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 [雑学3分间ビジュアル図解シリーズ ユング心理学]

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 [雑学3分间ビジュアル図解シリーズ ユング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山中康裕 著,郭勇 译
图书标签:
  • 荣格心理学
  •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双重人格
  • 潜意识
  • 集体无意识
  • 原型
  • 分析心理学
  • 自性
  • 日本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715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733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雑学3分间ビジュアル図解シリーズ ユング心理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心理学爱好者
  1.《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是一本教你如何与内在人格共处的书。每个人都是双重人格者,荣格带你深入潜意识,看清心的真面目。
  2.“双重人格”“多重人格”成为近日大热话题,屡屡入围微博热门话题榜。引发数万人关注和热烈讨论的心理学,日本书店五星推荐。
  3. 《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能让你认清自己到底有多分裂。男人心中有女性化的一面,女人心中也有男性化的一面……都是超热议的话题,趣味盎然学到双重人格心理学。

内容简介

  《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是一本教你如何与内在人格共处的书。意识和潜意识是存在于所有人内心的,因此,任何人都拥有“No.1”和“No.2”两种人格。荣格也觉察到了自身的“双重人格”。平时,展现在别人面前的顽皮的自己,是“人格No.1”,而像智者一样充满理性的自己是“人格No.2”。而且,荣格将“人格No.2”的存在作为自己的一个秘密,绝不向任何人表明,只是他在不断观察这个人格的成长。
  《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将双重人格心理学的知识精炼为100个问题,带你跟随“资深双重人格者”荣格深入潜意识,看清心的真面目。

作者简介

  山中康裕,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赫耳墨斯研究所所长。第十九届日本学术会议(属于日本内阁府的特别机关)会员。世界表现病理、艺术疗法学会副会长。世界箱庭疗法学会常任理事。日本游戏疗法学会会长。日本临床心理身体运动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山中康裕作品集(全六卷)》《少年时期的心灵》《临床荣格心理学入门》《荣格心理学辞典》《荣格精华》等。

  郭勇,日文译者,自由职业者。译作有《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等。

目录

第一章 荣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1.心灵的大海中漂浮的一座小岛
2.治疗“心病”的方法
3.反映内心的全景图
4.揭开内心秘密的“关键词”
5.清醒的时候做梦,这是怎么回事?
6.任何人都有的感情
7.伟大又恐怖的母性
8.理想的父亲
9.一切从○(圆)开始
10.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神
11.男人心中也有女性化的一面
12.过分强调“男子汉气概”,是男性悲剧的根源
13.女人心中也有男性化的一面
14.什么是自己应有的形象?
15.每个人心中都有情结
16.人身上有自己不愿承认的部分
17.爱的原理
18.秩序的原理
19.不自由的心灵
20.支撑本人的东西
【专栏】No.1 瑞士这个国家
第二章 分析梦与类型论
21.人类对远古时代的记忆延续至今
22.由梦可知心
23.潜意识中竟有预知能力
24.分析梦,要慎重
25.人为什么会做梦?
26.梦发出的警告
27.正梦与反梦
28.“心象”的力量
29.不是很明白,但非常重要的东西
30.从师徒争论中产生的类型论
31.心的类型可以分为八种
32.及时行乐的人
33.艺术气质的人
34.适合做生意的人
35.“傻瓜与天才之间只有一纸之隔”的人
36.人称“好人”的人
37.感情丰富的人
38.拘泥于常识的人
39.活在自己信念中的人
40.不要强迫自己“开朗”、“有精神”
【专栏】No.2 悲恋与悲剧
第三章 揭开内心的不可思议性
41.为什么会发生“偶然的一致”?
42.父母的虐待给孩子留下的伤痕
43、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44.女儿和母亲是对手?
45.内心的不安定状态
46.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47.寻求母爱的心
48.为什么讨厌某些人没有理由?
49.兄弟之间起冲突的原因
50.独占欲和对抗心带来的纠葛
51.中年离婚的原因
52.和大家一起做就不会害怕
53.自我探索过程中的烦恼
54.人有两个母亲和两个父亲
55.胎儿也能听见外面的世界
56.具有母性本能的人和缺乏母性本能的人
57.“我是为了他”,其实是为自己
58.容易抑郁的气质
59.人生的正午也有危机
60.说谎很方便
【专栏】No. 3 如何才能进入荣格研究所学习?
第四章 荣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61.受母亲影响大
62.令人失望的父亲
63.敬爱的祖父
64.父母的呵护,让荣格重返学校
65.两个荣格
66.神真的存在吗?
67.通往分析心理学的道路
68.心理力量的发现者
69.创造“精神分裂症”这一病名的鼻祖
70.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先驱
71.从老师那里看到父性
72.连续13个小时的谈话
73.一篇批评论文成为二人决裂的导火索
74.人生中最糟糕的日子
75.得到妻子认可的情人
76.荣格容忍纳粹?
77.向危难之中的弗洛伊德伸出援手
78.被贴上差别主义者的标签
79.荣格从太空中看见地球
80.历尽曲折建立的荣格研究所
【专栏】No.4 荣格与香烟的不解之缘
第五章 超自然现象与荣格心理学
81.幽灵来访
82.体验“骚乱之灵”
83.UFO真的存在吗?
84.炼金术与心理学的共通点
85.金子不是一切
86.欧洲最高智者的集会
87.用水燃烧,用火清洗
88.善与恶相结合
89.曼荼罗引导出的个性化
90.与太阳之子邂逅
91.荣格与中国道教的缘分
92.荣格接触到藏传佛教
93.依赖占卜的人们
94.心理学者都喜欢神话?
95.与神合而为一
96.神真的正确吗?
97.《约伯记》中蕴含的思想
98.神治愈人心
99.脱离肉体的存在
100.荣格的生死观
荣格年表

精彩书摘

  人身上有自己不愿承认的部分
  ——暗影——
  这里所说的暗影,是指代表人心中阴影部分的原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体的影子每时每刻都不会离开我们,总是“黏”在我们脚边。内心的影子也一样,从“自我”诞生的那一刻起,影子就存在了。“自我”受到意识之光的照耀,拥有明亮、肯定的因素,与此相对,影子则具有正好相反的性质和思维模式。
  举例来说,一个平时开朗大方、待人接物都很和善的人,在其潜意识当中,就存在被封锁起来的东西。对此,他不想向任何人敞开心扉。再比如,一个责任感很强且具有优秀领导能力的人,在其潜意识当中,可能存在不想负任何责任,把事情都推给别人的想法。
  也就是说,影子潜藏于潜意识当中,是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甚至感到厌恶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言行是正确的,并为此而努力,所以就容易否定自己的影子。可是,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简单地排除它、摒弃它,那么人是难以成长的。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地否定、排除自己的影子,而是接受它,并想办法去控制它。当然,这是一件非常痛苦而且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对于心灵的成长来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关键词什么是潜意识的同一性?
  所谓潜意识的同一性,是指心理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与患者产生同感,也出现和患者一样的情结的状态。这样一来,医生和患者通过共通的潜意识被融合在一起,医生也就无法对患者进行客观的治疗了。所以,对患者投入过度的感情是心理医生的大忌。
  两个荣格
  ——人格No。1与人格No。2——
  荣格发现自己的母亲具有双重人格,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格。荣格将母亲开朗豁达的一面用“人格No。1”来表示,而威严可怕的一面用“人格No。2”来表示。其中,“人格No。1”是有意识的人格,而“人格No。2”是潜意识的人格。
  也就是说,“人格No。2”是自己内在的另外一个人,不受常识和规矩的束缚,而且有时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
  意识和潜意识是存在于所有人内心的,因此,任何人都拥有“No。1”和“No。2”两种人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人都具有“双重人格”。
  荣格也觉察到了自身的“人格No。1”和“人格No。2”。平时,展现在别人面前的顽皮的自己,是“人格No。1”,而像智者一样充满理性的自己是“人格No。2”。而且,荣格将“人格No。2”的存在作为自己的一个秘密,绝不向任何人表明,只是他在不断观察这个人格的成长。
  荣格将自己制作的小人偶以及从莱茵河边捡回来的小石头当作自己的“宝物”,把它们藏在一个小房间中。当内心受伤、心情低落时,荣格就会来看看这些“宝物”,借以平复心情。其实,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人格No。1”和“人格No。2”达到相对的平衡。
  关键词荣格的“小人”
  在荣格9岁的时候,他将尺子一端雕刻的小人切了下来,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宝物”一样非常爱惜。后来,荣格通过研究神秘主义和神话发现,这个“小人”可以和希腊神话中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联系起来。这一发现成为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概念的契机。
  不自由的心灵
  ——自我与自己——
  “自我”与“自己”,在一般的语言环境下,这两个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表示“我本身”。但是在荣格心理学中,自我和自己是被明确区分开了的。
  自我,处于意识的中心,“这就是我”这一想法背后的支撑者就是自我。所以,自我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持续性和同一性。如果一个人对于“这就是我”的具体内容朝令夕改的话,那么不仅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会让他本人陷入混乱之中。不过,自我持续性的周期会因人而异,有的人一个月左右就会改变一次自我的定义,也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同一种人格。此外,自我还需要具有同一性的特质,否则的话,如果两个人一段时间未见,再次重逢的时候,就会彼此不认识对方,那可就麻烦了。
  另一方面,自己,是指意识和潜意识经过统和之后完成的心灵本身。或者说,也可以认为自己是心灵整体性的中心点。总结来看就是,自我只支撑意识的领域,而自己则支撑心灵的整体。
  自己,位于所有原型之上的位置,可以说是最上级的原型。这也是因为自己担负着支撑心灵整体的重要作用的缘故。
  关键词什么是相互性?
  所谓相互性,是指心理医生和患者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在心理疗法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在相互产生影响的同时,时而对话、时而对立,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对于这种状态,荣格用“辩证法”这个词来表现。
  ……

前言/序言



探索潜意识的深度:一套引人入胜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踏上一段发人深省的旅程,深入人类心智的复杂迷宫,去揭示那些隐藏在意识表面之下的深刻力量。这套精心策划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以其独树一帜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带领读者穿越心理学的迷人领域,理解那些塑造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无形力量。本书并非是对某一特定理论的详尽阐释,而是以一种更为宏观和多元的方式,勾勒出心理学丰富多彩的面貌,引发读者对自身和他人的深度思考。 第一部分:人类心智的基石——理解内在世界的运作 在我们深入探索潜意识的奥秘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对人类心智基本结构的认知。本书将从最基础的心理学概念入手,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我们会探讨什么是意识,它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决策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同时,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潜意识,那个隐藏着无数记忆、冲动和潜能的广袤空间。 意识的边界与功能: 意识是我们最直接的感知和体验的来源。它包含了我们此刻的所思所想,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觉察,以及我们对自我的认知。然而,意识并非无所不包。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比喻,阐释意识在信息处理、注意力分配、以及目标导向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审视意识如何帮助我们适应环境,做出选择,并与他人互动。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意识会集中注意力,指导我们的动作,并纠正错误。当我们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意识会帮助我们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和言语,从而做出恰当的回应。 潜意识的深邃回响: 相较于意识的清晰可见,潜意识则更为隐晦,但其影响力却更为深远。它如同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存储着我们从未主动回忆起的经历,我们未曾言说的愿望,以及那些深深烙印在我们性格中的模式。本书将介绍潜意识如何通过梦境、直觉、习惯和情绪反应等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例如,一个童年时期遭受过创伤的人,即使成年后对那段经历没有清晰的记忆,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过度的恐惧或焦虑。潜意识中的这些“影子”,往往是我们行为背后最真实的驱动力。我们会讨论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偏好、信仰,甚至是我们选择的伴侣。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人格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特质、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的总和。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遗传、环境、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变。本书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格的形成机制,介绍心理学领域中关于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但不会局限于任何单一学派。我们将探讨童年经历如何塑造我们早期的行为模式,家庭环境如何影响我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认知,以及社会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理解人格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独特性,并认识到他人行为的潜在原因。 情绪的语言与管理: 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直接表达,它如同我们内心的晴雨表,反映着我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反应。本书将深入剖析各种基本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解释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情绪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实用建议,帮助读者学会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应对负面情绪,并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正面作用。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了解愤怒的根源,并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压抑或爆发,将有助于我们维护人际关系并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互动与理解——连接内心的桥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与他人息息相关。深刻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通往更和谐生活的重要途径。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人际互动的奥秘,从个体间的吸引力,到群体 dynamics 的运作,再到沟通的艺术,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人际吸引的奥秘: 为什么我们会与某些人产生天然的亲近感,而对另一些人则难以靠近?本书将探讨影响人际吸引的关键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外貌吸引力、以及熟悉度的作用。我们将分析哪些特质更容易吸引他人,以及我们在建立和维护关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例如,研究表明,拥有相似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人更容易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持久的爱情。 沟通的艺术与障碍: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本书将深入剖析沟通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倾听的重要性。我们将识别常见的沟通障碍,如误解、偏见、以及情感阻碍,并提供克服这些障碍的策略。例如,学习积极倾听,即全身心地关注对方,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而不是急于打断或回应,可以极大地提升沟通的质量。 群体 dynamics 与合作: 人类常常生活在各种群体中,如家庭、工作团队、社群等。了解群体 dynamics 的运作规律,以及我们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对于实现有效合作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群体如何形成,群体中的领导力、决策过程、以及群体压力等议题。我们将分析如何在一个群体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团队协作,并应对群体中的潜在冲突。 冲突的理解与化解: 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如何处理冲突,却能决定一段关系的走向。本书将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审视冲突,分析冲突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冲突化解技巧。我们将探讨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来化解矛盾,从而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机会。 第三部分:心智的探索与成长——自我实现的旅程 理解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持续的自我成长,才是通往充实人生的关键。本书将引导读者踏上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旅程,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升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心态,以及应对生活挑战的深刻见解。 自我认知与成长: 了解自己是成长的起点。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内省、反思以及接收反馈等方式,来提升自我认知。我们将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为个人的持续成长设定可行的方向。例如,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近期行为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积极心态的培养: 心态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也决定着我们如何体验生活。本书将介绍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感恩练习、乐观思维、以及韧性训练,来帮助读者建立更为健康和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态不仅能提升幸福感,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 应对压力与挑战: 生活总是充满着各种压力和挑战。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并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放松技巧、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寻求社会支持等。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并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起伏。 追求意义与幸福: 最终,我们都渴望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和幸福。本书将探讨心理学领域中关于幸福感和人生意义的探索,鼓励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审视那些真正能带来持久幸福的因素,并引导读者去发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这套图书,通过其多维度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通用的心理学知识框架,而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理论。它鼓励读者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对自身和世界的更深刻理解,并过上更为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这是一次智识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荣格心理学的书,初看书名,还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结果翻开之后,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装帧设计很精致,那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图表和简洁的文字,把荣格那套复杂的“心灵结构”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讲到“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时候,书里配的插画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把那种内在的性别对立与融合概念给可视化了。我尤其喜欢它对“情结”(Complex)的阐释,通过几个生活化的案例,让你立刻明白自己日常行为中那些不受控的冲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我这种对心理学只是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荣格核心思想的一次深度扫描。感觉读完之后,看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角度,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言谈举止上了。

评分

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被那个系列的名字吸引——“杂学3分钟视觉图解系列”。我工作很忙,没什么时间去啃大部头的专业书籍,但又总想在碎片时间里吸收点有营养的东西。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把荣格那些绕来绕去的概念,比如“集体无意识”和“原型”,都给拆解成了最基础、最容易消化的模块。每一页的内容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知识点,配上清晰的插图,你只需要花上几分钟就能掌握一个核心概念。这种结构设计非常聪明,它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阅读疲劳。我甚至可以把它放在茶几上,每次等咖啡冲泡的时候看一页,感觉自己在进行一次高效的心灵“快闪学习”。虽然它可能无法替代专业的荣格学院教材,但作为拓宽知识面、激发对心理学兴趣的敲门砖,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原型理论特别着迷的人,但以往接触到的资料总是侧重于文学和神话中的体现。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非常务实地将原型与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经验做了对接。它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出“母亲原型”或“英雄原型”的经典形象,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原型如何在我们的职场决策、人际关系维护,乃至日常的购物选择中悄悄发挥作用。这种“理论落地”的处理方式,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我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某些反复出现的问题,竟然可以从荣格的框架下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种自我洞察的瞬间,比单纯记住知识点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得多,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把理解人性的万能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色彩运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视觉学习的典范。我留意到,作者在区分不同概念时,巧妙地运用了冷暖色调和线条粗细的变化,这使得那些抽象的哲学思辨变得触手可及。举个例子,当讨论到“阴影”(Shadow)时,设计师采用了深沉的靛蓝色系,配合锐利的几何线条,瞬间就营造出一种潜意识中被压抑和隐藏的氛围感。而谈到“自性”(Self)时,则转向了温暖、圆润的金色和白色,给人一种整体性和圆满感。这种有意识的视觉引导,极大地增强了阅读体验的沉浸感。它不仅仅是在“解释”荣格,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荣格的理论框架。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仔细研究那些图解的细节,甚至觉得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艺术图册,而不是一本心理学读物。

评分

坦白说,我以前对荣格的印象停留在“弗洛伊德的另一个搭档”这个层面,对他本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了解有限。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把我拉进复杂的学术争论中,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梭于荣格的“心灵地图”之中。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总能在关键的理论转折点上,用一个恰到好处的例子或一个精妙的比喻来稳住读者的注意力。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克制”——它知道什么时候该深入,什么时候该点到为止,保持了恰到好处的趣味性,让人读完后意犹未尽,反而会主动去寻找更深层次的资料进行探索。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知识传递技巧,它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而不是直接把所有答案都塞给你。

评分

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评分

书不错,物流也快,好评

评分

您好 真的好 非常好的书 非常满意

评分

感觉是把荣格的学术分解成几块,在介绍,内容齐整,深度一般,符合它普及知识的定位。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评分

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基本上每1-3天读完一本。所以也是经常买书的读者。其次,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没有异味,不粗糙。一看就是正版,也是新书,塑封的。再次,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非常好,还帮忙送上楼,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感动!还有,京东的价格一直挺给力,服务也好。我会继续保持一直光顾。最后,关于书籍内容方面,总体来说是一本好书,读完受益匪浅,很有作用。收藏了,有空或者书荒时会随时抽空看看。以下心得内容给各位参考参考:夏天的雨,干脆,强劲;夏天的的雨,利落,爽快;夏天的的雨,生动,豪爽; 夏天的雨,毫不拖泥带水;夏天的雨,像个男人! 他不像春天的雨那样,淅淅沥沥,极尽了缠绵。他生性秉直,无所顾忌,来的猛烈,去的迅速。如果说春天的雨是摇曳着浅绿长裙的清纯少女,那么夏天的雨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梁山汉子。他不像秋雨那样,星星点点,故寻闲愁。他总是在狂风大作中生情并茂,在电闪雷鸣中袒露胸襟,在惊心动魄中一诺千金。如果说秋天的雨是“谁怜憔悴更雕零”的李忆安,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披长发而仰天长啸于泽畔江河的辛稼轩。他更不像冬雨那样,在噼哩叭啦的凛冽寒风中,无情的让人全身发抖。他如发怒的神兵鼓噪而来

评分

内容感觉太肤浅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