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1350-201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ault separation equipment of subst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1350-201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ault separation equipment of subst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系统
  • 变电站
  • 故障解列
  • 继电保护
  • DL/T1350-2014
  • 电力行业标准
  • 技术规范
  • 设备通用要求
  • 高压电气
  • 电力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3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41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外文名称: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ault separation equipment of substa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1350-2014)》规定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变电站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侧的并网联络线路故障解列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并作为其设计、制造、检验和运行的依据。其他电压等级、电厂侧可参照执行。

前言/序言


探索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的广阔领域:精选电力行业技术文献导读 本导读精选了一系列聚焦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自动控制以及相关设备研发制造的权威技术文献,旨在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参考框架。所推荐的书籍和标准,虽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1350-2014)》的具体技术细节,但它们共同构筑了理解和保障现代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宏大叙事。 ---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与潮流分析的基石 要理解任何局部保护装置(如解列装置)的设计依据,必须首先掌握电力系统整体的动态特性和运行机理。本部分重点推荐的文献将深入探讨电力系统的基本模型、潮流计算、暂态稳定分析以及安全约束运行的理论基础。 1. 《电力系统分析:暂态稳定与控制》(Power System Analysis: Transient Stability and Control) 本书是电力系统动态分析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详细阐述了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如短路、大负荷变化或机组跳闸)后,如何从暂态过渡到次暂态,最终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全过程。 核心内容涵盖: 同步电机暂态建模: 深入探讨了不同模型(如一阶、二阶、暂态电势保持假设)在暂态分析中的适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功角稳定理论: 重点讲解了直接法(能量函数法)和时间域仿真法在评估系统稳定裕度上的应用。尤其对等面积定则(Equal Area Criterion)在简单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辅助控制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励磁系统(AVR)、原动机械调速器(GOV)以及现代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和对系统阻尼特性的改善作用。这些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抵抗故障的能力。 负荷预测与潮流计算: 虽然本书侧重动态,但也包含了牛顿-拉夫森法、快速分解法等在求解系统稳态潮流(包括有功和无功分配)中的应用,为动态分析提供准确的初始条件。 2. 《电力系统暂态仿真技术与应用》(Transient Simul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in Power Systems) 现代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决策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度的仿真工具。本书聚焦于如何构建真实反映物理特性的仿真模型,并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有效的分析。 侧重方面: 模型库与接口标准: 讨论了标准的电力系统建模语言(如PlaSM、Modelica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以及不同仿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 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组(DAE)的求解器: 分析了如BDF(后向差分公式)等数值积分方法在处理高阶、强耦合微分方程组时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 电力电子设备对系统暂态的影响: 探讨了高压直流输电(HVDC)、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设备接入对传统暂态稳定分析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精确建模以进行系统级仿真。 --- 第二部分:继电保护与故障诊断的原理与实践 解列装置本质上是高级的保护与控制逻辑的集合。要理解其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深入研究其所依赖的继电保护基础理论、元件特性及其校验方法。 3. 《现代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odern Relay Protec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本书是继电保护领域的基础教材,详尽介绍了电流、电压、频率、阻抗等物理量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重点关注: 故障分类与特征分析: 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故障(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三相短路)在系统两端电压、电流波形、阻抗变化上所呈现的独特特征。 距离保护原理: 深入讲解了阻抗测量、相位判别、死区设置以及抗暂态量对距离保护准确性的影响,这是许多高级保护逻辑的基础。 元件特性与配合: 讨论了各种保护元件(如过流保护、纵差保护、瓦斯保护)的特性曲线、动作逻辑,以及如何通过时间延时、灵敏度系数来实现保护的相互配合,确保选择性和速动性。 微机保护的硬件与软件架构: 介绍了先进的采样技术、模数转换(ADC)的精度要求,以及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的保护算法的实时性。 4. 《电力系统故障录波与分析技术》(Power System Fault Record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故障解列装置的决策依据往往来自于对故障前后的系统状态数据进行判读。因此,对故障录波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技术要点: 暂态录波器的标准与规范: 探讨了IEC 60044-7/8等国际标准对采样率、同步精度、事件触发机制的要求。 故障波形还原与去噪: 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数学工具从含有噪声的原始数据中准确提取出基波分量、谐波分量以及暂态分量。 故障点定位算法: 讲解了基于阻抗法、行波法等技术对故障点进行精确距离估计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解列装置的故障定界环节具有参考价值。 --- 第三部分: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工程 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解列这种关键功能的系统)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极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之上,这涉及到控制理论和信息安全领域。 5. 《工业控制系统可靠性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for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本书从工程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容错能力的控制系统。 关注点: 可靠性指标体系: 详细介绍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用度(Availability)等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系统设计中的目标设定。 冗余技术与故障转移: 探讨了各种冗余架构(如N+1、2oo3等)在硬件层面(电源、CPU、通信链路)的应用,以及系统在主用设备失效后如何进行平滑、无扰动地切换(Fail-over)。 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测(PHM): 介绍了基于状态监测的预测性维护策略,通过对关键部件运行参数的长期跟踪,预判潜在的失效风险。 6.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Power Systems) 现代变电站的保护和控制高度依赖于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如IEC 61850标准)。 内容摘要: IEC 61850标准解析: 详细介绍了面向过程(GOOSE/SV)、以太网架构、网络划分、时间同步(PTP)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实现机制。 网络安全框架: 讨论了电力系统特有的安全威胁(如拒绝服务攻击、数据篡改),以及纵深防御策略,包括物理隔离、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ACL)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通过系统研读以上涵盖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动态仿真、继电保护原理、故障分析及可靠性工程的文献,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支撑现代变电站运行与安全控制的底层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评估任何特定保护装置(如故障解列装置)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哲学。这些文献提供了“为什么”和“如何做”的理论基础,为DL/T 1350-2014所规范的具体“做什么”提供了坚实的背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电力系统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技术标准有时比操作手册更具指导意义,因为它规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这份《通用技术条件》的价值,在于它确立了行业内关于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的“基准线”。我一直在思考,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如何确保这套标准的普适性和有效性。我估计书中对于环境适应性(比如温度、湿度、电磁兼容性EMC)的章节会非常详尽,因为变电站的环境往往是极其恶劣的——高强度电磁干扰、昼夜温差巨大,这对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是巨大的考验。标准的制定者显然考虑到了这些现实的挑战,力求让“通用”二字真正名副其实,确保无论设备安装在哪里,其核心功能都能百分之百地可靠实现。这本书就是行业内对“质量保证”的最佳诠释。

评分

最近几年,随着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故障解列装置也从传统的继电保护单元,逐步发展到复杂的智能化系统。因此,这份2014年的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我们理解和评估那些基于微处理器的新型解列装置提供了必要的衡量框架。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故障”的范畴,以及如何处理多重故障的协同判断问题。在实际运行中,故障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连锁反应的结果。一个优秀的解列装置必须具备足够的“智慧”来区分是局部小故障需要隔离,还是系统性的大危机需要立即解列。我深信这份标准在定义这些逻辑边界和判断阈值方面,必定下了大功夫,为我们后续的系统升级和维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评分

这部电力行业标准,从目录和标题来看,简直就是电力系统运维人员的“圣经”啊!我手头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1350-2014)》,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啃完,但光是翻阅那些严谨的章节标题和复杂的术语,就让人感到脊背发凉——这玩意儿绝对不是给外行人准备的下午茶读物。我注意到它对解列装置的可靠性、响应速度以及环境适应性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这些处理数百万伏特电压的现场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想象一下,在一次突发的大规模电网波动中,如果解列装置响应迟缓或者误判,那后果不堪设想。这本书里必然详细阐述了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这些标准的存在,就像是给设备装上了一道道技术上的“防火墙”,确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设备也能稳健地执行“断舍离”的操作,保护电网主体的稳定。我特别期待能深入研究其中关于硬件选型和软件逻辑校验的部分,毕竟,电网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这些看似冰冷的“通用技术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份规范,更像是对所有参与变电站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人员的庄严承诺。

评分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厚厚的标准时,第一感觉是它的专业深度令人敬畏。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清晰,从总则到具体的性能指标,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极其严密。我尤其关注了标准中对于“误动率”和“拒动率”的量化指标描述。在电力领域,“零容忍”是常态,任何一点点模糊不清的界限都可能酿成大祸。这份标准显然已经把技术上的灰色地带尽可能地压缩到了极限,用可量化的数据来约束设计者和工程师的行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电力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最高期望。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高压设备打交道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这样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再确认。它迫使我们站在更高的系统层面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设备表面的正常运行。我相信,通过学习和贯彻这份标准,能够显著提升我们变电站保护系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评分

读这类技术规范,最怕的就是晦涩难懂,但好的标准应当是精确而有力的语言艺术。我虽然还没深入到每一个公式和图表细节,但从整体结构上看,这份标准似乎成功地在技术深度与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应该不仅仅是罗列了要求,更可能包含了解释性附录,帮助现场工程师理解这些技术指标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影响。毕竟,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落地实施,如果工程师读不懂,或者理解有偏差,那么再好的标准也形同虚设。我期待在阅读其关于“系统自检与状态监测”的部分时,能找到更多关于如何从日常巡检中预判潜在故障的指导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理解当前电力系统自我保护机制核心思想的一把关键钥匙,对于提升个人在变电站安全运行领域的专业深度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