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

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叔诚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教材
  • 钢琴教学
  • 石叔诚
  • 音乐教学
  • 乐理知识
  • 钢琴技巧
  • 入门教程
  • 附带光盘
  • 音乐爱好者
  • 钢琴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138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706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5
字数:175000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通过学习钢琴开启孩子丰富的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要比单纯的手指技术训练要更为重要,前者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后者不仅不能造就真正的艺术家,还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对钢琴和音乐的兴趣。

然而人们憧憬着学琴所带来的种种”魔法”,现实却是多年形成的教与学的观念和习惯,让人无法逃脱学琴与音乐、学琴与快乐之间越走越远的”魔咒”。姑且不提这一魔咒所带来的手指技术有多少真正的含金量——*初让孩子学钢琴的那些单纯而美好的目标究竟还剩下多少?

一次偶尔的机会和石叔诚大师聊起这个话题,发现大师对此问题早有密切地关注。不像普通大众仅仅”意识到”,大师丰富的演奏经验、教学经验和在专业领域开阔的视角,决定了他有能力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地剖析,而他也确实用琴人的执着紧咬着这一问题,并在他的大师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贯彻相应的训练方法。实践证明:”魔咒”完*可以用具体而专业的训练打破,“心”的丰富,“耳”的聪敏,不仅仅是观念,更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破除魔咒后的“手”更灵巧,学琴者的钢琴技术将真正得以*面发展。

但是,有机缘于大师课的人毕竟只是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作为出版人自然要撺掇大师以著述的方式将这些成功的经验传播给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谦虚和务实的石老师曾经担心自己写不如弹和讲到位(这是大师的*本书),然而交稿时却让我大大惊喜——对孩子、老师和家长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些毫不保留且条理清晰的 “大白话”和“大实话”更有参考价值呢?希望读者们通过如此价廉物超值的大师讲堂深深受益!

内容简介

《石叔诚钢琴讲堂》是 钢琴家石叔诚老师的著作。为了学习钢琴,家长和孩子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本应对从小到个人、大到整个民族(中国约有20%的孩子学习钢琴)都产生更多积*的意义,然而结果远非如此。钢琴家石叔诚有感于这样的“浪费”,通过本书,分别针对业余学琴者和专业学琴者,从整体意识到具体操作,对各种学琴误区进行了一一“拨乱反正”。大师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教学经验,确保了本书成为真正的大师课。而通过那些毫不保留的“大白话”和“大实话”,石老师开朗率真的性情也跃然纸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课堂。另外,本书也给音乐爱好者从技术和感性层面欣赏钢琴音乐的带来*新思路。

作者简介

石叔诚,1946年出生于北京,中国 钢琴家和指挥家,是国家*批“一级演员”,早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艺术家之一,中国大陆*的位“施坦威艺术家”,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成员之一。

目录

I
自序
总论

001
第一章
谈初学钢琴
008
一、谈几项大事
008 (一)旋律
009 (二)节拍
011 (三)伴奏部分
013
二、谈几项常识
013 (一)坐姿
014 (二)基本手形
015 (三)基本的弹奏方法
015 (四)读谱
第二章
谈业余学琴
026
一、谈基础
029
二、谈方法
030 (一)科目1,基本练习
034 (二)科目2,练习曲
039 (三)科目3,复调乐曲
044 (四)科目4,乐曲
023
054
三、谈程度
061
四、谈比赛
065
五、谈练琴时间
066
六、谈视谱与背谱
067 (一)视谱慢
068 (二)背谱慢
第三章
谈专业学琴
079
一、论钢琴演奏的技术
082 (一)手指
088 (二)手腕
092 (三)手臂
096 (四)放松
103 (五)以《肖邦练习曲》为例谈技术
113
二、论钢琴演奏的声音
116 (一)什么是钢琴的“好声音”
118 (二)如何建立“好声音”的概念
122 (三)如何使钢琴发出“好声音”
140 (四)踏板
146 (五)左踏板
149 (六)中踏板
151 (七)以巴赫《十二平均律》为例谈声音
155
三、谈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
157 (一)提高乐感
179 (二)提高表达能力
182 (三)把握风格
185 (四)以贝多芬奏鸣曲为例谈音乐表现
077
192
四、谈合奏
194 (一) 钢琴协奏曲
197 (二)钢琴伴奏
201 (三)室内乐
结语
附录
早年文章选摘
208
从一张米开兰杰里的唱片说起
214
从一张科奇什的唱片说起
220
论演奏中外钢琴曲之异同
228
回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及修改
240
我永远的导师——忆恩师李昌荪
对石叔诚的评论选摘

王纪宴
石叔诚演出实况录像选摘

前言/序言

  虽然很多不良现象习已成风,很多弊病司空见惯,表面看似简单的小事,但深思细想则不免令人担忧,总该义不容辞地出来讲讲。且看业余领域中:有的家庭为了培养下一代,节衣缩食购买了钢琴。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找钢琴老师,或进入钢琴培训机构。家长不仅每周陪孩子上钢琴课,还要天天督促他们练琴,甚至陪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大人着急上火,孩子受苦受罪,终于考过了业余钢琴考级的九级、十级。于是,奔走相告、举家庆贺!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十年寒窗苦换来的可能竟是:“从此再不用弹钢琴啦!”究竟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叹可悲?且看专业领域中:有人千辛万苦进入了专业学校,经过几年的拼搏与竞争,终于把毕业证书拿到了。其中少数的“佼佼者”不仅毕业了,还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周围自然一片羡慕的目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有所成”。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很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一不能上台演奏,二不会任课教学,三不能适应社会上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要。更为糟糕的是,自己内心原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早已荡然无存了。这究竟算不算得不偿失?学习了音乐却不懂音乐;学习了钢琴却不爱钢琴;走了专业的学习之路却实际仍然像是个门外汉,这在今天的中国已不再
  是个别现象了。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所有关心钢琴教育的人士认真地研究与思考,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否则一些严重的问题会愈演愈烈,无限蔓延,并且传宗接代。虽然我一直在音乐团体从事演出工作,却从未间断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几十年来也多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也是从一个业余琴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就是离开校门也还得不断地学习。回顾数十年的历程,身边的同学、同行(包括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经验。这其中自然有各人的天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客观机遇不同等外因,但学习的“路子”是否走对,才是能否学有所获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起着关键的作用。须知任何事情只有在目的正确和清晰的前提下才可能取得正确的学习方法,眼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关键所在就是这些人学习钢琴的盲目性致使学习的“路子”没有走对。我发现有太多的人决定了学钢琴,或决定了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可心里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钢琴。也有不少人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或是各种各样短视和功利的想法。即或少数进入了专业学校,准备以钢琴为业的学生,也没有思考如何学习才能“学以致用”。
  世上任何事物在蓬勃发展的情势之下都会伴随出现一些盲点与失衡现象,缺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这点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钢琴教学上也不例外。学生们面对繁重的作业、考试、比赛闷头练琴;教师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几乎用尽所有的业余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对诸如:为什么学钢琴?怎样学钢琴?如何科学地练钢琴?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得到什么?……这些本应明晰的问题茫然不思。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导,导致出现了很多“走弯路”“停滞不前”“半途而废”甚至“反感音乐”等现象,这样的后果是必然的。学习目的的盲目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方法的盲目。学钢琴、弹钢琴、练钢琴,却不听钢琴,既盲目又盲“听”,耳聋目瞽何以为之?在一次就此话题的闲谈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周颐女士与我的看法和观点完全相同,便建议我出一本结合当前形势的书籍,以期对钢琴教学起正确的引导作用。本人虽然也写过一些短文,却从来没出过书籍,可当时出于一种义不容辞的冲动,竟不知深浅地答应下来了。一旦落笔,便觉为难起来。综观有关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的理论书籍已然是汗牛充栋,且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从初学的坐姿、手形,到掌握高端技巧的方法;从初级的钢琴教材指南到经典艺术作品的分析,每每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每一个
  学生及教师认真研读,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从中获得启发。我自己就曾反复研读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获益匪浅。读书固然重要,但很多弹钢琴的人不重视读书,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在纸上“谈钢琴”实在比在键上“弹钢琴”难得多,活生生的音乐写成文字难免枯燥。且不说学生不可能靠读书学会弹钢琴,更何况很多问题就是钢琴演奏家或教育家也在纸上说不明白呀!因此,我不想用写教材或教科书的方法写,也不想写成一部长篇的学术论文,更不能写成一本如何使用钢琴的说明书。思虑再三,便选择了《钢琴讲堂》这个形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演奏及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用类似讲课与座谈的方式白话笔谈。在内容上同时顾及“业余”和“专业”两大领域,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不图学术价值,只求读者共识。致力于钢琴的同仁们既可通读也可有选择地随意翻看,或许能得到些许启发,或许能引起不同观点的探讨,这就是我的愿望。有了这个愿望,就努力吧!罗曼.罗兰说过:“每一件事情或许都被人说过,但每一件事情依然有东西可说。”对于钢琴的教学与演奏艺术,可说的话题将是无穷无尽的。
  曾有国外的一位医学专家说过:“钢琴演奏是人类最复杂的运动行为之一”。此言不谬,相信所有弹钢琴的人都有切身体会。面对这个“最复杂的运动行为”中所包含的千头万绪和源源不断的问题,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key,我们知道“关键”一词的英语是key。意味深长的是,这个词的另一解释是“钥匙”。那我们就一定要知道这个“钥匙”是什么。不然的话,没有“钥匙”,“门”就打不开,“路”也走不通。究竟这个“钥匙”是什么呢?其实仅一字即可概括——“听”!“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是汉代思想家郑玄的一句至理名言。纵览当今中国的钢琴演奏,以及教与学,各种各样问题中最感欠缺的就是一个“听”字。所以我会在本讲堂中以“听”为纲,会在各章节中不厌其烦地围绕这个“纲”来讲述。弹钢琴之所以“难”、之所以“有益”,就在于身体运动与大脑运动的高度结合。而这种结合的桥梁或称联系的纽带,则是“耳朵”。耳朵在学习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如同战争中之交通要道。通则能胜,塞则必败。如果问我“手指”与“耳朵”的训练哪个更重要?“弹奏”与“聆听”哪个更重要?答案不言而喻,是后者。然而就此一个“听”字,却不知被多少人视作老生常谈而不屑一顾,或视而不见,或置若罔闻。甚至有些

经典钢琴艺术的深度探索与实践指南 书名:《大师的指尖:二十世纪钢琴演奏技法与风格流变》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以来钢琴演奏艺术的重大发展脉络,聚焦于技术革新、风格演变以及不同地域演奏学派的核心理念。它并非仅仅关注某位特定教育家的教学体系,而是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野,用以理解钢琴演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和深层哲学内涵。 第一部分:技术哲学的重构与演进 本章首先追溯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钢琴演奏技术从“浪漫主义的力度与激情”向“现代主义的精确与细腻”过渡的关键转折点。我们将详细考察触键方式(Touch)的革命性变化,从早期强调的重量传导(Weight Transfer)模型,到后期对指尖独立性、手臂放松与高效能量转换的精细化要求。 触键的物理学与美学: 探讨不同钢琴制造技术(如钢架结构、音板材料的变化)如何反作用于演奏者的触键感受和音色塑造。分析了如何在现代三角钢琴上实现歌唱性的“歌喉”(Cantabile)效果,以及如何精确控制音头(Attack)与音尾(Decay)之间的动态平衡。 指法学的深化: 抛弃了早期教学中僵化的指法固定模式,转而研究如何根据乐曲的结构、和声走向和织体密度,设计出最符合人体工学且能达成特定音乐目的的“功能性指法”。重点剖析了快速音群、八度技巧以及和弦分解的有效策略。 踏板的“听觉调色板”: 深入研究了制音踏板(Sustain Pedal)、柔音踏板(Una Corda)以及中音踏板(Sostenuto)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应用差异。通过对德奥学派与法学派在踏板使用上的理念冲突与融合,指导读者建立一套适应不同作曲家语汇的踏板策略,使其成为音色渲染的工具,而非模糊音响的掩饰。 第二部分:风格的地域性与时代烙印 本部分致力于解构二十世纪钢琴文献中,不同地域和流派如何形成其独特的演奏品味和对音乐文本的理解方式。 德奥学派的严谨性与内在精神: 分析了以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为核心的演奏传统。这种风格强调结构的清晰性、对对位法的尊重以及对原谱意图的“忠实还原”。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确的节奏处理和动态层次,体现德奥音乐中内在的戏剧张力与逻辑推演。 法学派的色彩与印象主义的呼吸: 重点阐述了德彪西、拉威尔等作品对演奏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对音色的“水彩画式”描绘。研究法学派对踏板的创新用法(如“模糊的精确”),以及如何运用指尖的轻盈和手腕的灵活性,捕捉光影变幻般的音响效果。 俄罗斯学派的磅礴气势与人性深度: 考察了俄国学派在处理李斯特、肖邦以及本国浪漫主义巨匠作品时的特点,如深沉的力度对比、充沛的抒情性和对大型结构掌控的强大能力。分析了其对“饱满音色”的追求,以及如何在保持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失细节的雕琢。 美国学派的实用主义与跨界融合: 探讨了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美国钢琴家如何吸收欧洲各流派之长,并结合对爵士乐、新古典主义以及前卫音乐的理解,形成一种更具功能性和适应性的演奏风格。 第三部分:二十世纪核心文献的演奏挑战与诠释 本书选择性地深入分析了几位二十世纪标志性作曲家作品中,对演奏者提出的独特挑战。 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的节奏切割: 分析了如何在外显的清晰节奏感和内在的和声驱动力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将新古典作品演奏成僵硬的机械运动。 巴托克与民族元素的融入: 探讨了如何准确捕捉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原始冲动,并在演奏中展现出材料的粗粝感和尖锐的对比,这需要技术上对不和谐音和特殊音阶的精确驾驭。 德彪西的“幻境”构建: 提供了在演奏《前奏曲》和《图像》时,如何通过对音区、力度标记的细微调整,营造出时间感被拉伸和模糊的听觉错觉。 第四部分:排练与心理准备的科学方法 超越技术和风格的讨论,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高效的排练过程和演奏者的心理建设。 碎片化学习与结构化整合: 提出了一套针对复杂现代作品的“片段化”学习流程,并强调如何将这些技术上独立的片段,重新整合到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叙事线索中。 记忆的深度与可靠性: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记忆(肌肉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分析记忆)如何相互支撑,构建出抗压性强的舞台记忆系统,特别针对那些包含复杂变奏和非功能性和声体系的作品。 舞台焦虑的转化: 提供了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实践方法,帮助演奏者将舞台上的生理唤醒转化为专注力,将“恐惧”转化为对音乐表达的“能量储备”。 本书旨在为所有致力于提升钢琴艺术境界的演奏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参考框架,帮助他们理解钢琴演奏艺术的广阔图景,并形成自己独立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演奏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钢琴演奏怀有热忱的年轻演奏者,我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提升我演奏技艺的学习资源。《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这本书,从其严谨的命名风格来看,就预示着它将是一份充满学术性和实践性的宝贵资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钢琴演奏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比如不同音色处理的技巧,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营造,以及如何通过精准的指法和踏板运用,来最大限度地展现乐曲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石叔诚教授的教学声誉卓著,我坚信他的经验总结必定能够为我提供宝贵的指导。而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石教授在视频中所传达的每一个演奏细节,这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学习方式,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希望它能帮助我突破技术瓶颈,迈向更高的演奏境界。

评分

我是一位钢琴爱好者,虽然已经学习钢琴多年,但总感觉自己在一些基础的演奏技巧上不够扎实,尤其是在乐曲的细节处理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得知了《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这本书,并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能够帮助我纠正一些长期以来可能存在的演奏习惯,并且能够科学地提升我的手指灵活性和独立性。我曾经尝试过不少教程,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真正能够触及核心问题的指导。石叔诚老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标杆,我深信他的教学经验和独到见解一定能为我提供宝贵的启示。光盘的配置更是让我感到惊喜,我一直觉得光是看文字描述,很难完全掌握大师的演奏精髓,如果能看到石老师亲自示范,那将是无价的学习资源。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我目前演奏困境的钥匙,让我的钢琴学习之路更加顺畅和有效。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钢琴艺术,既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更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悉心指导。看到《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它所传递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所吸引。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基础指法训练到高级音乐表现力的各个层面,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性的练习曲目和示范。石叔诚老师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他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为我带来深刻的启发,帮助我理解音乐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指尖的流淌。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倍增,我可以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视频,从听觉和视觉两个维度来学习,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对于我来说是学习钢琴的理想方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对钢琴演奏的理解更加深入,弹奏的技艺也能够更上一层楼,最终能够用音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学习材料情有独钟。《石叔诚钢琴讲堂(附光盘)》这本书,从名字上就传递出一种互动性和实操性很强的感觉。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会如何将石叔诚老师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具体的钢琴练习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示范,比如某个技巧应该如何分解练习,某个乐句的处理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光盘的附加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够让我在观看石老师演奏的同时,近距离观察他的指法、身体姿态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实际演奏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站在钢琴前,弹奏出触动人心的音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复古的风格,加上“石叔诚”这个名字,立刻就勾起了我对古典钢琴教学的兴趣。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我钢琴演奏技巧的书籍,而且最好是有配套的教学资源。我听说石叔诚老师在钢琴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定非常值得我学习。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更像是一个可以亲身参与的课堂,仿佛真的能听到石老师在耳边细细讲解每一个指法、每一个乐句的处理。光盘的加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不仅能看到文字的指导,还能直观地学习到石老师的演奏示范,这是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啊!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解决我在弹奏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升我的音乐表现力,真正领略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钢琴学习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技巧地去诠释那些经典的钢琴作品。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石叔诚是大家,见过这位老师,也接受过指导,人很和蔼,书本内容也不错,配合京东的活动,非常划算!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好!质量不错!正是想买的!内容很好!

评分

包装整洁,看着舒心

评分

商品是正版,质量好棒!下次会再买。

评分

大师作品好贵,趁着活动入手

评分

包装整洁,看着舒心

评分

实用,正版。很好理解,综合性很强,很适合初学者,方便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