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丰子恺 著,丰陈宝,丰一吟 注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经验
  • 父亲角色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沟通技巧
  • 成长陪伴
  • 正面教育
  • 情绪管理
  • 自我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95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20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父亲节”的最佳礼物,丰子恺先生对所有父亲的献礼。
“由于孩子,我获得了重温远昔旧梦的机会,瞥见了我的人生本来面目。——丰子恺”
爸爸们是如何错过孩子的童年的?民国最开明爸爸丰子恺用心写就的鲜活家庭教育手记,生动、温暖,告诉我们今天如何做父亲。

内容简介

什么才是好爸爸?怎样才是好爸爸?民国就有这样一位温暖闪耀的爸爸楷模——丰子恺。
全书挑选丰子恺关于自己父亲,自己做父亲、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文章、丰子恺经典儿童漫画,并配以丰子恺后人丰一吟、丰陈宝关于漫画的趣味解读。构成了这本民国最开明的爸爸——丰子恺,最柔情细腻之作。告诉你,在这个家庭教育被物化的年代,怎样才是浓浓深情的好爸爸。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目录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由于孩子,我获得了重温远昔旧梦的机会,瞥见了我的人生本来面目。有时我屏绝思虑,注视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脸,心情就会迅速地退回到我的儿时,尝到人生的本来滋味。这是最深切的一种幸福,现在只有孩子能够给我。

两个“?”001
南颖访问记006
渐012
幼儿故事016
儿女032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037
世 间 相043
忆 儿 时051
华瞻的日记058
阿难065
晨梦068
蝌蚪072
给我的孩子们080

爱子之心
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作 父 亲086
实行的悲哀091
儿戏096
爱子之心098
穷小孩的跷跷板100
生死关头103
种兰不种艾107
送考112
惜春117
放生124
学画回忆128

幸福的儿童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幸福儿童136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140
我的母亲146
家151
晚餐的转调157
蛙鼓162
初步168
喂食172
翡 翠 笛177
梦痕181
梦耶真耶187
铁马与风筝192
芒种的歌196
有情世界202
贺年208

如何做父亲
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儿童节前夜214
洋蜡烛油219
竹影225
爸爸的扇子230
尝试235
葡萄240
蜜蜂244
姆妈洗浴248
寄 寒 衣253
《子恺漫画选》自序258
美与同情262

精彩书摘

与子女立“约法”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先生50岁,他与子女立下“约法”。内容如下:

年逾五十,齿落发白,家无恒产,人无恒寿,自今日起,与诸儿约法如下:
(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二)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三)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四)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五)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6)父母双亡后,倘有遗产,除父母遗嘱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丰子恺

前言/序言


智慧之光,爱之传承:从生命中汲取育儿真谛 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怀揣着一份深深的期盼。我们渴望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坚实的依靠,是他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然而,为人父母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是一次不断自我超越的旅程。我们或许读过无数育儿指南,学习过心理学的理论,但真正让我们茅塞顿开、拨开迷雾的,往往是孩子本身,是他们那纯粹的眼神,是他们不经意的言语,是他们面对世界时的独特视角。 这本书,并非是一本冰冷的育儿手册,它更像是一场与孩子心灵的对话,一次与自己灵魂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放下固有的观念,以一颗开放、谦逊的心,去倾听来自生命最纯净源头的智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育儿“秘籍”和“专家建议”所淹没,却忽略了最宝贵的声音——我们自己的孩子。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而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学习和成长的绝佳契机。 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瞬间中,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育儿真谛。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孩子无意识的行为,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和需求。例如,当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而嚎啕大哭时,我们习惯性地去安抚,去解决问题,但有没有想过,这哭声背后可能是一种对我们关注的渴望,一种对情绪表达的尝试?当我们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烦恼时,我们是否反思过,这是否是他们独立意识萌芽的表现,是对自主权的探索? 本书不提供标准化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的成长轨迹也各不相同。取而代之的是,它提供了一套观察和感悟的方法论。我们将学习如何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去捕捉孩子情绪的细微变化,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语言。我们将探索如何放下成年人的“我以为”,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书中,我们将探讨“倾听”的真正含义。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接收声音,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感,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当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一天中的奇遇,或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时,我们是否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全神贯注地聆听?是否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重视?这种高质量的倾听,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更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培养他们清晰的表达能力。 本书还将深入剖析“界限”的艺术。为人父母,我们既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支持,也要为他们设定必要的规则和界限。然而,如何设定有效的界限,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难题。本书将引导您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理解界限的意义,探讨如何通过沟通和引导,而不是强制和惩罚,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培养责任感。您会发现,清晰而有爱的界限,恰恰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放手”与“陪伴”,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实则是育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平衡。孩子终将独立,而我们的任务,是循序渐进地给予他们飞翔的勇气和能力。本书将鼓励您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允许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跌倒,并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是坚实的后盾;在他们羽翼渐丰时,我们是远方的眺望者。这种“陪伴式”的放手,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还将触及“犯错”的力量。我们常常对孩子的错误感到焦虑,并急于纠正。但实际上,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宝贵阶梯。书中将引导您如何将孩子的错误,转化为一次次深刻的学习机会。如何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根源,如何鼓励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如何让他们明白,失败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这种积极的“错误观”,将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勇敢面对挑战,不畏艰难。 我们还会审视“规则”的智慧。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体现。但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智慧和艺术。本书将探讨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让规则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我们将学习如何以身作则,成为规则的践行者,而不是仅仅的倡导者。通过体验和感悟,孩子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榜样”的力量,更是无可替代。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学习。本书将强调,最好的育儿教育,并非是无数的教诲,而是我们本身所展现出的品格和行为。我们将反思,我们是否是孩子眼中值得尊敬和信赖的榜样?我们是否在生活中践行着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这种内省和自我完善,将是育儿过程中最深刻的一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的嫉妒、孩子的恐惧、孩子的叛逆……本书不会提供“一招制敌”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您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孩子的视角去化解矛盾,从更广阔的生命视角去审视问题。您会发现,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是一次加深亲子关系的机会。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育儿的最高境界,是育己。当我们放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自己,投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我们的孩子自然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当我们学会与孩子一同探索未知,一同体验生活,一同感受爱,那么,我们与孩子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深厚而持久的情感连接,一种基于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希望能成为您育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照亮的不是前方的条条框框,而是您内心深处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它鼓励您去拥抱育儿的复杂性,去享受育儿的乐趣,去发现育儿的无限可能。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回报,莫过于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同从孩子那里汲取智慧,传承爱,共同书写属于我们家庭的精彩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场关于“父亲身份”的深度探索,而且这种探索不是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鲜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将自己从一个懵懂的新手父亲,成长为一个能够从孩子身上汲取智慧的成熟父亲的过程,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不设防”的坦诚,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迷茫,甚至是一些“狼狈”的时刻。比如,他描述了自己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而对孩子发脾气,事后又深深自责的场景,这种真实的痛苦和反思,让我觉得非常 relatable。他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教育家”,而是像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父亲,在生活的跌跌撞撞中,摸索着前进。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无数个“可能性”。它让我明白,成为“好爸爸”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多少育儿技巧,而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开放、接纳、并且愿意持续学习的心态。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这种连接不是靠物质上的满足,而是靠精神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他鼓励父亲们放下“权威”的架子,用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交流,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尊重他们的感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再需要时刻扮演一个“完美父亲”的角色,而是可以更加自在、更加真诚地去爱我的孩子,去陪伴他们成长。

评分

《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自我觉醒”的旅程。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许多父亲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在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找到内在的平静和力量。我一直以为,成为一个好父亲,就是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然后“言传身教”一些大道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作者强调,真正重要的,是父亲的情绪稳定,是父亲的陪伴质量,是父亲内心世界的丰盈。他用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否定”。比如,当孩子表现出某种“不完美”时,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焦虑?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也是“不完美”的,或者害怕孩子辜负了我们的期望?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冲突”的章节,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教导我们要“耐心”,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冲突背后的原因,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沟通方式。他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障碍”,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藩篱”。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解压”的是,它允许父亲们“犯错”,甚至鼓励父亲们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它告诉我,成为一个好爸爸,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圣人”,而是一个愿意承认错误,愿意学习,愿意在爱中不断成长的普通人。读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在和我分享他的经验,也在引导我去发现我自己的力量。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方面的书市面上太多了,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老一套。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真诚和朴实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理论,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它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和你拉家常,跟你分享他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书中那些关于“如何放下成年人的规矩,去感受孩子的快乐”的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比如,作者描述了自己陪孩子在泥巴地里玩耍,虽然弄得满身都是泥,但他却从中体会到了久违的童真。这种“接地气”的分享,让我觉得特别受用,因为它提醒了我,有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教育”和“成长”,反而忽略了亲子关系中最纯粹的快乐。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作者从孩子身上学到的那些“智慧”。他并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位置,而是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孩子。他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不同角度,从孩子的提问中发现了成年人容易忽略的真理。这本书让我明白,成为一个“好爸爸”,并不意味着你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要拥有一颗愿意去学习、去成长的谦卑之心。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父爱”的意义,它不应该是单向的付出,而更应该是双向的互动和共同的成长。

评分

读完《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我的脑海里充斥着一种久违的轻松感,又夹杂着一丝丝的后怕。我一直认为,当父亲是一场“责任”的接力,要不断学习各种育儿技巧,要时刻绷紧“教育”的弦,生怕一不留神就让孩子跑偏。然而,这本书却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头的“焦虑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好爸爸”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被社会 expectations 和自身原生的家庭模式所塑造的。作者并没有强求读者去遵循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鼓励我们回归到最本真的亲子关系中去。书里那些关于“放下控制欲”、“允许孩子犯错”、“拥抱不完美”的论述,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常常会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训,那些因为急于求成而对孩子造成的压力,那些因为害怕失败而剥夺了孩子探索机会的瞬间。书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父亲如何从孩子的“无理取闹”中,学会“看见”孩子背后真正的情绪和需求。这让我反思,我是否也曾经把孩子的哭闹当作是对我的“挑战”,而不是一种“求助信号”?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引导你“怎么感受”。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不再是被动地执行任务,而是主动地去体验和创造。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我的孩子,思考“如果我像作者说的这样去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种思考,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

评分

《怎样才是好爸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拿到的时候,心里是带着点儿“看看你又能说出什么新花样”的审视态度的。毕竟,“好爸爸”这个话题,从古至今,从名人到邻居,谁没议论过几句?但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作者并没有贩卖那些陈词滥调,反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甚至有些“笨拙”的方式,把我带进了一个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的父亲的世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宏大的理论,而是那些细微的、琐碎的生活瞬间。比如,书中描述了一个父亲在孩子因为一只死掉的小鸟而痛哭不止时,没有急着去讲什么“生命无常”的大道理,而是选择了默默地坐在孩子身边,陪他一起感受那份失落。这种陪伴,不是简单的“在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共情”。作者通过大量这样的真实案例,一点点消解了我之前对“教育”的刻板印象,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教导”,其实是一种“引导”,甚至是一种“学习”。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和最深的恐惧。而成为一个“好爸爸”,也许并非是要成为一个全知全能的“导师”,而是成为一个愿意倾听、愿意理解、愿意与孩子一同成长的“伙伴”。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bos>却饱含着深情,仿佛作者只是坐在你对面,一边喝着茶,一边跟你聊着他做父亲的心得。它不像一本“指导手册”,更像一位老朋友的肺腑之言,让我读的时候,时常会心一笑,又时常会眼眶湿润。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给孩子爸爸买的书,多阅读,多帮助

评分

书的内容及有哲学思维,让人阅读后沉思

评分

书很好 真的好 非常好的书 非常满意!!!!

评分

不错,还行!!!!

评分

不错,还行!!!!

评分

不错不错,质量很好滴!老公说很好!

评分

老公喜欢这本

评分

不错不错,质量很好滴!老公说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