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s of Archiectural Engineering Based on Rock Wool Products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s of Archiectural Engineering Based on Rock Wool Products in Sichuan Provi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
图书标签:
  • 四川省
  • 工程建设
  • 地方标准
  • 岩棉保温
  • 建筑工程
  • 保温系统
  • 技术规程
  • DBJ51/T042-2015
  • 四川省标准
  • 建筑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434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486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s of Archiectural Engineering Based on Rock Wool Products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科发[2013]314号)关于下达的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棉制品建筑保温系统》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规程编制组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开展了专题讨论,总结了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标准,经过试验验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分为8章及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系统构造、性能要求、设计、施工、验收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系统构造
4.1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4.2 复合岩棉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4.3 装饰幕墙构造保温系统
4.4 架空层外保温系统
5 性能要求
5.1 系统
5.2 组成材料
6 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建筑热工设计
6.3 抗风荷载设计
6.4 结露和冷凝受潮验算
6.5 构造设计要点
7 施工
7.1 施工条件
7.2 材料准备
7.3 搅拌
7.4 施工工艺
7.5 施工要点
7.6 成品保护
8 验收
8.1 一般规定
8.2 主控项目
8.3 一般项目
附录A 检验方法
附录B 质量验收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以下是关于《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的详细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 DBJ51/T042-2015 标准性质: 地方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与背景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四川省建筑工程岩棉制品保温系统技术规程》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规范本省范围内采用岩棉制品作为主要保温材料的建筑工程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而制定的重要技术文件。本规程的制定,旨在适应四川省快速发展的建筑节能减排需求,推广使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岩棉保温技术,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功能。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岩棉制品,以其优异的耐火性、保温隔热性、吸声降噪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气性,在现代建筑节能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不同于传统的泡沫类保温材料,岩棉制品的安装、固定、防护及系统整体的耐久性涉及更精细的技术控制。本规程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结合四川省的地域特点、工程实践经验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岩棉保温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约束。 主要技术内容概述 本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在四川省建筑工程中,使用岩棉制品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EWICS)、屋面保温系统以及非承重内墙保温填充材料时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从设计准备到最终验收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一、 材料要求与选择 规程首先对用于保温系统的岩棉制品提出了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 1. 岩棉板/毡的密度与导热系数: 明确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如高层建筑、低层建筑、潮湿环境等)所需岩棉制品的具体技术参数范围,确保保温效果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 防火性能等级: 鉴于岩棉本身属于A级不燃材料,规程强调了系统整体的耐火极限和防火构造要求,特别是与门窗洞口、楼板、墙体垂直面交接处的防火隔离带设置标准。 3. 吸水率与抗水性: 针对四川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雨季较长或高湿度环境,规程对岩棉制品的抗水性提出了具体指标,并规定了防护层和排水构造的设计要求,防止岩棉受潮导致保温性能下降及结构腐蚀。 二、 设计与构造节点 本规程是指导工程设计的核心依据之一,重点细化了岩棉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和关键节点处理: 1. 基层处理要求: 规定了混凝土、砌体等基层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强度及清洁度要求,以及必要的界面处理措施(如界面砂浆涂刷)。 2. 粘结与锚固系统设计: 详细阐述了岩棉板的粘结砂浆选择、涂抹方式(如满粘法或点框粘法)以及锚固件的类型、间距和植入深度。特别强调了锚固件的防热桥效应设计,要求锚固件的穿出部位采取有效的热工构造处理。 3. 抗冲击与饰面层构造: 针对岩棉保温系统易受外力损伤的问题,规程对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EIFS)的抗冲击等级提出了要求,并详细规定了抗裂网格布的铺贴方式、搭接长度、阴阳角加强处理,以及面层涂料、饰面砖或干挂幕墙等不同饰面形式的构造层次和连接要求。 4. 特殊部位构造: 对屋面女儿墙泛水、伸缩缝、沉降缝、设备穿墙套管、窗台滴水线等复杂部位的防水和保温收口处理给出了明确的图示化和量化标准,这是确保系统长期可靠性的关键。 三、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规程将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提升到重要地位,确保设计意图得以精确实现: 1. 环境控制: 明确了适宜进行岩棉保温施工的环境温湿度范围,禁止在雨雪天气或基层含水率过高时施工。 2. 粘结施工技术: 强调了砂浆的搅拌、涂抹厚度均匀性、板材的粘贴顺序与错缝搭接要求,以及粘结砂浆和锚固胶的固化时间控制。 3. 系统防护与养护: 规定了保护层施工时的批刮、找平、打磨和耐候性测试要求,并对不同材料的交叉施工时间间隔(如涂料、面砖的施工等待期)提出了明确要求。 4. 质量验收标准: 建立了分级验收体系,涵盖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验收(如基层处理、锚固检查)和最终系统外观、垂直度、平整度及厚度验收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执行记录和签字确认制度。 四、 应用与维护 规程还兼顾了岩棉保温系统的长期性能维护: 1. 防火安全管理: 强调了系统投入使用后,应定期检查外墙饰面层的完好性,及时修补破损处,防止火灾风险的引入。 2. 维护责任: 明确了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者对保温系统的维护责任,特别是对水渍、裂缝等早期病害的监测和修复要求。 标准价值与意义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1/T042-2015)》的实施,有效填补了四川省在岩棉保温系统应用标准上的空白,标志着该技术在四川建筑市场进入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阶段。本规程是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工程监理、质量监督机构以及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在四川省进行岩棉保温工程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技术基准,对于提升四川省的建筑能效水平、保障民生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它代表了四川省在推广应用高性能、高安全等级建筑保温技术方面的最新技术集合与管理要求。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规范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气的,那深沉的蓝色背景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一眼就能看出它承载的专业性。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小激动的,毕竟涉及到地方性的技术标准,通常意味着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能解决不少国家标准里留下的“灰色地带”问题。我当时在做一个老旧居民楼的节能改造项目,对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要求特别严苛,尤其是涉及到防火安全和长期耐久性方面。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本“实战手册”一样,详细阐述在四川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如何科学、高效地应用岩棉保温系统。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材料进场验收、节点大样构造处理,以及后期维护的细则,因为这些细节往往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详细的图例,比如不同墙体结构与岩棉板的连接节点,或者在抗风压、抗冲击方面的具体要求,那就太棒了。总而言之,第一印象是专业、严谨,希望能真正为我手头的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不是空泛的指导。

评分

我原本是抱着学习四川省在岩棉保温技术应用方面有什么“独家秘笈”的心态来期待这本书的。毕竟,四川的地震带活跃性和多雨气候,对建筑外墙系统的抗震和防水要求无疑比内陆平原地区更为苛刻。我期待看到针对这些特定灾害风险的系统性技术提升。然而,在浏览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对现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地方性细化与重申”,而非在核心技术理念上有突破性的创新或地方性独有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抗震构造方面,它是否提出了比国标更严格的锚固间距或网格布的搭接要求?在应对强降雨方面,是否有针对特殊屋面或女儿墙的防水构造的详细图示?如果这本书能更多地展示出四川省在应对特定气候和地质挑战时,在岩棉保温系统设计和施工上积累的“四川智慧”和技术创新,那么它就真正体现出了地方标准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份地方性的复印件。

评分

坦白说,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感觉内容的覆盖面比我想象的要集中得多。我原本以为它会涵盖四川地区所有主流的保温材料技术应用,比如外墙外保温系统整体的性能评估、节能计算的方法论,甚至可能包括一些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趋势。结果,它似乎将重点压在了“岩棉制品”这一个具体的材料体系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专注才能深入,但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进行综合性技术对比的工程师来说,就少了一些横向的参考价值。我希望书中能有更详尽的性能指标对比分析,比如岩棉与挤塑板、聚苯板在长期受潮后的保温性能衰减率对比,以及在不同地区(比如盆地与高山地区)的适用性差异。如果能有专门的章节来探讨岩棉系统在四川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中的应用案例和特殊要求,那就更具价值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部针对特定材料的“操作指南”,而非一本涵盖面更广的技术汇编。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从某种角度看,透露出一种典型的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文件的风格,即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但偶尔会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比如,对于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和现场质量控制点设置得非常高,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它代表了理想的施工水平。但站在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关心的是,在实际承接了不同等级施工队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设计变更或明确的验收标准,来“强制”保证这些高标准的执行。我希望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质量缺陷的案例分析,特别是那些由于节点处理不当导致的渗漏或空鼓现象,并配上详细的“病案分析”和“纠正措施”。如果能提供一些针对施工方常见违规行为的“风险提示”清单,并附上相应的合同条款建议,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因为它不仅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更教会我们“如何避免做错”。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术语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严谨的工程术语,这对于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是阅读的保障,至少不会出现歧义。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在“理论深度”与“现场操作便捷性”之间似乎存在一点点割裂感。例如,在阐述岩棉板的粘结砂浆的配比要求时,虽然给出了一个参考范围,但对于砂浆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施工调整建议却显得有些笼统。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像一本工作手册一样,提供针对特定天气条件的“快速查找表”——比如当环境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砂浆的保水剂或早强剂的推荐添加比例,以及针对潮湿天气如何调整材料的晾干时间。纯粹的规范条文,往往难以应对施工现场瞬息万变的实际环境,我需要的是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灵活性指导,让技术规范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文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