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從祀與鄉約》論文十三篇,分為兩組。前八篇研討的孔廟從祀問題,其實質是明代衡量學術的原則和標準,由此可見朝廷、以及當時的一般意見對於道學和個彆人物(如王陽明)的看法。後五篇論鄉約,有兩篇通論和三個具體個案。在明代地方社會的治理中,宗族和鄉紳起過重要的作用,士人在鄉裏主導的風俗教化與官方主導的相對嚴酷的裏甲、保甲製度,彼此能夠替換、互補,這是鄉約製度在當時漸趨流行的原因。
硃鴻林,畢業於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史學係及中國文學研究所,1984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東亞學博士學位。曆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研究員等。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香港孔子學院院長等。
對於一個習慣瞭快速獲取信息和結論的現代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閱讀節奏無疑是慢的,甚至可以說是需要耐心的。它更像是一壺需要時間去煨燉的老茶,初品可能覺不齣什麼特彆,但迴味悠長,後勁十足。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查閱一些輔助性的地理資料和名詞解釋,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這反而成瞭一種樂趣。它強迫我從電子屏幕的碎片化閱讀中抽離齣來,重新拾起對深度閱讀的渴望。更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在分析地方精英如何將孔子所代錶的“正統”精神,巧妙地轉化為維護地方穩定和自身利益的工具時,其論證過程之嚴密,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這不僅僅是曆史的描繪,更是一種對權力運作機製的深刻洞察。它揭示瞭文化符號是如何在不同層級之間進行意義的協商與轉移,非常精彩。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産生共鳴的地方,在於它對“地方性知識”的珍視。我們當代社會,對自上而下的標準化管理模式習以為常,卻常常忽略瞭社區層麵那種基於長期互動和共同記憶所形成的非正式規範的力量。作者通過對祭祀組織、鄉間議事等微觀機製的剖析,清晰地展示瞭古代地方社會是如何在“有邊界的自由”中維持其獨特形態的。這種對“在地性”的深刻挖掘,使得原本遙遠的曆史場景變得可感、可觸。它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關於“我們如何生活”的細緻記錄。讀完此書,我不再僅僅把古代社會看作是一個被中央集權所塑造的平麵,而是一個充滿內在張力、自我調節機製的復雜有機體。對於任何對中國社會治理傳統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極為寶貴且精到的參照係,它提醒我們,真正的社會秩序,往往根植於那些不那麼引人注目,卻又至關重要的日常實踐之中。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類地方史研究的興趣,通常僅限於那些能夠提供全新史料發現的作品。這部書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它對“被忽略的細節”的關注。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由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他沒有試圖描繪整個宏大的儒傢帝國圖景,而是聚焦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儀式節點和地方規章。正是這些微觀的切片,勾勒齣瞭一個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古代社會結構。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從那些零散的碑刻、族譜甚至地方誌的隻言片語中,重構齣一種內在的邏輯和運行機製的。這種“考古式”的文獻挖掘工作,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它要求讀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背景,更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受那些不符閤現代綫性曆史觀的復雜性。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感覺自己對傳統中國社會治理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不再是停留在教科書上那種簡單的“皇權-基層”二元對立的框架裏,而是看到瞭更多彈性、妥協與協商的空間。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可以說是相當剋製而又內斂的,與它所探討的主題氣質非常吻閤。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或戲劇性的轉摺,而是以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冷靜,陳述著曆史的事實與邏輯。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沉靜,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或深夜裏細細品味。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論述某些具有爭議性的地方實踐時所保持的那種中立的學人態度。他沒有簡單地將古人的行為貼上“愚昧”或“高尚”的標簽,而是努力去理解在當時的物質條件和文化認知下,這些實踐是如何成為一種“最優解”。這種曆史的同情心,是優秀曆史著作不可或缺的品質。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獲取瞭知識,更獲得瞭一種看待曆史變遷的更寬廣的視角——即便是看似僵化的製度,在地方的實際操作中,也會被不斷地詮釋和重塑,展現齣驚人的生命力。
評分這部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閱一位老學者的書單時注意到的。它靜靜地躺在那裏,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讓人聞到舊紙張和香火混閤的味道。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古籍引用和繁復的考據工作。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去閱讀時,卻發現自己被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住瞭。作者並非是高高在上的曆史評判者,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嚮導,帶著讀者走進瞭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中。他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巧妙地將廟堂之上的禮製精神,與民間社會的自治實踐編織在一起,展現齣一種復雜而又微妙的互動關係。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鄉紳耆老們在昏黃的燈光下,依據祖製的規矩,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一方水土的秩序。那種對“禮”的敬畏和實踐,遠比書本上的定義要鮮活得多。它不僅僅是關於建築和儀式,更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構建與維係。尤其是對那些地方精英如何解釋和運用官方意識形態來鞏固自身權威的描寫,極其細膩,發人深省。
評分好書好好看,好好讀
評分書很好,一直想買,趁著六月初活動買的,滿二百減一百,然後用券
評分書很不錯,送貨速度快,正版,贊一個!
評分很好!定價也很實在瞭!
評分這是一部新書,對著者雖然不瞭解,但是這個選題很感興趣。據瞭解全書收入論文十三篇,分為兩組,前八篇都研討孔廟從祀問題,後五篇論鄉約,有兩篇通論和三個具體個案。這兩個選題我都想稍作瞭解,所以一口氣買瞭作者兩本書。
評分是用清代文獻學來研究明代的思想事件和文本。在這本書中,硃鴻林主要處理瞭從祀孔廟,以王陽明從祀孔廟為中心,討論瞭吳澄從祀和罷黜的過程,從中看齣思想發展的過程
評分全稿分為五集,包括《巢經巢經說》、《儀禮私箋》、《輪輿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汗簡箋正》、《遵義府誌》、《荔波縣誌稿》、《巢經巢詩鈔》、《巢經巢文集》等眾多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著作。每種均附有整理者嚴謹精到的校勘記,對於研究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儒者思想與齣處》論文十九篇,主要是關於明代經世諸儒的一係列個案研究,書中前三篇為明代思想史研究一般通論、後三篇涉及清初思想。深入討論真德秀《大學衍義》和丘濬《大學衍義補》,是對經世之學做理論層麵的思考,之後展開湛若水、葉春及、呂坤、項喬諸儒的專題,是論述經世之學從中樞到地方再到鄉裏展開的具體情況
評分師兄那該報道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