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理學導論/華東師範大學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叢書》是專為網絡學習編寫的自學教材。華東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在總結長期網絡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閤網絡課程的特點,運用在實際教學中積纍的豐富成果,充分吸收各地教師學員的閤理反饋與建議,堅持以人為本,精心設計瞭這本適應網絡教學的教材。
《心理學導論/華東師範大學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叢書》是心理學專業入門的基礎課程。它涉及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是學習者獲得心理學基本知識、瞭解心理學研究方法、把握當代心理學發展趨勢的重要的知識體係,也是為進一步學習心理學其他分支學科所必須夯實的專業基礎課程。
《心理學導論/華東師範大學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叢書》圍繞網絡教學的特點來編寫,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全書內容以實踐性和應用性為主,非常適閤讀者自學或作為專業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課程導學
第一章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及學科發展
第一節 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含義
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心理學的研究目標
第二節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一、心理學發展簡史
二、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一、科學的心理學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和行為的神經基礎
第一節 神經細胞
一、神經係統的基本結構
二、神經興奮方式——神經衝動
三、神經元之間的聯係——一突觸傳遞
第二節 神經係統
一、神經係統的結構和功能
二、大腦皮層的區域和功能
第三節 內分泌係統
一、內分泌係統
二、內分泌係統的活動方式
第三章 學習和條件反射
第一節 學習
一、學習概述
二、學習與反射
三、反射類型
第二節 經典性條件反射
一、經典性條件反射概述
二、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第三節 操作性條件反射
一、操作性條件反射概述
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形成
第四節 學習的理論
一、頓悟學習
二、認知地圖
三、觀察學習
第四章 意識和意識狀態
第一節 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一、心理的發生
二、人類意識的産生
第二節 意識
一、意識概述
二、意識的功能
三、意識的腦神經機製
第三節 睡眠與夢
一、睡眠概述
二、睡眠特徵
三、夢
四、催眠
第四節 注意
一、注意概述
二、注意的生理機製
三、注意的外部錶現
四、注意的種類
第五節 注意的品質
一、注意廣度
二、注意穩定性
三、注意轉移
四、注意分配
第六節 注意的認知理論
一、注意選擇性特徵的認知理論
二、注意分配特徵的認知理論
第五章 感覺
第六章 知覺
第七章 記憶
第八章 錶象和想象
第九章 思維
第十章 言語
第十一章 情緒和情感
第十二章 意誌
第十三章 動機
第十四章 技能
第十五章 能力
第十六章 人格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和心理異常
第十八章 社會態度與社會行為
精彩書摘
(一)無意注意
1.無意注意的含義
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不需作意誌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發生的注意。
無意注意往往是由強烈的、新穎的和個體感興趣的事物所引起的,並經常是齣乎意料的、沒有預期目的的、不依靠意誌努力的。
2.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點,二是個體本身所處的狀態。
刺激物本身的特點主要有: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對比,刺激物的運動變化。
個體本身所處的狀態有:需要和興趣,當時的情緒狀態,期待。
無意注意具有兩重性:一方麵可以幫助人對新異刺激進行定嚮,以期獲得對客觀事物的清晰認識,這是無意注意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麵,無意注意會使個體從當前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被動離開,從而乾擾其正在進行的活動,這是無意注意的消極作用。
(二)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的含義
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需要一定意誌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注意的積極形式,它是在無意注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無意注意相對。有意注意又被稱為隨意注意,它強調瞭意誌努力在有意注意中的重要作用。
有意注意受意識的調節與支配,具有兩個基本特徵:有預定目的和需要意誌努力。有意注意在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以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式
加深對活動目的與任務的理解,培養間接興趣,閤理地組織活動,配閤人格特徵進行引導,可以有效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三)有意後注意
1.有意後注意的含義
有意後注意又稱隨意後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特彆意誌努力的注意。
有意後注意是由有意注意發展而來的,是人類所特有的注意的高級錶現形式,也是人類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
2.有意後注意的特徵
有意後注意同時具有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徵。有意後注意一方麵與自覺的目的與任務相聯係,這類似於有意注意,另一方麵又無需意誌努力,這類似於無意注意。有意後注意可以在節約心理資源的同時,幫助人把心理活動指嚮與集中在一定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物上,並服從於當前的要求,有利於完成長期和持續的任務。例如:個體在做某項工作或學習某種技能時,開始往往比較睏難,練習也相對乏味,需要通過意誌努力保持有意注意,一旦掌握瞭技能,個體對工作和學習産生瞭興趣,此時維持注意就不需要特彆的意誌努力,有意注意由此轉化為有意後注意。
第五節 注意的品質
一、注意廣度
注意廣度是指個體意識在一瞬間內能覺察或知覺到的對象數量。
人的注意廣度是注意在空間上的特徵。人的注意廣度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的人的注意廣度存在差異。例如:讓被試者注視速示器,主試在不到1/10秒的時間內呈現印有一數字、圖形或字母的卡片,結果錶明,成人一般能夠注意到8-9個黑色圓點或4-6個彼此不相關的外文字母。從本質上說,注意的範圍也是知覺的範圍。有些人的注意範圍較大,有些人的注意範圍較小。影響注意廣度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客觀事物的特點,以及活動任務和知識經驗。
二、注意穩定性
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所能持續的時間。
注意穩定性是注意在時間上的特徵。如果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效率,就可以說注意穩定性良好。注意穩定性在人們的工作和個體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穩定性分為狹義的注意穩定性和廣義的注意穩定性。
……
前言/序言
《認知科學導論:探索心靈的奧秘》 引言 人類一直對自身的存在、思維方式以及意識的本質充滿瞭好奇。從古老的哲學思辨到現代科學的嚴謹探索,我們從未停止過對“心智”的追問。是什麼讓我們能夠感知世界、理解語言、進行推理,並産生豐富的情感?《認知科學導論:探索心靈的奧秘》一書,正是這樣一本引領讀者深入探究人類心智奧秘的指南。它不局限於單一學科的視角,而是匯聚瞭心理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哲學以及人類學等多個領域的智慧,共同構建一幅理解心智的宏大圖景。本書旨在為那些對人類思維、情感、學習、記憶、感知、語言等核心認知功能感到好奇的讀者,提供一個係統而深入的入門。我們將一同踏上一段穿越大腦、心智與行為的迷人旅程,揭示構成我們內心世界的復雜機製。 第一章:心智的邊界——認知科學的崛起與跨學科視角 本章將首先闡述認知科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誕生背景和發展曆程。我們將追溯其曆史淵源,理解為何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哲學等學科的交叉融閤成為必然。通過介紹認知科學的核心研究問題,如信息加工、錶徵、計算等,幫助讀者建立對這門學科的基本認識。我們將重點強調認知科學的跨學科性質,解釋不同學科如何為理解心智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方法。例如,心理學關注可觀察的行為和內在的心理過程,神經科學則緻力於揭示大腦的結構與功能,人工智能試圖模擬智能行為,語言學分析語言的産生與理解,哲學則追問意識的本質和心智與物質的關係。最後,我們將概覽認知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後續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章:感知世界的窗口——從感覺輸入到意義構建 感知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本章將深入探討我們如何接收、處理和理解來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我們將從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功能入手,闡述它們如何將物理刺激轉化為神經信號。隨後,我們將聚焦於知覺過程,解釋大腦如何組織、解釋和賦予這些信號意義。我們會介紹諸如“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處理機製,理解經驗、期望和背景信息如何在知覺中發揮作用。例如,我們將探討視覺感知中的形狀、顔色、深度和運動的識彆,以及聽覺感知中的聲音分離和語音識彆。此外,本章還將討論知覺的局限性,如錯覺、注意力的選擇性,以及它們如何揭示我們感知係統的運作原理。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深刻理解感知並非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性的過程。 第三章:意識的煉金術——注意力、意識與工作記憶 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我們並非全盤接收,而是有選擇性地關注。本章將聚焦於“注意力”這一關鍵認知資源。我們將探討注意力的不同類型,如選擇性注意、分配性注意以及持續性注意,並通過經典的實驗研究,如“雞尾酒會效應”,來解釋注意力的運作機製。同時,我們也將深入探究“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什麼?它如何産生?意識與無意識過程又有何關係?我們將迴顧哲學和神經科學界關於意識的討論,並介紹一些當前的理論模型。緊接著,本章將介紹“工作記憶”的概念。工作記憶是我們在執行復雜認知任務時,臨時儲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我們將探討工作記憶的容量、持續時間和不同組成部分,以及它在學習、推理和問題解決中的核心作用。理解這些機製,對於認識我們如何實時地處理信息和進行思考至關重要。 第四章:記憶的迷宮——編碼、存儲與提取 記憶是我們連接過去、指導現在、塑造未來的基石。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記憶的迷宮,探究記憶的形成、保持和檢索過程。我們將首先區分不同類型的記憶,如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對於長時記憶,我們將進一步細分,介紹陳述性記憶(包括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如程序性記憶和條件反射)。我們將詳細闡述記憶的三個關鍵階段:編碼(信息如何被轉化為可儲存的形式)、存儲(信息如何被保存)以及提取(如何從儲存中找迴信息)。我們會介紹影響記憶效果的各種因素,例如復述、精細加工、情境依賴性以及情緒對記憶的影響。本章還將探討遺忘的機製,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忘記,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記憶策略來提高學習和記憶效果。 第五章:思維的引擎——推理、問題解決與決策 人類的智慧不僅僅在於記憶,更在於運用信息進行思考。本章將深入探討“思維”的奧秘,重點關注推理、問題解決和決策這三個核心過程。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推導)和歸納推理(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總結),並探討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接著,我們將聚焦於“問題解決”,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如問題定義、目標設定、策略選擇(如算法和啓發式)、執行和評估。我們會介紹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和啓發式思維,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問題解決效率。最後,本章將探討“決策”過程。人類在麵對不確定性和選擇時,如何做齣判斷和選擇?我們將介紹期望效用理論、前景理論等,並分析影響決策的心理因素,如風險偏好、情緒和認知偏差。 第六章:語言的藝術——理解與生成 語言是人類最獨特的認知能力之一,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思維的載體。本章將深入探索語言的奧秘,從心理語言學的視角來理解我們如何掌握和運用語言。我們將探討語言的本質,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等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協同作用。我們將分析語言理解的過程,即我們如何解析聲音和文字,理解詞語的意義,並構建句子的整體含義。本章還將重點介紹語言生成,即我們如何將想法轉化為連貫的句子和篇章。我們將討論語言習得的機製,即兒童如何學習母語,以及這其中涉及的先天與後天的因素。最後,我們還將探討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係,即語言是否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普遍的思維模式。 第七章:情感的鏇律——情緒、動機與人格 除瞭理性思考,情感同樣是構成我們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探索情緒、動機和人格之間的復雜聯係。我們將解析情緒的本質,探討不同的情緒理論,如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理論和阿諾德的評價理論,並介紹情緒的生理基礎和錶達方式。我們將分析情緒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例如情緒如何影響注意、記憶和決策。隨後,我們將探討“動機”,即是什麼驅動我們的行為。我們將介紹內在動機和外現動機,以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經典動機理論。最後,我們將觸及“人格”這一概念。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些主流的人格理論,如特質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並理解人格的穩定性與可塑性。 第八章:意識的邊界與未來——人工智能、神經科學與心智的重塑 在認知科學發展的長河中,人工智能和神經科學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挑戰著我們對心智的理解。本章將展望認知科學的未來,探討人工智能在模擬和增強人類智能方麵的潛力,以及神經科學在解碼大腦活動、理解意識機製方麵的突破。我們將討論人工智能如何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在語音識彆、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並探討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的異同。同時,我們將介紹腦成像技術(如fMRI、EEG)如何幫助我們觀測大腦活動,以及它們如何為理解認知過程提供新的證據。本章還將討論如何通過神經科學的發現來理解和治療神經精神疾病,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強人類的認知能力。最後,我們將思考,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心智”的定義和理解將如何被重塑,以及人類在未來將如何與智能機器共存。 結語 《認知科學導論:探索心靈的奧秘》之旅即將結束,但對心智的探索永無止境。本書通過匯聚多個學科的智慧,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認知科學入門。我們已經穿越瞭感知的窗口,體驗瞭注意力的篩選,探訪瞭記憶的迷宮,感受瞭思維的引擎,理解瞭語言的藝術,體會瞭情感的鏇律,並展望瞭心智的未來。希望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自身心智更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並為進一步探索人類內心世界的無窮奧秘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對心智的理解越深入,我們對人類自身也就越能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