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微信,从微信到微商,从微商到支商,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呢?
赢很简单,只要坚持不认输,成功也很简单,请先阅读这本书!
本书从支付宝9.0版本的基础功能、支付宝生活圈、支付宝建群等各类带有企业营销或宣传推广性质的内容入手,充分挖掘支付宝营销背后的秘密,将商业营销及个人生活圈营销的方式、技巧、策略娓娓道来。全书图文结合,便于读者明晰支付宝营销的相关内容,且易于入手。
赵亮亮,笔名照关月,九三学社党员__eol__广州道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__eol__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顾问__eol__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总裁班专家导师、微营销大讲堂特聘导师 __eol__互联网思维、O2O、微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企业管理专家、资深企业培训师、咨询师__eol__东方企业家商学院副院长(院长为温舟教授,总裁为高航教授)__eol__东方文化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年轻的副院长) __eol__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传统文化专家库专家__eol__
目录
第1章 支付宝的强大功能 1
1.1 注册支付宝账号 3
1.2 钱包 6
1.2.1 扫一扫 6
1.2.2 付款 7
1.2.3 卡券 7
1.2.4 余额宝 9
1.2.5 转账 11
1.2.6 手机充值功能 12
1.2.7 花呗 13
1.2.8 芝麻信用分 16
1.2.9 蚂蚁聚宝 17
1.2.10 口碑外卖 23
1.2.11 淘宝电影 24
1.2.12 滴滴出行 26
1.2.13 支付宝服务窗 28
1.2.14 天猫 36
1.2.15 亲情账户 38
1.2.16 红包 42
1.2.17 城市服务 45
1.2.18 天猫超市 46
1.2.19 阿里旅行 48
1.2.20 记账本 53
1.2.21 境外游 54
1.2.22 彩票 55
1.2.23 我的快递 56
1.3 口碑 59
1.4 我的 62
第2章 支付宝线下市场 68
2.1 支付宝为何要布局线下市场 69
2.1.1 需求分析 69
2.1.2 产品分析 69
2.1.3 覆盖的广度 70
2.1.4 使用的便捷度 70
2.2 支付宝布局线下交易市场 71
2.2.1 支付宝垂涎欲滴的线下收单市场 71
2.2.2 两次不同方式进入线下收单市场 72
2.3 支付宝线下支付 78
2.3.1 扫码支付 79
2.3.2 声波支付 79
第3章 支付宝和腾讯旗下产品的区别 81
3.1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对比 83
3.1.1 线上资源 83
3.1.2 线下资源 84
3.1.3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对比总结 87
3.2 支付宝群和微信群聊五大区别 88
3.2.1 建群的方式 88
3.2.2 群聊人数限制 89
3.2.3 群的种类 90
3.2.4 工具栏的区别 92
3.2.5 关于群红包 95
3.3 支付宝群和QQ群的区别 98
3.3.1 建群 98
3.3.2 建群数量和群成员人数 101
3.3.3 好友进群方式 102
3.3.4 群管理员 103
3.3.5 支付宝普通群和QQ讨论组 106
3.3.6 其他区别 107
3.4 支付宝生活圈和微信朋友圈的区别 108
3.4.1 支付宝生活圈和微信朋友圈Logo对比 109
3.4.2 支付宝生活圈和微信朋友圈界面对比 109
3.4.3 生活圈“现场” 111
3.4.4 生活圈和朋友圈的其他区别 112
3.5 消息撤回和阅后即焚 116
3.5.1 消息撤回 116
3.5.2 阅后即焚 118
第4章 支付宝社群营销揭秘 121
4.1 支付宝社群营销 122
4.2 支付宝群组功能 123
4.2.1 普通群 123
4.2.2 特色群 124
4.3 如何玩转支付宝社群营销 129
4.3.1 支付宝的优点 129
4.3.2 支付宝建群 131
4.3.3 支付宝营销推广 134
4.3.4 借力营销 136
4.3.5 建群相关知识点 139
4.4 利用经费群经营社群,搭建付费圈子 144
4.4.1 利用支付宝经费群管理班费 144
4.4.2 经费群大咖玩法 148
4.4.3 微商利用经费群强化会员(或代理)关系 150
4.4.4 玩转支付宝分销机制 151
4.5 利用支付宝普通群经营社群 152
第5章 支付宝生活圈 153
5.1 支付宝账号头像设置 154
5.1.1 如何选择或设计头像 155
5.1.2 哪一类头像不能用于支付宝营销 156
5.2 支付宝名字设置 158
5.2.1 支付宝名字如何设置 158
5.2.2 不利于传播的个人名字有哪些 159
5.3 支付宝账号设置 162
5.4 支付宝添加好友 162
5.4.1 如何添加支付宝好友 162
5.4.2 支付宝添加好友技巧 164
5.5 生活圈技巧 165
5.5.1 什么时间发生活圈比较好 165
5.5.2 生活圈定位 166
5.5.3 什么样的生活圈内容能够黏住粉丝 167
5.5.4 生活圈内容互动技巧 170
5.5.5 点赞和评论 171
前言
你或许无法体会到生活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有多么庆幸:
从聊天室到门户,到BBS,到博客,到微博,到新媒体,到微信,到支付宝……总是感觉昨天我们似乎还在用着的,今天就已经被“后来者”取代了。
或许我近年来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9年,我很荣幸以近700万的博客流量,荣获2009年全国十大优秀博客奖。彼时我写的博文中,有85%以上会被阿里巴巴首页、阿里社区首页、赢在中国首页、阿里资讯首页收录推荐。而且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标题,就可以查到至少两页以上被其他网站转载的信息。而在当时,《21世纪报道》、《商业评论》、《销售与市场》、《总裁网》等十多家报纸、杂志、网站也通过博客邀请我开专栏。这种“至高”的享受,让我似乎认为博客营销将会是未来的主流。
2009年,微博的起始年。
现在想来,我有无数的方式,可以通过博客引流到我的微博。可是,我依旧固执地认为,博客不会这么快衰败消灭。直到2011年荣获2011年度阿里巴巴云计划十大风云导师(首席导师为马云,马云也是2011年度云计划十大风云导师之一),在咨询和问诊过的企业营销工具现状中,我觉得是时候“弃博选微”了。于是我在新浪、腾讯、搜狐、新华网、人民网、天涯网、网易等所有微博都开通了名人认证:@照关月。“架子”已搭好,准备大干一场时,我清楚地知道,从博客导流到微博的黄金时间再也回不来了。
2011年,微信的起始年。
同样,如果从当时的微博向微信个人导流,向微信公众账号导流,都会是最便利的选择。可是当我准备在微信上下大功夫时,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很快突破了1.5亿。
2016年春节,支付宝红包大放异彩。我觉得,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博客的最高峰是微博的兴起,微博的最高峰是微信的兴起。现在,当所有人都在谈微信、玩微信时,支付宝营销将会是未来唯一可能会与微信媲美,甚至超越微信的社交媒体工具。
支付宝相对于微信来说,有如下几个优势。
1.实名制
支付宝用户都是实名注册的,大都绑定了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卡等信息(微信目前还有大量没有绑定支付功能的用户)。
2.商业氛围
在庞大的天猫商家用户和淘宝个人用户中,都是通过支付宝来实现收支的。如果说微信是个人化的社交定位,那么支付宝必然是打通商业和个人的最佳桥梁。
3.战略定位
通过阿里巴巴的战略定位可以看出,口碑网的推出,以及阿里巴巴在O2O定位的投资加大,没有支付系统的介入,将很难实现本地生活服务和O2O的上下流融合。所以,支付宝近段时间频繁升级,频繁推出大动静,都是在调整其整体战略布局的定位。
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工具,可以在互联网时代拥有超过5年的风光。
这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必然属性。网民“喜新厌旧”的特性,导致他们绝不会在一个平台和工具上“长居久安”。不信,想想当年挂QQ号升太阳的情景,想想半夜定好闹铃起床偷菜的情景,想想每天写博客、每天发微信的情景。这些,有多少,不是你,不是我,都曾痴迷的事儿吗?
可是现在,你还会半夜偷菜吗?
在这个快速蝶变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发展趋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介入,这样我们的机会才会更多。坦率地说,我一直认为自己身上贴着“互联网人”的标签,可是,我却比还没有触网的“非互联网人”更“如履薄冰”。因为这个时代实在是发展得太快了,快到无法想象,快到《支付宝营销》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就有很多功能被支付宝二次、三次更新迭代了。
非常荣幸能与于木老师合著这本书。我们曾不止一次地交谈:目前在支付宝营销上下功夫的互联网人还不是太多,我们想着,能加快新营销工具的推出,能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但更关键的是我们俩都不想再像之前一样,被迫转型。
从博客到微博
从微博到微信
从微信到微商
从微商到支商
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呢?
希望这本书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真诚地愿与各位读者朋友交流微信、支付宝的营销方式。最后感谢为这本书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所有朋友,感谢出版社的黄爱萍老师及其他编辑老师。
还有一个好消息:如果我和于木老师“押对了宝”,那么这本书将会出系列连载,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从“初级的支付宝营销者”到“支商营销高手”。那么问题来了,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吗?
如果愿意,请打开书的封底,有我和于木老师的联系方式。
等你来。
赵亮亮
2016.3
读到《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系列关于商业转型和平台赋能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支付宝工具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商业模式演化的教程。我个人经营着一个小型的线上店铺,一直以来都非常依赖支付宝进行收款和支付,但对于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个平台来拓展我的业务,实现从“微”到“支”的跃升,我感到有些迷茫。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深入探讨这个“支商”的概念。它是否涵盖了如何利用支付宝的各种金融服务,例如信用贷款、理财产品,来支持业务扩张?书中会否介绍一些成功的“支商”案例,他们的具体运营策略是什么?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管理支付生态、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营销和用户体验的实践建议。对于我这样希望将小生意做大、做强的创业者来说,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承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和可行的路径,让我看到了突破现有瓶颈、实现业务升级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尚未有机会深入阅读其全部内容,但从书名《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所传递出的信息,足以勾勒出一幅商业模式演进的宏大画卷。它似乎不仅仅聚焦于支付宝这个支付工具本身的技术运用,更在于它如何引领和催生了商业生态的变革,特别是从个体化的微小商户,逐步蜕变为能够利用支付系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业务拓展的“支商”。我非常期待了解作者是如何剖析这一转变过程的,比如,微商在早期是如何依托支付宝实现初步的资金流转和客户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关键性的突破点?而“支商”这个概念又具体指代了怎样的商业形态?它是否意味着更强的平台化、整合化,或者是在数据化、智能化方面的显著提升?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从小的个体商家如何通过支付宝的平台,逐步建立起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甚至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而最终成为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支商”。这种从“小”到“大”,从“个体”到“生态”的演进路径,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商业逻辑和实践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这条道路是如何被清晰地勾勒和解读的。
评分《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触及了当前中国商业环境的核心脉搏——数字支付与个体商业的深度融合。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观察者,我一直对支付宝如何从一个单纯的支付工具,演变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感到着迷。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它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更是对商业模式的战略性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支商”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它是否意味着商家能够更高效地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利用支付宝提供的支付、营销、金融等一体化服务,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支付宝的生态系统,实现用户数据的精细化运营,从而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提升转化率?我设想,这本书会为那些希望从传统微商模式中脱颖而出,迈向更高级、更具规模化运营的商家们,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实操指南。它将如何揭示支付宝平台在赋能商家、推动商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商业发展路线图。我一直觉得,对于许多小型创业者和个体经营者来说,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的演进方向,从“微商”这种相对零散、个体化的经营模式,升级到“支商”这种更具系统性和平台化思维的商业形态。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支商”的定义和阐述将是怎样的?它是否意味着商家需要具备更强的平台思维,能够整合支付宝的各类资源,例如支付、营销、金融服务,来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业务体系?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利用支付宝的数据分析能力,来洞察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粘性和忠诚度。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将自己的小事业做大做强的经营者而言,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传达了一种强烈的价值承诺,它暗示着书中蕴含着实现商业升级的秘诀和实操指导,让我对探索支付宝平台在推动商业精细化运营方面的潜力充满了期待。
评分单看《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这个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关于商业进化史的教科书,从我们熟悉的“微商”,一步步走向更具规模和深度的“支商”。我一直认为,支付工具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无限的可能。这本书恰恰点明了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支付宝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平台,更是一个能够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定义和描绘“支商”这个概念的。它是否意味着商家能够更深度地利用支付宝的各项服务,例如信用体系、营销工具、甚至供应链金融,来构建一个更完善、更稳健的商业闭环?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一些成功的微商是如何在支付宝的帮助下,逐步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支商”?这些案例中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我这样正在摸索商业发展道路的个体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可借鉴的运营思路,帮助我理解并实践从零开始,逐步建立强大商业生态的全过程。
评分很好
评分感觉还可以,快递速度也挺快,包装也可以,期待下次消费!
评分好评
评分读很好 里面的内容很详细 不错呢 看完这本书我应该对支付宝了解剧透了 会再来么么哒~
评分一本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速度快
评分帮朋友买的,还可以吧
评分手机开店,云集微店,咨询微信2515252900
评分好书,值得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