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书名:五种遗规
定价:58.00元
作者:陈宏谋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1318374
字数:320000
页码: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五种遗规》: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科书
★《五种遗规》:净空法师、南怀瑾大力推荐的一部经典
★《五种遗规》:曾国藩要求子侄必读的一部书
【书籍目录】
前言
养正遗规序
卷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朱子《童蒙须知》有序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陈北溪《小学诗礼》
真西山《教子斋规》
方正学《幼仪杂箴》
高提学《洞学十戒》
卷下
颜氏家训--勉学篇
朱子读书法
朱子治家格言
吕近溪《小儿语》并序
吕新吾《续小儿语》有序
陆桴亭《论小学》
补编
序
诸儒论小学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陈定宇《示子帖》
王文成公《训蒙教约》
附歌诗
屠提学《童子礼》
吕新吾《社学要略》
张杨园《学规》
陆清献公《示子弟帖》
张清恪公《读养正编要言》
唐翼修《父师善诱法》
教女遗规序
卷上
曹大家《女诫》有序
蔡中郎《女训》
宋尚宫《女论语》
卷中
吕近溪《女小儿语》
吕新吾《闺范》有序
卷下
王孟箕家训--御下篇
温氏《母训》有序
史搢臣《愿体集》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王朗川《言行汇纂》
女训约言
训俗遗规序
卷一
司马温公《居家杂仪》
朱子《增损吕氏乡约》
陆梭山《居家正本制用篇》
倪文节公《经鉏堂杂志》
陈希夷《心相编》
袁氏《世范》
卷二
许鲁斋《语录》
陈定宇《先世事略》
王阳明文钞
杨椒山遗属
沈文端公《驭下说》
吕新吾《好人歌》
李忠毅公《诫子书》
王孟箕讲《宗约会规》
王士晋《宗规》
顾亭林《日知录》
陆桴亭《思辨录》
卷三
朱柏庐《劝言》
张杨园《训子语》
唐灏儒《葬亲社约》
王中书《劝孝歌》
魏环溪《庸言》
汤潜庵《语录》
魏叔子《日录》
蔡梁村《示子弟帖》
程汉舒《笔记》
卷四
史搢臣《愿体集》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王朗川《言行汇纂》
熊勉庵《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
从政遗规序
卷上
吕东莱《官箴》
何西畴《常言》
王伯厚《困学纪闻》
龙图梅公《五瘴说》
许鲁斋《语录》
薛文清公《要语》
王文成公《告谕》
耿恭简公《耐烦说》
吕新吾《明职》
吕新吾《刑戒》
李九我《宋贤事汇》
张侗初《却金堂四箴》
卷下
高忠宪公《责成州县约》
傅元鼎《巡方三则》
袁了凡《当官功过格》
颜光衷《官鉴》
顾亭林《日知录》
汤子《遗书》
魏环溪《寒松堂集》
于清端《亲民官自省六戒》
蔡文勤公《书牍》
熊勉庵《宝善堂居官格言》
王朗川《言行汇纂》
在官法戒录序
卷一
总论
卷二
法录上
卷三
法录下
卷四
戒录
附录:清史稿·陈宏谋传
【在线试读】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宏 谋按:前二篇,为学者定其纲宗,端所祈向。而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 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织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 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di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鞵韈,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条或带束腰。脚,谓鞵韈。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袵纽带,不可令有缺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著短便,爱护勿使损污。凡日中所著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此饬身之要。毋忽。
语言步趋第二
凡 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 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内容简介】
《五种遗规》系清朝陈宏谋所辑,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 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 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 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教女遗规》多为宣传闺范母训等内容;《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 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在官法戒录》是辑录 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五种遗规》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初读这本《五种遗规》,着实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像某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而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循循善诱的方式,娓娓道来为人处世的根本。尤其是在阐述“敬畏”与“自律”这两个核心概念时,作者的笔触既有古人的深邃,又不失现代人的清晰。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慎独”的探讨,那种要求个体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能保持高尚品德的境界,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道德标准日益松动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那些曾经浮躁的心绪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沉淀了下来,开始学着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个选择和每一个瞬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道德规范的书,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午后阳光下,轻轻拍着你的肩膀,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你,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笃定与节制。对于想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苦于找不到切入点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回归本真,构建稳固的内心秩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理论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和场景,将复杂的伦理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勤俭”这一传统美德时的角度——它并非单纯强调节约金钱,而是上升到一种对时间、对资源、对生命的尊重。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对比古人留下的智慧,总能发现自己诸多可以改进之处。例如,书中对“治家”的论述,跳出了小家庭的范畴,将家庭视为个人修身的外延,强调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层层递进关系。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个人品德的完善,实则关乎社会和谐的基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静而有力的,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仿佛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对“成圣”的毕生追求。它提供了一种久违的、要求人向上、向善的力量,是那种可以放在枕边,时常翻阅、常读常新的宝典。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说,最初我对“修身教科书”这个定位有些疑虑,总觉得会过于说教。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像是对话,而不是训诫。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考,落实到日常的琐碎事务中去。比如,书中关于“交友”的篇章,提出的标准非常具体,不是空谈“义气”,而是着重于朋友间能否相互砥砺、共同进步。这种务实精神,使得书中的教诲不会飘在空中,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朋友圈”,并开始学习如何以更真诚、更有原则的态度去维护人际关系。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没有给我立竿见影的成功秘诀,却给了我一套可以安身立命、抵御外界纷扰的内在工具箱。对于一个正在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中寻找方向的人来说,这种“慢功夫”的价值,远超任何急功近利的速成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坚固的“精神锚点”。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潮流裹挟,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而《五种遗规》所提倡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价值体系,它鼓励人们向内求索,去发现和坚守那些亘古不变的美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恒心”的阐释,它将持之以恒的努力描述为一种对天道的顺应,这极大地提升了我面对困难时的韧性。每一次当我想要放弃时,翻开书中关于“笃行”的段落,那种穿越时空的语重心长总能重新点燃我的斗志。这本书的文字虽然古朴,但其蕴含的哲理却是极具穿透力的,它直指人心最深处的渴望——渴望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有深度的人。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而不仅仅是如何在社会上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对“为人”的深刻关注,是当代许多心灵鸡汤所无法比拟的深度和厚度。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致远”的感觉。它的排版清晰,注释适度,使得阅读过程十分流畅,即便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跟进。最让我触动的是它对于“谦卑”的定义。书中没有将谦卑等同于软弱或退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明白自己的局限性,从而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这种积极的谦卑观,帮助我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自我设防和傲慢。我发现,当我真正开始实践书中倡导的几种“遗规”后,我与家人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工作中的冲突也因为我更注重反省而非指责而得到了缓解。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它将高尚的德行分解成了日常可以操作的细则,让“修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每天都在进行中的实践。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并付诸行动的文化遗产,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踏实而有力量的生命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