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

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馨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欧阳修
  • 词学
  • 文学史
  • 传记
  • 古典诗词
  • 文化
  • 历史
  • 宋代文学
  • 文学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8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073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代儒宗、文坛领袖和千古伯乐。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充满波折的一生,也是耐人寻味的一生。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内容简介

  《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是一本纪实与文艺相结合的传记,以时间为轴,描述了他童年时代的坎坷,青年时代的艰辛,中年时代的跌宕,以及老年时代的辗转。在书中,可以阅读到欧阳修的许多经典作品,从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出众才华,以及正直不阿、一心为民的形象。

作者简介

  杜馨,中文系才女,生在四季鲜明的北方,爱朝阳初雪,也喜落花飞雨。喜欢让灵魂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字以温婉细腻见长,文章情感充沛丰盈。

目录

第一章 童年·寒门才子初长成
第一节 惊起沙禽掠岸飞 / 003
第二节 晴日催花暖欲然 / 008
第三节 行云却在行舟下 / 013
第四节 平山栏槛倚晴空 / 019
第二章 少年·赏花品茗心清雅
第一节 重倚朱门听马嘶 / 027
第二节 水上何人吹玉笛 / 033
第三节 莫待无花空折枝 / 039
第四节 隐隐笙歌处处随 / 046
第五节 但令新花日愈好 / 053
第六节 芦花千里霜月白 / 059
第三章 青年·事业爱情皆明朗
第一节 俯仰流年二十春 / 067
第二节 柳丝如剪花如染 / 073
第三节 细似轻丝渺似波 / 080
第四节 疑是湖中别有天 / 086
第五节 谁知闲凭栏杆处 / 092
第四章 入仕·气盛奈何路坎坷
第一节 野岸无人舟自横 / 099
第二节 无风水面琉璃滑 / 105
第三节 水面风来酒面醒 / 110
第四节 画船撑入花深处 / 116
第五章 升迁·历经辗转终达成
第一节 泪珠滴破胭脂脸 / 123
第二节 直到城头总是花 / 129
第三节 楼高莫近危栏倚 / 135
第四节 扁舟远送潇湘客 / 142
第五节 人在舟中便是仙 / 148
第六章 从文·愿与墨香长相伴
第一节 千花百卉争明媚 / 155
第二节 离愁渐远渐无穷 / 160
第三节 平芜尽处是春山 / 165
第四节 蓦然旧事上心来 / 171
第五节 水阔风高飏管弦 / 177
第七章 为政·民间疾苦视己责
第一节 稳泛平波任醉眠 / 187
第二节 隔帘风雨闭门时 / 192
第三节 须著人间比梦间 / 198
第四节 深浅花枝相并时 / 205
第五节 无言敛皱眉山翠 / 210
第八章 晚年·辛劳一生终得闲
第一节 不眠特地重相忆 / 217
第二节 犹似当年醉里声 / 222
第三节 鬓华虽改心无改 / 228
第四节 笙歌散尽游人去 / 235
第五节 去年绿鬓今年白 / 240
后记  / 245

精彩书摘

  第一章童年·寒门才子初长成
  第一节惊起沙禽掠岸飞
  推开历史的大门,向前,再向前,我们看到了一座院子。院子不大,外面是灰色的墙,里面有大小几间屋子,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瓦片。院子里种着几棵树,风起时,树冠轻轻晃动,给院子添了几许生机。
  这里是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边一座贫穷的小县城,院子的主人是这里的推官——欧阳观。时值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此时,欧阳观正焦急地站在一间房屋的门外,双手紧握在一起,双唇紧闭,眼睛一直注视着屋子的门口,仿佛想要一眼看穿屋内的情形。随他一起站在屋外的几名仆人也都面露焦急之色,所有人都深知,今天对于欧阳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屋内,是欧阳观的妻子郑氏,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屋门紧闭,却挡不住屋内的呻吟声和叫喊声。那声音不断地传到院子里,传进欧阳观的耳中,刺激着他的心。有几次,欧阳观都忍不住想要冲入屋内。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只得在门口来回地踱步。
  此时的欧阳观已经五十六岁,虽然他与郑氏曾有过一个孩子,可惜那孩子命薄,不满周岁便夭折了,这对他们二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今,郑氏再度有孕,欧阳观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一边祈祷着母子平安,一边暗暗希望妻子能够为欧阳家添一名男丁。
  突然,屋内响起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欧阳观精神一振,急忙推门而入。一个小小的男婴正挥舞着手臂闭眼大哭,旁边产床上疲惫不堪的妻子向他露出了虚弱的笑容,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后来,他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欧阳修,表字永叔,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修身养性、福寿绵长。
  家中有了小孩子,气氛便热闹了许多。孩子的哭声、笑声和叫声都让欧阳观和郑氏的心中感到无比充实。小孩子的成长总是惊人的快,转眼之间,欧阳修已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当他用稚嫩的声音呼喊着,晃晃悠悠地向父母走去,然后扑到他们怀中时,欧阳观和郑氏感到了满心的幸福。
  欧阳修四岁那年,欧阳观被任命为泰州判官,于是他带着全家迁往了泰州。欧阳观为人严谨、处事严格,为了避免造成冤假错案,他对每个案件都仔细推敲。一个深夜,郑氏见他对着案卷叹气,便抱着欧阳修走到他身边,轻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烦心事。欧阳观说,他研究了这个案件的所有细节,也没发现任何漏洞,看来这名死刑犯确实没有生还的机会了。
  当时的欧阳修还很小,自然听不懂父亲话中的意思,也看不懂父亲眼中的遗憾。然而,欧阳观的这种心性却遗传给了他,所以他当官之后,也一如他的父亲——爱民如子,谨慎为人。
  然而,到达泰州不久后,欧阳观便染上了重病,不治身亡。郑氏一手抱着仅仅三个月的女儿,一手牵着刚刚四岁的儿子,心中无限悲痛和愁苦。欧阳观一生清廉,家中既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土地房产。如今,他撒手人寰,家中没了经济来源,郑氏要如何带大这两个幼小的孩子呢?
  在当时,身为妇人,只能做奶娘、厨娘之类下人的工作,且不说郑氏出身没落望族,做不了粗活,关键是两个孩子都太小,若是她出门干活,孩子们又要怎么办?思前想后,郑氏决定带着两个孩子投靠他们在湖北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非常疼爱两个孩子,非常想尽其所能照顾好兄长的一双儿女和遗孀,无奈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地方官,没有太多俸禄,所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郑氏明白欧阳晔的难处,她对小叔的收留非常感激,于是主动分担起家务,一家人倒也过得很和睦。
  郑氏出身大户人家,知书达理,性情温婉且坚强。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她便开始教欧阳修识字。她知道,欧阳修是丈夫血脉的延续,也是欧阳家的希望,自己一定要好好教育这个孩子,让他长大成人,有所作为,光耀门楣。
  富贵人家的孩子识字,有先生,有书本,有书桌,有笔墨纸砚。这些,欧阳修都没有。他有的只是亲切耐心的母亲、一支荻秆和一片沙地。但他从不感到委屈,反而很喜欢这样宽阔随性的学习环境。
  每到傍晚时分,郑氏都会将欧阳修带到那片沙地边。她一手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一手缓慢地用荻秆在沙地上写下一个字,然后耐心地给欧阳修讲解字的意思,并带着他读。欧阳修十分聪慧,字的读音和意思,他听过之后便不会忘记,而字的样子,他看了一阵之后便能牢牢记住。
  郑氏见欧阳修记住了地上的字,便轻轻擦去,再写下新的字,继续教他识字。就在这样的一画一抹中,欧阳修认识了许多字。他也开始拿着一支荻秆,学着母亲的样子一笔一画地在沙地上练写字。虽然不如在纸上写得方便省力,却也多了一份乐趣。
  路过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总会不由得感叹这对母子的辛苦,而当他们发现欧阳修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后,更是不由得对这个瘦小的孩子竖立了大拇指。
  欧阳修毕竟还是个孩子,所以郑氏对他的教育并没有操之过急,教了一会儿,便给他一些玩耍的时间。她抱着女儿,看着欧阳修在沙地上堆起小山,挖出河流,口中还不时地念着刚刚学到的字,她的心中满是喜悦和欣慰。她想,儿子这般聪明懂事,又爱学,长大之后,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欧阳修一天天长大了,识字这样简单的事情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了,他对书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看到儿子那么喜爱读书,郑氏既喜悦,又忧伤。喜悦的是,儿子继承了丈夫对文学的喜爱;忧伤的是,家中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为他购买书籍。
  幸好,当地有不少好心的读书人,见欧阳修勤奋好学,都十分欣赏和怜爱他,愿意将自己的书籍借给他阅读。如此一来,欧阳修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经典文章和诗词。不过,欧阳修并不满足于此,遇到喜欢的书,他便一边阅读,一边抄写,书抄完之后,他也记住了书中全部的内容。
  欧阳修的文学底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抄写的书籍越多,他记下的名篇佳句就越多,这些优美的文字进入了他的大脑,扎根在他的心田。随着接触的文学知识越来越多,他创作的渴望也变得更强烈了。
  ……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的、与《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 --- 书名:江山行客录:一位失意文人的盛唐漫游 作者: 佚名(署名:陇上书生) 定价: 78.00 元 ISBN: 978-7-5362-9988-X --- 导言:风雨飘摇中的“不羁”与“独醒” 《江山行客录》并非一部帝王将相的宏大史诗,而是一卷描摹盛唐由盛转衰之际,一位普通士子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本书追溯了主人公——李昭(字怀瑾)——从天宝年间的一名长安布衣,到晚年漂泊西南的隐逸山林,近四十载的足迹与心境变迁。 全书以李昭的游记、私信以及部分未完稿的诗赋为核心材料,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框架。它避开了主流史书中对高层政治的关注,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土地、偏远的边塞、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存的芸芸众生。 第一卷:长安旧梦与初涉江湖 (天宝中叶) 本书开篇,将读者带回了开元盛世的余晖中。李昭,一个出身于关中书香门第的年轻人,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云乐”的抱负,来到了繁华的长安。不同于许多热衷于科举功名的同侪,李昭的志趣在于“格物致知”与“山水探幽”。 这一卷详细描绘了他在长安城中结交的几位友人:一位精通音律、对胡乐颇有研究的乐工;一位来自西域的僧人,对佛教哲学有独到见解;以及一位对民间疾苦抱有深切同情,却被朝堂视为“迂腐”的官员。李昭的早期作品多充满对理想的期盼与对市井生活的细致观察,他的诗风兼具初唐的雄健与盛唐的秾丽,但始终带着一种“局外人”的清醒。 我们目睹了他如何试图通过诗歌影响当时的文风,如何一次次地在科考与民间实践之间摇摆不定。他并未能如愿进入庙堂,反而在一次地方官的邀请下,短暂地参与了一次对黄河水患的考察。这次经历,成为他思想转折的第一个重要节点——长安的繁华与边塞的苍凉,在他心中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第二卷:蜀道奇遇与南疆风物 (安史之乱爆发前后) 随着“安史之乱”的烽火燃起,李昭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碎。他被迫离开熟悉的关中故土,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路。这一卷是全书篇幅最长、描绘最为壮阔的部分。 本书利用李昭记录的行路日志,细致勾勒了自秦岭到巴蜀的艰险旅程。他不再是那个在酒楼宴会上吟诗作对的少年,而是一个真实的行者。他攀登了被誉为“一脚踏三州”的险峰,夜宿于少数民族的村寨,甚至在战乱中被卷入了短暂的军事斡旋。 重点在于,这一卷深入探讨了李昭在困境中对“国家”与“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义。他的诗歌风格在此刻急剧转变,从早期的“雅”转向了“野”与“悲”。他对自然的描写不再是单纯的景物堆砌,而是将山川的险峻、河流的奔腾,融入到对时局的隐喻之中。书中收录了多首在巴蜀地区创作的、从未流传于世的竹枝词和变体乐府,极具研究价值。 第三卷:江海漂泊与禅意归隐 (中晚唐过渡期) 战乱平息后,中原的景象已是疮痍满目。李昭放弃了北返的念头,转而南下,沿长江而行,最终定居于洞庭湖畔的一座小岛上。这部分内容侧重于他后期的哲学思考与生活哲学。 他与几位隐居的道士、僧人进行深入的探讨,试图在儒释道的思想交汇中寻找精神的庇护所。他的作品开始大量运用禅宗的“空”与道家的“自然”,笔触变得更加内敛、深邃。李昭不再关注宏大的叙事,而是专注于捕捉瞬间的生命体验:湖面上雾气的聚散、芦苇在风中的姿态、以及时间流逝的无声痕迹。 书中详尽记录了李昭晚年参与的一项活动:记录和整理那些因战乱而失传或散佚的民间歌谣和地方戏曲。这反映了他对文化保存的执着,也体现了他从一个试图“入世”的文人,最终蜕变为一个“守望者”的心路历程。 结语:不朽的孤独 《江山行客录》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盛唐末期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独特视角。李昭的一生,是那个时代无数怀才不遇、却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文人的缩影。他的诗歌或许不如李白那般豪迈,也不似杜甫那般沉郁,但却独具一种“在路上”的生命张力。本书以扎实的史料考证为基础,辅以极富感染力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得以触摸到一位盛唐行客的真实脉搏与不朽的孤独。 本书特色: 1. 详尽的地图与路线考证: 附带专业绘制的李昭行迹图,详细标注其经过的州县与停留时间。 2. 未刊诗作首次披露: 整理了数十篇散见于他人口述中的诗歌摹本。 3. 生活细节还原: 对唐代的衣食住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有生动细致的描摹。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唐代文化研究者、喜爱非主流人物传记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收到这本《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封面和装帧来看,就觉得是一本值得期待的书。书的纸张质感很好,翻阅时有种温润的手感,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捧着书本细细品味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迹清晰,疏密得当,不会因为长时间阅读而感到疲惫。我一直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对那些能够将人生悲欢离合融入字里行间的词人,充满了好奇。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的大家,他的词作在宋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的人生经历又是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是怎样的心境,让他能够写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缠绵,又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当然,这句是文天祥的,我只是举例说明我对不同词人情感的期待,希望书中能展现欧阳修词作情感的丰富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杯清酒,在品味欧阳修词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本书的设计,无论是从书名传递的意境,还是从初步的观感,都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次深入欧阳修内心世界的精彩旅程。

评分

拿到《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审美追求。从封面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文雅而又内敛的气质,这与欧阳修本人的风格似乎颇为契合。我一直对欧阳修的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词中那种既有婉约之美,又不失豪迈之气的独特风格。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词作的创作背景,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如何在他笔下转化为动人的诗句。比如,他对政治失意的感受,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这些情感是如何在他的词中得到体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他一些经典的词作,例如《踏莎行·候蛩凄断》,其中“路遥归梦难成”一句,总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又比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那种无尽的愁绪,究竟是如何酿成的?我期待作者能够抽丝剥茧,为我们揭示这些词作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让我们不仅仅是欣赏文字,更能体会到词人当时的心境。这本书,就像是一坛陈年的好酒,等待着我们去慢慢品鉴,去感受其中蕴含的岁月沉淀和情感芬芳。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已经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尤其“一杯清酒”的比喻,让我联想到宋词那温润、醇厚、又带着几分淡淡忧伤的独特韵味,而“欧阳修词传”,更是精准地指出了内容的核心。我对欧阳修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的散文和他在政治史上的地位,但他的词作,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地走进他的词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他的词作,而是能够对他的词作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他的用词、意境、以及他词作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我特别想知道,作为一个经历过政治风波、有过贬谪经历的文人,他的词中是否充满了隐忍和坚韧?他笔下的情感,是怎样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流淌的?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一个鲜活的欧阳修,一个既有文人风骨,又有生活气息的欧阳修。这本书,应该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品味欧阳修的词。

评分

当我看到《宋词是一杯清酒 8:欧阳修词传》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传达的文学气息所吸引。欧阳修,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魅力,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词作更是宋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解读欧阳修词作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和系列定位,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既学术又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欧阳修的故事。我想了解他词作的艺术特色,比如他如何巧妙地运用典故,如何塑造意境,又如何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等多重身份下的人生轨迹,以及这些经历如何交织影响了他的词创作。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些看似闲适或伤感的词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和时代印记。这本书,我想它不仅仅是关于欧阳修的词,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一个伟大的灵魂。它像是一杯酝酿已久的清酒,散发着浓郁的芬芳,等待着我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评分

作为一名宋词爱好者,我对《宋词是一杯清酒》系列一直非常关注,这次终于等来了欧阳修的专卷,真是欣喜若狂。欧阳修,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义。他不仅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更是文坛上的领袖,他的散文、诗歌、词无一不精彩。然而,我对他词作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带领我更深入地解读他的词,理解他词中的情感,他的笔法,以及他词作的时代背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欧阳修,一个不仅仅是“文章巨公”,更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凡人。我希望作者能通过对欧阳修词作的细致分析,展现他词风的演变,他情感的起伏,以及他对宋词发展所做的贡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探讨他词作中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情的句子,是如何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读他的词,我总觉得能感受到一种温润而又深邃的力量,我想知道这种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地品味这位伟大词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他词作中那份独有的“清酒”般的醇厚与甘洌。

评分

爱宋词的人们怎能不看欧阳修?

评分

还行

评分

想买一套,哪里也没有12

评分

还行

评分

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

评分

很好!包邮很快!质量也很好!性价比很高!!!!!

评分

无污渍,有包装,很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棒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