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比我想象中要亲切得多。我本来以为这种老派拳种的解读,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描述,读起来会非常吃力。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师父,坐在你身边,慢慢为你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他总是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听起来很玄妙的“劲路”和“意境”,比如讲解“揽雀尾”的松沉时,他提到“就像把一块湿海绵按入水中,既要沉下去,又不能把水溅出来”,这种直观的描述瞬间就打通了我的理解障碍。文字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武学的热爱与敬畏,以及急于将真谛传授给后人的心切,透过纸面都能真切感受到,让人读起来一点负担都没有,反而越来越有代入感和学习的冲动。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网络上搜索各种零散教学视频的习练者,我深知“口传心授”的重要性以及文字记录的局限性。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捕捉到了那种“精髓”并将其固化在了文字里。它强调的很多细节,比如眼神的运用、松紧的拿捏、身体重心的细微转移,往往是视频里一闪而过、难以捕捉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描述了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比如描述如何保持“根节”的连贯性时,那种仿佛能触摸到内在结构的感觉非常强烈。这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学习资料中脱颖而出,它提供了一种扎实可靠的、可供反复查验的“定海神针”,帮助我校正了以往因为模仿不当而养成的坏习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质感非常细腻的纸张,那种微微泛着古朴光泽的触感,配合着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正统”的感觉。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讲究,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版面看起来不拥挤。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招式的示意图的绘制水平,线条流畅而精准,每一个关节的转折和力量的运行方向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武术书籍的图示往往模糊不清,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翻阅时,就能感觉到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形制美学的尊重,不单单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所载内容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带领我进入一个严谨、规范的太极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聚焦于拳架本身,但它在历史渊源、拳理辨析以及功法修炼的阶段划分上,都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例如,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太极拳流派风格差异的对比分析,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它不是简单地复述传统,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辨析和提升。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和进阶思路,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能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读完后,我感到自己不光是学了一套拳,更像是获得了一套系统化的武学思维方法论,受益匪浅,绝对是案头不可或缺的武学典籍。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架构上的搭建非常系统和完整,完全不是零散的招式堆砌。它从最基础的站桩和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套路中的每一个单动,最后才整合到完整的架子中去。这种由内而外、由简到繁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人体运动学习的规律。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动作时,都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还会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力学原理、呼吸的配合、意念的引导,都阐述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太极拳而非死记硬背招式的人来说,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读完第一部分的基础导论,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深度立刻拔高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慢动作舞蹈”。
评分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评分好
评分2009年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逝世,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以及一些学术著作。毋庸置疑,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走近鲁迅的首要途径。《鲁迅经典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鲁迅经典作品集,收录了鲁迅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部分杂文。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有个别用字和当今现代汉语语法不统一的现象,我们都没有做改动。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
评分好
评分2009年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逝世,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以及一些学术著作。毋庸置疑,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走近鲁迅的首要途径。《鲁迅经典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鲁迅经典作品集,收录了鲁迅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部分杂文。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有个别用字和当今现代汉语语法不统一的现象,我们都没有做改动。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2009年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逝世,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以及一些学术著作。毋庸置疑,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走近鲁迅的首要途径。《鲁迅经典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鲁迅经典作品集,收录了鲁迅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部分杂文。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有个别用字和当今现代汉语语法不统一的现象,我们都没有做改动。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
评分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