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下卷)

阿拉伯通史(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纳忠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阿拉伯
  • 伊斯兰
  • 中东
  • 通史
  • 文化
  • 宗教
  • 政治
  • 社会
  • 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251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785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阿拉伯通史(下卷)》以较多的篇幅阐述阿拉伯民族从游牧部落发展到强大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东起中国边外、西迄大西洋边、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的全过程。除介绍历史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的发展外,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般阿拉伯史书涉及不多的许多重大课题。如:阿拉伯人向岛外扩张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础:南方也门地区文化的繁荣,伊斯兰教兴起前夕阿拉伯人的国际环境,北方麦加地区经济的腾飞以及思想意识的变化(哈宜法运动)。
  伊斯兰教兴起后,提出了《麦地那宪章》,促进了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从孤立走向统一。
  阿拉伯人历次向岛外大迁移的深远影响。
  阿拉伯人在“新领土地”留恋定居,留恋土地、夺取土地,以及封建土地制的发展。
  “新穆斯林”(阿拉伯人以外的各国穆斯林)与“被护民”(异教徒)对阿拉伯一伊斯兰帝国的贡献。
  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波斯文化、古叙利亚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在空间上处于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上。阿拉伯人与各民族的交融,促成了帝国的经济、文化大发展。
  穆斯林商人(大食商人)基本上控制了陆上和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创立了从阿拉伯海到波罗的海之间的南北商道,同时推进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大发展。
  在公元11-13世纪的两百余年内,由于民族融合,击退了西方十字军与东方蒙古人的夹攻。
  《阿拉伯通史(下卷)》最后一部分,扼要介绍了16世纪以后的400余年内,阿拉伯各国在土耳其帝国和西方殖民主义轮番统治以及阿拉伯人艰苦斗争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最后终于赢得了独立,进入民族复兴光明的时代。
  《阿拉伯通史(下卷)》有益于专业研究,也宜于一股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纳忠,1910年生,阿拉伯历史学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获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学者学位(al-alaminga)”,1940年在该校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专业结业。自1943年春起,历任原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系主任。1985年由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学会推选为该会通讯委员,1983年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聘为提名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1991年,国务院表扬为对我国高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目录

第五篇 中世纪埃及阿拉伯诸王朝的变迁
第四十章 埃及古代历史的回顾
第四十一章 哈里发直接统治时期
首都的建立初期统治政策
社会阶层
土地制度与土地租税
水利的兴修与对外交通
埃及继续对外扩张
埃及人民起义哈里发政权的衰落
第四十二章 三个半独立的小王朝
突伦王朝
突伦王朝世系表
伊赫西德王朝
伊赫西德王朝世系表
哈木丹尼王朝
“叙利亚的哈木丹尼”世袭表
第四十三章 法蒂玛王朝
北非王朝的建立
昭海尔进占埃及
木伊兹迁都开罗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建立
阿齐兹的极盛时期
哈基木时期
扎希尔
穆斯坦绥尔——大起大落的60年
法蒂玛王朝的灭亡
法蒂玛王朝世系表
第四十四章 法蒂玛王朝的文化
开罗的繁荣
阿拉伯语在埃及的普及
爱资哈尔大学的建立
图书馆与学术研究
节日
第四十五章 十字军东侵与艾尤卜王朝
十字军东侵的起因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
赞吉国王努仑丁的崛起——第二次十字军东侵
赞吉人进入埃及
艾尤卜王朝的建立
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继续东侵及其失败艾尤卜王朝的灭亡
第七次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战争中穆斯林军与十字军的表现
十字军战争的影响
艾尤卜王朝世系表
第四十六章 马木鲁克王朝
马木鲁克的起源
马木鲁克王朝的建立
马木鲁克王朝的两个系统
马木鲁克素丹世袭表
古突兹与抗击蒙古军的——阿因·查鲁特战役
扎希尔·拜伯尔斯——马木鲁克王朝的真正奠基人
盖拉温
艾什赖弗·海利勒收复十字军的最后基地阿卡
纳绥尔·穆罕默德与蒙古军的最后一次战役
马木鲁克王朝的覆灭
第四十七章 马木鲁克王朝的文化
政治、社会
经济生活
建筑艺术
学术研究

第六篇 西班牙穆斯林王朝
第四十八章 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第四十九章 省督时代
西班牙的居民
建立省督(埃米尔)
制后的内部矛盾
迁都科尔多瓦的前后
从公元721年到法兰克都尔战役
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前夕
第五十章 科尔多瓦埃米尔王朝的建立
……
第七篇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第八篇 (近现代部分)阿拉伯各国的衰落与复兴巴格达陷落后的西亚形势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阿拉伯通史(下卷)》:
  11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国土大部分丧失。它的权力只局限于巴格达一城。塞尔柱突厥人自10世纪中叶崛起于中亚,11世纪中,乘机西进,从中亚细亚经高加索,占摩苏尔,入巴格达。借拥护哈里发的名义,达到扩张领地的目的。公元1063年,塞尔柱的首领突古尔贝又和哈里发的公主联姻,势力日益强大。1071年进入小亚细亚。进攻拜占廷帝国。拜占廷的军队败退到马尔马拉海岸。整个小亚细亚,完全落在塞尔柱人的手中。原来属于法蒂玛王朝的叙利亚已经全部处于塞尔柱人统治之下。塞尔柱人名义上虽臣属阿拔斯王朝。实际在辽阔的西亚大地上,已自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称为“鲁姆的塞尔柱国”(公元1084-1300年),以小亚细亚的尼西亚为首都。他们的前哨阵地和君士坦丁堡,隔岸相望,一船可达,对拜占廷帝国造成莫大的威胁。这时,拜占廷内部极为混乱,人民到处掀起反对拜占廷封建统治的运动。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库尔曼人和佩涅格人也不断入侵。拜占廷帝国既不能应付人民运动,更无法抵抗塞尔柱人的威胁。因此,皇帝亚历修斯·科姆尼拉斯被迫向西方罗马教会求援。他在求援书中说,如果没有西方各基督教国家及时的救援,君士坦丁堡必将陷入突厥人的最可怕的统治之下。
  在同一封书信中,亚历修斯还描述了东方穆斯林国家的繁荣。这个时期,西欧城市和商业日益发达,西欧和东方的交通已经加强,西方封建主、商人、骑士们对东方的财富和领土十分垂涎。此时,又遇到西方到圣地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教徒同东方穆斯林发生龃龉。塞尔柱人向基督教徒征收捐税之事给罗马教会以借口,于是延续了近200年的十字军战争,终于在“圣战”的口号下发生了。其实,西方发动十字军战争,是各有打算的:罗马教皇是为统一东、西教会,进一步统治东方;西欧封建主、骑士参加十字军,是为了夺取更多土地,获得更多的封地,发财致富。威尼斯、热内亚、比萨的商人为十字军提供海上进军的船队及一切装备,是为了乘机夺取地中海东部诸海港,从而垄断从西方到东方的海上商道。而西方的一般贫苦农民、市民参加十字军是为生活困难,随十字军到东方(中东)去寻找生活出路。所有这些人到东方的目的,都并非真正去保卫圣地耶路撒冷,更不是去支援东方的拜占廷同教弟兄,保卫君士坦丁城。十字军7次东侵,仅仅第一次到达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已经到达圣地耶路撒冷的大门口——加沙,但十字军忙于争夺一切商港,并未进入圣地的大门。第七次十字军的主帅路易第九,忙着去征服亚、非经济、政治中心,接近圣地耶路撒冷也过门不入。其余的多次十字军,不但不顾圣地,反而占领了东方同教弟兄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1203年)。
  ……
欧罗巴的群星:中世纪西欧社会与文化的深度剖析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考察了中世纪西欧(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从“黑暗时代”的碎片化走向最终的文艺复兴前夜的复杂历程。我们聚焦于这一时期塑造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制度、信仰、思想和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剖析。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力图以严谨的史料和生动的叙事,重构那个充满活力、矛盾与深刻变革的时代。 第一部:从古典的灰烬到封建的萌芽(约500-1000年)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大陆的政治真空与权力重组。我们详细考察了日耳曼诸部族——法兰克人、西哥特人、伦巴底人等——在原罗马土地上建立的新兴王国。重点分析了墨洛温王朝的衰落与加洛林王朝的兴起,特别是查理曼大帝统一西欧的努力及其短暂的帝国遗产。 文化层面,我们探讨了“黑暗时代”的真实面貌:修道院在保护和抄录古典文献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基督教在知识传播和道德规范上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社会结构方面,深入剖析了封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从最初的军事契约到复杂的采邑和效忠关系。领主与附庸之间的义务与权利,以及庄园经济作为社会与经济基础的运行机制,被置于细致的显微镜下进行审视。我们还将关注维京人、马扎尔人和萨拉森人的入侵对欧洲早期防御体系和贸易路线产生的冲击与重塑作用。 第二部:教会的鼎盛与权力的角逐(约1000-1200年) 中世纪盛期,教会的权力达到了巅峰。本部分详述了格里高利改革如何确立了教皇至高无上的精神与世俗权威。通过对“叙任权之争”的深入分析,我们展现了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理解这一冲突如何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和法律传统。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为随后的城市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考察“中世纪温暖期”带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如重犁、三圃制)对生产力的解放。同时,欧洲主要贸易路线的恢复,尤其是意大利城邦和汉萨同盟的崛起,标志着商品经济的复苏。商业的复兴不仅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商人阶层,为后来的社会结构松动埋下伏笔。 第三部:知识的复兴与思想的交锋 这一时期,西欧的知识生活迎来了令人瞩目的觉醒。本书详细介绍了大学的诞生——从博洛尼亚、巴黎到牛津——它们如何从早期的行会组织演变为具有自治权的学术中心。我们考察了经院哲学的核心议题,重点分析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重新发现,及其对神学和理性思维的挑战。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被视为集大成之作,本书将剖析他如何成功地调和信仰与理性,构建起宏伟的经院哲学体系。此外,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培养中世纪精英阶层思维方式的影响,也有详尽的论述。 第四部:十字军运动的遗产与东西方的碰撞 十字军运动是中世纪历史中最为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之一。本部分不仅仅描述了从第一次到第四次十字军的军事行动和宗教狂热,更着重分析了其复杂的动机、后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和地中海世界产生的长远影响。 我们评估了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商业贸易的刺激作用、对军事技术和地理知识的引入,以及它如何加剧了东西方(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之间长期的隔阂与误解。同时,对伊比利亚半岛“收复失地运动”的演变过程,也进行了平行的审视,以展示基督教世界内部权力再分配的动态。 第五部:盛期的危机与转型(约1300-1450年) 盛期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本部分着重探讨了14世纪席卷欧洲的“三大危机”: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歉收、黑死病(鼠疫)带来的毁灭性人口锐减,以及持续的战争(如英法百年战争)。这些危机深刻地瓦解了原有的封建秩序。 人口锐减改变了劳动力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赋予了幸存的农民更大的议价能力。政治上,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君主权力相对加强,挑战了教权和贵族的传统特权。城市的经济力量进一步增长,市民阶层对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提高。我们还将审视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它们如何在危机中开始质疑僵化的经院体系,将目光重新投向人自身的价值与成就。 第六部:中世纪的艺术、法律与日常生活 本部分的重点是捕捉中世纪普通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创造力。在艺术方面,我们将详细对比罗马式建筑的厚重坚实与哥特式建筑(如飞扶壁、尖拱、玫瑰窗)所追求的向上超越感,分析这些风格如何服务于宗教叙事和社区认同。 法律体系方面,我们追踪了日耳曼习俗法向罗马法复兴和教会法的渗透与融合过程,探讨了普通法(Common Law)在英格兰的独特发展路径。最后,本书描绘了中世纪的城市风貌、行会组织、家庭结构、性别角色以及宗教迷信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试图描绘出一幅立体、多层次的中世纪欧洲社会图景,揭示其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熔炉”的复杂性与不可或缺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通史”的厚重感到有些畏惧,担心会陷入人名地名泥潭,但这部《阿拉伯通史(下卷)》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每个章节都像一个独立的精品专题研究,但又紧密地服务于整体的历史脉络。我发现作者在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时做得尤为出色,对不同时段内主要城市和贸易路线的变迁描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政治权力的转移是如何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比如,关于波斯湾贸易体系的衰落与大西洋贸易兴起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世界权力中心的漂移轨迹。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餐式的知识获取,而是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佳酿。每读完一节,我都会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筑一幅清晰的时代地图,这种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阅读它最大的乐趣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简单地堆砌史料可以概括。它最让人称道之处,在于其跨越时空的宏大视野和对“他者”视角的审慎考量。很多国内史书在论述这段历史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带有某种固定的框架,而这部《下卷》则试图还原一个更具多面性的阿拉伯世界。它没有回避内部的教派冲突和地域割据的残酷性,也没有美化外部干预带来的冲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涉及阿拉伯与欧洲(特别是十字军东征后的关系)时的那种克制与平衡,没有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探讨了相互依赖与冲突共存的复杂现实。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它拓宽了我对“历史叙事”的边界认知,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通史,是能够容纳各种矛盾与声音的百科全书。

评分

阅读此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它对于文化软实力和知识传播路径的细腻追踪。下卷集中展现了阿拉伯文明在科学、哲学、医学领域鼎盛时期的后继发展与困境,特别是当知识中心开始缓慢地向西欧转移时,那种微妙的张力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没有将此视为一个简单的“衰落”故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知识流转”过程。书中对后世学者如何继承和发展(或遗忘)早期成就的讨论,发人深省。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单向上升或下降,而是螺旋式的交流与重塑。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其叙事的温度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怀,又使得它具备了极高的可读性,我极力推荐给所有对文明兴衰的深层逻辑感到好奇的思考者。

评分

初捧此书,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没想到它竟然充满了叙事的张力与思想的火花。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叙事节奏把握得犹如高明的交响乐指挥家,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婉转,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几乎忘记了自己正在阅读一本“通史”。我对其中关于奥斯曼帝国后期改革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那种对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精妙分析,揭示了帝国衰亡的必然性与挣扎的悲壮感。行文之间,那种深沉的历史洞察力,使得原本晦涩的政治和军事事件变得鲜活起来,如同舞台上的戏剧表演。这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种对人性、权力与信仰之间永恒纠葛的深刻剖析。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大致读完下卷,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简直难以言喻,强烈推荐给那些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同道中人。

评分

这部《阿拉伯通史(下卷)》实在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史诗巨著,它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带领我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简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无论是宏观的王朝更迭,还是微观的社会风貌,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伊斯兰教黄金时代后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仿佛亲历了那个从辉煌走向分裂的复杂过程。书中对不同文化间互动关系的阐述,尤其独到,展现了阿拉伯文明如何吸收、融合并最终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读完后,我不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对于任何对中世纪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品,读它就像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心灵朝圣之旅,那种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买了存着,慢慢看,不知道讲的啥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

研究和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经典之作!值得推荐一看!

评分

好。。。。。。

评分

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

评分

书不错,双十一期间送货也不慢。

评分

京东图书售后一直不错,希望继续保持,越做越好。

评分

很好,印刷很好

评分

很好,物流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