉止文雅、落落大方,也跟著讀書識禮,見兒子如此勤學刻苦,孟母心中的石頭總算落瞭地。
“子不學,斷機杼”是孟母教子的故事。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學習,當他逃學迴傢時,他的母親拿起瞭剪刀,將織布機上就要織好的布匹剪斷,並且告誡他,求學的道理就像織布一樣,必須將紗綫一條一條織上去,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積絲纔能成寸,積寸纔能成尺,最後纔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並且持之以恒,經過長時間的纍積,纔能有所成就。否則就像剪斷瞭的布匹一樣,一旦中斷就很難再續。
【原文】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評析】
這同樣是一個關於對子女教育的故事。五代時,竇禹鈞傢住北京燕山附近,人稱竇燕山。他為人樂善好施,對子女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視。他遵照聖賢教誨的義理來教育子女,例如他的傢庭之禮都按照古禮進行,傢中男不亂入,女不亂齣,男耕女織,和睦孝順,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爾、竇僖在其教導下均學有所成、深明大義,因此纔有五子聯科,光耀門楣的佳話,並獲得侍郎馮道的題詩:“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後來,五個兒子又同成為北宋初年的名臣,這與父親的教育方法和嚴格管束是分不開的。所以,子女能否成為一個德纔兼備的棟梁之纔,與傢庭教育選擇何種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雖然,以當今社會的角度來看,孔孟之道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經有些落伍,但是其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對子女身心的成長依然具有不容小覷的指導作用和意義。因此,為人父母者要學會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同時對子女的身心發展加以正確的引導,纔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纔。
【原文】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譯文】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
【評析】
教育的成敗是兩種推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兩種力分彆來自傢庭和學校。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絕大部分教育來自傢長和教師,作為孩子人格和靈魂的塑造者,傢長和老師的肩上都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養不教,父之過”,生育子女,若隻知道養活他們,隻是供給他們衣食住行的物質需求,而不去對他們進行教育,那是做父母的失職。“教不嚴,師之惰”,嚴師齣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纔之路的必然途徑,老師教育學生,不應僅是知識、技藝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因此對於學生的要求一定要認真嚴格,一個偷懶怠惰的老師是教不齣好學生的。同時,傢教與師教並不是兩個孤立的個體,它們隻有作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纔能發揮最佳的效用。這是因為,傢教和師教具有互補性,兩種教育的背景不同,內容也不一樣,有些話老師說不齣口,有些話傢長說不齣口。傢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教育,叫作紮根教育。沒有傢教的小孩子,即使學校教育再優秀,一生也不會有大成,因為他沒有根。師教是更高層次的係統性教育,是對傢教的發展和升華,沒有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即使傢教再成功,子女也隻能做一個胸無點墨的老實人。因此,如果說傢教是播種和澆水,那麼師教就是施肥和修剪,離開瞭哪一個環節,幼苗都不能長成參天大樹。
【原文】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
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評析】
當然,無論外因的作用多麼重要,都離不開內因的努力。傢長和老師即使為子女和學生提供瞭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方式,可如果內因無動於衷,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費。
作為正在成長期的學生和子女應該懂得體會老師和傢長的苦心,對於自己的大好年華更不應該虛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閑,白瞭少年頭,空悲切”是古人發齣的感嘆,不要把這些當成無聊的說教,這都是他們的肺腑之言,更是經驗之談。不要等到這些也成為你的經驗後纔追悔莫及。如果錯過瞭人生的黃金階段,就會事倍功半,不是說這時候不能學習瞭,而是你下的工夫大,收獲反而相對小。何況學習本是一個積纍的過程,所謂“厚積薄發”,不要輕視年少時的點滴努力和積纍,這些都將成為你日後成功的資本;更不要害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更何況學習並不是單純的吃苦行為,隻要學進去必將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也隻有把學習當成樂趣的人纔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學習和努力的目的並不是為瞭父母或者老師,最終的受益人永遠是你自己。學會珍惜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不僅是對父母和師長的迴報,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
前言/序言
導言
中國傳統語文教育中有幾部地位崇高的經典作品,那就是“三、百、韆、弟”(即《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
《三字經》據說原為宋代學者王應麟所著,後又經元、明、清幾代文人的不斷增補,具備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模。作為中國傳統啓濛教育的第一教材,《三字經》曆來備受推崇,被稱為“袖裏通鑒綱目”、“韆古一奇書”、“若能句句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自宋以後,《三字經》便成為一本傢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啓濛教材。
《三字經》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在編寫上有其高明和獨特之處。首先,在編寫體製上它采用三言韻語,既便於記誦,又通俗易懂,全書或三字成句,或六字成句,或十二字成句,變化多樣,生動活潑。這是《三字經》得以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除去文句、聲韻方麵的特點外,《三字經》的超然地位更體現在思想價值上,其通篇以儒傢思想為主導,更將經史子集的主要內容融匯其中,呈現一種對中國文化提綱挈領式的形式,為人們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指明瞭方嚮。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精華部分值得我們欣賞、藉鑒。
《百傢姓》一文,相傳為北宋人編寫,作者不可考。作為中國傳統濛學經典的《百傢姓》嚮我們介紹瞭姓氏的由來和發展,其形式簡單,四字一句,平仄有韻、朗朗上口。它是舊時教育兒童識字的一篇通俗性韻文,在民間影響極大,僅就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來說,七旬老嫗、黃發幼童,鮮有不能隨意吟上幾句的。從古到今,流傳於民間的《百傢姓》有很多版本,它們當中有的記載姓氏達1000多個,有的則隻有200餘個。本書選用的是明清以來流傳最廣的一種版本,也就是人們常提、常用的《百傢姓》。這篇《百傢姓》,全篇凡580餘字,輯有姓氏440個。
值得一提的是,《百傢姓》是由“百姓”一詞演繹而成,意即普天下的姓氏,所以名義上稱為“百傢姓”,實際上姓氏的數量遠不止100傢。據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統計,我國目前使用的姓氏有3000多個,如以收集到的古今姓氏計算,則已超過8000多個,幾近1萬之數瞭。另外,《百傢姓》並不是嚴格依據某姓人數的多寡次序排列的。《百傢姓》之所以以“趙”姓開頭,是因為它的編寫者是宋代人,而宋王朝是趙姓的天下,編者自然要以位尊者為先瞭,因此它的順序並不是按照人口的多寡,而是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的。
盡管如此,《百傢姓》仍然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兒童啓濛讀本,不僅由於它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讀本,已經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百傢姓》在體裁和編排上有其獨到之處。其中重復字為數不多,故能在較短篇幅以內,最大量地盡其教人識字之能,而且其編排、剪裁得當,讀來朗朗上口,頗富韻律美感,更是令人非至終篇不忍釋手。
《韆字文》,由南朝梁周興嗣拓取王羲之書跡中不同的字一韆個以四言韻語撰成。周興嗣,字思纂,梁武帝時曾為散騎侍郎、給事中,以文名世。從南北朝到清末,《韆字文》流行瞭1400多年,是世界上現存的齣書最早、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韆字文》所含內容非常廣泛,雖僅韆字,卻包括關於天地、曆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社會文化活動。
周興嗣的《韆字文》曆來享有美譽,清代褚人獲謂此書“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明代以詩文名世、獨主文壇二十年的王世貞稱之為“絕妙文章”。據唐代李綽麯《尚書故實》記載,周興嗣作《韆字文》“一夕編綴進上,鬢發皆白”,這說法雖幾近玄虛,從中畢竟也能夠窺齣幾分作者超人的功力、纔華。
《弟子規》,清代康熙時山西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李毓秀所作。它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李毓秀,字子潛,平生隻考中秀纔,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濛的要求,也結閤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瞭《訓濛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也作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齣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齣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篇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弟子規》共分5個部分。除開篇“總敘”之外,其餘4部分各有側重。“入則孝齣則弟(悌)”,講孝敬父母兄長的基本要求。尊敬傢庭成員,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文中一些形式上的煩瑣規則現在已失去現實意義,僅可幫助我們瞭解舊時傢庭禮製而已。“謹而信”,教導人們為人謹嚴而忠信,並從作息、服裝、飲食、言語等方麵的具體要求來講一個人的修養,其要求現已過時,但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今天對我們卻仍有指導意義。“泛愛眾而親仁”,教導學生以愛心、誠心待人,其中有些內容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理服人”等,今天仍值得我們藉鑒。“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倡導學習,並具體指導,教育學生勿慕浮華、勿自暴自棄、勿自壞心誌。
《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內容又符閤封建倫理道德的要求,是以極有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濛讀物,幾乎與《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有同等影響。一篇《弟子規》,可以幫助人瞭解舊時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對學生道德、修養方麵的要求,這也正是它今日的價值所在。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和《弟子規》雖然是兒童的啓濛讀物,然而卻不僅僅隻限於兒童閱讀和學習,每位炎黃子孫都應該對自己祖先的曆史和燦爛文化爛熟於心。在本書中,我們盡量詳細地注釋瞭與正文有關的典故、知識。此外,編者還精心選擇瞭大量圖片,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加感性而深刻地理解書的內容,並擁有更美好的閱讀體驗。
編譯者
2014年10月
國學今讀: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插圖版) 一、 引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經典著作更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民族的精神長河。在浩瀚的國學寶庫中,《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和《弟子規》無疑是最為璀璨的幾顆明星。它們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深邃的思想內涵和廣泛的社會影響,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啓濛讀物,承載著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塑造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品德與情操。 本書《國學今讀: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插圖版)》正是基於對這些經典價值的深刻認識,旨在以現代的視角,結閤精美的插圖,將這些古老而偉大的文本重新呈現給當代讀者。本書並非對原著的簡單復刻,而是在尊重原作精神內核的基礎上,力求使其更具可讀性、感染力和傳承性,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二、 經典概述與價值闡釋 1. 《三字經》: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 《三字經》以其三字一句、形式整齊、內容精煉的特點,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它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係統地介紹瞭中國曆史、地理、文化、哲學、道德等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堪稱一部中華文明的入門指南。 曆史縱覽: 從“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孰能elementProp”的開篇,到“唐有虞,堯舜君。有典謨,訓嚮下。載籍綷,禮樂備”的朝代更迭,《三字經》如同一條時間的長河,帶領讀者穿越古今,瞭解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它不僅羅列瞭重要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更蘊含著對治國理念、社會秩序的思考。 文化精髓: 儒傢思想是《三字經》的核心。《論語》、《孟子》等經典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君臣忠”等,闡釋瞭人倫關係、道德修養、社會責任等核心價值觀,為個體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瞭行為準則。 知識啓濛: 除瞭曆史與文化,《三字經》還觸及瞭天文、地理、動植物、醫藥等知識,如“日月食,歲在躔。二十八,宿列張。寒來暑往,鞦收鼕藏。此是天道,何可常?”,讓初學者在輕鬆的氛圍中,初步接觸到廣闊的知識世界。 教育意義: 《三字經》的價值還在於其教育功能。它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朗朗上口的韻律,方便記憶和傳誦,成為曆代兒童啓濛教育的重要載體。它所倡導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觀念,至今仍是激勵學習的重要動力。 2. 《百傢姓》:姓氏的傳承與文化的認同 《百傢姓》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姓氏大全,以四字一句的格式,收錄瞭常見的姓氏。它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姓氏的演變和分布,更在於它承載瞭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和文化認同。 姓氏起源與演變: 姓氏是中國人最基本的身份標識。《百傢姓》的排序雖非完全依照曆史順序,但其收錄的姓氏反映瞭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族群的融閤與遷徙。例如,一些源於官職、地名、祖先名號的姓氏,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 傢族觀念與歸屬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姓氏是維係傢族情感、增強歸屬感的重要紐帶。《百傢姓》的廣泛流傳,使得人們對自己的姓氏産生深厚的認同感,也促進瞭不同傢族之間的聯係與交流。 語言的趣味與韻律: 《百傢姓》的四字一句,韻律和諧,便於記憶和吟誦。它不僅僅是一份名單,更是一種充滿文化韻味的語言錶達方式,讓姓氏的認知過程充滿趣味。 社會結構的反映: 早期《百傢姓》中位列前茅的姓氏,往往與當時的統治階層或顯赫傢族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結構和權力分布。 3. 《韆字文》:漢字的學習與文化的啓迪 《韆字文》是一篇流傳韆古的識字讀物,全篇一韆個字,不重復,且句句押韻。它以優美的文辭,描繪瞭天文、地理、自然、曆史、道德、社會等方方麵麵的內容,是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濃縮。 識字教育的經典: 《韆字文》的齣現,極大地推動瞭古代的識字教育。其精煉的文字、豐富的含義,讓學習者在掌握基本漢字的同時,也能初步瞭解廣泛的知識。 文化意蘊的寶庫: 《韆字文》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描繪宇宙的浩瀚,到“春夏鞦鼕,謂四時。朝晴暮雨,晝夜寒暑”描述自然規律;從“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政治訓誡,到“慈愛忠信,孝悌禮義”的道德準則,無不體現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藝術與文學的融閤: 《韆字文》的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它也是曆代書法傢鍾愛的創作題材,其文字的組閤與變化,本身就構成瞭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 思想的啓迪: 《韆字文》通過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描繪,潛移默化地嚮讀者傳遞著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認識人生的價值。 4. 《弟子規》:中華美德的實踐指南 《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結閤古代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特點編纂而成的一部啓濛讀物。它以“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為核心,係統地闡述瞭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是中國傳統傢庭教育的典範。 孝道文化的基石: “孝”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倫理之一。《弟子規》在開篇即強調“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深刻地闡釋瞭孝敬父母的根本要求,也奠定瞭尊重長輩的社會基礎。 悌道與人際和諧: “悌”是指尊敬兄長、友愛兄弟。《弟子規》指齣“兄則友,弟則恭”,倡導傢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推己及人,從而構建友善的人際關係。 謹言慎行與誠信立身: “謹”強調謹慎言行,不妄語,不魯莽。《弟子規》中的“口體閑,非禮勿言;苟無義,不爾齒”等,都體現瞭對個人言行的嚴格要求。而“信”則是立身之本,“凡齣言,信為先”,強調誠信的重要性。 泛愛眾與親仁的社會責任: “泛愛眾”是指博愛大眾,關愛他人。《弟子規》提倡“凡是人,皆務愛”,鼓勵人們關懷社會,樂於助人。而“親仁”則是鼓勵與仁德之人交往,學習其優良品質,共同提升道德修養。 實踐性與可操作性: 《弟子規》的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具體生動,貼近生活,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導個人品德修養的實操手冊。 三、 本書特色與編排理念 本書《國學今讀: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插圖版)》在繼承經典價值的基礎上,融入瞭現代的編排理念和藝術設計,力求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精美插圖,寓教於樂: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精美的插圖。每一篇章、每一個典故、每一處場景,都配以精心繪製的插圖,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畫麵。這些插圖不僅具有藝術觀賞性,更能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經典內容,降低閱讀門檻,尤其適閤青少年讀者,能夠有效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實現寓教於樂。 原文誦讀,白話釋義: 在保留經典原文的基礎上,本書提供瞭通俗易懂的白話釋義。對於生僻的詞語、典故,都進行瞭詳細的解釋,力求讓現代讀者能夠輕鬆理解原著的含義,避免因語言隔閡而産生的閱讀障礙。 典故解析,深入淺齣: 許多經典篇章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典故和文化內涵。本書對這些典故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析,幫助讀者瞭解其發生的曆史背景、文化淵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經典的思想價值。 傳承與創新,古韻今風: 本書在編排和設計上,力求體現古韻與今風的融閤。從字體選擇、版式設計到插畫風格,都經過精心考量,既保留瞭經典文本的莊重與厚重,又注入瞭現代設計的時尚與活力,力求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能享受現代審美的愉悅。 注重可讀性與實用性: 本書的編排遵循“易讀”的原則,段落分明,重點突齣。我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讀者吸收和理解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並將其中蘊含的智慧融入到現代生活的實踐中。 四、 結語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寶。它們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道德的源泉,是民族精神的基石。本書《國學今讀: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插圖版)》的問世,正是為瞭讓這些古老的智慧能夠跨越時空,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滋養心靈,啓迪智慧。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 重拾傳統,傳承文脈: 重新認識和瞭解這些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涵養品德,啓迪智慧: 學習古聖先賢的道德規範和人生智慧,提升個人品德修養,培養健全人格。 激發興趣,走進國學: 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吸引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對國學産生濃厚興趣,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連接古今,貫通生活: 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在日常的點滴中踐行中華美德,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本書,就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我們誠摯地邀請您,與我們一同踏上這段充滿智慧與啓迪的閱讀之旅,讓古老的經典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