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全译(修订版)
定价:61.00元
作者:齐瑞端 周才珠;周才珠,齐瑞端 注
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221083821
字数:
页码:6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墨子全译:子(修订版)》是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中的一册。
内容提要
《墨子全译:子(修订版)》所译注的今存的五十三篇是墨学的本体与精髓。《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的著述总汇,墨学和与其对立的儒学,在春秋与战国嬗递之际并称诸子百家的“显学”。墨学理论的进步性、彻底性及影响力,远在道、法诸家之上,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儒学。其学说的力量在于:墨学是批判的武器,“非攻”、“非儒”、“非乐”、“非命”等对历史与现实的不合理进行尖锐的批判;同时“尚同”、“尚贤”、“兼爱”、“节用”等提出了建设合理社会的理想,破中有立,除旧布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利益,因而得到下层人民较为广泛的支持;墨学主张并实践武器的批判,墨学弟子是一个很有纪律的武装集团,擅长军事防御,甘愿赴汤蹈火,援救被侵略的弱国;在自然科学(光学、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的理论与实践上更是独树一帜,为各家所不及,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学说在某些领域是走在当时世界前列的。总之,墨学中的合理内核,已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甚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骄傲,是一份亟待开发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墨子作为出身劳动者阶级,“摩顶放踵利天下”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及社会活动家,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目录
绪言
卷一
亲士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
卷二
尚贤上第八
尚贤中第九
尚贤下第十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兼爱中第十五
兼爱下第十六
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卷六
节用上第二十
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阙)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节葬下第二十五
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阙)
明鬼中第三十(阙)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乐上第三十二
卷九
非乐中第三十三(阙)
非乐下第三十四(阙)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阙)
非儒下第三十九
卷十
经上第四十
经下第四十一
经说上第四十二
经说下第四十三
卷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卷十二
贵义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卷十三
鲁问第四十九
公输第五十
卷十四
备城门第五十二
备高临第五十三
备梯第五十六
备水第五十八
备突第六十一
备穴第六十二
备蛾傅第六十三
卷十五
迎敌祠第六十八
旗帜第六十九
号令第七十
杂守第七十一
附录
墨子佚文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绪言
卷一
亲士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
卷二
尚贤上第八
尚贤中第九
尚贤下第十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兼爱中第十五
兼爱下第十六
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卷六
节用上第二十
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阙)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节葬下第二十五
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阙)
明鬼中第三十(阙)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乐上第三十二
卷九
非乐中第三十三(阙)
非乐下第三十四(阙)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阙)
非儒下第三十九
卷十
经上第四十
经下第四十一
经说上第四十二
经说下第四十三
卷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卷十二
贵义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卷十三
鲁问第四十九
公输第五十
卷十四
备城门第五十二
备高临第五十三
备梯第五十六
备水第五十八
备突第六十一
备穴第六十二
备蛾傅第六十三
卷十五
迎敌祠第六十八
旗帜第六十九
号令第七十
杂守第七十一
附录
墨子佚文
参考书目
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说,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绝佳机会。 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不像有些古籍整理本那样零散晦涩,而是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无论是对某个特定观点的深入研究,还是对整体思想体系的把握,这套书都能提供坚实的支撑。 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沟通古代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让那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思想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涉,带着满满的思考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回归日常,受益匪浅。 这种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值得反复品读和珍藏。
评分阅读这套丛书带来的最大收获,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与拓展。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用当代的视角去审视古人的思想,难免会产生偏差或产生隔阂感。 然而,这套书的编排方式,似乎引导着读者退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问题。 它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每一部分的展开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思辨深度。 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拉着我走进了那个充满辩论和智慧碰撞的时代,让我对很多看似简单的概念,如“兼爱”、“非攻”等,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它迫使我放下固有成见,用更开放、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对于提升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非常有裨益。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皮革纹理的封面,配上烫金的书名和装饰,一股浓郁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每次从书架上把它取下来,都有一种庄重感。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摸上去有点柔和的触感,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 尤其是那些插图,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极为精美,对提升阅读体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装订也十分扎实,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制作的,感觉能长久保存。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书架上的亮点,光是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阅读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升华。
评分我必须提到的是,这套书的校对工作做得极其出色,几乎挑不出明显的印刷或文字错误。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这背后是出版团队极大的责任心和对学术规范的坚守。 如此厚重的一套古籍全译本,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误导读者,影响对原著的正确理解。 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繁体字的运用,还是引文的标注,都显示出高度的专业水准。 这不仅仅是一套面向大众的读物,更像是为专业研究者准备的参考资料,其可靠性毋庸置疑。 这种近乎苛刻的质量把控,是衡量一套严肃学术普及读物价值的重要标尺,也让我对该出版社的其他系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信任感。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翻译质量抱持着极高的期待,毕竟“全译”二字非同小可,意味着对原著思想的深度挖掘与精准传达。 拿到书后,我特意挑选了几个思想性较强、论证复杂的篇章进行了比对阅读。 译者显然在文本的梳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文字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犹如在阅读一部优秀的现代散文集,思想脉络清晰可循。 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古代特有的概念和哲学思辨时,译者不仅给出了准确的对应词,还在适当的地方加入了简洁的注释或译者按语,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即便是对先秦哲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领会其精髓。 这种既尊重原著的严谨性,又兼顾现代读者可读性的翻译策略,是这套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它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