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元勇 著
图书标签:
  • 流行音乐
  • 音乐基础
  • 音乐史
  • 中外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欣赏
  • 音乐文化
  • 音乐教育
  • 音乐科普
  • 音乐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8866
版次:2
商品编码:117599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9
字数:6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是适应当前流行音乐教育而编写的一部基础性教材。其核心指导思想,除了思考、系统整理欧美流行音乐的基础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基础知识体系,把我国自古至今的俗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链接起来。全书分为外围和中国两部分,外国部分包含基础知识、人物及代表作品、经典音乐剧剧目及其唱段等三部分;中国部分包含基础知识、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近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华语音乐剧及其主要唱段等四部分。《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适用于高等学校音乐及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博雅”及“通识”课程,也可供从事流行音乐研究及表演的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徐元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教育部留回启动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通俗歌曲演唱教程》《中日音乐文化比较研究》《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研究一~对于通俗歌曲演唱之斜开唱法的探讨》等。在《中国音乐学》《交响》《人民音乐》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外国部分
一、基础知识
1.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2.世界音乐World Music
3.福音歌Cospel
4.布鲁斯Blues
5.爵士乐Jazz
6.拉格泰姆Ragtime
7.摇摆爵士乐Swing
8.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9.博普爵士乐Bop(Be-Bop,Re-Bop)
10.酷/冷爵士乐Cool Jazz
11.自由爵士乐Free Jazz
12.融合爵士乐Fusion Jazz
13.摇滚乐Rock
14.乡村音乐Countrv Music
15.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
16.索尔音乐Soul Music
17.摩城音乐Motown Music
18.芬克音乐Funk
19.波萨诺瓦Bossa Nova
20.萨尔萨音乐Salsa
21.斯卡乐Ska
22.桑巴乐Samba
23.伦巴乐Rumba
24.曼波乐Mambo
25.恰恰乐Cha Cha
26.探戈乐Tango
27.雷盖乐Reggae
28.迪斯科Disco
29.说唱乐RAP
30.嘻哈音乐Hip-Hop
31.新世纪音乐New Age
32.电子音乐Electrophonic Music
33.环境音乐Ambient
34.浩室音乐House
35.泰克诺Techno
36.电子撞击音乐Electroclash
37.电体音乐Electronic Body Music
38.不插电Unplugged
39.唱片主持人DJ
40.版税Rovaltv
41.专辑、小专辑、单曲Alhum、FP、Single
42.格莱美奖Crammy Awards
43.托尼奖Tony Awuds
44.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s
45.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s
46.世界音乐大奖The World Music Awards
47.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
48.亚洲大奖MTV Asia Award
49.美国乡村音乐协会奖Country Music Association Awards
50.埃佛诺韦洛音乐奖Ivor Novello
51.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UK charts
52.日本公信榜Oricon
53.《公告牌》Billboard
54.音乐剧Musical theater
55.跨界音乐Crossover
56.百老汇Broadway
57.约德尔唱法Yodel
58.音乐电视MTV与MV
59.当代布鲁斯Contemporary Blues
60.三角洲布鲁斯Delta Blues
61.德克萨斯布鲁斯Texas Blues
62.孟菲斯布鲁斯Memphis Blues
63.乡村布鲁斯Country Blues
64.东海岸布鲁斯East Coast Blues
65.古典女性布鲁斯Classic Female Blues
66.综艺布鲁斯Vaudeville Blues
67.城市布鲁斯Urban Blues
……
第二部分 中国部分
附录1 流行音乐研究书目(中文)
附录2 流行音乐研究书目(英文)

精彩书摘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
  8.燕乐二十八调
  又称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隋唐音乐调式理论体系,是各族乐工在互相学习、互相协作的音乐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套记谱法和一套宫调系统。龟兹琵琶家苏祗婆等对传授龟兹乐调理论和乐谱起了重要作用。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系统理论观念,一方面继承了中原汉族从相和歌、吴声、西曲到清商乐中的传统宫调观念,另一方面吸收了西域传人的、主要是龟兹的乐调观念。二十八调中有几个调沿用了龟兹调名,如沙、般涉、鸡识。后者经演变写作“乞食”,又分大小,简称“大食”、“小食”。至于龟兹调名的来源,尚有争论,有人认为主要受印度文化影响,有人认为传承了西亚古文明;也有人认为是汉代中原乐理术语的龟兹语意译。
  9.小曲
  唐代俗曲。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乐、安国(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乐、天竺(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一中序或拍序一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见于《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在唐代的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至近代。唐代末年还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大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这已经是一种小型的雏形戏曲。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快;诗人也以自己的诗作入乐后流传之广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造就着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
  10.俗曲
  明清时期的俗音乐。即明清时期的通俗音乐、通俗歌曲。俗曲的歌词内容主要反映城镇社会生活。由于专业艺人的加工,曲调细腻流畅、节奏规整、结构谨严,并配置有若干乐器伴奏,如琵琶、三弦、月琴、筝、四胡、坠琴、檀板、八角鼓等。有的篇幅较长,甚至近于说唱和戏曲的结构。俗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弱点。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上和封建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生产者的狭隘性、软弱性,对文艺作品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俗曲的内容大量是爱情婚姻、游婿思妇的闺情等,题材范围相当狭窄。少数作品宣扬金玉满堂、天命迷信,甚至在政治上诬蔑农民起义等。就是爱情题材也常常沾染甚至完全陷入猥亵庸俗、放纵情欲的低级趣味。因此,俗曲曾受到另一派意见的批评。例如,明代沈德符就认为,它“不过写淫蝶情态,略具抑扬而已”(《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明代南北各地俗曲流传的盛况,在沈德符上述著作中有相当具体的记载,提及曲牌达19个之多,其中如《傍妆台》、《驻云飞》、《寄生草》、《银纽丝》、《打枣竿》等,经久不衰。明清时期,印刷业有很大发展,俗曲资料传世者不少,但大多为歌词,如清代《太古传宗》、《借云馆曲谱》之附有曲谱者极罕见。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俗曲甚为重视。刘复和李家瑞曾辑录凡6044种歌词。郑振铎曾搜集达12000余种歌词(可惜全毁于1932年“一二八”的战火之中)。这两种数字包括了明清至民国年间的作品。杨荫浏仅据15种材料的部分统计,明代民歌小曲歌词约有1000首,清代民歌小曲歌词有1700余首。但这些数字均不过一斑,远非全豹。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不涉及《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内容的图书简介。 ---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与实践:从理论到工程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现代土木工程领域核心——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分析方法与工程实践的综合性专业著作。它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构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兼具实用性的学习平台,旨在弥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需求之间的鸿沟。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内容组织严谨,逻辑清晰,围绕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材料性能、荷载效应以及关键构件的设计展开,共分为七大部分,二十二章。 第一部分:结构分析基础与材料本构(第1-4章) 本部分聚焦于结构工程的基石。详细介绍了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静力平衡原理以及结构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了材料的本构关系,包括线弹性、弹塑性行为,并深入探讨了钢材、混凝土及新型复合材料在结构受力下的响应特性。特别关注了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荷载效应与结构可靠性(第5-7章)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荷载类型,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以及地震作用。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各国规范(如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规范体系)对荷载取值的规定和组合原则,还引入了结构可靠性理论,解释了概率论在评估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8-12章) 这是全书篇幅最重的部分之一。它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法,详细讲解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抗剪、抗扭和受压承载力计算。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梁、板到复杂截面构件的设计流程。书中引入了性能化设计理念,强调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裂缝控制、挠度验算)下的表现。此外,还专门辟章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控制要点。 第四部分:钢结构设计(第13-16章) 本部分专注于钢结构的抗拉、抗弯、抗剪构件设计,并深入探讨了节点连接的设计。重点讨论了钢材的屈曲问题,包括轴心受压杆件的整体稳定性和梁的局部失稳。连接设计部分详细分析了焊缝和螺栓连接的强度与延性要求,并结合现代钢结构施工技术,强调了预制装配化对设计的影响。 第五部分:砌体与木结构基础设计(第17-18章) 为满足多材料应用的需求,本书包含了对砌体结构和木结构基本设计方法的介绍。对于砌体结构,重点阐述了其抗压和抗剪性能,以及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的应用限制。对于木结构,则侧重于木材的各向异性特点,以及连接节点设计对整体性能的决定性作用。 第六部分: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第19-20章) 结构抗震是现代结构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本部分从地震波的特性入手,介绍了场地效应、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在设计层面,详细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如“强柱弱梁”、“良好传力途径”等原则。内容覆盖了高性能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在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第七部分:结构施工、检验与现代趋势(第21-22章) 本部分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内容涵盖了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关键节点的监测技术,以及结构投入使用后的健康监测(SHM)技术。最后,本书对未来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特别是数字化设计(BIM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和智能材料在结构健康评估中的潜力。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规范深度结合: 每一章节的理论推导都紧密结合最新的国家或国际主流结构设计规范,确保了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丰富的工程实例: 全书穿插了大量来自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直观展示了复杂结构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设计决策过程。 3. 强调性能化设计: 不局限于传统的强度验算,更注重结构在服务期内的使用性能和整体抗灾能力。 4. 详尽的图表与算例: 包含大量清晰的力学模型图、荷载分布图、构件配筋图及详细的计算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本书内容全面、深度足够,是结构工程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也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优秀参考教材。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现代结构设计知识框架,并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色彩饱和度很高,视觉冲击力挺强,那种略带复古又有点迷幻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传达的“流行”气息。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挺有分量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应该挺充实的。内页的纸张质感也还不错,油墨印制清晰,排版上没有那种过于学院派的刻板,留白处理得比较得当,读起来不会觉得眼睛很累。不过,内页的插图选择上,我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更丰富一些,尤其是在介绍一些早期音乐流派的段落,如果能配上当时标志性的唱片封面或者乐队照片,那代入感会更强。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硬件条件是合格的,算是一本在视觉上也能吸引人的音乐读物。

评分

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的叙事角度和行文流畅度。坦白说,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它会写得枯燥乏味,毕竟“基础知识”这个词听起来就挺像教科书的。但翻开之后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行文节奏掌握得不错,没有那种生硬的知识点堆砌感。他似乎很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串联起不同的音乐现象和时代背景,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乐评人娓娓道来,而不是在背诵资料。尤其是某些章节对于音乐工业转型期的描述,那种紧迫感和戏剧性被捕捉得很到位。只是,有些地方的逻辑跳跃性稍微大了点,可能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背景的读者来说,中间的过渡需要多读几遍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范围和取舍标准,是我认为它最值得探讨的部分。它显然试图搭建一个广阔的音乐地图,从早期的根源音乐谈起,逐步延伸到后来的电子乐和嘻哈文化。这种宏大的视角是令人钦佩的。然而,正是这种广度,导致了某些关键节点的深度略显不足。比如,在探讨特定地区(比如亚洲或南美)的流行音乐演变时,往往只有寥寥数语带过,更多笔墨还是集中在英美主流音乐的脉络上。这让这本书的“中外”二字,在实际内容分配上显得有些失衡。对于想深入了解非西方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入门的引子,而非详尽的指南。

评分

从学术严谨性上来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谨慎和平衡。它在引用观点和阐述理论时,总是会加上很多限定词,避免给出过于绝对的判断,这一点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它更倾向于描述现象和趋势,而非强行划分风格的界限。例如,在定义“什么是流行”时,它没有给出一个铁板钉钉的标准答案,而是列举了市场数据、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模式,对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但这种“事事周到”的态度,也使得这本书在面对那些极具争议性或颠覆性的音乐事件时,少了那么一点点“冲劲”和立场。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对于一个想要系统梳理自己音乐知识的爱好者来说,它就像一张导航图,让你知道哪些是主干道,哪些是岔路口。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将音乐仅仅视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是将其置于社会变迁、技术进步和商业运作的交叉口进行考察。例如,它对采样技术、媒介更迭如何重塑音乐消费习惯的分析,非常到位。它让我意识到,理解流行音乐,不仅要听旋律,更要理解它背后的时代脉搏。虽然有些地方的深入探讨需要读者自行去寻找其他更专业的书籍,但作为一本全面而又易读的导论性作品,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成功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各个流派的兴趣。

评分

总的来说,比较满意

评分

一次买了三整箱的书,每一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还需要慢慢消化。

评分

所有的音乐风格,很多的国内外经典巨星的介绍

评分

此书 厚厚的 而且价钱不是很贵!像个大辞典似的 挺好的!

评分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评分

很快哦,一天就到。

评分

复印本。。?

评分

所有的音乐风格,很多的国内外经典巨星的介绍

评分

一次买了三整箱的书,每一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还需要慢慢消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