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附赠MP3光盘1张)

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附赠MP3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露霞 著
图书标签:
  • 民歌
  • 中国民歌
  • 经典民歌
  • 音乐
  • 有声读物
  • MP3
  • 文化
  • 艺术
  • 传统音乐
  • 赏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44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5584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MP3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收入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其他)和少数民族民歌(民歌、舞歌)经典之作146首,曲目按照地理方位,从北到南、自东向西围绕黄河、长江两河流域进行排列,以便读者分析与查找。《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配有赏析文字,帮助读者深度解读。书中附MP3一张,收入民歌118首。听觉盛宴,收藏必选,尽情聆听民族悲愁喜乐之人情,用心体验华夏东西南北之地缘。《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可作为专业类艺术院校民歌课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民歌爱好者的赏析指南。

内页插图

目录

汉族民歌
一、号子
1.哈腰挂
2.黄河船夫曲
3.打夯歌
4.走绛州
5.前面一枝花
6.川江船夫号子
7.龙凤相对配成双
8.催咚催
9.打硪歌
10.澧水船工号子
二、山歌
11.上去高山望平川
12.月亮偏西了
13.牧羊山歌(又名《下四川》)
14.信天游
1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16.脚夫调
17.三十里铺
18.赶牲灵
19.阳婆里抱柴嘹哥哥
20.万里江山一片红
21.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22.割莜麦
23.提起哥哥走西口
24.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
25.弥渡山歌
26.大河涨水沙浪沙
27.放马山歌
28.赶马调
29.摘菜调
30.太阳出来照白岩
31.槐花几时开
32.摘葡萄
33.石榴花开叶子青
34.盼红军
35.赶五句
36.溜溜歌
37.郎在外间打山歌
38.打支山歌过横排
39.送郎当红军
40.慢赶牛
41.月亮弯弯照九州
42.对鸟
43.风吹竹叶
44.落水天
45.山歌不唱忘记多
三、小调
46.梅花开得好
47.小看戏
48.四季歌
49.尕老汉
50.走西口
51.走西口
52.骑青马
53.五哥放羊
54.绣荷包
55.刨洋芋
56.会哥哥
57.桃花红杏花白
58.包楞调
59.山东小调
60.绣荷包
61.沂蒙山小调
62.小白菜
63.放风筝
64.小看戏
65.王大娘钉缸
66。雨不洒花花不红
67.采花
68.绣荷包
69.打猪草(又名《双撇笋》)
70.送郎当红军
71.一根竹竿容易弯
72.乡里妹子进城来
73.铜钱歌
74.马桑树儿搭灯台
75.斑鸠调
76.茉莉花
77.孟姜女
78.无锡景
79.姑苏风光
80.紫竹调
81.对花
四、其他
(一)田秧歌
82.大田栽秧
83.数蛤蟆
……

少数民族民歌

前言/序言

  中国民歌进入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历时已久。人们不断发现,这种不以印本方式存活在人们口中的艺术形式,是构成母语音乐文化的根本,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事实上,中国民歌对民族器乐、说唱、戏曲音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也是成功的音乐创作不可忽视的素材来源。重要的是,民歌能够培养和塑造大众的民族音乐审美观。
  民歌教材应该是在体裁分类方面给学生以明示的教材,即使是有待完善的分类方法。我把编选的民歌分为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其他)和少数民族民歌(民歌、舞歌)两大类,曲目按照地理方位,从北到南、自东向西围绕黄河、长江两河流域进行排列,以便读者分析与查找。
音乐的河流:世界经典民歌之旅 第一辑:古老的旋律与土地的呼吸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声音旅程,探索那些深深植根于人类历史与土地脉搏之中的经典民歌。我们不聚焦于某一特定地域或文化圈的代表作,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因其普适性、持久的艺术魅力以及深刻的情感共鸣而超越国界的音乐瑰宝。 第一章:史前的回响——狩猎、劳作与仪式之歌 民歌是人类最早的“记录”形式之一。本章追溯音乐的源头,探讨史前人类在狩猎、采集和早期农业社会中,如何通过歌谣来协调集体行动、祈求丰收、安抚亡灵或庆祝生命周期。 节奏的起源: 探讨原始打击乐与人声的结合,如何奠定后世音乐结构的基石。 口头传承的奥秘: 分析早期民歌如何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代代相传而保持其核心意象和旋律骨架。 生命礼赞: 聚焦于诞生、成年、婚嫁等生命关键节点的歌谣,解析其中蕴含的早期宇宙观和族群伦理。 第二章:欧洲的抒情诗篇——从凯尔特迷雾到地中海阳光 本章深入探讨欧洲大陆上那些结构精巧、情感细腻的民歌传统。我们对比不同地域的音乐特征,观察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如何塑造了它们的音调与叙事方式。 爱尔兰与苏格兰: 探索吟游诗人(Bard)传统的遗风,如叙事长歌(Ballad)中对英雄事迹、爱情悲剧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分析其独特的调式(如Dorian Mode)如何营造出苍凉而坚韧的氛围。 法国与西班牙的田园牧歌: 考察南欧民歌中热情奔放的节奏与对爱情、乡村生活的赞美。分析吉普赛音乐(Flamenco的根源)对传统乐曲的影响,探讨其如何融入了流浪民族的哀愁与激情。 东欧的史诗与挽歌: 关注斯拉夫地区对历史事件、农民抗争和深沉乡愁的表达。探讨复调和声在这些地区民歌中的早期应用,及其带来的厚重感。 第三章:美洲大陆的熔炉——新世界的交响 美洲民歌是不同文化碰撞、融合、冲突的产物。本章聚焦于美洲大陆上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民歌流派,它们共同构筑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底层逻辑。 蓝调(Blues)的起源与演变: 追溯非洲奴隶的音乐传统如何与欧洲和声结构结合,在种植园和密西西比三角洲孕育出“十二小节”的忧郁蓝调。分析其对痛苦、不公与希望的深刻表达。 乡村音乐(Folk & Country): 考察欧洲移民带来的传统歌曲(如英格兰、苏格兰民谣)如何在阿巴拉契亚山脉扎根、演化,并吸收了本土印第安音乐元素,形成美国中西部的叙事传统。 拉丁美洲的节奏: 探索安第斯山脉的排箫声、巴西的桑巴节奏以及阿根廷探戈背后的民歌根源,解析其如何用音乐来书写政治动荡与热烈的情感生活。 第二辑:亚洲的韵律与哲思 本辑将目光转向东方,探索广袤的亚洲大陆上,那些将音乐与哲学、文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民歌传统。 第四章:东亚的内敛与雅致——诗意的表达 本章着重分析东亚文化圈(侧重于汉字文化圈之外的代表性风格)中,民歌如何体现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伦理观。 日本的“民谣”(Min'yō): 探讨日本各地围绕渔业、农业、祭祀活动的独特唱腔和乐器组合。分析其对自然景物(如樱花、雪景)的细腻描摹,以及其与“物哀”精神的关联。 海洋的回响: 简要介绍南岛语系民族(如菲律宾、印尼部分地区)的海洋民歌,探讨其在航行、捕鱼过程中使用的呼应与合唱技巧。 第五章:南亚与中亚的丝路之声 这一章探讨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如何催生了兼具宏大叙事和精微装饰的民歌体系。 中亚的游牧史诗: 聚焦于哈萨克、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长调”(Long Song)艺术。分析这种音乐形式如何在广阔的草原上,用极长的音符和复杂的颤音来描绘天地之阔、生命之渺。 印度次大陆的民间叙事: 区分古典音乐与民间故事歌谣。探讨那些服务于地方戏剧、宗教说唱的音乐形式,它们往往结构松散但情感真挚,是普通百姓的“新闻广播”。 第三辑:跨越边界的共鸣与现代转型 第六章:劳动者的歌声——国际主义与抗争的旋律 本章探讨民歌如何成为社会运动和阶级意识的载体,在工业化和政治变革时期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力。 煤矿与工厂的吟唱: 分析欧洲和北美工业区诞生的劳动歌曲,它们往往旋律简单、歌词直白,但极易被集体传唱,成为工人阶级身份认同的象征。 和平与反战主题: 探讨在二十世纪的几次重大冲突中,民歌如何成为批判战争、呼唤和平的最直接且最有力的媒介。 第七章:民歌的复兴与当代语境 现代录音技术和全球化如何影响了传统民歌的生命力?本章讨论民歌的“采样”、“融合”和“复兴”运动。 民谣复兴运动的影响: 分析上世纪中叶欧美出现的民谣复兴浪潮,它如何将尘封的传统曲目重新带入公共视野,并赋予其新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视野: 讨论当代音乐家如何汲取全球各地民歌的元素,进行跨文化重构,使其在现代音乐市场中焕发新生,但同时也面临“失真”或“过度包装”的风险。 全书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经典民歌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剖析,旨在揭示音乐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普适性力量——无论身处何方,人类对爱、失落、劳作与自然的感悟,始终能找到一种共通的旋律加以承载。本书提供的并非标准化的“曲目集”,而是引导听者和读者去理解这些旋律背后的文化地理学、人类学意义及其不朽的艺术价值。读者将体验到一种超越语言障碍的、纯粹的声音情感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民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一种比较浅显的层面,觉得它们无非就是一些朴素的生活歌谣。然而,这本《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书中对每一首民歌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不仅仅介绍了它的来源和演唱方式,更挖掘了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例如,对于《南泥湾》这首歌曲的分析,作者不仅讲述了其创作背景,更深入地剖析了歌曲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它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让我对这首歌有了全新的认识。而随盘附赠的MP3光盘,更是让我从“听”到“感”的飞跃。光盘中的演唱者,都对民歌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演唱,既保持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独特理解,使得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生命力。听着《东方红》这首歌曲,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那种对领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歌声穿越时空,直击人心。书中的文字部分,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我去发现民歌的奥秘。我常常会在听歌之余,翻阅书中的文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种“听”与“读”的结合,让我对民歌的感受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

这套《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买这本书之前,我对民歌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总觉得它们朴实有余,但深邃不足。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图片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歌曲的意境。更让我惊喜的是,附赠的MP3光盘。我平时听音乐习惯了用手机,但这张光盘带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藏。光盘里的声音清晰而饱满,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历史的温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茉莉花》的赏析,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这首民歌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配乐的演奏也极其考究,那种丝竹之声,瞬间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年代,体会到歌者当时的心境。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的女子在河边浣纱,又或是古老的集市上,商贩与行人用歌声交流的场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阅读文字所无法给予的。书中对于每一首民歌的选材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各个地域的特色,从北方的豪迈到南方的婉约,都有着精彩的呈现。光盘里的演唱者也都技艺精湛,他们对歌曲的演绎,既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现代的艺术处理,使得这些古老的旋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经常会在工作间隙,戴上耳机,让这些优美的旋律洗涤心灵,感觉整个人都平静了下来,思绪也变得清晰。

评分

我一直觉得,民歌是一种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灵魂的艺术形式,它们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本《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恰恰捕捉到了民歌的精髓,并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书中的每一篇赏析都饱含深情,文字优美而不失力量,能够将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六月茉莉》的解读,作者不仅仅介绍了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更深入挖掘了它在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它所代表的那种温婉、宁静的生活气息,让我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烟雨朦胧之中。附赠的MP3光盘更是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我经常在工作之余,打开光盘,让那些动听的旋律在耳边流淌。光盘中的演唱,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充满了民族特色,那些乐器的运用,比如古筝的清脆,箫的悠扬,都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我常常在听《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感受到一种对美好家园的无限眷恋,那种纯粹的歌声,涤荡心灵,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美,文字的字号和行距都恰到好处,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民族音乐。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代代相传的民歌。这本《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不仅仅是书的物理厚度,更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分量。每一篇赏析都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语言朴实却不失文采,将民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演变、地域特色、情感内涵都讲述得淋漓尽致。比如,关于《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赏析,作者不仅介绍了这首歌的作者王洛宾先生的创作故事,还深入分析了歌曲中表达的那种对远方恋人的深情思念,那种遥不可及却又无比坚定的爱意,让我感同身受。而随盘附赠的MP3光盘更是锦上添花,它让我能够“听”懂民歌,不再是纸上谈兵。我尤其喜欢光盘中那种纯粹的民族乐器伴奏,比如笛子、古筝、二胡的合奏,它们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又似夜空中的繁星,将民歌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腻动人。在听《康定情歌》的时候,伴随那欢快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四川高原上人们热情洋溢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文字和音乐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民歌世界。对于我这样一个既想了解民歌背后的故事,又想直接感受音乐魅力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它让古老的民歌不再是尘封在历史中的符号,而是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和耳边。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途径,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民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对每一首民歌的解读都非常透彻,不仅仅是歌曲的字面意思,更是挖掘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例如,对于《鸿雁》这首歌曲的赏析,作者不仅讲述了它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更深刻地阐释了歌曲中蕴含的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那种辽阔、苍凉而又温暖的情感,通过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体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附赠的MP3光盘更是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享受。它里面的录音质量非常出色,声音通透而富有层次感,每一个演唱者的情感都通过歌声传达得丝丝入扣。我特别喜欢在夜晚,泡一杯热茶,然后戴上耳机,静静地聆听这些经典民歌。那些熟悉的旋律,在不同的演绎下,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有时是悠扬的低语,有时是激昂的呼唤,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文字清晰易读,配图精美,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感。它让我意识到,民歌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更是历史的缩影,是民族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它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中国民歌的博大精深。

评分

【赏析】

评分

75.斑鸠调 (一)田秧歌   民歌教材应该是在体裁分类方面给学生以明示的教材,即使是有待完善的分类方法。我把编选的民歌分为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其他)和少数民族民歌(民歌w、舞歌)两大y类,曲目按照z地理方位,从D北到南、自东向西围绕黄河E、长江两河流域G进行排列,以I便读者分析与J查找。 7.L龙凤相对配成双M 12.月亮O偏西了 1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20.万里江山一片红 23.提起哥哥走西口 26.大河涨水沙浪沙

评分

【赏析】

评分

这首诗气势磅礴。诗一开始,就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寻常。

评分

《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配有赏析文字,帮助读者深度解读。书中附MP3一张,收入民歌118首。听觉盛宴,收藏必选,尽情聆听民族悲愁喜乐之人情,用心体验华夏东西南北之地缘。《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有声版)》可作为专业类艺术院校民歌课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民歌爱好者的赏析指南。

评分

据说内容还不错

评分

本诗叙议相兼,而以叙事为主。描写了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诗的开头以平叛战争的缘起;最后一段,是对韩碑的热烈赞颂。

评分

喜欢各地民歌的可以收藏

评分

好~~非常的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