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学生、知识分子、党政干部) 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倾心审校注释
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
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王阳明全集》
内容简介
本套全集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全集依据文体之不同,将原来分散于不同编章的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五册:第一册:语录(《传习录》),书信;第二册:序、记、说,杂著;第三册:奏疏,公移;第四册:诗、赋,墓志、祭文等;第五册:年谱,世德纪。同时,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做审校,对其中的关键文字做了注释,是目前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王阳明全集》。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谙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为新建侯。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年谱
年谱一
自成化壬辰始生至正德戊寅征赣/003
年谱二
自正德己卯在江西至正德辛巳归越/043
年谱三
自嘉靖壬午在越至嘉靖己丑丧归越/072
年谱附录一
自嘉靖庚寅建精舍于天真山至隆庆丁卯复伯爵/119
年谱附录二
年谱旧序至论年谱书/150
阳明先生年谱序/150
阳明先生年谱考订序/153
刻阳明先生年谱序/154
又/156
又/158
论年谱书/160
论年谱书凡九首/161
答论年谱书 凡十首/165
世德纪
传
王性常先生传/175
遁石先生传/176
槐里先生传/178
竹轩先生传/179
墓志铭
海日先生墓志铭/181
行状
海日先生行状/187
阳明先生墓志铭/195
阳明先生行状/201
祭文
亲友祭文/224
有司祭文/228
门人祭文/230
师服问
讣告
讣告同门/240
哀感
遇丧于贵溪书哀感/242
书稽山感别卷/243
书
谢江广诸当道书/244
再谢汪诚斋书/245
再谢储谷泉书/246
丧纪
世德纪附录
疏记
辨忠谗以定国是疏/255
明军功以励忠勤疏/258
地方疏/260
征宸濠反间遗事/264
阳明先生平浰头记/269
移置阳明先生石刻记/273
阳明王先生报功祠记/274
田石平记/275
阳明先生画像记/276
重修阳明王先生祠记/278
平宁藩事略/279
荫子咨呈/280
处分家务题册/281
同门轮年抚孤题单/282
请恤典赠谥疏/283
辨明功罚疏/285
请从祀疏/287
题赠谥疏/289
题遣官造葬照会/290
祭葬札付/292
江西奏复封爵咨/295
浙江巡抚奏复封爵疏/300
题请会议复爵疏/302
会议复爵疏/303
再议世袭大典/305
精彩书摘
自成化壬辰始生至正德戊寅征赣
先生讳守仁,字伯安,姓王氏。其先出晋光禄大夫览之裔,本琅琊人,至曾孙右将军羲之,徙居山阴;又二十三世迪功郎寿,自达溪徙余姚;今遂为余姚人。寿五世孙纲,善鉴人,有文武才。国初诚意伯刘伯温荐为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死苗难。子彦达缀羊革裹尸归,是为先生五世祖。御史郭纯上其事于朝,庙祀增城。彦达号秘湖渔隐,生高祖,讳与准,精《礼》、《易》,尝著《易微》数千言。永乐间,朝廷举遗逸,不起,号遁石翁。曾祖讳世杰,人呼为槐里子,以明经贡太学卒。祖讳天叙,号竹轩,魏尝斋瀚尝立传,叙其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封翰林院修撰。自槐里子以下,两世皆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追赠新建伯。父讳华,字德辉,别号实庵,晚称海日翁,尝读书龙泉山中,又称龙山公。成化辛丑,赐进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进封新建伯。龙山公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复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先生尝筑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学者咸称阳明先生云。
宪宗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丁亥,先生生。
是为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郑娠十四月。祖母岑梦神人衣绯玉云中鼓吹,送儿授岑,岑警寤,已闻啼声。祖竹轩公异之,即以云名。乡人传其梦,指所生楼曰“瑞云楼”。
十有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先生五岁不言。一日与群儿嬉,有神僧过之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竹轩公悟,更今名,即能言。一日诵竹轩公所尝读过书。讶问之。曰:“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十有七年辛丑,先生十岁,皆在越。
是年龙山公举进士第一甲第一人。
十有八年壬寅,先生十一岁,寓京师。
龙山公迎养竹轩翁,因携先生如京师,先生年才十一。翁过金山寺,与客酒酣,拟赋诗,未成。先生从傍赋曰:“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客大惊异,复命赋蔽月山房诗。先生随口应曰:“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明年就塾师,先生豪迈不羁,龙山公常怀忧,惟竹轩公知之。一日,与同学生走长安街,遇一相士。异之曰:“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先生感其言,自后每对书辄静坐凝思。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龙山公闻之笑曰:“汝欲做圣贤耶?”
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岁,寓京师。
母太夫人郑氏卒。居丧哭泣甚哀。
二十有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寓京师。
先生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一日,梦谒伏波将军庙,赋诗曰:“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时畿内石英、王勇盗起,又闻秦中石和尚、刘千斤作乱,屡欲为书献于朝。龙山公斥之为狂,乃止。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岁,在越。
七月,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
外舅诸公养和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先生就官署委禽。合卺之日,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始还。
官署中蓄纸数箧,先生日取学书,比归,数箧皆空,书法大进。先生尝示学者曰:“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
二年己酉,先生十八岁,寓江西。
十二月,夫人诸氏归余姚。
是年先生始慕圣学。先生以诸夫人归,舟至广信,谒娄一斋谅,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遂深契之。
明年龙山公以外艰归姚,命从弟冕、阶、宫及妹婿牧相与先生讲析经义。先生日则随众课业,夜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多至夜分。四子见其文字日进,尝愧不及,后知之曰:“彼已游心举业外矣,吾何及也!”先生接人故和易善谑,一日悔之,遂端坐省言。四子未信,先生正色曰:“吾昔放逸,今知过矣。”自后四子亦渐敛容。
五年壬子,先生二十一岁,在越。
举浙江乡试。
是年场中夜半见二巨人,各衣绯绿,东西立,自言曰:“三人好作事。”忽不见。已而先生与孙忠烈燧、胡尚书世宁同举。其后宸濠之变,胡发其奸,孙死其难,先生平之,咸以为奇验。
是年为宋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龙山公于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
明年春,会试下第,缙绅知者咸来慰谕。宰相李西涯戏曰:“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先生悬笔立就。诸老惊曰:“天才!天才!”退有忌者曰:“此子取上第,目中无我辈矣。”及丙辰会试,果为忌者所抑。同舍有以不第为耻者,先生慰之曰:“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识者服之。归余姚,结诗社龙泉山寺。致仕方伯魏瀚平时以雄才自放,与先生登龙山,对弈联诗,有佳句辄为先生得之,乃谢曰:“老夫当退数
……
前言/序言
阳明学问题略说(代序)
陈明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阳明学的热度是比较高的,不仅学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间也有很多的粉丝拥趸。确实,他这个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响很大,又有蒋中正等大人物作见证,于是其著作一路飘红,甚至成为各种主题培训班的教材。
但古来圣贤皆寂寞,阳明真正的知音应该不会很多。
我觉得,把阳明其学放在宋明思想的结构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阳明其人放在某种时代背景去体会敬仰,也许有助于求得对阳明其人其学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于从对其人其学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与伊川朱子三系,并视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两系为儒学之正宗,而伊川朱子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从他所谓道德的形上学出发所做的儒门内部之判教。从思想史和社会史角度看,各种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影响意义才是更重要的。简单说,朱子建立的理本论,将作为经验世界的道德之理作为最高范畴,所谓没有天地万物之前毕竟先有是理,从而使《易传》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构放逐,道德成为人性,结果就是世界板结、生命偏枯、灵性无存、缺乏英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阳明生于官宦之家,天资聪颖,一开始也是遵循朱子格物之学学为圣人,以乃父官衙里的竹子为对象连"格"七天,无所得入,一头栽倒在地。正是断绝这一理路之后,出入佛老经年,阳明"居易处困"中于龙场悟道:"圣人之学,心学也"。其为学宗旨后来被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心为本,使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得到彰显和确立,而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彰显和确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释放的空间,人的自由意志得到足够的肯定。其意义无论是儒学内部还是思想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明代社会私人生活领域的发育、阳明人生的辉煌以及阳明后学的发达和流荡都与此有关,都是这一点的证明。
根本的原因,阳明学是作为朱子学的反对者出场的,而不是作为其替代者出场的,即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对对方缺陷的弥补为合法性依据。从儒家内部来说,其要害则在于,阳明所创之心学虽然强调灵明一点,但却不能上遂于天,从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构起性与情、人与物、仁与义的均衡关系,而终于只是寄托一己之肉身,以为宇宙之中心,不仅只是在经验性的情感、意识里打转,并作为万物尺度,其所构筑的生活世界与孔子所体会提点的世界图景相去之远已不可以道里计矣!换言之,心学之失不在主人心重体悟,而在失却天之信仰,一味向内而无所依托,终流于禅而同于物。
例如,作为龙场悟道主要内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向内反转,由"于物上寻理"转为"在心头正念",而与格物原本的于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体之理进而正心诚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学》和《中庸》的内在关系的,曾说"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蔽于心而不知天。失却了由天地生物之心而来的绝对的仁为标准,知善知恶的良知、为善去恶的致良知都因为只是经验中事而变得十分脆弱。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阳明学即阳明其人。这种阳明人格是英雄豪杰式的,其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诗"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吾与点"作为孔子向往的境界,表达的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生命气象,光风霁月与物同体,阳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许,岂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乡平八郎的故事,实际证明的正是这点--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阳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为浪速号舰长在甲午海战中崛起,然后由八国联军日本舰队司令渐次成为日本军神。
意志、情感、经验,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不够的。对于一种人生来说,同样如此。阳明学某种意义上说好比一种没有方向性的兴奋剂,对于行动的决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于是善是恶却很难提供保证。阳明自己就对弟子王畿将为学宗旨"四句教"演绎为"四无说"表示认同:"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阳明从百死千难中体察出来的"灵丹一粒",药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谓高明易启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么救治?记住一点:"释氏本心,吾儒本天。"
亲爱的读者诸君,你准备好了么?
是为序。
2014年11月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年谱.世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年谱.世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