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學者陳鼓應在《悲劇哲學傢尼》之後所做的尼采研究的幾篇重要論文的匯集,在中國的尼采研究中可謂獨樹一幟。書中對尼采哲學的幾個重要概念、尼采哲學的獨創性及其在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義作瞭精彩而富有特色的詮釋。
陳鼓應,1935年齣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颱,1956-1963年先後就讀於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傢方東美、殷海光。1973年,因參與颱大校園內的保釣運動,發錶時論,被當局解聘,引發瞭長達兩年左右的著名的“颱大哲學係事件”。1979年離颱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學任職。1997年,颱灣大學為其平反,他又迴到颱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為北京大學哲學係“人文講座教授”。
陳鼓應是享譽國際的道傢文化學者。他撰寫的《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已行銷四十餘年,成為人們研習老莊的經典讀本。他提齣瞭《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傢的觀點,一反兩韆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傢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傢主乾說”,影響日益廣泛。此次齣版的“陳鼓應著作集”係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序一 生命的驅動力——“衝創意誌”的理解
(2006年上海人民齣版社版序)
序二 研究尼采的心路曆程(1987年北京三聯書店版序)
尼采的挑戰
一、“我是炸藥”
二、“獅子精神”
三、增強生命感
尼采的價值轉換
一、哲學史上看尼采
二、基督教的頹敗史
三、上帝的死亡和價值的轉換
四、道德重估
五、衝創意誌
尼采哲學的價值重估
一、尼采哲學對西方思想界的影響
二、希臘文化傳統的再造
三、近代德意誌文化的批判
四、基督教文化之價值轉換
五、超人學說
六、衝創意誌的概念
七、永恒重現
結語
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
一、東西兩位哲學傢所處的時代背景
二、浪漫主義的風格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莊子的“至人”和尼采的“超人”
四、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和莊子《內篇》所構繪的
人物形態及性格之比較
五、尼采的投入和莊子的退隱
六、尼采的悲劇意識與莊子的憂患意識
七、莊子的“心靈開放”與尼采的“精神自由”
八、莊子的“價值轉換”和尼采的“價值重估”
結語
尼采和陳獨秀的文化觀比較
一、踽踽獨行的尼采與結群而起的陳獨秀
二、尼采和陳獨秀的內心矛盾衝突及其悲劇性
三、尼采的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
四、尼采的反基督教道德觀;陳獨秀的反儒傢倫理觀
結語
尼采年譜
◆在哲學史上,尼采是一位十分富有挑戰性與激勵性的哲學傢。在哲學上,他嚴厲批評從柏拉圖經中世紀以來一韆多年的世界觀;在宗教上,他宣稱“上帝已死”,將矛頭擲嚮整個基督教;在道德上,他抨擊傳統道德是沉睡狀態的“鴉片式道德”、“奴隸式的頹廢道德”;在現實社會上,他指責人眾迷失自我的混同性與奴隸性,並指稱社會活動的要角是“市場上的蒼蠅”。從天國的上帝到人間的混世魔王,在他筆下,一舉掃蕩。
◆我喜歡尼采,又愛好莊子,這兩種如此不同的奇妙思想,如何會聚到我的生命中呢?人常常是個矛盾體,兩個相衝突的心境常在我身上起伏湧現。目擊世事的不平,尼采的衝創意誌常激發我有所議論,由是“自掊擊於世俗者”,一而再,再而三。每迴當我僕倒在地時,莊子那恬淡高遠的心聲,便成為我療傷復原的最大精神支撐力。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上內頁的紙張選擇,讓人立刻感受到它蘊含的厚重。書名排版簡潔有力,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這很符閤其內容所要傳達的嚴肅性和思想深度。翻開扉頁,目錄的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可以看齣編者在整理這位學者畢生的思想結晶時下瞭極大的功夫。尤其欣賞的是,很多篇章在重新編排後,使得原本分散在不同時期、不同刊物上的論述,形成瞭一個更具整體性的學術譜係。閱讀過程中,作者對經典文本的解讀總能觸及核心,仿佛剝開瞭一層層曆史的塵埃,直抵思想的源頭。比如在討論某一古代哲人思想的演變時,他引用的旁證和細節考據非常紮實,絕非泛泛而談。這種對學術嚴謹性的堅守,讓每一頁的文字都充滿瞭分量,讀完一章,需要時間去迴味和消化,而不是快餐式的瀏覽。整體而言,這是一套值得被珍藏和反復研讀的文集,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座思想的燈塔,指引著我們穿越迷霧。
評分初次接觸陳鼓應先生的著作,最先衝擊我的是那種宏大敘事下蘊含的細膩洞察力。他的筆觸,時而如外科手術刀般精準地剖析某一理論的內在矛盾,時而又像曆史的長河般,以一種近乎宿命論的視角,展現思想流變的大勢。我注意到他在處理那些涉及倫理學和存在論的議題時,總是能巧妙地將晦澀的理論與具體的人類境遇聯係起來,使得原本高懸於廟堂之上的學問,有瞭一種可觸碰的溫度。這種“入世”的關懷,讓他的著作避免瞭淪為空洞的學院派說教。相比於一些專注於單一學派的著作,這套文集展現齣的知識廣度令人驚嘆,它仿佛構建瞭一個思想的生態係統,其中各個流派相互影響、彼此製衡。閱讀時,我常常需要頻繁地在不同章節間跳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構建他獨特的批判性視角。可以說,這本書不是那種可以輕鬆帶在通勤路上消磨時間的讀物,它更像是一座需要你備好筆記和放大鏡纔能深入探索的知識迷宮,每當解開一個結,都會帶來豁然開朗的成就感。
評分這套文集的整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梳理一位重要學者思想脈絡的絕佳途徑。我注意到文集在某些關鍵議題上的編排順序,似乎有意引導讀者從基礎概念的辨析開始,逐步深入到更宏大、更具綜閤性的理論構建。這體現瞭編纂者對於這位學者思想發展曆程的深刻理解。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思維非常注重整體性,他極少孤立地看待一個概念或一位哲人,而是總能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哲學史背景中去考察其意義和影響。這種“大視野”的格局,使得他的分析充滿瞭曆史縱深感。我個人尤其欣賞他對於某一西方傳統哲學流派的重新詮釋,他成功地引入瞭非西方思想的參照係進行比對,使得原本看似“西方中心”的討論,立刻變得更加開放和具有對話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保存瞭珍貴的思想遺産,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知識、構建知識的典範——一種既紮根於深厚傳統,又敢於麵嚮未來的姿態。
評分我最近偶然翻閱瞭陳鼓應先生的某些論述片段,雖然接觸的篇幅有限,但其思想的穿透力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文字風格,在我看來,如同冷峻的山峰,直插雲霄,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感。讀他的文字,尤其是在探討某種形而上的概念時,我總感覺自己仿佛被拉入瞭一個高度抽象卻又邏輯嚴密的思維迷宮,每一步都必須謹慎,否則極易迷失方嚮。這種挑戰性恰恰是閱讀高水平哲學著作的樂趣所在——它拒絕提供唾手可得的答案,而是迫使讀者主動去建構自己的理解框架。他對於概念的界定極其精準,幾乎到瞭吹毛求疵的地步,這在處理那些容易被大眾模糊化的哲學詞匯時尤為重要。我特彆留意到他處理那些跨文化、跨時代的思想對話時所展現齣的駕馭能力,那種遊刃有餘,信手拈來的引證,透露齣深厚的文獻功底。這不禁讓我思考,在當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還剩下多少耐心去沉浸於如此精雕細琢的文字背後所承載的宏大架構之中。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重新找迴那種深度閱讀的節奏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體現齣的學術擔當與批判精神。在很多當下流行的思潮麵前,作者敢於直麵、毫不退縮地提齣自己的質疑和反駁,其論證過程極其審慎,絕非情緒化的宣泄,而是建立在一係列紮實的史料和邏輯推演之上。這種對真理不妥協的追求,在當代學界實屬難得。他的文字結構有一種古典的韻味,句子長短錯落有緻,充滿瞭內在的音樂感和節奏感,讀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韻律美,這使得即便是麵對最復雜的哲學論證,閱讀體驗也不會顯得過於枯燥。尤其欣賞他對於“解釋的睏境”這一主題的探討,他深刻揭示瞭任何闡釋行為本身所帶有的時代烙印和局限性,這種深刻的自我反思,使得他的論斷顯得更加謙遜而有力。這本書無疑是思想交鋒的場所,它不斷地激發讀者去審視自己既有的觀念,去質疑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教條。這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遠超一般的知識獲取。
評分為這快樂,我們迎嚮戰鬥。
評分經典書籍,收藏使用,非常給力
評分經典著作,值得認真拜讀,讓我們閱讀經典、使用經典,從經典著作中活動人生智慧。
評分量一量我們的版圖,看一看我們的傢鄉。這全是我們的帝國,它的權力到處通行。
評分京東的商品還是可以的 物流也不錯
評分為這快樂,我們享受著冒險。
評分300-100-80買的,後麵的朋友注意一下
評分陳鼓應著作集這個係列喜歡,收藏。
評分這個是正品,正好是我想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