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瞧,这个人·狄奥尼索斯颂歌·尼采反瓦格纳

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瞧,这个人·狄奥尼索斯颂歌·尼采反瓦格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尼采 著,孙周兴,李超杰,余明锋 译
图书标签:
  • 尼采
  • 瓦格纳
  • 哲学
  • 音乐
  • 文化批评
  • 偶像批判
  • 基督教批判
  • 反瓦格纳
  • 狄奥尼索斯
  • 西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6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903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7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收录了尼采创作生涯最后一年(1888年)里创作、编辑并安排出版的著作,共计六种:《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瞧,这个人》《狄奥尼索斯颂歌》《尼采反瓦格纳》。现在看来,在发疯之前,清醒的尼采仿佛想对他生命和哲思中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做一个总结,或者说做一次了断。这些元素就是:瓦格纳、苏格拉底、基督教,此外或许还得加上一个:尼采本人——尼采“这个人”。

作者简介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等。

目录

前言
瓦格纳事件
序言
1888年5月都灵通信
附言一
附言二
后记

偶像的黄昏
序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的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世界”最终如何变成了寓言
违反自然的道德
四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要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讲话

遗著
敌基督者
序言
敌基督者
反基督教的律法

瞧,这个人
序言
目录
我为什么如此智慧
我为什么如此聪明
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
人性的,太人性的
曙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恶的彼岸
论道德的谱系
偶像的黄昏
瓦格纳事件
我为什么是命运
狄奥尼索斯颂歌
只是傻子!只是诗人!
在荒漠女儿们中间
最后的意志
在猛禽之间
火的信号
太阳西沉了
阿里阿德涅的哀怨
荣耀与永恒
最富有者的贫困

尼采反瓦格纳
序言
我所钦佩之处
我持异议之处
间奏曲
作为危险的瓦格纳
一种没有未来的音乐
我们是对跖者
瓦格纳归属何方
瓦格纳作为贞洁的使徒
我是怎样摆脱瓦格纳的
心理学家发言
后记
最富有者的贫困

科利版编后记
科利版编者说明
尼采1885——1888年遗著与“权力意志”
关于《瓦格纳事件》
关于《偶像的黄昏》
关于《敌基督者》
关于《瞧,这个人》的文本史
关于《狄奥尼索斯颂歌》
关于《尼采反瓦格纳》
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瞧,这个人·狄奥尼索斯颂歌·尼采反瓦格纳》:
  6
  人们只有在别无其他办法时才会选择辩证法。他们知道,辩证法会引起别人对他们的不信任,它没有多少说服力。没有什么比一个辩证法家的影响更容易清除的了,每一次有演讲的集会的经验都证实了这一点。它只能是手中再没有其他武器的人用以自卫的手段。在使用辩证法之前,人们必须强行获得自己的权利。因此,犹太人是辩证法家,列那狐是辩证法家,怎么?苏格拉底也是?
  7
  ——苏格拉底的讥讽是暴乱的表现?是庶民怨恨的表现?他作为被压迫者在三段论的刀伤中享受他自己的残忍?他在向被他迷惑的高贵者复仇?——作为辩证法家,人们的手中握有一件无情的工具;他们可以借此成为暴君;他们通过自己的胜利令人出丑。辩证法家让他的对手证明自己不是白痴:他激怒对手,同时又使对手不知所措。辩证法家削弱其对手的理智。——怎么?在苏格拉底那里,辩证法仅仅是一种复仇的形式?
  8
  我已经表明,苏格拉底为什么会令人反感。现在需要更多地加以说明的,是他颇具迷惑力。——他发明了一种新的竞赛方式,从而成了雅典贵族圈子中的首位击剑大师,这就是一种迷惑。他通过挑起希腊人的竞赛冲动来迷惑他们,——他把一个变种带入青年男子与少年之间的角力之中。苏格拉底还是一个好色之徒。
  9
  但苏格拉底猜到了更多的东西。他看透了他的高贵的雅典人。他知道,他的病例,他的病例的特异反应,已经不是什么例外情况。同样种类的衰退正悄悄地四处酝酿:古老的雅典已经走到尽头。——苏格拉底明白,全世界都需要他,——需要他的方法,他的治疗,他那自我保存的独门绝技……无论何处,本能都处于混乱状态;无论何处,人们距放纵仅仅一步之遥:精神的畸形(monstrum in animo)成了一种普遍的危险。
  ……
思想的巨匠,文明的拷问者——尼采思想探微 Friedrich Nietzsche,一个注定要被铭记的名字,一个永远游走在哲学边缘,却又深刻影响了整个西方乃至世界思想进程的巨人。他的著作,如同闪电划破沉寂的夜空,以其独到的视角、犀利的语言、以及那近乎疯狂的创造力,对既有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与重塑。他不是一个温和的思考者,而是一个挑战者,一个对人类存在的困境和文明的未来发出最深切拷问的预言家。 尼采的思想,与其说是一套严谨的哲学体系,不如说是一场场思想的激战,一次次灵魂的搏击。他擅长以文学化的语言、充满力量的隐喻、以及那些令人震撼的箴言,来揭示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深层真相。他的哲学,不是为了给人以慰藉,而是为了唤醒人,让人看见存在的荒谬,看见价值的虚无,从而激发出一种更为强大、更为独立的生命意志。 价值重估的号角:告别过去的偶像 尼采最核心的哲学关怀之一,是对人类既有价值体系的“价值重估”。他敏锐地察觉到,西方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督教道德,以及由此衍生的许多价值观念,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僵化、虚伪,甚至成为阻碍生命力勃发的桎梏。他批判了那种压抑本能、崇尚彼岸的“奴隶道德”,认为它剥夺了生命本身的丰沛与热情,将人塑造成一种被动的、驯服的存在。 他宣告“上帝死了”,并非是对神祇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和道德体系崩塌的深刻预言。当那个曾为人类提供终极意义和道德标杆的“上帝”消失时,人类便面临着意义的真空,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巨大挑战。如何在这种失落中找到新的支撑,如何在价值的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存在意义,这成为了尼采哲学中最紧迫的问题。 他并非要彻底否定一切价值,而是要批判那些不再具有生命力的、被腐蚀的旧价值,并呼唤一种新的、能够肯定生命、拥抱尘世的价值体系的诞生。这种价值的重估,是对人类主体性的回归,是对个体生命意志的解放,是对那个在道德枷锁中喘不过气的文明的有力反击。 生命意志的颂歌:超越与成长的召唤 在尼采的思想谱系中,“生命意志”(Wille zur Macht)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并非仅仅指一种占有欲或征服欲,而是一种更为根本的、推动生命不断生长、超越、以及自我实现的力量。生命意志驱使着一切生命,从最微小的生物到最宏伟的文明,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更强的生命力,更广阔的存在空间。 他提出的“超人”(Übermensch)概念,正是这种生命意志的最高体现。超人不是生物学上的进化,而是精神上的超越。他是一个能够克服自身局限,能够直面存在的荒谬与痛苦,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并以最饱满的热情拥抱生命的人。超人不是为了统治他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独立自主、能力非凡的存在。 尼采的哲学,充满了对成长与超越的呼唤。他鼓励人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传统,敢于面对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并从中汲取力量。他认为,真正的生命不是平庸的苟活,而是不断挣扎、不断向上、不断实现自我潜能的壮丽历程。他的思想,是对那些安于现状、害怕改变、以及沉溺于虚幻彼岸的人们最严厉的鞭策。 强力哲学的脉动:对权力与生命的深刻洞察 尼采的思想,往往被冠以“强力哲学”的标签,这恰恰点明了他对权力运作本质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权力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更深层地存在于生命的内在结构中。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力,一种不断寻求扩张、寻求自我实现的力。理解这种“力”,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理解个体行为,乃至理解整个宇宙的运行逻辑,都至关重要。 他批判了那些将权力视为纯粹压迫和剥削的狭隘观点,认为权力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塑造性的力量。当然,他也绝不回避权力中的黑暗与危险,但他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认识并驾驭这种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压制或恐惧它。他提倡一种“强大的精神”,能够承受并运用这种力量,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生命形态。 尼采对艺术、对音乐、对悲剧的热爱,也与他对生命力的理解息息相关。他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正是生命意志最集中的体现,它们能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冲动和情感,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最原始的敬畏和热爱。他所推崇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便是对生命狂放、热烈、醉人的侧面的赞颂,是对那个在理性光芒下被压抑的、充满活力的自我的解放。 文明的解剖刀:对时代病症的冷峻剖析 尼采并非仅仅沉溺于抽象的哲学思辨,他对所处时代的文明病症也进行了冷峻而深刻的剖析。他预见了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危机,比如知识的碎片化、意义的失落、以及个体精神的异化。他对所谓的“进步”保持着高度警惕,认为许多所谓的进步,不过是通往更深层虚无的歧途。 他对于那些将理性奉为圭臬,而忽略情感与本能的思潮,也发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理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它脱离了生命本身的土壤,就可能变得冰冷、乏味,甚至成为一种压抑生命力的工具。他呼唤一种更加“整体性”的生命体验,一种能够将理性、情感、本能以及对世界最深层的感知融为一体的生命姿态。 尼采的思想,如同解剖刀一般,将现代文明的肌体一层层剥开,暴露出其内在的脆弱与矛盾。他对于“群体性”思维、对于盲目服从、对于那些“最后之人”的预言,都充满了警示的意味。他希望唤醒那些沉睡在群体麻木中的个体,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并勇敢地走上自我创造的道路。 一场永不落幕的思想冒险 阅读尼采,从来都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他的文字充满挑战,他的思想需要读者以非凡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去面对。他要求我们抛弃旧有的舒适区,直面存在的真相,直面自身的潜能与局限。 他不是一个提供答案的哲学家,而是一个提出问题、激发思考的引导者。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思想领域的门,邀请我们进行一场永不落幕的思想冒险。他的著作,至今仍然是理解西方现代思想、理解个体主义、理解生命哲学不可绕过的经典。 他的思想,如同一个永恒的警钟,提醒着我们,生命的意义并非天生,而是需要我们用勇气、用智慧、用旺盛的生命意志去创造。他鼓励我们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最壮丽的乐章。尼采,这位孤独的思想家,以其燃烧的生命之火,照亮了无数探索者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看目录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思想重量。我以前对尼采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些广为流传的片段上,但这次终于鼓足勇气,想深入他的后半段思想体系。这本书的排版很舒服,注释也相当详尽,对于理解他后期那些充满爆发力和攻击性的文字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关于“永恒轮回”和“超人”的论述,单独看总觉得像是哲学家的玄学呓语,但汇集在一起,配上他那近乎偏执的批判精神,才开始体会到那种颠覆性的力量。我特别期待阅读他那些对古典艺术和道德体系的解构过程,那种将整个西方文化“连根拔起”的勇气,是当代多少学者只能望洋兴叹的。这本书无疑是通往理解这位深刻而又危险的思想家的一把钥匙,阅读过程注定是一场对自我既有观念的严峻考验,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批判性思维来跟上他那电光火石般的思绪。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推进虽然狂热,但细究之下却发现其结构严谨得可怕。我注意到,尼采在批判某一概念时,往往会立刻提供一个他自己构建的、与之对立的新视角。这种“摧毁”与“重建”的循环往复,展现了他思想的动态性。他似乎从不满足于停留在批判的层面,他总是在为下一个更具生命力的价值体系铺路。这种对生命意志的极致赞美,与他对所有束缚生命力的教条的唾弃,构成了他后期哲学的核心张力。读他的文字,有时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反复咀嚼那些他自创的、极具冲击力的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本身就承载了他试图超越传统语言的努力。这使得阅读体验既是智力上的挑战,也是对语言驾驭能力的一种考验。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参与一场与一位天才心智的深度对话,虽然这位对话者显得如此孤独且愤怒。

评分

读完开篇几页,我简直被尼采那股冲天的怒火所震撼了。他文字里的那种毫不留情的鞭笞,完全不是那种温吞水式的哲学探讨,更像是一位手持利剑的斗士,直接向他所处的整个时代——包括他曾经深爱和推崇的一切——发起了宣战。这种近乎“自毁长城”式的决绝,让人不得不佩服。我过去总觉得哲学是冷静的分析,但尼采证明了,最深刻的哲学往往是伴随着最强烈的情感爆发。他剖析起“道德的谱系”来,简直是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那些光鲜亮丽的遮羞布,将人类行为背后的那些卑微的、怨恨的、甚至是病态的动机暴露无遗。这种直视人性的阴暗面的勇气,让人在感到不适的同时,又无法移开视线。这本书不仅仅是思想的呈现,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逼迫你重新审视那些你从小到大深信不疑的“真理”的根基。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文化批判”的绝佳范本。尼采的视角极其独特,他不像社会学家那样关注社会结构,也不像历史学家那样关注事件的因果,他关注的是驱动整个文明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倾向”。他对于艺术、宗教和哲学的交织关系的分析,尤其精彩。他能洞察到,那些看似最高尚的精神追求,其背后可能潜藏着最深层的生命力的衰竭。这种穿透表象直达本质的能力,让这本书充满了预言式的力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想,如果他活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或者说价值稀释)的时代,他的批判矛头又会指向哪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工具,一套观察和解构当代文化现象的强有力的方法论,远超出了它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是相当高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背景,或者至少有愿意忍受长时间的“智力迷宫”探索的耐心。但一旦你被他的节奏带着走,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中的段落充满了箴言式的、近乎诗歌的凝练,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喷薄而出。我尤其欣赏他那种近乎“悲剧英雄”式的自我定位,他仿佛是站在悬崖边上,将自己燃烧殆尽,只为照亮前方的道路。这本书与其说是在阐述一套理论,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自我净化”与“精神重估”。读完后,我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什么是高贵”、“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这些老问题,又有了全新的、更加严苛的审视标准。这是一次痛快淋漓的思想冒险。

评分

价格很合算,京东送货也快,放心

评分

书质不错,沒来得及看

评分

宝贝很好 很实用!!!

评分

京东活动期间购买京东活动期间购买

评分

京东商城网购图书好而不贵,真的很开心,很不错哦!值得推荐一下!好好看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终于换了一本新书

评分

想了解了解,这个版本不错,促销买的,好

评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评分

第六卷封页上出现划痕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