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者:[美] 欧文·M·柯匹 卡尔·科恩 丹尼尔·E·弗莱格
译 者:胡泽洪赵艺等 字 数:468千
书 号:978-7-5596-1416-2 页 数:300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 张:18.75
尺 寸:787毫米×1092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8年4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8年4月第1次印刷 定 价:60.00元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者国别: 美国
正文用纸:轻型纸 中图分类号:B81
汉语词表主题词:逻辑学
编辑推荐
逻辑学是很“底层”的一门学科,因为无处不在反而不显其形。当它被从日常的语言中剥离出来的时候,又常因过于抽象而使读者却步。我们希望这本清晰简明、生动鲜活的逻辑学普及读本能帮助对逻辑学有兴趣的读者入门。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 轻松可读
本书将抽象、枯燥的逻辑学原理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且以经典名著、美国主流报刊的摘录文字为例,写就这样一部逻辑学普及读本,更适合于教学和初学入门者。
◆ 著作
本书为柯匹和科恩合著《逻辑学导论》的简明读本,在保持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结构和内容,更多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实践。
◆ 丰富习题
贯穿全书的600多道简单又与当下相结合的动态习题,细致阐明关键概念和主题,加深了学生对逻辑基本概念的理解。练习题答案更为学生提供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
媒体推荐
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学习者应该对《逻辑要义》的重大价值充满信心。读者能通过学习本书掌握正确推理的原理,没有什么学问比逻辑学更具有实用性和更与所有具体问题相关联的了。
—— 卡尔·科恩,美国密歇根大学逻辑与哲学教授
我认为本书的优点主要是例子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有趣、时新且尖锐的,还有一些具有历史性启发。绝对是一本好书!
—— 诺曼·舒尔茨(Norman Schultz),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Metropolitan State College of Denver)
欧文·柯匹教授是编撰逻辑教科书的高手,他所编撰的多种逻辑教材风行欧美大学达半个多世纪。与其鸿篇巨制《逻辑学导论》相比,这本《逻辑要义》的篇幅较简短,内容更集中,也更切合实用,是中国读者学习逻辑学不可多得的入门书。热忱推荐!
—— 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基本内容兼备,理论与实用兼顾。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不失为一本不错的可供作教科书、参考书或自学求知之用的读物。
—— 宋文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者简介
作者;欧文·M·柯匹(Irving M. Copi,1917—2002), 美国著名逻辑教育家,曾先后执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主要著作有:《符号逻辑》(Symbolic Logic,1954) 《逻辑类型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1971) 《当代哲学逻辑》(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Logic, 1978)《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1992)等。
卡尔·科恩(Carl Cohen,1931— ),美国密歇根大学逻辑与哲学教授。科恩教授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政治哲学著作《论民主》中译本于1988 年出版。
丹尼尔·E·弗莱格(Daniel E. Flage),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哲学教授,主攻现代哲学史、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部分译者;胡泽洪,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逻辑哲学与语言逻辑研究。主要著作有《逻辑的哲学反思——逻辑哲学专题研究》《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等,主要译著有《知识之树》(合译)等。
赵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逻辑与认知、论辩理论。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译著有《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等。
内容简介
作为柯匹《逻辑学导论》的简明读本,本书对逻辑基本概念和推理规则做了清晰简洁的介绍,并将这些规则融于各种时新实例中,以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进而建立起在日常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现生活世界中的逻辑。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或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给出了“重要提示”。章末更有“章节摘要”对整章内容做一整体归纳和总结, 方便学生掌握逻辑学基本规则。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初学入门者,都可从中获益,走出逻辑学无实际功用的误区,最终发现生活世界中存在的生动鲜活的逻辑。
简目
致中国读者
前言
第1章 基本的逻辑概念
第2章 非形式谬误
第3章 直言命题
第4章 直言三段论
第5章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第6章 符号逻辑
第7章 演绎方法
第8章 量词理论
第9章 归纳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正文赏读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不像那种堆砌理论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它没有急于展示所有的风景,而是先为你标明了主要的地标和路线。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概述,告诉读者“我们接下来要解决什么问题”,而章节末尾又会有一个简洁的总结,帮助你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点。这种清晰的章节脉络,使得阅读过程中的迷失感降到了最低。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对比法”,总是在提出一个新逻辑工具时,立刻拿它和旧的、更直观的思维模式进行比较,让你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新的工具,它能解决旧方法无法解决的哪些思维盲区。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让人不满足于表象,而是去探究背后的底层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认真钻研的氛围。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很棒,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磨砂感,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行距和字号的搭配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而且,它在一些关键概念的呈现上,使用了不同的字体和加粗处理,使得重点更加突出,这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理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学术性的书籍常常因为排版过于密集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书脊的处理也很结实,感觉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体现了出版社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整体来看,光是这份实体书的制作水准,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尊重与诚意,绝非那种粗制滥造的敷衍之作,光是摆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一种近乎艺术家的耐心和清晰度。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同类的入门读物,但往往在跨越某个理论的门槛时就卡住了,感觉那些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某种基础知识。然而,这本书的叙述逻辑就像是搭建一座精巧的阶梯,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它没有回避那些看似深奥的术语,而是用一系列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幽默感的例子来对它们进行“翻译”。比如,它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逻辑推演,而是用了一个关于“下雨天是否必然带伞”的场景来剖析,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让原本感觉高不可攀的学科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让人有信心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日常对话的“解构”能力。以前看一些辩论或者新闻评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说不出个所以然。现在,我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语言背后的谬误——是稻草人谬误,还是滑坡谬误在作祟?这本书没有把逻辑学束之高阁,而是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教你如何用精准的手术刀解剖他人的论证结构。我开始在和朋友的闲聊中,不自觉地去分析他们论证的前提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必然。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收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升级。它让人变得更理性,更少被情绪化的表达所裹挟,真正实现了“带着脑子”去接收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吞咽信息。这种实用性和即时反馈感,是很多理论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虽然扎实,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趣味性”上所做的努力。我原本预期这会是一本严肃到令人昏昏欲睡的教材,但事实是,它巧妙地将枯燥的逻辑规则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轶事和有趣的案例分析中。比如,它提到历史上某个著名的哲学争论是如何因为一个微小的逻辑前提的错误而走向歧途,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让那些抽象的公理和推理规则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舞台上表演。作者似乎深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那些复杂的规则内化了。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让我愿意主动地去翻阅后续章节,而不是被“必须读完”的压力所驱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