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呻吟语
作者:吕坤 (明)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6
版次:2
印刷时间:2015-6
印次:2
字数:197千字
页数:280
书号:9787540339098
开本:16
包装:平装
定价:26.00
卷一 内篇 礼集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内篇 乐集
修身
问学
卷三 内篇 射集
应务
养生
卷四 外篇 御集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外篇 书集
治道
卷六 外篇 数集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国学经典文库:呻吟语》精选了其中的篇目,对难字加注拼音,加以注释和白话翻译。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原文,《国学经典文库:呻吟语》对内容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拓展:一是文字式的随文拓展,即与原文内容有关的文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内容的补充阅读,二是插图式的随文拓展,图文结合,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
《吕语精粹序》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申涵光《荆园小语》更称:“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呻吟语》的整理改编问世,更可以说明该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宝藏了。
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其实很高,毕竟“明清小品丛刊”这个标签听起来就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机锋。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那个时代士大夫们在困顿中展现的洒脱和幽默感。在阅读过程中,我确实发现了一些篇章笔锋犀利,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那份洞察世事的清醒,即便隔着几百年的时光,依然能让人拍案叫绝。但是,这种精彩往往是零星出现的,被大量的、关于家族伦理、祭祀规范或者古代官员的自我修养的冗长论述所稀释了。每当我沉浸在某个有趣的故事或精妙的议论中时,很快就会被下一篇要求极高专注度的文字打断,导致阅读的节奏感非常差。就好比你在一桌丰盛的宴席上,每吃一口精致的点心,服务员就立刻端上来一大碗需要慢慢品鉴的清汤,让人难以尽兴。这本书的“全集选”的性质,使得内容非常庞杂,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清晰主题,读完一本,感觉知识量是增加了,但心里的那团“求知欲”并没有被彻底满足,反而留下了一种意犹未尽的破碎感。
评分拿到这套“国学经典”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装帧设计非常朴素,甚至有些严肃得过头了。书页的纸质偏硬,油墨味很重,似乎想最大限度地模拟古籍的质感,但实际阅读起来,却带来了一些不便。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处世哲学”的那一部分内容,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毕竟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往来越来越复杂,总想找点古人的智慧来指点迷津。然而,阅读体验并不顺畅。作者的论述逻辑跳跃性很大,常常是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现象出发,迅速攀升到宏大的哲学命题,中间的过渡环节往往需要读者自己脑补和联想,这对于习惯了现代清晰叙事结构的我来说,是一种持续的认知负荷。我尝试在图书馆的安静角落里细细品读,试图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观,但那些对“礼法”和“名分”的强调,虽然在当时或许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但在今天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需要进行大量的“现代化转译”才能勉强应用于生活实践。这套书更像是研究古代思想家的工具书,而非能即刻提供心灵慰藉的指南。
评分从文本本身的密度来看,这套书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它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身处世”的诸多经典论述,确实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国学的参考资料。但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挫败感远远大于收获的喜悦。最让我感到困扰的是,全书的语境设定都基于一个高度统一的、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框架。例如,在谈论“如何与上级相处”时,作者给出的建议充满了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和对自身地位的深刻认知,这与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平等沟通、积极表达自我的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揣摩那些看似深奥的典故背后的实际操作指南,但发现它们很多都是针对特定历史情境的“权宜之计”,直接照搬到今天反而显得迂腐可笑。与其说这本书是“人生处世智慧”,不如说是“特定历史时期文人阶层的自我修养手册”,对于如何处理当代职场人际关系或者家庭矛盾,提供的有效借鉴非常有限,需要读者拥有极强的批判性思维和筛选能力才能从中淘金。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对古代文人思维模式的“沉浸式考察”,而非一次轻松愉快的阅读之旅。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关于“心性修炼”的部分,那些文字试图引导人向内探求,达到一种“格物致知”的境界。然而,这种向内求索的过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显得尤为奢侈。我常常在阅读几页之后,就被手机的震动或者日常事务拉回现实,这种频繁的中断使得我根本无法进入那种需要长时间心流才能维持的思辨状态。每次重拾这本书,都像重新开始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重新适应那种古朴的语速和凝练的表达方式。我承认,书中的某些片段确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提供了审视人生的全新视角,让人反思现代人是否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丢失了对生命本真的体察。但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成本,且对读者的背景知识有较高要求的“硬核”读物,它更适合在学术研究或系统学习的背景下被审慎对待,而不是被随意地放在床头作为睡前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年代感和学问的厚重,但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我本来是想找点轻松愉快的读物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结果翻开目录,全是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名称,什么“人生处世智慧小品文集”,光是这几个字就让人觉得头大。我试着读了几篇,发现文字确实古奥,很多典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果不去查阅资料,根本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比如,其中一篇谈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里面引用的先秦诸子百家的观点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像是在走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掂量,生怕走错了方向。坦白讲,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啃那些佶屈聱牙的句子,试图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丝丝能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的“金句”,但大部分时候,我都被那种古老的思维定式所困住,感觉自己像个闯入古代书房的现代人,格格不入,只能小心翼翼地触摸那些泛黄的纸页,敬畏于文字背后的巨大信息量,却又苦于无法快速消化吸收。这本书无疑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但对于只想在夜晚安安静静享受阅读乐趣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智力挑战”而非“休闲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