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復呼吸道感染怎麼辦?孩子厭食挑食怎麼辦?孩子積食怎麼辦?孩子夜間睡眠不安、磨牙咬牙怎麼辦、孩子煩躁愛發脾氣怎麼辦?
不用著急,兩位京城小兒推拿專傢,同是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主講嘉賓,帶您親身學習捏積手法,輕鬆祛除小兒常見病癥,尤其是對小兒厭食、食積、營養不良、夜啼哭鬧、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病癥效果顯著。適閤1歲以上所有人群,尤其是1~14歲的兒童及青少年。
捏積,又稱捏脊,捏積療法是通過捏拿小兒脊背部,刺激相關的經絡、穴位,達到平衡人體陰陽、氣血,疏通經絡,而起到治療、養生、保健的作用。
馮氏捏積療法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開展瞭半個多世紀,臨床研究發現采用馮氏捏積療法配閤相應的推拿手法對小兒厭食、便秘、營養不良、夜啼的治療及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喘病、鼻咽炎等病的防治取得很好的療效。兩位作者都是長期從事中醫兒科工作的資深兒科專傢,臨床經驗豐富,對馮氏捏積療法及小兒推拿有著深入的研究。本書介紹瞭馮氏捏積療法的起源、傳承、發展,馮氏捏積療法對小兒常見病的治療方法,以及捏積、推拿操作手法,並配有操作照片及手法視頻,操作簡捷,直觀實用,傢長易於操作,同時本書還提供瞭小兒常見病的中醫食療方,強調瞭實用性、可操作性。可以增強小兒體質,促進孩子生長發育,指導小兒預防保健。
鄭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聯閤會兒科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曾多次受邀做客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北京電視颱《健康北京 》欄目,進行中醫科普宣傳講座。主持完成瞭關於“馮氏捏積療法”的三項科研課題。著有《嬰童保健問答》、《小兒腦癱》、《實用小兒中成藥》、《怎樣養孩子不生病》等科普著作。
佘繼林,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從事兒科醫療、教學、科研四十多年,先後任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傢庫成員;北京中西醫結閤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中醫藥兒科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優生協會理事。曾受邀做客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欄目,主講馮氏捏積療法。著有《馮氏捏積療法》、《實用小兒中成藥》、《實用嬰幼兒保健》等。
第一章 馮氏捏積療法的曆史
一 馮氏捏積療法的起源 / 12
二 馮氏捏積療法的創立 / 12
三 馮氏捏積療法的傳承和發展 / 13
四 馮泉福先生獲得的榮譽 / 16
第二章 馮氏捏積療法概述
一 推拿概要 / 20
二 捏脊療法 / 21
1.捏脊療法的淵源 / 21
2.捏脊療法的流派 / 23
三 馮氏捏積療法 / 24
1.馮氏捏積療法作用機理及應用 / 24
2.口服馮氏消積散 / 26
3.貼敷馮氏化痞膏 / 26
4.馮氏捏積療法操作手法 / 26
5.馮氏捏積手法操作要領 / 27
6.馮氏捏積療法穴位介紹 / 29
(1)督脈上的主要穴位 / 29
大椎 / 29
陶道 / 29
身柱 / 30
神道 / 30
至陽 / 30
中樞 / 31
脊中 / 31
命門 / 31
腰俞 / 32
(2)膀胱經上的主要穴位 / 32
肺俞 / 32
厥陰俞 / 32
心俞 / 33
肝俞 / 33
脾俞 / 33
胃俞 / 34
三焦俞 / 34
腎俞 / 34
大腸俞 / 35
7.配閤推拿手法介紹 / 35
(1)頭部穴位 / 35
太陽 / 35
坎宮 / 36
百會 / 36
(2)胸腹部穴位 / 37
中脘 / 37
天樞 / 37
腹 / 38
腹陰陽 / 38
神闕 / 39
肚角 / 39
(3)腰背部穴位 / 40
肺俞 / 40
厥陰俞 / 40
心俞 / 41
肝俞 / 41
脾俞 / 42
胃俞 / 42
三焦俞 / 43
腎俞 / 43
大腸俞 / 44
七節骨 / 44
龜尾 / 45
脊 / 45
(4)上肢部位穴位 / 46
脾經 / 46
肝經 / 46
大腸經 / 47
心經 / 47
肺經 / 48
四橫紋 / 48
腎經 / 49
腎頂 / 49
手陰陽 / 50
內八卦 / 50
胃經 / 51
闆門 / 51
小天心 / 52
外勞宮 / 52
三關 / 53
六腑 / 53
(5)下肢部位穴位 / 54
足三裏 / 54
陽陵泉 / 54
8.馮氏捏積療法的注意事項 / 55
(1)馮氏捏積療法的飲食禁忌 / 55
(2)馮氏捏積療法的禁忌證 / 55
(3)馮氏捏積療法推拿使用的介質 / 56
(4) 馮氏捏積療法適宜年齡 / 56
(5)馮氏捏積療法的治療體位 / 56
(6)馮氏捏積療法操作者的注意事項 / 57
9.捏積的現代研究進展 / 58
第三章 小兒疾病的特點
一 小兒疾病的診斷特點 / 60
1.望診 / 60
2.聞診 / 62
3.問診 / 63
4.切診 / 64
二 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 65
三 小兒的脾胃功能特點 / 66
第四章 小兒常見病的捏積治療
● 小兒厭食癥 / 68
● 小兒積滯 / 73
● 小兒脘腹疼痛 / 78
● 小兒嘔吐癥 / 85
● 小兒泄瀉 / 90
● 小兒便秘 / 96
● 小兒疳證 / 102
● 小兒貧血 / 108
● 小兒口瘡 / 113
● 小兒流涎 / 119
● 小兒夜啼 / 124
● 小兒磨牙 / 129
● 小兒煩急 / 134
● 小兒尿頻 / 139
● 小兒遺尿 / 144
● 小兒汗證 / 151
●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 157
● 小兒反復咳嗽 / 162
● 小兒哮喘病(緩解期) / 168
● 小兒乳蛾癥 / 173
● 五遲、五軟 / 178
● 小兒脫肛 / 183
● 小兒濕疹 / 188
附:小兒保健推拿方法
一 益智安神法 / 193
二 顧護肺衛法 / 194
三 健脾和胃法 / 195
馮氏捏積療法是在北京地區享有盛譽的中醫特色療法,馮泉福教授和馮氏捏積療法在全國尤其是北京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和良好的口碑,有著廣泛的臨床基礎,到馮泉福教授(1902— 1989)這一代,已經曆經四代,具有 150 多年的曆史。
一 馮氏捏積療法的起源
馮泉福教授是滿族人,其祖輩隨多爾袞進京,因為是旗人,可以拿朝廷的餉錢,生活富足有保障,因此早年馮傢並不以此為生,隻是有親戚朋友介紹過來的人纔給看病治療,也不收費,病看好後,往往是患兒傢的父母送些禮品作為酬謝。馮氏醫傢在清朝末年開始在北京從事小兒的捏積醫療工作,其父馮沛成老先生精通祖傳捏積術,又擅長祖傳馮氏化痞膏及馮氏消積散的炮製。1923 年,年僅 21 歲的馮泉福先生正式隨父親馮沛成老先生係統學習馮氏捏積療法和馮氏消積散、馮氏化痞膏的製作,在臨床學習和實踐中,馮泉福先生努力提高自身的診療水平。清朝覆滅後,特彆是日本侵華時期,由於馮傢生活日漸窘迫,加上前來求醫的人也逐漸增多,在 1940 年馮傢纔正式開業行醫,當時主持診所的就是馮泉福先生和他的父親馮沛成老先生,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
二 馮氏捏積療法的創立
1940 年馮氏醫傢在北京西城區眾議院夾道 4 號的住所內正式成立“馮大夫診所”對外應診。古老的捏積療法,經馮氏醫傢四代精心鑽研,逐步形成瞭馮氏捏積療法的特有風格。在治療手法上,以推法為先導,同時配閤瞭推、捏、撚、放、提、揉和按等手法。在治療方法上以手法治療為主,同時配閤瞭口服馮氏消積散和外敷馮氏化痞膏,這樣就構成瞭馮氏捏積療法簡便、療效明顯的兩大優點,得到老百姓的稱贊和認可。
三 馮氏捏積療法的傳承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人民生活安定且有保障,馮氏捏積療法以它顯著的療效、簡易的方法、低廉的價格深受廣大百姓歡迎。前來就醫的人數日益增多,馮沛成老先生因為年事已高漸漸不再親自捏積瞭,由馮泉福先生主持診療工作,馮泉福先生的大姐 、四弟 、五弟 、侄女也先後從事馮氏捏積工作。當時的情況是,一年中除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休息外,其餘 360 天日日應診。每年到瞭夏季,尤其立鞦前後,是就診高峰,每天前來捏積的患兒成百上韆,在診所的院內搭一座高天棚,將長條闆凳放在東、南、西三麵供患兒傢長坐,讓小孩趴在大人腿上將脊背露齣,捏完後馬上讓齣座位給等在後邊的人,由於需求捏積的患兒太多,從事捏積治療操作的人工作量非常大。據馮老的傢人迴憶,每日天不亮就能聽見門外排隊候診的嘈雜聲,馮傢診所是每天清晨 5 點鍾開門看診,門外早已排起瞭蜿蜒的長隊,到八九點鍾時等候捏積診療的隊伍可以沿著鬍同拐幾個彎一直排到鬍同口。隊伍旁邊是賣各種食物、兒童玩具的小販,十分熱鬧。一般到上午 11 點左右,病人纔能逐漸少下來,有時到中午 12 點還不能結束。在這個季節馮傢是全傢齣動。馮泉福先生和四弟、五弟負責診療和捏積,馮泉福先生的大姐、侄女負責發放馮氏消積散和馮氏化痞膏,其他傢人負責維持排隊秩序。每天捏積治療結束後,馮泉福先生的衣服都被汗濕透瞭,能擰齣水來。馮傢人還要把病人隊伍經過的鬍同打掃乾淨。捏積需要連續捏 6 天,第 4 天免費發給適量的馮氏消積散,第 5 天需要傢長買膏藥,有些經濟不富裕的傢庭,馮傢知道瞭也不收費,相當於免費給予治療。對於捏積的療效,據馮老的傢人迴憶,一次一位中年男子帶來一個 10 歲左右的男孩,男孩麵黃肌瘦,細脖頭大,肚子很鼓,而且有硬塊,當時馮沛成老先生也在場,認為是“痞”,病已很重,於是對他進行瞭特殊的治療,捏積的手法加重,時間延長,藥也吃瞭兩三次,膏藥除肚臍外,在肚子兩側、後腰也予貼敷。在治療過程中聽傢長說孩子食欲、精神均有好轉,吃消積散後排齣很多酸臭之物。一個月後患兒傢長再來買膏藥時說孩子身體已大為好轉。馮傢孩子小時候每當不好好吃飯、身體消瘦時也接受捏積治療,服消積散、貼化痞膏,馮老傢的大人遇有身體不適也互相捏積治療。馮傢診所製作“馮氏消積散”“馮氏化痞膏”的藥材大部分是從當時位於宣武門內大街的同春堂藥店購進的,都是選上好的藥材,有時藥店進瞭好藥如麝香等,也會主動通知馮傢診所。馮氏消積散就是由同春堂藥店加工軋好單味的藥麵送來,由馮傢診所加工過籮後按藥量精心配製而成的。據馮老的傢人迴憶,熬製馮氏化痞膏一般是在每年陰曆 4 月 28 日,傳說這一天是藥王的生日,也是因為此時天氣不冷不熱,雨水不多,又將麵臨用藥高峰。熬製化痞膏需要連續製作幾天,膏藥熬製的前一天需將藥材分好,將先下的藥放入經過長時間沉澱澄清的香油內浸泡。熬膏藥用風箱竈火,以便於隨時控製熬製火候的大小。熬製膏藥主要由馮沛成老先生坐鎮指導,熬膏藥時要用桃木棍不停地攪動,看火候按次序下藥。熬製一鍋需要一個多小時,每天要熬兩三鍋。熬好的膏藥放入涼水中冷卻形成藥坨,取齣後碼放在屋簷下任風吹雨淋,為的是消除膏藥的“火氣”,否則貼在皮膚上容易起皰。製作膏藥時將膏藥坨放入小鐵鍋內火上烊化,用戥子稱重保證一定的重量,攤在白布上待涼後對摺收起。膏藥一般是提前幾天做好,時間長瞭也會變老粘不住。在發放膏藥時都要叮囑傢長膏藥要放在火旁慢慢烤軟,不能放在蒸鍋上熥熱,以防麝香等可揮發藥隨熱蒸汽跑掉影響療效。馮氏醫傢在幾十年的製作膏藥的實踐中總結齣不少的寶貴經驗,概括起來就是“選料優良、精工細作、掌握火候”。在選用藥材時,均選用上等藥材,甚至連所用的芝麻香油為瞭淨化清潔,都要放置一年,沉澱過濾後方可使用。
在製作膏藥過程中掌握好“火候”對保證藥膏的質量尤為重要,火候不足,膏藥使用時容易滑脫移位,火候過大,可使膏藥失去黏性,不易敷貼。用冷水浸泡膏藥坨時,要求時間不能少於半年,以減少膏藥對孩子皮膚的刺激性。1954 年鼕,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派瞭兩位女大夫來到馮傢診所考察馮氏捏積療法,對確診為有“積”的患兒進行瞭臨床觀察,
分彆在捏積治療前、捏積期間、吃藥後、治療 6 天後及 1 個月後等不同階段,用西醫方法對患兒進行檢查、化驗,並根據患兒及其傢長敘述的癥狀改善情況來確認捏積療法是否有效。經過臨床觀察結果,答案是肯定的。1956 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的幫助下初步總結整理瞭馮氏捏積療法,形成瞭最初的馮氏捏積療法的文字資料。
1956 年馮泉福先生受聘參加瞭北京中醫醫院半日工作。1959 年 11 月馮泉福先生響應國傢的號召,毅然關閉瞭自傢的診所,放棄瞭豐厚的收入,正式到北京中醫醫院工作,擔任兒科捏積室負責人,主持捏積室工作,帶徒傳授馮氏捏積療法。馮泉福先生嚮醫院獻齣瞭“馮氏消積散”和“馮氏化痞膏”的祖傳秘方,並捐獻瞭馮傢保存的用於製作膏藥的 18 兩麝香。同時,馮泉福先生的四弟、五弟、二侄女也到北京市二龍路醫院參加瞭工作,從事馮氏捏積治療工作。至此“馮大夫診所”完成瞭曆史使命,而馮氏捏積療法開始瞭新的裏程,並有瞭更大的發展。
……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瑰寶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它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中,綿延傳承數韆年。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也發生瞭改變,人們對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齣瞭更高的期待。“迴歸自然”成為人們的主流意識,醫療也從單純的生物學醫療模式轉為瞭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醫療模式,而中醫以其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以及治病求本、辨證施治的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捏脊療法又稱“捏積療法”,是中醫外治推拿療法之一,廣泛用於兒科,因推拿作用的部位在人體的脊柱, 故稱為“捏脊”,同時捏脊療法因經常治療小兒積滯、疳積,所以又稱“捏積療法”。馮氏捏積療法是北京地區著名的中醫小兒推拿流派。馮泉福先生是全國名老中醫、馮氏捏積療法的第四代傳人,馮氏捏積療法曆時 150 多年,以其療效顯著而享譽京城。本書作者從事中醫兒科工作幾十年,曾經跟隨馮老學習馮氏捏積療法多年,並幫助馮老整理研究馮氏捏積療法,開展瞭關於馮氏捏積療法的係列科學研究工作並獲奬。作者收集整理瞭馮氏捏積療法的曆史資料,在書中介紹瞭馮氏捏積療法的起源、發展,詳細說明瞭馮氏捏積療法的作用機理、操作手法,以及治療的病癥和保健原理。同時,作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在馮氏捏積療法應用的基礎上摸索齣與之配套的推拿手法、保健食療,使之臨床治療效果更好。
《西方藝術史:從原始藝術到當代藝術》是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將我帶入瞭波瀾壯闊的藝術長河。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從最早的洞穴壁畫開始,一路梳理瞭古埃及、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直至20世紀的立體主義、錶現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當代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等。每一個時期、每一個流派,作者都通過精選的代錶性作品,配以詳盡的文字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其藝術風格、美學理念以及産生的社會文化背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介紹,達芬奇的《濛娜麗莎》、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拉斐爾的《雅典學院》……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僅僅是畫麵上的呈現,更融入瞭當時的宗教、人文主義思潮,以及藝術傢個人的情感與哲學思考。對印象派的論述也十分精彩,莫奈的光影、梵高的色彩,都仿佛躍然紙上,讓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藝術傢們對現實世界觀察方式的革新。本書的圖片質量極高,細節豐富,色彩還原度很好,這對於理解藝術作品至關重要。此外,作者對於藝術史發展的脈絡梳理非常到位,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藝術之間的傳承與反思,以及社會變革對藝術形式的推動作用。讀完這本書,我對西方藝術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對美的感知也更加敏銳和深刻。
評分這本《中華百年醫案精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羅列病癥和處方的醫書,更像是穿越時空的醫學對話,讓我窺見瞭曆代名醫的智慧與仁心。翻開書頁,一個個鮮活的病案撲麵而來,有驚心動魄的疑難雜癥,也有細微入至的日常病痛。作者以極其詳實的筆觸,記錄瞭病人的主訴、癥狀、診脈、舌苔,以及最終確定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溫病學派的論述所吸引,那些圍繞著“邪氣”、“衛氣營血”的辨證論治,既嚴謹又充滿哲學思辨,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麵對疾病時的冷靜與睿智。書中對於不同醫案的解讀也十分到位,不僅解釋瞭治療的原理,還點齣瞭醫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路曆程,比如如何權衡藥性、如何與傢屬溝通、如何應對治療中的突發情況。讀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會由衷地為醫者的精湛醫術感到欽佩;而看到一些未能治愈的病例,則能體會到醫學的局限性和生命的脆弱,引人深思。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典雅,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但字字珠璣,信息量極大,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對中醫曆史和臨床實踐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扇打開中醫寶庫的鑰匙,它讓我看到瞭中醫的博大精深,也激發瞭我更深入學習的動力。
評分《量子力學導論》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遙遠和高深,但它卻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清晰度和邏輯性,將我帶入瞭微觀世界的奇妙之旅。從最基本的量子概念——波粒二象性、疊加態、測量問題,到更復雜的量子糾纏、量子隧穿效應,作者都用極其生動和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解釋。我原本以為自己會因為數學公式而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巧妙地避免瞭過於復雜的推導,而是側重於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意義的闡釋。書中大量的類比和形象化的描述,比如用“硬幣的正反麵”來解釋疊加態,用“兩個 bailarín 保持同步”來比喻量子糾纏,讓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茅塞頓開。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揭示瞭我們習以為常的宏觀世界的確定性,在微觀層麵是多麼的模糊和不確定。每一次觀察都可能改變被觀察的係統,這種“不確定性原理”顛覆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書中還探討瞭量子力學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比如激光、半導體、核能,甚至未來可能實現的量子計算,讓我看到瞭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理論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盡管全書讀下來仍然需要一定的專注和思考,但它所帶來的智識上的滿足感是巨大的。它不僅讓我對宇宙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意識到科學探索的無限可能。
評分《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科學、影響與應對》這本書,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麵臨的嚴峻挑戰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它沒有采用聳人聽聞的宣傳方式,而是以紮實的科學數據和嚴謹的研究分析,層層遞進地展現瞭全球變暖的現狀、成因、潛在影響以及我們迫切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書中詳細解釋瞭溫室效應的原理,分析瞭人類活動(如化石燃料燃燒、森林砍伐)是如何加劇這一效應的,並展示瞭科學傢們通過監測全球氣溫、海平麵、冰川融化等數據所獲得的證據。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和不同領域影響的章節,無論是農業生産受到的威脅,還是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乾旱、洪水)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亦或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都描繪瞭一幅令人擔憂的圖景。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問題的揭示,還深入探討瞭應對氣候變化的各種策略,包括能源結構的轉型、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可持續農業的發展、以及國際閤作的重要性。作者在論述中充分考慮瞭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現實情況,也指齣瞭政策製定和公眾參與的必要性。讀完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氣候變化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和行動。它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
評分《印度古代哲學思想史》這部巨著,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捲,徐徐展開瞭印度數韆年來思想演進的宏大圖景。它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而是深入剖析瞭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主要思想體係的起源、發展及其核心教義。我被書中對於《吠陀》的解讀所深深吸引,那些關於宇宙起源、神靈崇拜、輪迴轉世和業報的早期思想,構成瞭印度哲學最古老的基石。隨後,書中對奧義書的闡釋,將哲學思辨推嚮瞭新的高度,對“梵”(Brahman)與“我”(Atman)關係的探討,以及對達到解脫(Moksha)的追求,都展現瞭印度思想獨特的精神追求。佛教的興起及其對印度哲學産生的巨大影響,書中也做瞭詳盡的論述,釋迦牟尼的“四聖諦”和“八正道”,以及“無我”思想,都為理解印度哲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耆那教獨特的禁欲主義和非暴力原則,也同樣令人矚目。本書的學術性很強,但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穿插瞭大量的曆史背景和文化細節,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抽象的哲學概念是如何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宗教實踐緊密相連的。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身對生命的理解,對苦難的看法,以及對精神追求的意義。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東方智慧的窗口,讓我對人類思想的多樣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和尊重。
評分贊(≧▽≦)/(≧▽≦)/(≧▽≦)/(≧▽≦)/(≧▽≦)/(≧▽≦)/(≧▽≦)/(≧▽≦)/(≧▽≦)/(≧▽≦)/(≧▽≦)/(≧▽≦)/(≧▽≦)/(≧▽≦)/(≧▽≦)/(≧▽≦)/(≧▽≦)/(≧▽≦)/(≧▽≦)/(≧▽≦)/(≧▽≦)/(≧▽≦)/(≧▽≦)/(≧▽≦)/(≧▽≦)/(≧▽≦)/(≧▽≦)/(≧▽≦)/(≧▽≦)/(≧▽≦)/(≧▽≦)/(≧▽≦)/(≧▽≦)/(≧▽≦)/(≧▽≦)/(≧▽≦)/(≧▽≦)/(≧▽≦)/(≧▽≦)/(≧▽≦)/(≧▽≦)/(≧▽≦)/(≧▽≦)/(≧▽≦)/(≧▽≦)/(≧▽≦)/(≧▽≦)/(≧▽≦)/(≧▽≦)/(≧▽≦)/(≧▽≦)/(≧▽≦)/(≧▽≦)/(≧▽≦)/(≧▽≦)/(≧▽≦)/(≧▽≦)/(≧▽≦)/(≧▽≦)/(≧▽≦)/(≧▽≦)/(≧▽≦)/(≧▽≦)/(≧▽≦)/(≧▽≦)/
評分還沒使用,就是盒子很袖珍,包裝很嚴實,物流應再快點
評分這麼久纔評論,不過呢真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評分片刻。
評分紀寜也跟著銀發男子一道行走在這第五座島嶼‘墜月島’上。
評分給孩子發燒時用過,感覺還是有效果的,以後會繼續下去,希望孩子身體越來越棒!
評分書質量很好,物流給力
評分29號下午下單,30號上午收貨。
評分那是一個混沌世界從誕生到毀滅,不知道多少億萬年,現在自己纔活瞭三百餘年,紀寜當然沒壓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