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够的花样主食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飞雪无霜 著
图书标签:
  • 主食
  • 面食
  • 米饭
  • 烘焙
  • 家常菜
  • 快手菜
  • 早餐
  • 营养食谱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7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34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64
字数:2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美食大V飞雪无霜*新力作,让你一书在手,主食*有!


◆想吃什么做什么,诱惑主食不重样!《戒不掉的烘焙甜点》作者飞雪无霜*新力作,超大容量,好吃不贵!

★0难度0麻烦的主食制作方法

★97种吃了还想再吃的花样主食

★2000万超级粉丝团阅读验证,1000余张步骤图超详细解读

★“飞雪支招”告诉一次就成功的主食制作独门秘笈

★鸡蛋灌饼、肉酥火烧、卤肉鸡蛋面、南瓜小馒头、蝴蝶卷、香菇排骨包、灌汤蒸饺、五彩鱼粥、火腿焗饭、蜜枣芸豆粽子……美味主食一应俱*,百变花样任你挑选!


内容简介

中国的主食种类丰富,像我们*常见的馒头、包子、面条和馄饨等,几乎每天都会食用。如何才能在家轻松上手,做出美味好吃的主食呢?本书详细介绍了冷水面类、烫面类、发面类、油酥类及汤圆类、饺子类、馄饨类等共16类主食的制作方法;在每类主食下,又展开了数个受欢迎的主食食谱的详尽做法,让你一书在手,主食*有。

作者简介

飞雪无霜,知名美食达人,既能玩转烘焙甜点,又擅制作花样主食,既是技术派高手,又十分接地气儿,拥有千万以上的超级粉丝。

曾为多家美食杂志供稿,已出版《戒不掉的烘焙甜点》《飞雪无霜的美味烘焙坊》《面食不难》《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等多本美食畅销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冷水面类

1 草莓果酱煎饼

2 葱花摊饼

3 火腿鸡蛋饼

4 萝卜丝饼

5 苹果煎饼

6 蔬菜炒饼

7 韭菜烙饼

8 银鱼小饼

9 豌豆玉米饼


二、烫面类

1 荷叶饼

2 胡萝卜肉饼

3 椒盐手抓饼

4 肉末白菜馅饼

5 蒸的荷叶饼


三、发面饼类

1 葱饼

2 葱香烧饼

3 肉丝卷饼

4 肉松发面饼

5 笋干鸡蛋馅饼


四、油酥类

1 白糖芝麻饼

2 鸡蛋灌饼

3 萝卜丝酥饼

4 肉酥火烧


五、糯米面类

1 莲蓉南瓜饼

2 葡萄干糯米饼

3 香煎糯米饼

4 玉米粒早餐饼

5 南瓜麻团


六、汤圆类

1 黑芝麻宁波汤圆

2 花生汤圆

3 猫爪汤圆

4 炸汤圆


七、馄饨类

1 红油馄饨

2 荠菜馄饨

3 炸馄饨


八、饺子类

1 荠菜饺

2 冰花煎饺

3 灌汤蒸饺

4 韭菜肉饺

5 西红柿鸡蛋饺

6 虾饺


九、面条类

1 肉丝炒面

2 番茄乌冬面

3 菠菜面

4 豆角炒面

5 鸡丝火腿凉面

6 家常拌面

7 卤肉鸡蛋面

8 肉丁胡萝卜面

9 酸辣汤面


十、馒头类

1 刺猬馒头

2 豆浆馒头

3 牛奶馒头

4 南瓜小馒头

5 全麦馒头

6 双色玉米面馒头

7 芝麻卷

8 芝麻小馒头

9 南瓜小金猪


十一、花卷类

1 葱花卷

2 豆沙花卷

3 火腿卷

4 南瓜菊花花卷

5 腊肠卷

6 扇贝饼

7 蝴蝶卷


十二、包子类

1 叉烧包

2 韭菜鸡蛋包

3香菇排骨包

4 豆角肉包

5 素菜包

6 虾米青菜包

7 香菇青菜包

8 小笼汤包


十三、粥类

1 八宝粥

2 五彩鱼粥

3 鲜虾芹菜粥

4 燕麦南瓜粥

5 银耳山药粥


十四、米饭类

1 八宝糯米饭

2 火腿焗饭

3 蚝油炒饭

4 鸡肉焗饭

5 石锅拌饭

6 鱼子酱寿司

7 咖喱炒饭


十五、发糕类

1 大米发糕

2 宫廷发糕

3 枸杞玉米面发糕

4 红糖发糕

5 蜜红豆玉米面发糕

6 玉米蒸糕


十六、粽子类

1 花生粽子

2 蜜豆花生粽子

3 蜜枣芸豆粽子

4 排骨粽子

5 猪肉咸蛋粽子


精彩书摘

制作面点的主要工具

制作面点时需要一些常用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可以让制作主食变得更加轻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 电饭锅,做主食的必备工具,可以用来做米饭,也可以用来蒸小份量的各类面点。

2. 炒锅,也是必备的,各种馅料、炒饭类主食,都需要一个炒锅来完成。

3. 蒸锅,用来蒸各种面食,比如这种二层的蒸锅,可以一次性蒸十几个包子,直径越大蒸得越多。

4. 电饼铛是做饼的好帮手,用它来做饼,火力可以控制得刚刚好。

5. 压面机是做面条、饺子的好帮手, 最好买个电动的,省力。

6. 面包机, 用它来和面非常轻松, 还可以用来做面包哦。

7. 料理机,用来做各种蔬果汁和各种粉碎食材,当然做豆浆也不错。

8. 烤箱,用来制作点心,火力上下控制得刚好,是其他工具所不能替代的。

9. 案板,刀具,用来切菜,切各种面点等。

10. 擀面杖是做面点的好帮手。

11. 和面盆,用它来和面非常棒,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都不错,大一点更好用。

12. 刮板,很轻巧,用来刮桌面上的面团或是切小份面团,实用轻松。

13. 电子称,做点心需要的各种用料配比就有了保证,也不那么容易失手了。

14. 粉筛,有些材料需要过筛,准备细筛子和粗筛子必不可少,细粉类用细点的筛子,粗粉就要用粗点的筛子。

15. 保鲜袋,用来收纳和盛装各种制作成功的面点。

16. 保鲜膜, 在饧面的时候,需要保鲜膜包住面团,不让水份流失。

17. 毛刷,用来刷油或是蛋液等。

18. 量杯,用来装水或蛋液,倒的时候会很容易,而且可以看刻度哦。

19. 定时器,用它来给你做的面点定个时,防止自己不小心错过了时间,导致面点失败。


制作面点的主要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得力的工具,还要有原料,才是面点成功前提。

1. 粉类,(顺序从上往下)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1~13%左右),中筋面粉(蛋白质含量9~11%左右),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7~9%左右)。

用高筋面粉做面条筋道,做面包弹性大。

用中筋面粉适合做各种饼类。

用低筋面粉做包子、馒头,比较松软。

2. 油类,(顺序从上往下)猪油,植物油,黄油。

猪油可用于做酥皮类点心,炒的馅料里也可以加猪油,味道更香。

植物油是炒菜或馅料的基本用油。

黄油,个别点心中会用到,如果没有猪油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黄油代替。

3. 米类, (顺序从上往下)杂交米,糯米,黑米。

杂交米是一般煮饭的米,也可以用它来磨米粉。

糯米是包粽子用的米,也可以用它来磨糯米粉做汤圆。

黑米营养价值更高,可以它来做黑米饭,或是磨成黑米粉添加在点心中。

4. 豆类及杂粮,(顺序从上往下)红豆,黄豆,绿豆。

红豆是用来做红豆馅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来做红豆饭,但需要提前泡过才可以做。

黄豆是做豆浆的好原料。

绿豆用来做绿豆汤、绿豆粥、绿豆馅都很棒。

5. 调味类,(顺序从上往下)白糖,酱油,盐。

糖可以增加甜味,在炒菜中还可以增鲜。

酱油分生抽和老抽,可以根据各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量,让菜的色泽更好看。

盐一般用量不大,只要一点就可以让点心有咸味了。

6. 发酵类,(顺序从上往下)酵母,泡打粉,小苏打。

酵母用于做馒头包子,会让点心变得膨松。

泡打粉用于膨胀,适量加于酵母中,可以更节约时间,但一定要用无铝的泡打粉哦。

小苏打,也可以让面点有酥松作用,但使用量一般很小。

7. 营养类,(顺序从上往下)牛奶,鸡蛋。

牛奶营养丰富,可以替代水来和面。

鸡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适量食用,营养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

8.其他配料类,(顺序从上往下)肉类,蔬菜类,果类。

肉类可以用来作为面食中的配料添加,比如可以用来做肉包子、肉饺子等。

蔬菜类品种非常丰富,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出不同的面点。

水果类可以用来做果酱,或是做主食的配料。


水调面点的基本操作

水调面点是用水来和面,和好的面团本身不会膨胀,适合做各种饼类。

1.和面

做一道水调和的面团,首先要和面,将面粉先倒入盆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水不要过多,可以分次添加。

2.揉面

揉面是做好面点的第一步,只有面团揉好了,面点才会做得好吃,我们常说的手光、盆光、面光的三光政策,就是要把面团揉光滑。

3.下剂

揉好的面团经过饧面后,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切成大小合适剂子。

4.做皮

剂子做好后,我们还要用擀面杖,擀成圆饼形或其他形状。

5.包馅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包馅了,馅料根据各人口味和喜好变换。

6.成形

一般最基本的就是圆饼形,也有三角形等形状。

7.熟制

做成形的面点我们最后一点工作就是煎蒸烤的工作,比如图片中的就是用饼铛反复烙熟即可。


发酵面点的基本操作

发酵面团,是通过水、酵母和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面团膨松,用它制点的面点松

软好吃。

1.和面

在做发酵面点的时候,第一步同样也是和面。和面的时候,先将粉类倒入容器中,再倒入水和酵母类等其他材料,如果有盐和糖的话,不要和酵母放在一起,要分开放,因为盐和糖容易影响酵母的发酵。和面同样也要做到三光,把面团揉滋润了。

2.醒面

发酵面点饧面和普通水调面点不一样,需要盖盖饧时间长一点, 让面团发酵至二倍大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整形下剂

将醒好的面团,再重新揉圆后才能下剂。

4.擀皮

用擀面棍将小剂子擀成圆形,四周比中间略薄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四周包好后不至于太厚。

5.包馅

馅料根据个人口味,但是要注意馅料不要太湿,因为发酵类的面点最后要发酵膨胀的,如果馅料太湿,那么面点在发酵过程中如果受潮,会影响膨胀的效果。

6.再次饧面

包好后的面点,我们需要再次饧面,目测大一倍后再蒸。(通常我会将面点放在有温水蒸笼里醒发,这样可以保湿、保温。)

7.制熟

蒸好的面点又会再大一倍,蒸的时候注意不要让蒸笼上部的水滴到包子上,会影响包子的美观。(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我会在蒸笼盖子上再包一层沙布,这样水就不会滴落下来。)



一、冷水面类

1、草莓果酱煎饼

一张大的煎饼,用模具切成小的煎饼,再淋上果酱,显得更精致、有情调。

原料:

面粉120克,水100克,鸡蛋1个,油10克,盐3克。


做法:

1. 准备材料,将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面粉提前过筛,如果不过筛,需要混合后静置一会儿再行操作,这样面糊较容易摊薄,且没有颗粒。)

2. 将电饼铛打开电源,只开下火。

3. 倒入面糊,摊成面饼,正反煎熟。(这里面糊的量以能摊薄为标准,可以看情况决定摊几张。)

4. 然后用模型压成圆形。

5. 摆好,从上面淋上果酱即可。


飞雪支招:

1. 建议使用电饼铛来制作,火候好控制。

2. 如果家里没有电饼铛,也可以用平底锅,开最小火慢慢烙,火太大容易煳。

3. 这个饼不放果酱吃也很香。

4. 果酱我用的是粒酱,上面的是草莓颗粒。

5. 烙之前,在锅里刷些油不容易粘锅。


二、烫面类

1、荷叶饼

提起卷饼,我想大家可能都做过。

但是往往有人会说,为什么我做的卷饼那么硬呢?

其实,做卷饼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中小火慢慢将饼烙熟。

如果你做的卷饼里水放得少,那么烙同样的时间,卷饼里的水分流失过多,这个卷饼就 会硬。

所以,卷饼里水分含量是保证其松软好吃的关键。即卷饼里的水分保持得越多,卷饼就越 松软。今天的这个卷饼,你可以试试。

举一反三,百种卷饼,任你自由组合。

原料:

面粉200克,开水120克,冷水50克,盐2克。


做法:

1. 将面粉倒入容器中。

2. 在面粉上均匀倒入120克开水,用筷子搅拌好。

3. 再慢慢倒入50克冷水。

4. 搅拌成面团,静置30分钟。静置后的面团会相对比较光滑,也好操作多了。

5. 手上沾面粉,将其和成不粘手的面团。

6. 将面团分成8个相同大小的剂子。

7. 将剂子用擀面杖逐一擀成圆形,用刷子蘸油刷在面饼表面。

8. 再在面饼上放同样大小的面饼。

9. 电饼铛烧热,将荷叶饼放入烙至金黄色,再翻面烙成相同的颜色即可。

10. 用手轻轻撕开,就有了两张同样大小的荷叶饼了。(因为之前抹过油,所以比较好撕。)


飞雪支招:

1. 要想烫面面饼松软好吃又筋道,水的比例一定要多。这样,烙出来的饼,在水分蒸发掉一部分之后,还有一定量的水分,面饼也才会松软好吃。这里水、面比例以7∶10为宜。

2. 做好的荷叶饼可以用来做各种卷饼。放上不同的馅料,非常好吃。

3. 如果没有电饼铛,用平底锅也可以,但火力不能太大。

4. 有人反映面团过湿不好操作,可以将面团放入冷箱冷藏一下,冷藏过后的面团就会好操作多了。同时注意,可在案板上撒面粉防粘。


三、发面饼类

1、葱饼

发面葱饼比馒头多了一层外面的焦香,又比单饼多了一层里面的葱香。早晨的时候,最爱给家人端上一碗粥,再加上一块发面饼,全身心地投入为家人做一顿美味早餐,我觉得这就是家的感觉。一碗粥,一块饼,这就是家的味道。

原料:

中筋面粉250克,水130克,酵母2.5克,葱30克,盐少许。


分量:4张。


做法:

1. 中筋面粉加入水和酵母混合成团(我用的酵母非常新鲜,都是直接混合。如果担心酵母不新鲜,或是想发酵得更快,可以将酵母融于温水中,变成酵母水,再加入面粉中揉成面团), 发酵至原体积的2倍大(发酵最好选择一个温暖的环境,如果室温太低, 发酵的时间就会更长)。这里面团中没有加任何调味品,也可以加少许的盐和白糖,让面团更有滋味。

2. 葱清洗干净后切成葱花。(建议选择小香葱,既香又容易包入。)

3. 发酵好的面团再重新揉光滑。

4. 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团,共4份。

5. 将小面团按成长条形,像牛舌饼形状。(如果害怕粘手或案板,可以在案板上撒一层薄薄的面粉。)

6. 撒入葱花和少许盐。

7. 再顺最宽边卷起。

8. 卷好后收口。(静置5~10分钟,饧过的面团比较易擀,其他的面团这时可以依此操作。)

9. 再擀成圆饼形。

10. 发酵10~20分钟后,放入抹上油的平底锅中。

11. 盖上盖,小火将正反面烙熟。(烙的时候,加一点水表皮不易煳,一定要确保葱饼烙熟。将手放在饼边轻轻一按,如果能轻松反弹,那就是熟了; 如果不能反弹,还得再继续烙。烙饼和蒸包子不一样,中途可以随时打开锅盖看看烙的情况。)


飞雪支招:

1. 加了葱的饼在烙的时候会非常香。

2. 发酵的时候注意面不要发过头了,否则会容易发酸。


四、油酥类

1、白糖芝麻饼

油皮原料:面粉150克,水80克,酵母1.5克。

油酥原料:面粉75克,猪油38克。

内馅原料:白糖20克。

表面装饰:芝麻适量。

分量:3个。


做法:

1.油皮材料和油酥材料分别混合均匀, 油皮材料一定要揉光滑,盖保鲜膜静置30分钟。

2. 油皮和油酥各分成3份。

3. 用油皮包住油酥,包好。

4. 取其中1份擀长。

5. 再顺短边卷起,盖上保鲜膜静置10分钟。

6. 再擀长,卷起静置10分钟,其他依此操作(重复4~5步)。

7. 然后将剂子擀成圆饼形,包入白糖馅。

8. 包成圆饼形。

9. 再擀薄。

10. 上面撒上芝麻,饧发至目测比原来大1圈就可以,放平底锅中烙熟即可。


飞雪支招:

1. 这是半发面的,发酵时间根据室温来定,冬天时间长一点,夏天时间短一点。

2. 擀得稍薄一点,因为烙的时候还会再涨高。


五、糯米面类

1、莲蓉南瓜饼

面饼原料:南瓜300克,糯米面300克,白糖30克。

馅料原料:莲蓉馅300克。

表面装饰:黑、白芝麻适量。

分量:30个。


做法:

1. 南瓜去皮,切成小块,放入蒸笼中,蒸20分钟左右。(蒸好后,可以趁热按压成泥状更容易和糯米粉结合。)

2. 将糯米面倒入面包机中,再将蒸熟的南瓜块倒入,并加入白糖。(如果不放白糖也行,就是不会太甜。)

3. 用面包机搅拌成面团。莲蓉馅放一旁备用。

4. 将南瓜面团分成20克1个的小剂子,莲蓉馅料分成10克1个的小剂子。将剂子用手按成圆饼形,包入莲蓉馅。

5. 包好后收口,并按扁。

6. 表面沾上芝麻。用手再按一下,这样会压得比较实。

7. 放入油锅中,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即可。


飞雪支招:

1. 不同南瓜的含水量不一样,可根据情况,决定用不用加水。

2. 蒸熟的南瓜趁热搅拌面团,会使面团较黏,更容易包住馅料。如果放凉了效果就差了。

3. 沾的芝麻可直接用生芝麻,不用提前烤熟。

4. 如果害怕芝麻沾得不牢,可以在表面用手轻轻按压。

5. 小火煎的时候,注意及时翻面,火力一定不能大,大了容易煳。

6. 如何知道是不是煎好了呢?一看表面呈金黄色即可。二看饼相对饼坯膨胀稍鼓起即可。


六、汤圆类

1、黑芝麻宁波汤圆

面团原料:糯米面70克,开水40克。

馅料原料:黑芝麻20克,猪板油15克,白糖20克。


做法:

1. 黑芝麻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用小火炒出香味,冷却后压成粉末。

2. 猪板油清洗干净,取下猪油,撕成小粒,放入容器中。

3. 倒入黑芝麻粉,再倒入白糖,然后混合成黑芝麻馅料备用。

4. 糯米粉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加开水和成糯米面团。

5. 盖上保鲜膜饧一会儿。

6. 将黑芝麻馅料搓成5克1个的圆形。

7. 糯米面团按10克1份分成几份。

8. 然后将糯米面团搓出一个圆洞,将馅料放入。

9. 再包好,依此将其他汤圆包好。

10. 锅中放水,水开后,倒入汤圆,汤圆浮起后即可食用。


飞雪支招:

1. 白糖的用量可根据个人喜好来放。

2. 汤圆没熟的时候是沉在锅底的,熟了之后会浮在水面上。

3. 包汤圆的时候,为了防干,最好在面团上盖上保鲜膜或盖子。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历史回响:全球主食的千年演变》 ——一卷关于人类文明基石的宏大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食谱集,而是以人类历史的恢弘视角,深入剖析了全球范围内“主食”这一概念自史前文明萌芽至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深刻演变、文化烙印与社会结构重塑。我们试图揭示,那些看似简单的谷物、块茎与豆类,是如何成为驱动帝国兴衰、塑造民族性格、甚至引发重大社会变革的无形之手。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层层递进,结构宏大且细节丰富。 --- 第一部分:文明的起源——谷物驯化与定居的必然 本部分追溯了人类从游猎采集时代向农耕文明过渡的漫长历程。我们聚焦于“新月沃地”的原始小麦、大麦,以及中美洲的玉米、南美的马铃薯等关键作物的独立驯化过程。 核心探讨: 1. 生物学契机与环境压力: 气候变化如何迫使早期人类选择特定高产作物进行依附性种植。我们详细分析了野生谷物与栽培品种在基因结构上的关键差异,以及这种“被驯服”对人类生理机能(如淀粉消化酶的演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 定居点的诞生: 农耕的出现如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社会组织形式,从小型流动群体转变为永久性聚落。主食的稳定供应是“城邦”诞生的前提,而非结果。 3. 早期技术的突破: 探讨了磨石、陶器等早期加工工具的出现,它们如何极大地提高了谷物的可食性与储存效率,为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二部分:帝国的心脏——主食、税收与权力结构 本部分将研究古代大型帝国,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帝国以及中国古代王朝,如何将对主食(主要是谷物)的控制转化为巩固统治的核心手段。 核心探讨: 1. “面包与马戏”的经济学: 深入分析了古罗马通过免费或廉价谷物配给(Cura Annonae)来维持社会稳定和军队战斗力的机制。这不仅是慈善,更是精密计算的政治成本控制。 2. 水利灌溉与中央集权: 论证了大型水利工程(如尼罗河的泛滥管理、美索不达米亚的运河系统)对中央集权的要求。只有强大的政府才能组织并维护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而水利系统的掌控权,即等于对主食产量的绝对控制权。 3. “税收基石”的脆弱性: 考察了古代王朝因主食歉收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从“黄巾起义”到“雅各宾革命”早期对粮价的关注,粮食短缺始终是社会崩溃的引爆点。 --- 第三部分:风土的印记——地域性主食的文化认同 主食的种类决定了一个族群的烹饪哲学、饮食习惯乃至世界观。本部分着重于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不同文明的主食偏好,并将其内化为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核心探讨: 1. 玉米的“神圣化”与玛雅文明: 探讨了中美洲玉米神话的构建,以及“玉米饼”(Tortilla)如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与生命、宇宙循环紧密相连的宗教实践。 2. 稻作文化的精细哲学: 剖析了亚洲水稻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如梯田、育秧),及其与集体主义、等级制度的相互强化关系。对比了旱作小米与水稻对不同社会形态的影响。 3. 黑麦、马铃薯与北方世界的坚韧: 考察了在寒冷、贫瘠土壤中,黑麦面包和马铃薯如何成为抵御饥荒的“救命稻草”,并培养出北欧民族特有的节俭、务实和耐受力。 --- 第四部分:全球化的初啼——大航海时代的“主食交换” 本书的此一部分将视角转向15世纪后,全球贸易网络建立后,主食的地理分布如何被彻底颠覆。 核心探讨: 1. “哥伦布交换”的深层影响: 重点分析了马铃薯、玉米和木薯传入旧大陆后的颠覆性作用。马铃薯在爱尔兰、俄国和中国等地的快速普及,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压力,是近代人口增长的隐形推手。 2. 奴隶贸易与特定作物的捆绑: 分析了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在热带的扩张,以及它们如何与特定地区的主食(如非洲的块根作物)的种植权发生冲突,服务于殖民体系。 3. “饥饿的代价”: 审视了单一主食过度依赖导致的悲剧,例如爱尔兰马铃薯饥荒,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主食供应链的脆弱性。 --- 第五部分:工业革命的齿轮——从田间到工厂 工业革命对主食的加工、运输和消费习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部分关注技术进步如何将传统食物“标准化”和“去地域化”。 核心探讨: 1. 面粉业的机械化: 论述了滚筒磨粉机的发明如何取代传统石磨,生产出更白、更精细的面粉,以及这种“白皙”如何成为了现代社会阶层和富裕的象征(白面与全麦的社会分层)。 2. 糖的工业化与“空卡路里”: 探讨了糖的廉价化生产如何使甜食从奢侈品转变为日常主食的一部分,并对现代公共卫生结构产生了长期影响。 3. 罐头与冷链的出现: 分析了主食(肉类、豆类)的长期储存和远距离运输技术,如何支持了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工业劳动力集中。 --- 第六部分:当代主食的困境与未来图景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当代世界,探讨全球化的主食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核心探讨: 1. 工业化谷物的营养悖论: 探讨了高糖分、高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结构对当代慢性病流行的推波助澜作用。 2. 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批判了现代农业对少数几种高产主食作物的过度依赖(如全球绝大多数的卡路里来自于小麦、水稻、玉米),以及这种单一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 3. 复兴古老智慧: 展望了对传统、地方性主食作物的重新发现与推广,强调了未来食物安全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点,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回归多样性来确保人类的长期福祉。 总结: 《舌尖上的历史回响》通过对谷物、根茎和豆类的深入挖掘,构建了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宏大历史框架。它迫使读者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米饭、面包与面条,理解它们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塑造了我们文明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的深层力量。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智慧、技术迭代与权力斗争的“主食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经是一个对做饭毫无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基础的主食,对我来说简直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每次看到餐桌上那些千篇一律的米饭和面条,我都提不起胃口。《吃不够的花样主食》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主食的无限可能。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主食的界限,将世界各地的风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看到了意式烩饭、墨西哥玉米饼,还有东南亚风情的炒饭,等等。每一款主食都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仿佛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创意米饭”的讲解。我之前只知道白米饭,但这本书里介绍的,比如用紫米、黑米制作的养生饭,或者是在米饭中加入各种蔬菜、菌菇,甚至是一些香料,都能赋予米饭全新的生命。我尝试做了几次,家人都觉得味道很惊喜。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朋友在和你聊天一样。它不会用那些复杂的烹饪术语,而是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把每一步都讲清楚。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跟着书中的指导,做出让人赞不绝口的美味。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这本书,让我爱上了下厨,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我享受着每一次为家人准备饭菜的过程,享受着他们品尝我手艺时的满足表情。这本书,是我厨房里最棒的“气氛组”,它让我的餐桌不再单调,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滋味”。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我一直觉得,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而主食,作为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吃不够的花样主食》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主食的更高期待。 这本书的“花样”体现在了各个层面。首先,是食材的多样性。它不拘泥于传统的米面,而是大胆地引入了各种粗粮、杂粮、薯类,甚至是一些豆类和坚果,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各种主食中。我之前对一些粗粮的口感不太适应,但看了这本书的食谱,我才发现,原来它们可以以如此美味的方式出现在餐桌上。 其次,是烹饪方式的创新。书中有大量的蒸、煮、烤、煎等多种烹饪方法,而且针对不同的食材,都给出了最适合的建议。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健康烘焙”的部分,比如那些低油低糖的玛芬、司康,或者是一些全麦面包,让我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对身体造成负担。 再者,就是造型和搭配的艺术。这本书中的很多主食,不仅味道好,颜值也非常高。比如,用蔬菜汁染色的面团,制作出的彩色饺子、面条,或者是一些用模具制作的可爱造型米饭,都为餐桌增添了不少乐趣。书里还提供了很多关于主食与配菜的搭配建议,让每一餐都成为一次精致的味蕾体验。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主食,也让我对下厨这件事有了更多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享受着每一次的烹饪过程,也享受着与家人一起分享美食的时光。这本书,是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食尚”指南。

评分

这份食谱简直是我的救星!之前总觉得每天吃饭就是那几种主食,吃来吃去都腻了,想换换花样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我翻开了《吃不够的花样主食》,我才发现原来主食的世界可以这么广阔!从基础的面点,到各种创意十足的米饭料理,再到一些我从未想过可以用作主食的食材,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惊喜。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很多食谱都非常注重食材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比如,它不仅教你如何做出松软可口的蒸糕,还会告诉你如何加入杂粮、坚果,让原本普通的糕点变得更健康、更有饱腹感。还有那些用蔬菜汁和面制作的彩色面条,不仅颜值爆表,还能让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们也乐于接受。我试着做了几款,家里的长辈和小孩都赞不绝口,这让我觉得自己在家做饭的成就感爆棚。 而且,书里的步骤讲解非常详细,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每个步骤都有清晰的图示,让你一目了然。我之前对烘焙总是有种畏惧感,觉得太复杂,容易失败。但这本书里的烘焙食谱,比如那些简单的玛芬、司康,或者是一些无糖无油的点心,都写得非常接地气。我跟着做,成功率很高,慢慢地,我对烘焙也建立起了信心。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不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烹饪导师。它教会我如何从零开始,如何灵活运用现有食材,如何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进行调整。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每天都要吃的主食,也可以充满创意和乐趣。现在,我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里的新菜谱,家人的餐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再也不会有人抱怨“今天吃什么”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加工食品避之不及,但又常常被外面的各种美食诱惑。这本《吃不够的花样主食》就巧妙地解决了我的困扰。它提供的很多主食方案,都强调使用天然食材,比如全麦、糙米、燕麦,还有各种豆类和薯类。 书中一些关于发酵面团的讲解,我之前总觉得很神秘,以为需要很高的技巧。但这本书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酵母的作用,如何判断面团发酵的程度,甚至还分享了一些利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我尝试做了几次酸面包,虽然第一次没有完全成功,但书中的提示让我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第二次就做出了外酥内软的美味酸面包。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隐藏”蔬菜在主食里的技巧。比如,制作土豆泥时,可以加入胡萝卜泥或者南瓜泥,这样不仅增加了营养,还让土豆泥的颜色更加诱人。还有那些用菠菜汁、紫薯泥制作的馒头、饺子皮,更是让挑食的孩子们乐开了花。家里的老人也夸这些食物“有营养,好消化”。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提供了很多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主食选择。从北方的花卷、烧饼,到南方的米糕、炒饭,再到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异域风味主食,简直是将整个世界的美食搬到了我的厨房。我最近迷上了书中介绍的一款用咖喱和椰奶烹制的米饭,香气扑鼻,口感丰富,让我仿佛置身于东南亚的海边。 总之,《吃不够的花样主食》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制作美味的主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烹饪的无限可能,激发了我对健康饮食的热情。这本书是我厨房里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主食应该是餐桌上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大家似乎更关注“硬菜”或者甜点,而那些天天都要吃到的米饭、面条,往往就是简单的重复。直到我看到了《吃不够的花样主食》,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主食也可以如此精彩纷呈!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主食的刻板印象。 书中提供的主食种类真的多到令人发指!我从来没想过,仅仅是米饭,就可以变化出几十种不同的风味。从简单的香菇滑鸡饭,到复杂的金枪鱼酱拌饭,再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西班牙海鲜饭,每一款都让人食指大动。而且,书里不仅介绍了各种饭的烹饪方法,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搭配不同的菜肴,让一顿饭的整体感更强。 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不强的人来说,以前做饭总是有顾虑,怕步骤太复杂,或者需要的工具太多。但这本书的食谱,很多都非常实用,而且步骤清晰,食材也大多是家里常备的,或者很容易买到。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快手主食”的部分,比如那些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拌饭、焖饭,非常适合忙碌的工作日。 书中的图片也拍得特别诱人,每一道菜都像是艺术品一样,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尝试做了几款,家人都非常喜欢。尤其是孩子们,以前对吃米饭不太热情,现在看到我拿出这本书,都会主动要求我做里面的“新花样”。这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做饭,更是在给家人带来快乐。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次美食的探索之旅。它让我看到了主食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对手工制作食物这件事充满了信心。我不再觉得做饭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反而每次打开这本书,都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真的让我“吃不够”!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量身定做的!每次去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食材,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搭配,尤其是到了主食环节,更是脑袋一片空白。但《吃不够的花样主食》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为我指明了方向。 书中对于各种面食的讲解,真的是细致入微。从基础的和面、发酵,到各种包子、饺子、面条的制作,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即使是我这样从未接触过面食制作的人,也能轻松上手。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创意包子”的部分,比如加入芝士、玉米粒,甚至是肉松的包子,都让传统的包子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而且,这本书的取材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稻米和小麦。书中还介绍了用藜麦、玉米、土豆等制作的各种主食,这些食材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也十分独特。我尝试做了几款藜麦饭,搭配蔬菜沙拉,感觉非常健康又美味,一点也不会觉得寡淡。 书中的一些小贴士也特别实用。比如,它会告诉你如何让馒头更加松软,如何让饺子皮更加筋道,甚至是如何处理面团才能避免粘手。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烹饪的成功率,也让我对自己的厨艺越来越有信心。 《吃不够的花样主食》不仅仅教会了我如何制作美味的主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家”的味道。每次为家人做出他们喜欢的主食,看到他们满足的笑容,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本书,是我厨房里永远不会缺少的“常备军”。

评分

好好好,就是有点小,比想象中的要小

评分

已收到

评分

书收到了,非常好的东西。很多都做过,,,,,,,,,,,,,,,

评分

不好做

评分

看了看,简单好学。不错吔,以后可以做好吃的给孩子了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实用,因为很多自己都会了!

评分

帮人代下单购买的

评分

已收到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