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遵循常识,让教育真正地发生!
陶西平、朱小蔓、汤敏、朱永新、杨东平、顾久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的办法,时下,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行为变得短视,急功近利。所以,遵守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常识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汤勇局长,多年来,推进教师做一个卓著而幸福的教育者,主张做朴素的教育。在他看来,回归教育常识,尊重教育常识,对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将有好的作用。教育守住了教育常识,就更能创造了好的教育。本书适合教师培训和阅读。
作者简介
汤勇,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咨询专家团成员。潜心做教育管理的同时,坚持阅读,善于思考,笔耕不辍,著有《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素质教育突围》《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做朴素的教育》等。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思想力教育局长”。
精彩书评
汤勇局长对当下教育的现状,始终有着敏锐的洞察,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善于从纷繁迷离的教育现象中去芜存菁,努力探寻教育的本质,不断追寻教育的本真。
—— 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陶西平
认识了汤局长,看了他的书,现场感受了阆中教育,汤局长在各方面的厚爱与支持下,创造了阆中教育奇迹。他们在阆中教育的土地上,抱守朴素的真理,抱持朴素的信念,学习陶行知,传播陶行知,阆中教育,可以被称为陶行知生活教育在今天的一个样板。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朱小蔓
本书所言,朴实而高旷。若将所述铸成“汤氏理论”,我以为,守本真,弃功利是其“根”;深思索,重人本是其“魂”;怀梦想,求幸福是其“情”。有根有魂有情,汤氏之言,善哉!
——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 顾 久
面对基础教育的现状,面对当下人们对回归教育本真的期盼,听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兵汤勇对教育常识的看法与见解,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回到人学,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汤 敏
精彩书摘
汤勇局长对当下教育的现状,始终有着敏锐的洞察,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善于从纷繁迷离的教育现象中去芜存菁,努力探寻教育的本质,不断追寻教育的本真。
—— 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陶西平
认识了汤局长,看了他的书,现场感受了阆中教育,汤局长在各方面的厚爱与支持下,创造了阆中教育奇迹。他们在阆中教育的土地上,抱守朴素的真理,抱持朴素的信念,学习陶行知,传播陶行知,阆中教育,可以被称为陶行知生活教育在今天的一个样板。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朱小蔓
本书所言,朴实而高旷。若将所述铸成“汤氏理论”,我以为,守本真,弃功利是其“根”;深思索,重人本是其“魂”;怀梦想,求幸福是其“情”。有根有魂有情,汤氏之言,善哉!
——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 顾 久
面对基础教育的现状,面对当下人们对回归教育本真的期盼,听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兵汤勇对教育常识的看法与见解,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回到人学,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汤 敏
前言/序言
序一一个教育局局长的教育情怀陶西平
初识汤勇局长,还是在2014年4月“关爱启蒙者——流动课堂”西部行活动时,我随幼教专家团到了四川阆中,在短短两天的接触中,感觉他是一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育管理者。
之后读他赠送给我的他的几本教育专著——《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做朴素的教育》《修炼校长力》,从文字中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感觉他是一位富有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激情的教育追梦人。
2015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对阆中教育有一个深度报道,由此进一步了解到阆中教育特别是阆中乡村教育的发展,在为他们取得骄人成绩感到振奋的同时,我也进一步感觉到汤勇局长是一位具有浓烈教育情怀、具有使命担当的教育实干家。
汤勇局长的爱学习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讲,其他同志可以不学习,校长、教师不能不学习;其他局长可以不读书,教育局局长不能不读书。因而他总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读书,总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思考,在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还坚持不懈地写作。做局长十年,一年一本专著——《心灵盛宴》《每天给心灵放个假》《我的教育心旅》《素质教育突围》……长长的书单,既见证了阆中教育的发展,又见证了他个人的专业成长。
正由于他不断学习与思考,他对当下教育的现状,始终有着敏锐的洞察,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善于从纷繁迷离的教育现象中去芜存菁,努力探寻教育的本质,不断追寻教育的本真。阆中教育的“践行朴素教育理念,追寻幸福教育目标,推进教育内涵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快乐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的精准架构,便反映出他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不断的实践探索。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当多大的官,也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够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是上次在阆中与汤勇局长交流时他所谈及的。这些年,他本着对教育浓浓的情怀,远离喧嚣、远离浮躁、远离功利,坚守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坚守一颗朴素而宁静的教育心,坚守一个教育人的良知、责任和使命,用心地做着教育,凭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忍、执着,硬是让一个区域的教育有了生动的改变。他还跟我讲,面对当下教育的乱象丛生,自己有可能无能为力,然而作为一个教育局长,他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改变一个区域内教育的生态。他是这样说的,难能可贵的是,靠他的行动、靠他的努力、靠他的付出,他带领他的团队做到了。
我认识不少县市教育局局长,感觉一些人是把局长当成官来做的,要么以此为跳板,迅速寻求升迁;要么觉得管理这么一支大队伍挺有滋味。像汤勇同志这样淡泊名利、用心学习、用心思考教育、虔诚地做教育的教育局局长,实属难得。我在想,全国有两千多个县级教育局局长,这样的局长多起来,中国基础教育的生态自然就会好起来。
汤勇局长又要出新书了。前不久,他寄来他的新作《回归教育常识》初稿,请我写点儿文字。利用闲暇读完书稿,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位既仰望星空又脚踩大地的基层教育领路人,也找到了阆中教育的发展“密码”——对教育常识的回归。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一个著名的英国人,叫托马斯·潘恩,1776年1月10日,他出版了一本书,只有50页的小册子,但是在3个月内卖出了10万册。当时北美只有250万人,而在独立战争期间,这本书总共销出了50万册,平均每5个北美人就有一本。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常识》,它对美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成为美国《独立宣言》最重要的精神源泉。书中主张,北美应该从英国独立出来,而这样的观点,就连当时很著名的政治家,如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等人也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它却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何谓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大家都知道,都习以为常的。教育常识,亦即教育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教育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东西。想想这些年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以为无不源于对教育常识的背叛。背叛常识,我们便背叛了教育的初心,背叛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背叛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出发,只知道匆匆上路,却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发,究竟要到哪个地方去。这样,行走得越远,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有可能越大。其实,在这个时候,让自己的脚步停下来,弄清目标,校正方向,这比什么都重要。
君不见,现实中我们常常以教育的名义,干着许多违背教育常识的事。比如,教育是为了发展人,而我们偏偏只是为了分数;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而我们偏偏给他们相同的教育内容、相同的发展目标;教育本应与生活相连,与自然相亲,而我们偏偏把教育仅局限于教室与教材……
我们很多教育人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行走在这条违背教育常识的路上。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刹刹车,好好反思一下,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清醒些,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变得智慧些,拨正教育的方向,努力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让教育回归常识,把常识性的东西还给学生,这正如鲁迅先生在20世纪所说的,就是在“救救孩子”!
卢梭在其《爱弥儿》中对教育者有一个忠告:“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我们会不会充当这样的“引诱的魔鬼”,就看我们对教育常识有没有一个理性的回归,有没有一个坚定的捍卫。
对教育常识的回归与捍卫,这不应仅是作者个人的期盼与呼唤,而应成为当下中国每一个教育人的铮铮誓言和永远的行动。
是为序。
2016年2月15日
序二阆中教育奇迹,怎么发生的?朱小蔓
自从2002年调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我亲历了基础教育界不断遭遇的一些难题,其中包括素质教育突围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乡村教育出路问题等。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这些事关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难题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破解,但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广大的教育人还在苦苦地探寻和求索。
2016年1月,我到四川省阆中市,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阆中——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全国现场推介会,从阆中教育的发展中,我终于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
阆中的教育,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次推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陶会”的专家、学者,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教师,还有分管教育的县长、市长共计500多人。一整天时间,分三条线路对阆中20多所乡村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还观摩了一场高水平的、具有精湛艺术水准与充沛思想情感的教育成果展演。与会代表都有共同而真切的感受:阆中教育,学校有学校的样子,保留着乡村学校的乡土气息、乡村味道,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朴素而体面地活着;阆中教育,师生有师生的样子,共同享受着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每一位师生都朴素而幸福地活着。时下,全国不少地方还在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出路苦苦探寻,大家都在为城镇化带来的乡村及乡村教育凋敝而忧心忡忡,阆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破解了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找到了一条既适合他们自己,又具有普遍意义、推广价值的出路。
阆中教育创造了奇迹,大家在为朴素、幸福的阆中教育而感叹、赞美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有了发自内心的追问:“阆中教育奇迹,怎么发生的?”
两年前,在杨东平任院长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育”的会上第一次见到汤局长,我开始知道阆中教育,但是知之甚少,看到的材料也不多。最近,看了他的四本书,这是他白天拼命干活,晚上拼命读书、思考的结果。他要求自己且行且思,每年写一本书,而且由他——一个局长来带动全市教育工作者且行且思。去阆中之前,我看了他最近写的一本书——《做朴素的教育》,我想:究竟什么是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呢?
朴素,素朴,从古至今,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思想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我认为朴素就是一块璞玉。这块璞玉质地洁净,发出让人感觉惬意舒服的光泽。也就是说,朴素教育,呈现的是本色教育、本真教育,不依靠外在包装、外部喧嚣的教育。通过现场感受阆中的学校,对朴素教育,我现在的认识是:
第一,朴素,大概是最接近人性、接近人性中美善需求与表现的。固然人性有善有恶,但人性中的美善需求与表现是已经在亿万年的进化中被证明了的。人性中有追求合作、希望和谐、愿意与人共情分享的本性,朴素是最接近人的最美善本性的。
第二,朴素大概是最接近人类——人科动物要过平常生活的那个日常生活之理。日常生活之理就是人都要吃饭,人都需要柴米油盐,人都需要最基本生活的满足,人也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和足够的生活能力,人才可以自足、自立,而后自强、自尊。
第三,朴素,大概最符合人类文明史上教育产生以后最想要实现的功能,就是呵护人成长、帮助人成长。人的秉性、早期经验不同,让人依其本性变成更完整的人,这是教育最本真、最原初的目的。梁启超先生当年讲,教育就是“成人”,成就人格,因而必须有“知育”、有“情育”、有“意育”,知而后不惑,情而有仁,有仁而后不忧,有仁才可以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人格不能自现,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可惜,中国的教育只有“知育”,没有“情育”和“意育”。我想,阆中教育所追求的,正是希望教育回到基本人性,回到日常生活,回到教育本真的目的,因为求其原初、求其本真,所以,我们称它是朴素的。
朴素教育,是有价值认同的,它不是一句口号。这些年来,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口号出来,然后大家就去追随新口号。我想,朴素,它是一种价值观、价值信奉。阆中教育局的汤勇局长,以及他的团队,是在追求一种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首先是一种认同。汤局长认同什么呢?他认同陶先生的“没有太多的钱,也可以办最好的教育”。当年,陶先生在燕子矶学校表彰的那个丁校长,就是用了不太多的钱,办出了最精彩的教育。当年,陶先生表彰了当时江苏省教育厅厅长韩紫石先生,表彰他重视平民教育。地方教育有了好的带头之长官,学校教育有了用心做教育的校长,于是教育就活泼起来、生动起来。阆中教育是有价值观的,汤勇局长认同少花钱、多办事;他认同孩子们要从基本的生活力培养起,而后才可能有自信,有自信才可能有创造力,有了创造力他可能将它迁移到其他需要的场合里,继续学习,一辈子学习,从而不需要非得追求某个学历,固守一个静止的、固化的条件和标准。
我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范畴的教育,要从基本的价值观认同做起。没有基本的价值观——崇尚人性的美善、崇尚日常的生活之理、崇尚教育之本真作为基础,任何豪华的大厦,都建立不起来。如果几千年来人类相信的这些基本的、被证明具有恒常性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同,人类文化就不可能传承,就不可能有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没有这些基本的东西,也不可能有文明的共享和交流。我从事的专业主要是德育,我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建立在基础性的价值观之上的。没有基础性的价值观,没有恒常性的价值观,没有共享性的价值观,更为复杂的价值认同,是没有根基的。
认识了汤局长,看了他的书,现场感受阆中的教育,我现在的初步认识是,汤局长在党政各方面的厚爱、支持下,在他同事的支持下,创造了阆中教育的奇迹。他们在阆中教育的土地上,抱持朴素的真理,抱持朴素的信念,学习陶行知,传播陶行知,在新时代创造陶行知在今天的新典型。阆中教育,可以被称为陶行知生活教育在今天的一个样板。
什么是素质教育?生活教育是不是可以通向素质教育?事实告诉我们,可以。阆中农村学校的生活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什么是教育均衡?一个县域内的学校怎样均衡?如果我们拿阆中这样的标杆去认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认为它已经做到了学校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阆中100所学校中的80所农村学校,大面积而不是仅仅几所学校发展良好;而且,据说越是偏远的地方,被局长、被各方面照顾、呵护越多,做得越好。这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依我看,阆中创造和提倡的朴素教育,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在现今的一个生动案例、一个鲜活样板;同时,我以为,朴素教育也是陶行知平民教育在今天的一个案例、一个样板。
过去,我们,包括我自己,对平民教育的理解,也是很不够的。最近,看到聂圣哲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他以自己在美国多年学习、工作的观察,从美国平民教育的兴起,谈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对我很有启发。他说的是,美国当年以杜威为代表的一批人,追求的平民教育,并不是仅仅指贫苦人的教育,平民教育指的是每个美国人,首先都要受平民教育。平民教育是什么?是在社会上,你要当一个素朴的公民,你能够遵纪守法地做公民,你能够读写算,能够有自立的能力。每个人都受了平民教育,你才有资格也才有可能享受精英教育。或者反过来说,没接受过平民教育的人,你做精英是很危险的,你这个精英很可能不能惠及社会。所以,陶行知回来,我以为,他是把平民教育中国化了,不仅是先普及到贫苦的人中,普及到农人中,而且他在育才也举办精英教育。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与精英教育完全不矛盾而相通,通在根本上是为“立人”,成为“人”才是最根本的。教育不过是循着个人的天性、原有的条件,加以呵护,尔后去适性引发,把他培养、引导成他可能成为的那个优化的、具体的人。
阆中教育,既可以说是陶行知平民教育在今天的一个典型,也可以说在乡村学校里办出了优质教育,创造出了一个“另类的优质教育”。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听到的是,把城市的优质资源放大、放大再放大。说实话,我一直不太懂这句话,我一直不断地问人家:为什么只有这些城市名校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为什么一定要让所有学校以城市名校为标杆,去复制、复制再复制。然而,我们在阆中的乡村学校里看到,她们其实是优质的。优在哪里?优在她们可以让人们的生命力焕发出来,优在她们可以让人的创造力、自信心激发出来,优在她们可以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有的乡土资源都可以用,用得那么好、那么活——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孩子们爱学校、爱学习、爱老师;优在乡村教师、特岗教师不仅有基本的职业工作的物质保障,而且其专业特长被最大限度地用了起来,教师的“地方知识”可以成为合法的知识、合法的课程——结果是:教师有专长,学生便有了特长;教师安心、有专业成就感,学生便喜欢学习、有了自信。这里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看到了教师的专业价值,看到了学生获得的管用、有效的学力。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郑重地推介阆中教育,是正确的,是“中陶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阆中教育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通过办好乡村教育来破解“三大难题”的越来越清晰的路径、越来越丰满的画面。陶先生回国后,倡导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开展教育实验;呼吁拒绝伪知识,希望创造新知识;呼吁不做书呆子,号召做真正的教育家;提倡事情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学,提倡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我们可以在汤勇局长、在阆中的教育中找到当年陶先生思想的影子,我们仿佛看到了陶先生在那里呼唤,在那里奔走,在那里行动,我们在阆中听到了一首崇高的行者之歌!
最近又读了汤勇局长的新书稿《回归教育常识》,让我感受到了汤勇局长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更加理性、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坚定了我对阆中教育的认识。在教育大变革的今天,在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教育环境中,没有什么比坚守教育常识、践行教育常识更重要的了。然而,当下偏离教育常识的现象和事件,层出不穷。偏离教育常识,我以为,就是对教育本质、教育初心的背叛,就是教育人对自己良心和良知的背叛。
衷心祝贺汤局长的新书问世,这是体现他个人教育思想的又一个新历程。它的问世,必将影响更多的教育人对教育常识的不折不扣的践行与坚守,必将引领阆中教育进入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幸福的教育佳境,必将带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更多的思想碰撞、更大的教育改变、更好的教育生态。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对他更多的教育思考、教育文字充满期待。
衷心希望阆中教育,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追求,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做朴素而幸福的阆中教育的实践者、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探路者,让“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教育之花灿烂绽放!
情所至,感所然,言心声,是为序。
2016年2月28日
回归教育常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回归教育常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